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周南(1)

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②。

參差荇菜③,左右流之④。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⑤。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⑦。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釋】

①關(guān)關(guān):鳥鳴之聲。雎(jū)鳩:一種水鳥的名字,據(jù)說這種鳥用情專一,不離不棄,生死相伴。

②逑(qiú):同“仇”,配偶。

③荇(xìng)菜:一種可以食用的水生植物。

④流:同“求”。

⑤寤(wù):醒來。寐(mèi):入睡。

⑥思服:思念。

⑦芼(mào):擇取。

【賞析】

孔子在《論語·為政》里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關(guān)雎》即是“思無邪”的典型。《關(guān)雎》所寫的愛情,其情感是克制的,行為是謹慎的,正如孔子所評:“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關(guān)雎》描述了一個溫婉美麗的愛情故事:一名青年男子,見到一位采荇菜的姑娘,被她深深吸引,然而他顧慮重重,羞于開口,于是只能在想象中與她接觸、親近、結(jié)偶。詩的妙處在于對愛的敘述直白又含蓄:他不敢當面向她表白,只讓自己沉浸在愛的幻想中。這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愛慕方式,含蓄、內(nèi)斂、悸動、羞澀。

詩一開始并未直接敘述男主人公的愛戀,而是以“關(guān)關(guān)雎鳩”起興,先寫河洲上啁啾和鳴、成雙成對的水鳥,繼而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一主題。男子見到雌雄水鳥相互依偎的景象,由此生出對愛情、婚姻的希冀:他希望心愛的姑娘能夠嫁給他,從此與他長相廝守。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這四句寫男主人公回想姑娘采摘荇菜的樣子。此時,她的婀娜和明艷,已在他心間揮之不去。另一種說法認為,“荇菜”不一定是指女子采摘的植物,而是作為一種比興的手法,以“采荇”的不易來象征“君子”追求“淑女”的周折,此說亦可通。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第二章后四句寫男主人公單戀的煩惱。對朝思暮想的姑娘,他“求之不得”,因而心亂如麻,每天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

最后一章采用復沓的筆法,反復吟詠“參差荇菜”、“窈窕淑女”,造成一種低回不已的韻律感。此處的“琴瑟”、“鐘鼓”,有學者認為是實寫婚禮場景;也有人認為這是男主人公對未來美好婚姻生活的想象;或者也可以將“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當做男子追求女子的手段:陷入苦戀的男子日日思念著心愛的女子,他暗自設(shè)想自己彈琴鼓瑟去向她示好,看看能否打動她的芳心;還下定決心,不顧一切擊鼓鳴鐘去向她求婚。無論哪一種解釋,都很貼合男主人公的戀慕心理。詩中并未對“琴瑟”、“鐘鼓”的聲音進行描繪,但反復的吟唱仍使詩歌顯得有聲有色,表現(xiàn)出一種音樂的美感。

《關(guān)雎》作為春秋時代的民歌,即便經(jīng)過人為的整理,也仍不失樸素天然的本真。其中沒有裝腔作勢的庸俗之聲,更沒有政治的教化之聲,讀這首詩,能從中感受到的是濃濃的、遠古的自然氣息。

【大師導讀】

《關(guān)雎》完全是一首求愛詩,他求之不得,便寤寐思服,輾轉(zhuǎn)反側(cè),這是描寫他的相思苦情;他用了種種勾引女子的手段,友以琴瑟,樂以鐘鼓,這完全是初民時代的風氣。

——胡適

《關(guān)雎》,女子采荇于河濱,君子見而悅之。

——聞一多

我們對于采荇不免陌生,但采蓮蓬、采藕、采菱的生活我們能體會。先是順流而取,再則采到手,再則煮熟了端上來。表示雖然一件小小事情也不容易做,這就象征了君子求淑女的心情與周折。

——吳小如

《關(guān)雎》不是重章詩,但以“參差荇菜”開頭的四句反復出現(xiàn)了三次,文字基本相同,具有與重章詩類似的反復詠唱的特點。如果說這就是孔子所說的《關(guān)雎》之“亂”的話,那么它那“洋洋乎盈耳哉”的音樂美連孔子這位音樂家都贊不絕口;而它的意境美,也就從那“洋洋盈耳”的音樂美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

——霍松林

葛覃

葛之覃兮①,施于中谷②,維葉萋萋③。黃鳥于飛④,集于灌木⑤,其鳴喈喈⑥。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⑦。是刈是濩⑧,為絺為绤⑨,服之無斁⑩。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注釋】

①葛:一種蔓草,可以抽取它的纖維用來織布,俗稱夏布,這種草的藤蔓還可以用來做鞋,供夏天穿用。覃(tán):本意是延長,在此處指蔓生之藤。

②施(yì):蔓延。中谷:在山谷中。

③萋(qī)萋:茂盛的樣子。

④黃鳥:黃雀。

⑤集:棲息。

⑥喈(jiē)喈:鳥兒婉轉(zhuǎn)鳴叫的聲音。

⑦莫莫:茂盛。

⑧刈(yì):割取。濩(huò):用熱水煮東西,這里是將葛放在水里煮。

⑨絺(chī):細葛布。绤(xì):粗葛布。

⑩斁(yì):厭倦。

師氏:保姆。

歸:原意指出嫁,也可指回娘家。

澣(huàn):洗滌。衣:外衣。

害:通“曷”,即何。否:表示否定,此處指不用洗的衣服。

歸寧:回家以慰父母之心,或指出嫁以讓父母安心。

【賞析】

歷來人們對《葛覃》女主人公身份的說法不一:有人認為詩中女子應是一位后妃,這位后妃在女師傅的教導下,修習女工之事,借此影響民風婦道;有的學者認為詩中反映的是給貴族割葛、煮葛、織布的女奴告假、洗衣、準備回家的一段生活情景。

另外,關(guān)于這位女子已嫁人還是未嫁人,也有爭論:詩的末章點出了女子將“歸寧父母”,在古代,“歸”既可指女子的出嫁,又可指嫁出去的女子返回娘家。所以有人認為此詩是贊美后妃出嫁前溫習女工、躬行節(jié)儉、尊敬師長的美德。但詩中“歸寧父母”最恰當?shù)慕忉屖恰盎丶姨揭晢柡蚋改浮保髡叩谋疽鈶敲枋鲆鸭夼疁蕚浠啬锛业那樾危忉尀椤皽蕚涑黾蕖蔽疵馐е疇繌姟?

不管主人公是后妃還是女奴,是待嫁女還是新嫁娘,詩中這位女子欣喜愉悅和企盼歸寧的心情都是沒有疑問的。整首詩寫得意趣盎然,生動活潑,三個章節(jié)遞進式地演示了三幅畫境。

開篇一章的畫面中,出現(xiàn)的是一派綠意蔥蘢的葛藤。生命力極強的葛藤在蓬勃濃郁的山谷之中蔓延,清碧幽靜的淺谷中,一陣“喈喈”的鳥鳴響起,原來是一群美麗的黃雀飛來,它們展動翅膀在林間打轉(zhuǎn),而后又群落在灌木叢上,唧唧喳喳和鳴歡唱。一派自然美麗和諧的畫境盡情地展現(xiàn)開來,引起人的無盡聯(lián)想。

“是刈是濩,為絺為绤,服之無斁”,第二章描述了女主人公割藤、煮藤、織布、縫衣、試衣的過程。一句“服之無斁”,生動地表現(xiàn)出她將自己織的布穿在身上百看不厭的欣慰心情。

第三章開篇一句“言告師氏”,引出女主人公對師氏的傾訴:“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她帶著羞澀,告訴師氏自己就要回娘家了。隨后她歡喜地說道:“洗洗我的內(nèi)衣,洗洗我的外衣吧,哪些該洗,哪些不用洗?我馬上就要回家看我的爹娘了。”話語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悅,從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對歸家一事的急切盼望。

詩中沒有花費筆墨對女主人公的形體、面容進行描寫,而是用比興的手法,側(cè)面烘托出她的勤勞、聰敏、活潑、孝順,以及“盼歸”的心情,用筆雖簡省,所表達的感情卻很充沛。如“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三句,以黃鳥的“飛”和“鳴”,比喻自由自在的孩童和少女時代。而黃鳥在林中飛轉(zhuǎn)、鳴叫的情景,便自然而然地勾起了女子對以往未嫁時無憂無慮生活的回憶,從而引發(fā)了她想回娘家的心愿。

【大師導讀】

這詩寫一個貴族女子準備歸寧的事。……詩辭卻以葛覃開頭,直到最后才點明本旨。“黃鳥”三句自是借自然景物起興,似乎與本旨無關(guān),但也未必是全然無關(guān),因為群鳥鳴集和家人團聚是詩人可能有的聯(lián)想。

——余冠英

卷耳

采采卷耳①,不盈頃筐②。嗟我懷人,寘彼周行③。

陟彼崔嵬④,我馬虺隤⑤。我姑酌彼金罍⑥,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⑦。我姑酌彼兕觥⑧,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⑨,我馬瘏矣⑩,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釋】

①采采:一說采摘;一說形容野草茂盛之狀。卷耳:一種野菜,今名蒼耳。

②頃筐:即今天的畚箕。

③寘(zhì):同“置”,放下。周行:大路。

④陟(zhì):登高。崔嵬(wéi):高而不平的土石山。

⑤虺隤(huǐ tuí):疲憊無力的樣子。

⑥罍(léi):像酒壇一樣大肚小口的盛酒器皿。金罍是指青銅的盛酒器。

⑦玄黃:形容馬腿腳疲軟之病。

⑧兕觥(sì gōng):一種飲酒器,形狀像伏著的犀牛。

⑨砠(jū):山中陡峭、有阻礙的地方。

⑩瘏(tú):馬因疲病而無法前行。

痡(pū):人過度疲憊、無法走路的樣子。

云河:奈何,如之何。吁(xū):憂愁。

【賞析】

《卷耳》是一篇妻子思念遠出征戰(zhàn)的丈夫的情歌。詩的開篇展示了一幅動人的畫卷:翠巒蔓延,一條大路沿著山麓伸向遠方,一個女人挎著淺竹筐,一棵一棵地采摘卷耳菜。可她采了好些時候,淺筐也沒裝滿。因為她的心沒在卷耳上,而是隨外出征戰(zhàn)的丈夫飛去了遠方。她把竹筐丟棄在一旁,癡望著丈夫離開的那條大路,希望能看到丈夫歸來的身影。短短四句詩,將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心情渲染得真切感人。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夫妻間的心靈是相通的,妻子思念丈夫,丈夫一定也在思念自己的妻子,于是作者把婦人放下,筆鋒一轉(zhuǎn)娓娓訴說起丈夫思念妻子的苦澀心境。他爬過荒坡、攀過高崗、越過山頂,連續(xù)的行軍導致人困馬乏,馬匹已經(jīng)積勞成疾,再難背負主人行走,仆人也因勞累而病倒。如此艱難困苦的旅程,使他不禁想起家中賢德的妻子和平靜的生活,心中無限惆悵,只得借酒澆愁。

作者從妻子思夫入手,再以丈夫思妻的臆想,把空間驟然拉大,連接起兩地夫妻的情絲,既擴展了詩的意境,也充分渲染了相思的氣氛,使詩在形式上具有兩地情書,互相應答、相映相襯的藝術(shù)效果。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第三章是對第二章的復沓,詩句的含義也與第二章相同,仍是寫男子征途的艱難和他思家念歸的心情。這種重復的筆法,將征夫在外的危難困苦以及思念家人的愁情描述得更加深入。詩中借馬的病疲,喻示征途的艱危;以借酒澆愁,表達愁已沉淀,無法可解。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最后一章句句皆以語氣詞結(jié)尾,顯得音節(jié)簡截,呼吸急促,好似遠方的征人身體已疲憊不堪,心靈也已承受不起苦思的折磨,因而要盡快結(jié)束這場遙相呼應的痛苦思念。一個“吁”字,將所有的愁思收結(jié)為一處,既是對全詩情感的總括,也是對綿綿不絕的思念之苦的點染。

詩從兩處分寫相思,而又能前后映襯,將描寫、感情、想象融為一體,字字流露出夫妻間的深厚感情,讀來感人至深。

【大師導讀】

當攜筐采綠者徘徊阡陌,回腸蕩氣之時,正征人策馬盤旋,度越關(guān)山之頃,兩兩相映,境殊而情卻同,事異而怨則一。所謂“向天涯,一樣纏綿,各自飄零”者,或有詩人之恉乎!

——俞平伯

《卷耳》的二、三、四章卻是假托其夫在外奔波而念家的情景,有“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意思。

——陸侃如

樛木

南有樛木①,葛藟纍之②。樂只君子,福履綏之③。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④。樂只君子,福履將之⑤。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⑥。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釋】

①樛(jiū)木:彎曲的樹。

②葛藟(léi):葛和藟都是蔓生植物,有人認為葛藟就是藟,即野葡萄之類的植物。纍(léi):攀緣。

③福履:福祿,幸福。綏(suí):安樂。

④荒:覆蓋,遮掩。

⑤將:一說“扶助”;一說“大”。

⑥縈(yíng):纏繞。

【賞析】

在《詩經(jīng)》中,古人喜歡用自然界萬物(尤其是動植物)寄托自己的情思,使其富于濃厚的負載意味。以《樛木》而言,詩中的“樛木”和“葛藟”便是一對富有深刻寓意的意象。

《樛木》一詩起首用比興手法,先言“樛木”、“葛藟”,以引起所詠“君子”與“福履”,又以“樛木”和“葛藟”比喻君子的福祿快樂——用“樛木”被“葛藟”纏繞,來比喻君子常得福祿相隨,著實逼真鮮明。此處興而兼比,兩者相得益彰。

《詩經(jīng)》常常把內(nèi)涵和寓意埋在表象之下,如《關(guān)雎》開頭:“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關(guān)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若探究其植物意象背后的“隱語”,那么“樛木”所指代的應是高大英俊的男子,“葛藟”則是溫柔委婉的女子。戀愛中的男子因女子的依賴而滿心歡愉,他自豪于成為愛人的依靠。正是這種清純、清新、毫不掩飾的健康心性,使得《詩經(jīng)》中堅貞純潔的愛情至今仍閃爍著不可磨滅的光輝。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桃源县| 东辽县| 托里县| 门头沟区| 隆德县| 永善县| 吉水县| 同江市| 封开县| 鸡西市| 涞水县| 江安县| 临沭县| 平湖市| 大厂| 台南市| 科技| 府谷县| 孟州市| 富阳市| 沽源县| 冕宁县| 漳州市| 昌邑市| 祁连县| 南丰县| 岚皋县| 和龙市| 花莲市| 彭泽县| 永胜县| 延边| 辽源市| 岱山县| 冷水江市| 鸡东县| 怀柔区| 稷山县| 临泉县| 浑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