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到相輔相成的目的。激言的方法大致如下:
(1)直激法和偏激法
直激法,就是面對面直出直入地貶低對方,以達到使他“跳起來”的目的。例如,某造紙廠改革用人制度,決定對中層干部在廠內張榜招賢。榜貼出來后,大家都看準有能力、有技術的技術員小黃。然而由于某種原因,他正在猶豫不決。一位老工人走了過去,直言相激:“小黃啊,廠里花那么多錢送你去上大學,你不是個優(yōu)等生嗎?大家指望著你出息呢,沒想到,你連個車間主任的位置都不敢接,你真是個窩囊廢!”“我是窩囊廢?”話音未落小黃跳了起來,說:“我非干出個樣兒來不可!”他當場揭榜出任了車間主任。
偏激法,就是有意識地褒揚第三者,以暗示的方式貶低對方,從而激發(fā)對方奮起向上,超越第三者的決心。三國時,諸葛亮說服孫權共同抗曹,就運用了偏激法。實際上,夸耀旁人,在客觀上就等于貶低了對方,使其自尊心受到刺激。為恢復失去的心理平衡,被刺激者必然奮起直上,壓倒自己的對立面,這樣就使說者的目的得以圓滿實現(xiàn)。
(2)暗激法
暗激法,就是有意識地褒揚對方光榮的過去,從而激起他改變現(xiàn)狀的決心。例如,某化工廠食堂辦得不好,工人有意見。一天,劉書記叫來轉業(yè)干部、行政科高科長到食堂來,見工人們又敲筷子又敲碗,罵罵咧咧的情景,然后說:“老高,你的老部隊在四川吧?”
“是的。”
“你在部隊是優(yōu)秀炊事員、優(yōu)秀司務長?”
“是的。”
“你當軍需股長時立過二等功?”
“是的。”
“那好,現(xiàn)在呢?”
老高低下了頭。
劉書記說:“咱不說別的,就說為轉業(yè)干部的聲譽,你也不能把工作放松到這一步啊!難道你連個伙房都搞不好?”
第二天,老高就像變了個人,下伙房親自抓。半個月后,食堂大變樣。
由此可見,這種暗激式的激勵,對那些在思想上、工作上曾經有過突出成績的人十分有效。
7.答復式的發(fā)言
被人發(fā)問時的即席講話,通常是在會議上、法庭上或學術性的討論、答辯會上,它大多是被動式的發(fā)言。這種發(fā)言受發(fā)問內容或發(fā)問主題的限定。因此,就發(fā)言范圍來講容易把握。這種答復式的發(fā)言,應問一答一,問二答二,將所需回答的問題,做條理清楚、內容完整而又是非曲直分明的闡述就可以了。如果是被人質疑,那就對“疑點”所在做出符合事實和理由充分的回答。如果是法庭上的答辯,就將所涉及問題的時間、地點、在場人、事實的經過等加以闡明,或陳述你的申辯理由。如是學術上的答辯或解釋,那你就將你的觀點或研究成果,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論述或闡明,倘若遇到深奧艱澀難懂的問題,可用淺顯易懂的形象性的語言加以說明……這樣,你便能將你所答的問題說得明明白白了。
8.說明型講話
這種即席講話,通常是一個問題、一件事情被人誤解、曲解,群眾或聽眾不甚明白或不明真相時的一種解釋性發(fā)言,這種即席講話既可以是指出、糾正問題的事實真相,以達到澄清事實的目的。也可以是為自己或世人作辯白,于是和盤托出事實,以明真相,用事實來說明問題,要抓住問題或事實的實質,切忌使用“描繪”、“夸張”之類發(fā)揮性言詞,否則會適得其反,把本該容易說明的問題,搞得復雜化了,致使聽眾反感。
9.“靈感”型講話
即是 “靈感勃發(fā)”時的即席講話,就是指觸景生情的聯(lián)想、遐想。這種情況,常在討論會、酒席間、聚會上碰到。由一位演講者或談話者的一席話或一句話而發(fā)生聯(lián)想、勾起情思,或見到一位老同學、老同事、老部下或老上級時所勾起的回憶;或是因酒興奮、情思奔流、話語的閘門開啟等情況下而發(fā)等。這種“靈感”涌流式的講話,通常要視場合、情景而定,以幽默、有趣、歡樂的內容、語調和氣氛為宜。要把握簡潔、得體、高雅、有趣這樣四個要素。切忌酒后失言,不要講那種掃興話或長篇大論的廢話、贅話。
二、即席講話的場合
1.受邀請時的講話
被人邀請時的即席講話,一是應該謙遜;二是應該講出與眾有益的話來;三是應該充分估計聽眾的客觀要求,說出受人歡迎的話來;四是要簡短、干練。
“謙遜”,就是對主人(單位、團體)說些適當的謙卑語言。如感謝主人的熱情好客,贊揚主人的成績、善舉、為人風格和精神品德等。
“說出對聽眾有益的話來”,就是講話的內容能使聽眾獲得思想上的啟蒙和知識上的啟迪;要注意講話者的自我形象和美的感染力,不僅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感人,以“楷模”出現(xiàn)在講壇上。
“充分估計聽眾的客觀要求”,就是說,聽眾需要面包,你就不要去描繪天堂如何美好;聽眾需要安撫,你就不要去激怒聽眾;面對需要“疏導”的一幫青年人,你就不要去“堵塞”或橫加干涉。
“要簡潔,不要空饒舌”,就是大凡一句話能講完的就不要用兩句話。
做到了上述四點,如果再能藝術地發(fā)揮一下講話技巧,那你的激情講話是會成功的。
2.參觀訪問時的講話
參觀訪問時的即席講話,往往是以目擊其景后的見聞感知作主動或被動性的發(fā)言。可對被參觀單位的成功經驗、好的工作方法、科學管理等加以闡發(fā)和贊揚,或對主人的熱情好客進行道謝。這種講話,應做到感情真摯,情調高昂,語氣謙遜,言詞優(yōu)美。
3.集會時的講話
集會時的即席講話,若是政治性的集會,宜用激昂、熱烈的情調言語;若是紀念性的集會,氣氛需要悲沉的,就應用沉重的調子,對偉人、名人的功績加以追述和贊揚,指出其價值和意義、繼承和發(fā)揚等的意向來。一般地說,“集會”總是以政治性的居多,所以這類發(fā)言應以鼓動性為宜。讓聽眾能按著大會提出的號召去努力實現(xiàn)奮斗的目標。
即席講話的形式和場合遠遠不止這些。但不論何類何樣,你只需把握住:你面前的場景是喜慶的,你就講“喜慶話”,喜慶話應講得歡快些;面前的場景是激昂的,你就講“激昂話”,激昂話的調子應熱烈些;面前的氣氛是憤怒的,你就講“憤怒話”,憤怒話應講得火氣大些……如果對象是青年人,你就講“青年話”,青年話應講得有情趣些……這樣,你的即席講話便會意趣橫生,深受聽眾歡迎。
第二節(jié) 領導即席講話的語言要求
一、先做自我介紹
在進行即席講話之前,向不同的人做一番自我介紹,問問他們對會議或講座有何建議,對哪些論題比較感興趣,在該部門擔任什么職務,等等。這能使你在觀眾中形成親和力,原因很多,這表明你已注意到他們個人的存在,而不僅僅將其視為一個群體;這也表明你關心他們個人的興趣與利益。閑聊時,你就有機會尋找到與觀眾的共同點,比如共同認識的熟人,共同的觀點、興趣、背景和目標等。最后,他們會將你視為一名“普通人”,同他們自己一樣的普通人,一個可以信賴的人。
二、調節(jié)緊張情緒
講話者在登上講臺之前,經常會過早地感到緊張。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種緊張的狀態(tài)從接受講話邀請時就已經開始了。通常,我們參與活動的時間越長,緊張的狀態(tài)便持續(xù)得越長,癥狀也越嚴重。
人們在眾目睽睽之下會感到不舒服,這是一種典型的情況。無論地位高低還是個性好壞,都無一例外。但對于講話者來說,緊張有時是合理的表現(xiàn),有時則不是。可能會擔心,自己的選題或信息不太迎合觀眾的期望或更需要;擔心觀眾會抨擊講話質量,對內容的可信度提出質疑,或提出一些我們無法回答的問題。意識到自己的陳述有錯誤,或遺漏了關鍵的信息。即使對講話的題目了如指掌,對自己的講話資格滿懷信心,也會擔心自己表現(xiàn)不佳,從而產生尷尬的局面。而只有觀眾能夠察覺到這種緊張和尷尬。
雖然過份緊張會影響即席發(fā)者的發(fā)揮,但是如果講話者如果缺乏適度的緊張感,就不能分泌出足夠的腎上腺素,來幫助他調整到巔峰狀態(tài)。因此,講話者應該正視講話中出現(xiàn)的緊張感,.將緊張感視作講話過程的一部分,這才是調節(jié)緊張程序的心理前提。在這個前提下,講話者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調整緊張情緒。
1.運用緊張感,將自己調整到巔峰狀態(tài)
要做一場精彩的即席講話,竅門就在于,讓你的緊張情緒為你服務。想象一下,當你渾身緊繃時,分泌出的大量的腎上腺素就會成為你完成精彩講話的催化劑。
是的,有時你會感到自己的肢體已經失控了。你可能會體驗到如下甚至更多的癥狀: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嘴唇干澀、兩腿發(fā)軟、肌肉抽搐、呼吸急促、聲音發(fā)顫、胸悶惡心……但是,無論你感到多么緊張,永遠不要告訴你的觀眾。如果觀眾察覺到你的不適,他們會為你擔心,就像父母在觀看自己的女兒在學校舞臺上扮演灰姑娘時一樣。要是你放任自己緊張,他們就會轉而注意你顫抖的雙手,而非專注地聽你的演講。要記住,在通常情況下,你的緊張情緒并不會明顯到被人看出來。
有時候,我們在講話時喪失自信的原因是缺乏觀眾的反饋。在對一人的談話中,我們能得到即時的反饋:對方會抬抬眉頭、皺皺眉頭、爭論、微笑、點頭或者確認你的觀點。而在一群人面前講話時,我們經常會因為缺少這樣的反饋而若有所失。這就好像摸石頭過河時,看不清水面下的石頭一樣,你每走一步都會有點緊張,直到你的腳踩踏實了為止。
要想控制住緊張情緒,就要提醒自己永不放棄。在講話時,決不讓自己邁出退縮的第一步。與其擔心自己會如何尷尬,不如將注意力集中在演講的話題上。反復回憶并演練自己演講的要點,而不是把那些困難思來想去。
2.鼓勵自己不要專注于緊張情緒
樹立自信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記住自己是被邀請來做講話的。有人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對這一論題十分精通。提醒自己,如果在座的觀眾中有人比你更權威,他們早就該被邀請來做演講了。
恐懼是后天的反應。兩歲大的孩子在過馬路時不會懂得害怕,直到有人猛地把他拽回來,警告他過馬路有多么危險。同樣,當我們第一次看見同學站起來背誦詩歌,發(fā)現(xiàn)他突然哽住了,變得慌張窘迫,以致全班發(fā)出陣陣的竊笑時,我們懂得了即席講話時的害怕。既然緊張害怕是后天學會的,那么它是可以被忘卻的,或者至少是可以被控制的。
3.調節(jié)緊張情緒的具體辦法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緩解生理或心理上的緊張癥狀:
(1)深呼吸,慢慢地把氣吐出來,重復若干次。(這樣能促使肌肉放松,增加大腦的供氧,并減緩心跳速度。)
(2)將全身的肌肉放松,然后繃緊,再放松。
(3)握緊拳頭,然后放松。
(4)輕柔地甩動你的雙臂,旋轉手腕,然后甩動你的雙手。
(5)放松下顎,并左右移動,然后打個哈欠。
(6)放松下顎,就像打哈欠那樣,讓舌頭平躺在口腔底部,短促地吸幾口氣,然后你就能慢慢放松下來。
(7)轉轉頭部,再轉轉肩部,然后一起轉。
(8)雙腿彎曲蹲下,然后起立站直。重復若干次。
(9)選擇一個對象,然后長時間地凝視它,將注意力集中在放松上。
(10)在到達會場前,輕松地漫步片刻,或者小跑一會兒。
為自己選擇一種在特定場合下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其目的就在于調整你的情緒,變恐懼為擔憂,變擔憂為緊張,變緊張為激奮。在激奮的狀態(tài)下,你就能夠最好地激勵鼓舞你的觀眾。
三、講好普通話
普通話是漢語口語表達的基礎,它音色悅耳、音調柔和、節(jié)奏鮮明、韻律協(xié)調。講普通話,是語言規(guī)范化的需要。語言規(guī)范涉及語音、詞匯、語法、修辭等多方面因素。人們?yōu)楣ぷ鞫鴸|奔西走、平時接觸的人來自四面八方,在言談交往中,必須用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化的語言,才能共同理解說話的內容。
講普通話,是聽、說雙方思想交流的基礎。講普通話,有利于密切人際關系。在辦公室工作中講標準的普通話,易給人暢快、親切感。普通話說得好,對方愛聽,極利于密切人際關系。人們相互來往,言語交際是主要途徑。領導者想講好普通話,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用自然、和諧的語調
語調是說話不可缺少的“佐料”,是一種聲音的技巧。語句相同、語調不同,就表達了不同的意思。現(xiàn)實生活的千變萬化,使說話語調也有千種萬種,以表達人們豐富的感情世界。或高昂熱烈、歡暢明快;或低沉舒緩,溫和穩(wěn)重。語調不僅強化了說話內容,也揭示了說話者的情緒與心境,是一種奇妙的暗示器。
語調運用要準確恰當,要根據語境的需要,確定講話的基調。比如,下級跟上級講話,一般是謙恭、平和的語調;上級對下級講話,一般用沉穩(wěn)、溫和的語調;平級之間講話,應是親密、爽快的語調。在莊重的場合,應多用嚴肅、鄭重的語調;在歡樂的場合,應多用輕快、喜悅的語調。大凡善說者,都很重視語調的選擇,運用得體的語調。或娓娓而談,如潺潺流水;或慷慨激昂,如江河奔流,讓思想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講話要有基調,不能從始至終一個調,否則,單調乏味,好像在鋼琴上不停地彈奏同一音符一樣,聽了令人厭煩。根據內容的需要,靈活地變化語調,抑揚頓挫、起伏跌宕、聲情并茂,才會引起聽者的興趣。
2.普通話還要掌握語速
有人講話,忽快忽慢,快慢錯位,不善于運用語速技巧,就會影響表達效果。
交談中,聽的速度要比講的速度快。如果講話的速度過慢,經由耳朵傳至大腦的信息過于集中,又會使人應接不暇、顧此失彼,甚至搞得人精神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