然所服者。方寸匕耳。和以大麥粥汁。正所以寬胃而益脾也。(案硝石。即火硝。時珍辨之。詳矣。下大黃硝石湯同。)喻氏法律云。硝石礬石散。從來不解用硝石之義。方書俱改為滑石礬石散。且并改大黃硝石湯。為大黃滑石湯。醫學之陋。一至此乎。夫男子血化為精。精動則一身之血俱動。以女勞而碩其精。血必繼之。故因女勞而尿血者。其血尚行。猶易治也。因女勞而成疸者。血瘀不行。為難治矣。甚者血瘀之久。大腹盡滿。
而成血蠱。尤為極重。而難治矣。味仲景之文。及制方之意。女勞疸。非亟去其膀胱少腹之瘀血。萬無生路。
在傷寒熱瘀膀胱之證。其人下血乃愈。血不下者。用抵當湯下之。亦因其血之暫結??删ヒ病4伺畡陴?。蓄積之血。必匪朝夕。峻攻無益。但取石藥之悍。得以疾趨。而下達病所。硝石。咸寒走血??上鹌錈狃鲋?。故以為君。礬石。本草。謂其能除痼熱在骨髓。用以清腎及膀胱臟腑之熱。并建消瘀除濁之功。此方之極妙者也。以陳無擇之賢。模棱兩可。其說謂無發熱惡寒。脈滑者用此湯。若發熱惡寒。其脈浮緊。則以滑石石膏治之。青天白日。夢語喃喃。況其他乎。世豈有血蓄下焦。反見浮滑且緊之脈者乎。妄矣妄矣。何氏醫碥云。傷寒陽明證。發熱者。必不惡寒。乃濕與熱瘀痹于內。表陽不宣。故惡寒也。此乃辨證之法。額最高?;饸庵9屎?。先則額黑。后則周身皆黑。故作黑疸。硝石。咸寒除熱。礬石。除痼熱在骨髓。大麥粥調服??謧敢病H淮朔诫y用。
肘后方云。女勞疸。身目皆黃。發熱惡寒。小腹滿急。
小便難。由大勞大熱交接后入水所致。治之方。(即本方。)又治交接勞復。陰卵腫?;蚩s入腹。腹中絞痛?;虮憬^。(即本方。)千金云。濕疸之為病。始得之一身盡疼。發熱面色黑黃。
七八日后壯熱。熱在里。有血當下。去之如豚肝狀。其小腹滿者。急下之。亦治一身盡黃。目黃腹滿。小便不利方。
于本方。硝石。代滑石。(王氏準繩。載滑石散。治女勞疸。即此方。注云。按此即前硝石方。硝與滑字形相近。未知孰是。兩存之。)又黃膽之為病。日晡所發熱惡寒。小腹急。身體黃額黑。
大便溏黑。足下熱。此為女勞。腹滿者難治。治之方。
滑石 石膏(各等分) 服法與本方同(外臺。引千金翼云。短劇。千金。備急。文仲并同。)千金翼。瀉腎散。主男女諸虛不足。腎氣之方。
即本方。不用大麥粥。用粳米粥。
酒黃膽。心中懊 ?;驘嵬?。梔子大黃湯主之。
(徐)前酒疸正條。尚有不能食欲吐。后各變證。如小便不利。足下熱。腹滿不一。此獨舉心中懊 。
為酒疸第一的據也。
(魏)為實熱之邪立法也。梔子大黃。大苦寒之品。以泄之。枳實以開破之。香豉以升散之。酒家積郁成熱。非此不當其施也。
喻氏法律云。此治酒熱內結?;杌蟀?之劑。然傷寒證中有云。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
身必發黃。是則諸凡熱甚于內者。皆足致此。非獨酒也。
梔子大黃湯方(外臺。引仲景傷寒論云。肘后。千金同。名梔子枳實豉大黃湯。千金翼。名梔子湯。)梔子(十四枚) 大黃(一兩) 枳實(五枚) 豉(一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肘后云。酒疸者。心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飲酒發赤斑黃黑。由大醉當風。入水所致。治之方。(即本方。)千金。枳實大黃湯。治傷寒飲酒。食少飲多。痰結發黃。
酒疸心中懊 。而不甚熱。或干嘔方。(即本方。)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 湯主之。(方見水氣病中。千金。載本方。用黃 五兩。)(沈)此風多濕少。邪機向表。通治之方也。諸病黃家。乃胃中濕熱釀成。而濕性下流。當從下驅為順。
故但利小便。而為常法。假令脈浮。則濕少風多。而風性通揚。邪機在表。當以汗解。不可拘利小便為常矣。
故用桂枝湯。和營衛而解肌表之邪。風為表虛。加黃 而實腠理。啜熱稀粥為助。使周身微微小汗。則肌表之邪去。而雖有里濕。亦從下滲矣。
徐云。黃膽家。不獨谷疸酒疸女勞疸有分別。即正黃膽病邪。乘虛所著不同。予治一黃膽。百藥不效。
而垂斃者。見其偏于上。令服鮮射干一味。斤許而愈。又見一偏于陰者。令服鮮益母草一味。數斤而愈。其凡黃膽初起。非系谷疸酒疸女勞疸者。輒令將車前根葉子。合搗取自然汁。酒服數碗而愈。甚有臥床不起者。
令將車前一味。自然汁數盂。置床頭。隨意飲之而愈。然則汗下之說。亦設言以啟悟。其可無變通耶。案此等治法。出于繩墨之外。所謂草頭藥者。亦有效驗。故附載之。
外臺。許仁則。療急黃。始得大類天行病。經三兩日。宜合麻黃等五味湯服之。發汗以泄黃勢方。
麻黃(三兩) 葛根(五兩) 石膏(八兩) 生姜(六兩) 茵陳(二兩)上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溫三服。覆被微取汗以散之。案黃家脈浮熱盛者。桂枝加黃 湯非所宜。此方有大青龍之意。當隨證撰用。故附于此。
諸黃。豬膏發煎主之。
(程)扁鵲有療黃經。明堂。有烙三十六黃法。皆后人所未見。唯圣濟總錄。載三十六黃。方論詳明治法始備。今豬膏發煎。能治諸黃。當是黃之輕者??蓮男”愣ァV寥絷廃S急黃女勞之屬。豈豬膏發煎。所能治乎。醫者審之。
(尤)此治黃膽。不濕而燥者之法。按傷寒類要云。
男子女人。黃膽飲食不消。胃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燥屎使然。豬膏煎服則愈。蓋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盒曲。熱久則濕去而干也。本草豬脂利血脈。解風熱。亂發消瘀開關格。利水道。故曰病從小便出。
豬膏發煎方(外臺。引仲景傷寒論云。肘后。備急。文仲。千金。古今錄驗。深師。范汪同。)豬膏(半斤外臺。作八兩。) 亂發(如雞子大三枚肘后外臺作一枚)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味下。外臺有內發二字。藥成。作盡研絞去膏細滓七字。方后云。大醫校尉史脫家婢再病。胃中干糞下。便瘥。神驗。)案外臺。引肘后。療黃膽者。一身面目悉黃。如橘柚。暴得熱。外以冷迫之。熱因留胃中。生黃衣。
熱熏上所致方。豬脂一斤。上一味。煎成者。溫令熱。盡服之。日三。燥屎當下。下則稍愈便止。證類本草。
引傷寒類要。尤則采之于證類也。今本肘后無考。外臺。又引近效。主療亦同。
肘后。女勞疸者。身目皆黃。發熱惡寒。小腹滿急。小便難。由大勞大熱。交接后入水所致治之方。(即本方喻氏法律引肘后云。蓋女勞疸。血瘀膀胱。非直入血分之藥。必不能開。然虻蛭過峻。礬石過燥。明是治血燥矣。)徐云。予友駱天游黃膽腹大如鼓。百藥不效。用豬膏四兩。發灰四兩。一劑而愈。仲景豈欺我哉。
黃膽病。茵陳五苓散主之。((原注)一本云。茵陳湯。及五苓散并主之。)(徐)此表里兩解之方。然五苓中有桂術。乃為稍涉虛者設也。
(尤)此正治濕熱成疸者之法。茵陳散結熱。五苓利水去濕也。
(鑒)黃膽病之下。當有小便不利者之五字。茵陳五苓散方有著落。必傳寫之遺。
茵陳五苓散方(外臺。引仲景傷寒論。文同。云短劇。古今錄驗。張文仲。經心錄同。)茵陳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見痰飲中)上二味和。先食飲方寸匕。日三服。(外臺。作上二味和。先食白飲和方寸匕。服之日三。)外臺。又五苓散。利小便。治黃膽方。(即本方。不用茵陳。云千金。深師。范汪同。)三因方。五苓散。治伏暑郁發黃。小便不利煩渴。用茵陳煎湯調下。
嚴氏濟生方。加減五苓散。治飲食伏暑。郁發黃。煩渴小便不利。于本方。去桂枝加茵陳。
準繩。茵陳五苓散。治傷寒溫濕。熱病感冒。后發為黃膽。小便黑赤。煩渴發熱。不得安寧。此蓋汗下太早。服藥不對證。因感濕熱病。以致遍身發黃。上用生料五苓散一兩。加入茵陳半兩。車前子一錢。木通柴胡各一錢半。酒后得證。加干葛二錢。燈心五十莖。水一碗。煎八分。連進數服。小便清利為愈。
黃膽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里實。當下之。宜大黃硝石湯。(宋本。硝石。作滑石。下同。非。脈經。作大黃黃柏梔子芒硝湯。)(鑒)李 曰。腹滿。小便不利而赤。里病也。自汗出。表和也。里病者。濕熱內甚。用梔子清上焦濕熱。大黃瀉中焦濕熱。黃柏清下焦濕熱。硝石則于苦寒瀉熱之中。而有燥烈發散之意。使藥力無所不至。而濕熱悉消散矣。
大黃硝石湯方(千金。名大黃黃柏湯。翼。名大黃湯。外臺。引仲景傷寒論。名大黃黃柏皮梔子硝石湯。短劇。千金翼。深師。范汪并同。)大黃 黃柏 硝石(各四兩) 梔子(十五枚)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消。更煮取一升。頓服。
喻氏法律云。濕熱郁蒸。而發黃。其當從下奪。亦須仿治傷寒之法。里熱者始可用之。重則用大黃硝石湯。蕩滌其濕熱。如大承氣湯之例。稍輕則用梔子大黃湯。清解而兼下奪。如三黃湯之例。更輕則用茵陳蒿湯。清解為君。微加大黃為使。如梔豉湯中加大黃。如博棋子大之例。是則汗法固不敢輕用。下法亦在所慎施。以疸證多夾內傷。不得不回護之耳。
外臺。必效大黃湯。療急黃膽內等黃方。
大黃(三兩) 芒硝(二兩)上二味。以水二升。生漬大黃。一宿。平旦絞汁一升半。內芒硝。攪服。須臾當快利瘥。
圣惠。治黃病腹脹滿。小便澀而赤少。
于本方中。加冬葵子。
黃膽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
熱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方見痰飲中外臺。引仲景傷寒論云。范汪同。)(尤)便清自利。內無熱征。則腹滿非里實。喘非氣盛矣。雖有疸熱。亦不可以寒藥攻之。熱氣雖除。
陽氣則傷。必發為噦。噦。呃逆也。魏氏謂胃陽為寒藥所墜。欲升而不能者是也。小半夏。溫胃止噦。噦止然后溫理中臟。使氣盛而行健。則喘滿除。黃病去。非小半夏能治疸也。
圣惠。小半夏散。陰黃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而不利。腹滿而喘者。必噦;噦者宜服此方。
半夏(一兩) 人參(二兩) 葛根(二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原注)必小柴胡湯。方見嘔吐中。原本。黃。作勞。今據諸本改定。魏作勞解之。非。)(程)經曰。嘔而腹滿。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今黃家腹痛而嘔。應內有實邪。當是大柴胡以下之。若小柴胡。則可止嘔。未可療腹痛也。明者詳之。
(鑒)嘔而腹痛。胃實熱也。然必有潮熱便硬。始宜大柴胡湯兩解之。若無潮熱。便軟則當用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和之可也。(案玉機。小柴胡湯。加梔子。)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方見虛勞中。)(鑒)高世 曰。女為陰。男為陽。陰主血。陽主氣。男子黃。陽氣虛也。黃者。土之色。陽氣虛。而土色外呈。中無濕熱。故小便自利。此為虛也。
(尤)小便利者。不能發黃。以熱從小便去也。今小便利。而黃不去。知非熱病。乃上虛而色外見。宜補中。而不可除熱者也。夫黃膽之病。濕熱所郁也。故在表者汗而發之。在里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乃亦有不濕而燥者。則變清利為潤導。如豬膏發煎之治也。不熱而寒。不實而虛者。則變攻為補。變寒為溫。如小建中之法也。其有兼證錯出者。則先治兼證。而后治本證。
如小半夏。及小柴胡之治也。仲景論黃膽一證。而于正變虛實之法。詳盡如此。其心可謂盡矣。
王氏陰證略例云。內感傷寒。勞役形體。飲食失節。中州變寒之病。生黃非傷寒壞之而得。只用建中。
理中大建中。足矣。不必用茵陳也。何氏醫碥曰。陰黃。小便清白。大便不實。喜靜能臥。脈遲弱無力。身冷自汗。當以虛寒治之。
仲景所謂男子黃。小便自利。與小建中湯。王海藏謂中州寒生黃。用大小建中。不必茵陳。皆氣虛之陰黃也。
氣虛則脾不運。久瘀于里。則脾敗而色外見。故黃。其黃色必淡。戴復庵謂失血后多令面黃?;虮樯睃S。血不榮也。如竹木春夏葉潤則綠。至秋則干黃。宜養榮湯。十全大補湯。此血虛之陰血也。此為干黃。小便利。
四肢不沉重也。案治陰黃。醫學綱目。用理中加茯苓湯。喻氏治女勞疸屬虛者。用八味腎氣丸。圣惠治房黃。
用鹿茸散(鹿茸。熟地。山茱。五味。黃 。牡蠣。)之類。皆不用茵陳。然如韓氏小茵陳湯。(附子。甘草。茵陳。)茵陳四逆湯。茵陳附子湯。茵陳茱萸湯。羅氏茯苓梔子茵陳湯之類。皆附子茵陳并用。蓋本于千金翼。治黃膽小便赤黃方(前胡。茯苓。椒目。附子。茵陳。)之意。寒熱錯雜者。亦宜隨證而選用。不必執拘矣。
附方瓜蒂湯。治諸黃。(方見 病中。)(沈)瓜蒂湯。吐藥也。若邪沖于胸膈?;蛐臒┌?。欲吐而無他病者。當用此湯。吐去黃水。因其高而越之也。
外臺。刪繁。療天行毒熱。通貫臟腑。沉鼓骨髓之間?;驗辄S膽黑疸赤疸白疸谷疸馬黃等疾。喘急須臾而絕方。
瓜蒂(二七枚)上一味。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作一服。案此方。與 病所載同。北史麥鐵杖傳。瓜蒂噴鼻。療黃不瘥。
考千金外臺。用瓜蒂等二三味者。凡八方。多系于吹兩鼻中出黃水。正是別法。故此不錄出。當考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