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外晦內(nèi)明,外露的聰明不如深藏的智慧

真聰明不外露,大智慧必深藏

《道德經(jīng)》中說:“絕圣棄智,民利百倍。”充分表明老子反對標榜圣人、反對賣弄智慧的思想。老子認為:人們?nèi)绻毁u弄聰明才智,就會有和平安靜的生活,這種生活是被一些標榜圣人、標榜智慧的“才智之士”攪亂了。世人都渴望聰明,但是他們不知道,有太多的人為聰明所累、所誤。

《紅樓夢》中,一曲《聰明累》暗示了王熙鳳的命運和結(jié)局,人們一方面驚嘆于她的治家才能、應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于她悲慘的人生結(jié)局。她就是因“心機”太重而遭悲慘結(jié)局的典型。“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話點出了很多人的失敗根源。

的確,一個人太聰明必定會遭到別人的嫉恨和非議,甚至引來禍端。歷史上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三國時期的楊修就是因喜歡賣弄聰明而最終遭禍的。

楊修是曹操門下掌庫的主簿。此人生得單眉細眼,貌白神清,博學能言,智識過人。但他自恃其才,竟小覷天下之士。

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園。快竣工了,監(jiān)造花園的官員請曹操來驗收察看。曹操參觀完花園之后,是褒是貶沒說,只是拿起筆來,在花園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便揚長而去。一見這情形,大家猶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楊修卻笑著說道:“門內(nèi)添‘活’字,是個‘闊’字,丞相是嫌園門太闊了。”官員認為楊修說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園門,改造停當后,又請曹操來觀看。曹操一見重建后的園門,不禁大喜,問道:“誰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楊修主簿。”曹操表面上稱贊楊修聰明,其實內(nèi)心已開始忌諱楊修了。

又有一次,塞北送來一盒酥給曹操,曹操沒有吃,只是在禮盒上親筆寫了三個字“一合酥”,放在案頭上,自己徑直出去了。屋里其他人有的沒有理會這件事,有的不明白曹丞相的意思,不敢妄動。這時正好楊修進來看見了,便走向案頭,打開禮盒,把酥餅一人一口地分吃了。曹操進來見大家正在吃他案頭的酥餅,臉色一變,問:“為何吃掉了酥餅?”楊修上前答道:“我們是按丞相的吩咐吃的。”“此話怎講?”曹操反問道。楊修從容地應道:“丞相在酥盒上寫著‘一人一口酥’,分明是要賞給大家吃,難道我們敢違背丞相的命令嗎?”

曹操見又是這個楊修識破了他的心意,表面上樂呵呵地說:“講得好,吃得對,吃得對!”其實內(nèi)心已對楊修產(chǎn)生厭惡之感了。可楊修還以為曹操真的欣賞他,所以不但沒有絲毫收斂,反而把心智用在捉摸曹操的言行上,并不分場合地賣弄自己的小聰明,不斷地給自己埋下禍根。

曹操與劉備對壘于漢中,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nèi)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

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里,他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后,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楊修之智,實非大智慧,其修養(yǎng)、其境界、其為人處世之道,皆非成大事者。可見,過于賣弄聰明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而擺正自己的位置,厚積薄發(fā),在適當?shù)臅r機表現(xiàn)出來,才是成事之道。正如英國著名外交家切斯特菲爾德所說的那樣:“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讓他們知道。”外露的聰明遠不如深藏的智慧更有實際意義。

眾所周知,在音樂的世界中,技巧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過多的花哨技巧只會減弱情感的表達。人生也是如此,人人都玩弄聰明才智,只會讓世界繁雜凌亂。絕圣棄智,才能樸實安然地生活。我們應該懂得,摒棄小聰明方才顯示大智慧。

揣著明白裝糊涂

生活中,我們常能聽到那些處世老練的前輩們歡這樣勸說剛步入社會、年輕氣盛的人:“算了吧,別計較那么清楚。”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是長期世事磨礪的總結(jié)。不得不承認,人的一生精力有限,若對什么事都斤斤計較,那就會讓自己太累了。

處世高明的人總是能做到對一些無關(guān)原則的事揣著明白裝糊涂,既顯得寬容大度,又能保全自己。

公元995年,呂端被宋太宗提升為宰相。對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呂端并不覺得有多了不起,他想的是如何調(diào)動全體臣僚的積極性,為此不惜自己放權(quán)和讓位。當時和他有同樣聲望的還有一位名臣寇準,辦事干練,很有才能,但是性子有些剛烈。呂端擔心自己當了宰相后寇準心中會不平衡,如果耍起脾氣來,朝政會受到影響,于是就請?zhí)诹硐铝艘坏烂睿寭螀⒅拢ǜ痹紫啵┑目軠屎退喠髡朴。I(lǐng)班奏事,并一同到政事堂中議事,得到了太宗的批準,也平和了寇準的情緒。

后來,太宗又下詔說:朝中大事要先交給呂端處理,然后再上報給我。但呂端遇事總是與寇準一起商量,從不專斷。過了一段時間,呂端又主動把相位讓給了寇準,自己去當參知政事。這種主動讓權(quán),在世人的眼中自然是“糊涂”的舉動。

有一年,朝中大臣李唯清被太宗從掌管全國軍事的樞密使位子上換下來,去當負責監(jiān)察百官的御史中丞,雖然是平調(diào),但實際權(quán)力發(fā)生了變化。他認為是呂端在中間使壞。于是,李唯清趁呂端有病在家休息,沒有上朝的機會告了呂端一個惡狀。事情傳到呂端耳中后,呂端不以為然,既沒有去對皇帝表白,也沒有去找李唯清算賬,而是淡淡地說:我一輩子行得正,坐得直,沒有做什么對不起人的事,又怕什么風言風語呢?這種不與人計較的坦然心態(tài)也被人認為是“糊涂”。

在呂端剛剛擔任參知政事(副宰相)的時候,他從文武百官前面經(jīng)過,一個小官由于平時聽多了呂端“糊涂”的傳聞,對他很不服氣,以很不屑的口吻來了一句:這個人竟也當了副宰相了?呂端的隨行人員覺得很不公平,要問那個人的姓名,看看是干什么的。呂端制止說:不要問,你問了他就得說,他說了我也就知道了,而我一知道,對這種公然侮辱我的人便會終生不能忘。著意地去報復對我來說是肯定不會的,但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涉及他,撞到我手里,想做到公正對待也一定很難。所以,還是不知道的好。這種君子不念惡,揣著明白裝糊涂的舉動對呂端來說,是一種反映自我修養(yǎng)的高尚境界,但在世人眼中,自然又被看成了“糊涂”。

呂端的“糊涂”,還在于他的不置產(chǎn)業(yè)。他不僅為官非常清廉,貪污受賄之事從來沒有,就是應得的那份俸祿也常常分出一些周濟照顧別人。以至于后來呂端去世后,他的兩個兒子竟因生活困難,沒錢結(jié)婚,只好把房產(chǎn)抵押給別人。真宗皇帝知道這個事情后,很受感動,從皇宮的開支中支出了五百萬錢把房產(chǎn)贖了回來,另外又賞了不少金銀和絲綢,替呂家還清了舊賬。以宰相之尊,而后人貧困至此,在常人的眼里又是多么“糊涂”。

呂端一生經(jīng)歷了三代帝王,在40年的宦海生涯中幾乎沒有受到什么沖擊,這種經(jīng)歷在封建王朝中實在是不多見的。這與他在大局、大節(jié)問題上毫不糊涂,但在事關(guān)個人利益的問題上卻能“糊涂”了事的品質(zhì)是有很大關(guān)系的。對于我們今天的人來說,不管是當官還是為人處世,都應該學學這種“揣著明白裝糊涂”的精神。

所以,清醒的人要時刻面對許多的痛苦和麻煩,而“糊涂”實則是保全自我的處世之道,因為沒有人會對一個“糊涂”的人提過多的要求。而糊涂下面掩藏的清醒則是你出奇制勝的關(guān)鍵。

裝糊涂,逼真最關(guān)鍵

裝糊涂是一門高超的處世藝術(shù),它需要超然的表演才能。拿出來表演的,是為了愚人耳目,真功夫、真目的卻不大白于天下。裝糊涂,說到底,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掩藏真實意圖;要求只有一個,即逼真,使旁觀者深信不疑。

日本某公司與美國某公司進行一次重大技術(shù)協(xié)作談判。談判伊始,美方首席代表便拿著各技術(shù)數(shù)據(jù)、談判項目、開銷費用等一大堆材料,滔滔不絕地發(fā)表本公司的意見,完全沒有顧及到日本公司代表的反應。實際上,日本公司代表一言不發(fā),只是在仔細地聽、認真地記。

美方講了幾個小時之后,終于開始想起要征詢一下日本公司代表的意見。不料,日本公司的代表似乎已被美方咄咄逼人的氣勢所懾服,顯得迷迷糊糊,混沌無知,日方代表只會反反復復地說“我們不明白”,“我們沒做好準備”,“我們事先也未搞技術(shù)數(shù)據(jù)”,“請給我們一些時間回去準備一下”。第一輪談判就在這不明不白中結(jié)束了。

幾個月以后,第二輪談判開始。日本公司似乎因認為上次談判團不稱職,所以予以全部更換。新的談判團來到美國,美方只得重述第一輪談判的內(nèi)容。不料結(jié)果竟與第一輪談判一模一樣,由日方對談判項目“準備不足”,日本公司又以再研究為名,毫無成效地結(jié)束了談判。

經(jīng)過兩輪談判后,日本公司又如法炮制了第三輪談判。在第三輪談判不明不白地結(jié)束時,美國公司的老板不禁大為惱火,認為日本人在這個項目上沒有誠意,輕視本公司的技術(shù)和基礎(chǔ),于是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半年后日本公司依然如此,兩公司間的協(xié)定將被迫取消。隨后,美國公司解散了談判團,封閉了所有資料,坐等半年以后的最終談判。

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僅僅過了8天,日本公司即派出由前幾批談判團的首要人物組成的談判團隊飛抵美國。美國公司在驚愕之中只好倉促上陣,匆忙將原來的談判成員從各地找回來,再一次坐到談判桌前。

這次談判,日本人一反常態(tài),他們帶來了大量可靠的資料、數(shù)據(jù),對技術(shù)、合作分配、人員、物品等一切有關(guān)事項甚至所有細節(jié),都做了相當精細的策劃,并將精美的協(xié)議書擬定稿交給美方代表簽字。

美國人立馬傻了眼,一時又找不出任何漏洞,最后只得勉強簽字。不用說,由日本人擬定的協(xié)議對日方公司極為有利。

在美日的談判較量中,日本人巧裝糊涂,而且裝得逼真,以韜光養(yǎng)晦的謀略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如若當初他們的糊涂裝得沒那么逼真,露出了一絲一毫的馬腳,也許就不會有后來的勝利的。

裝糊涂是一種很有效的策略。閃爍其詞,避開對方的鋒芒,以此作為緩兵之計,給自己贏得時間去思考對策。

其實作為一種謀略,“糊涂”不僅能在商場上取得出奇制勝的效果,也能在關(guān)鍵時刻上人逢兇化吉,轉(zhuǎn)危為安。

陳平在當初投奔漢王劉邦的時候,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宗險事。

那是春夏之交的時節(jié)。一天中午,天空陰沉沉的,碧綠的田野一片靜寂。

這時,從楚王項羽的軍營里走出一個人,身穿將軍服,佩帶一把寶劍,一路十分警覺地順著田間小路,急匆匆地向黃河岸邊趕去。這個人就是陳平。他打算偷渡黃河去投奔漢王劉邦。

陳平趕到河邊,上了一艘渡船。船上共有四五個人,都是虎背熊腰,一臉兇相。

陳平心知不妙,擔心誤了時間,楚兵會很快追趕上來,只好見機行事。

船只慢慢離開了岸,陳平總算松了口氣,但他敏銳地觀察到,船上這幾個人竊竊私語,相互遞著眼色,流露出不懷好意的舉動。

“看來是個大官,偷跑出來的。”

“估計他懷里一定有不少珍寶和錢,嘿嘿。”

坐在艙內(nèi)的陳平聽到船尾兩個人這樣低聲議論,并發(fā)出陰險的笑聲時,不禁有些緊張。心想:“他們要謀財害命!我雖然身上沒有什么財物和珍寶,我只是獨夫一個,只有一把劍,肯定敵不過他們。如何安全地擺脫危險的困境呢?”

這時船到了河中央時,速度明顯地減緩了。

“他們要下手了,怎么辦?”望望陰霾的天空,他從船內(nèi)站起來,走出船艙說了句:“艙內(nèi)好悶熱啊!熱得我都快要出汗了。”

陳平邊說邊佯作若無其事地摘下寶劍,脫掉大衣,倚放在船舷上,并伸手幫他們搖船。這一舉動,出乎他們的預料,使他們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陳平很用力地搖船。過了一會兒,他又說:“天悶熱,看來要來一場大雨了。”說著,又脫下一件上衣,放在那件外衣之上。過了一會兒,再脫下一件。最后,他索性脫光了上衣,赤著身子,幫他們搖船。

船上那幾個人,看見陳平?jīng)]有什么財物可圖,就此打消了謀害他的念頭,很快把船劃到對岸了。

陳平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論是向船家極力辯解,還是憑一時血氣之勇拔劍與船家展開搏斗,恐怕都難以逃脫被船家殺害的悲慘結(jié)局。但他能夠假裝糊涂,“演”得真實,以自己的機智為自己化解了殺身之禍。

裝糊涂,除了演技之外,還需要自信。自信自己會成功,自信自己確實能愚人耳目以假亂真,自信自己演技出神入化,爐火純青。這樣,演起戲來才能面不改色,心不跳,沉著冷靜,應付自如。

順勢裝糊涂,攻其不備

有些時候,我們面對謬論,面對強辯,假裝愚蠢,故作糊涂,謬釋敵意,恰好可以暴露對方缺點,然后攻其不備,出奇制勝。

美國第九屆總統(tǒng)威廉·哈里遜,小時候家里很窮,他沉默寡言,人們甚至認為他是個傻孩子,他家鄉(xiāng)的人常常拿他開玩笑。比如拿一枚五分的硬幣和一枚一角的銀幣放在他面前,然后告訴他只準拿其中的一枚。每次,哈里遜都是拿那枚五分的,而不拿一角的。

一次,一位婦女問他:“孩子,你難道真的不知道哪個更值錢嗎?”

哈里遜回答說:“當然知道,夫人。可要是我拿了一枚一角的銀幣,他們就再不會把硬幣擺在我面前,那么我就連五分也拿不到。”

看得出來,哈里遜表面“傻”,裝作不知道一角比五分多,可他的“傻”里面蘊涵著智慧,從而使自己總能拿到錢。

大智若愚運用在語言詰難中,是指對對方的謬論,假裝不明白,沒能發(fā)現(xiàn)他的本意,故作曲解,謬釋其意,諷言刺人。

大智若愚是曲線型思維的結(jié)果,即采用拐彎抹角的進攻方式,因此,運用此法可以產(chǎn)生強大的嘲諷和幽默效果,是論辯家常用的雄辯技巧。

關(guān)于這一點,曾發(fā)生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

一位小伙子在三岔路口迷路了,他向一位老農(nóng)漫不經(jīng)心地問:“喂!到李家莊走哪條路,還有多遠?”

老農(nóng)對小伙子粗聲大氣很不滿意,好久才說:“走大路一萬丈,走小路七八千。”

小伙子感到奇怪:“怎么這兒論丈不論里?”

老農(nóng)笑著說:“小伙子,原來你也會講‘里’(禮)?”

老農(nóng)故作愚昧,以“丈”論路程,而正是這種貌似愚蠢的話,表現(xiàn)了他的智慧,同時也指出了小伙子不夠禮貌。這種巧妙的策略,著名的大仲馬也運用過。

有一次,一個銀行家揶揄地問大仲馬說:“聽說你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統(tǒng),是嗎?”

“我想是這樣。”大仲馬說。

“那令尊呢?”

“半黑。”

“令祖呢?”

“全黑。”

“請問,令尊祖呢?”

“人猿。”大仲馬一本正經(jīng)地說。

“閣下可是開玩笑?這怎么可能?”

“真的,是人猿,”大仲馬怡然地說,“我的家族從人猿開始,而你的家族到人猿為止。”

這里,大仲馬開始用“假癡”佯裝自己的真實目的,麻痹銀行家,然后反守為攻,突然出擊,使對方猝然不防,陷于窘境。

現(xiàn)實交際中,懂得順勢裝糊涂,可以輕松麻痹對方,從而讓對方陷入被動境地。然后再采取反攻舉措,便可以輕松制勝了。

遇到尷尬時,佯裝糊涂

當遇到窘境的時候,不一定要采取一些很復雜的擺脫方式,你只需要佯裝糊涂,就能輕松下“臺階”了。

實習期間,一位實習老師在黑板上剛寫了幾個字,學生中突然有人叫起來:“老師的字比我們李老師的字好看!”

真是語驚四座,稚幼的學生哪能想到:此時后座的班主任李老師該多么尷尬!對這位實習生來說,初上崗位,就碰到這般讓人難堪的場面,的確使人頭疼,以后怎樣同這位班主任共度實習關(guān)呢?怎么辦?轉(zhuǎn)過身來謙虛幾句,行嗎?不行!這位實習生靈機一動,裝作沒有聽到,繼續(xù)寫了幾個字,頭也不回地說:“不安安靜靜地看課文,是誰在下邊大聲喧嘩!”

此語一出,后座的李老師緊張尷尬的神情,頓時輕松多了——尷尬局面也隨之消除。

這里的實習老師巧妙地運用了“裝作不知道”的技巧,避實就虛,避開“稱贊”這一實體,裝作沒有聽清楚,而攻擊“喧鬧”這一表象,既巧妙地告訴那位班主任“我根本沒有聽到”;又敲打了那位學生的稱贊興致,避免了學生誤認為老師沒有聽見可能再稱贊幾句,從而再次造成尷尬的局面。

“裝作不知道”,就是指對別人的話裝作沒有聽到或沒有聽清楚,以便避實就虛、猛然出擊的處理問題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故意耍點小糊涂。它的特點是:說辯的鋒芒主要不在于傳遞何種信息,而是通過打擊轉(zhuǎn)移對方的說辯興致使之無法繼續(xù)設置窘迫局面,化干戈為玉帛,能夠寓辯于無形,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當然唯有具有豐富閱歷的人方能達到這種效果。在人際交往中,這種方式的使用場合很多。

在人際交往中,有許多場合都可以使用耍點小糊涂的辦法,躲開別人說話的鋒芒,然后避實就虛、猛然出擊。其技巧關(guān)鍵在于躲閃避讓的機智,雖是“裝作”,正如實施“苦肉計”一樣,卻一定要表演得自然。

耍點小糊涂還有一種情況是裝作不理解對方尷尬舉動的真實含義,故意給對方找一個善意的行為動機,給對方鋪一個臺階下。

一位老師介紹經(jīng)驗時說:一天中午,我路過學校后操場時,發(fā)現(xiàn)前兩天幫助搬運實驗器材的那幾位同學正拿著一枚實驗室特有的凸透鏡在陽光下做“聚焦”實驗。我想:他們哪來的透鏡?難道是在搬遷時趁人不備拿了一枚?實驗室正丟了一枚。是上去問個究竟,還是視而不見繞道而去?為難之時,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我,從他們慌忙的神情中我肯定了自己的判斷。當時的空氣就像凝固了似的,一分一秒也不容拖延。我快速構(gòu)思,終于想出一條妙方,笑著說:“喲,這透鏡找到了!謝謝你們!昨天我到實驗室準備實驗,發(fā)現(xiàn)少了一枚透鏡,我想大概是搬遷過程中丟失了,我沿途找了好幾遍都未能找到,謝謝你們幫我找到了這枚透鏡。這樣吧,你們繼續(xù)實驗,下午還給我也不遲。”同學們輕松地點了點頭,空氣依舊是那么溫暖,那么清新。

這位老師采用了故意曲解的方法,裝作不懂學生的真實意圖,反誤以為他們幫助自己找到了透鏡,將責怪化成了感激,自然令學生在擺脫尷尬的同時又羞愧不已。

耍點小糊涂是一個常用而又十分奏效的辦法,無論是面對自己還是別人制造的窘境,我們都不妨不動聲色,假裝不明白事實是怎樣,從而抽身而出。

裝傻充愣,避開敏感處不得罪人

裝傻充愣,避開不想面對的敏感處,模糊應對,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拒絕態(tài)度和情操。

看看下面這對老夫婦如何把話說得字字不靠譜的。

1953年6月,79歲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到百慕大參加英、法、美三國會談。他以自己年事已高為借口,時常裝聾,在需要回避的敏感問題上就裝作沒有聽見,不予回答,在感興趣的問題上就與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和法國外交總長皮杜爾討價還價,使與會者頗感頭痛。艾森豪威爾幽默地說:“裝聾成了這位首相的一種新的防衛(wèi)武器。”

丘吉爾用裝傻的手段避開可能會得罪人的敏感處,不失為一種高明的手段。

人際場上,很多人都特別擅長這種模糊迂回的圓融之道。在日本有這樣一個故事,很能給人啟發(fā):

一位名叫宮一郎的青年去拜訪廣源先生,想將一塊地產(chǎn)賣給他。

廣源聽完宮一郎的陳述后,并沒有做出“買”或者“不買”的直接回答,而是在桌子上拿起一些類似纖維的東西給宮一郎看,并說:“你知道這是什么東西嗎?”他似乎瞬間忘記了宮一郎上門的目的。

“不知道。”宮一郎回答。

“這是一種新發(fā)現(xiàn)的材料,我想用它來做一種汽車的外殼。”廣源詳詳細細地向?qū)m一郎講述了一遍。廣源先生共講了15分鐘之多,談論了這種新型汽車制造材料的來歷和好處,又誠誠懇懇地講了他明年的汽車生產(chǎn)計劃。廣源談的這些內(nèi)容宮一郎一點也聽不懂,但廣源的情緒感染了宮一郎,他感到十分愉快。在廣源送宮一郎時順便說了一句:不想買那塊地。

廣源的高明之處在于他沒有一開始就回拒宮一郎。如果那樣,宮一郎就一定會滔滔不絕地勸說他買那塊地。而廣源采取了回避的態(tài)度,裝作好像根本沒聽懂宮一郎的話,沒有給他勸說的時間,在結(jié)束談話時輕輕一拒,不失為高明之法。

裝傻充愣并不是真傻,而恰恰是一種低調(diào)的高明的陰柔之道,它真正體現(xiàn)的是你的聰明與靈活。它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沉默不語,裝聾作啞;二是答非所問,模糊應付。

社交應酬是一個非常廣泛的領(lǐng)域,我們所接觸的人物當然也是形形色色。于是,很多情景或事情的發(fā)生都可能不在我們的預料之中。其中,敏感性話題的突然出現(xiàn),就是一個令很多人都感到棘手的應酬難題。這種情況下,裝傻充愣便成了基于傳統(tǒng)文化而催生的一種至高無上的人生境界,其表現(xiàn)為內(nèi)細外粗,是生活中為人處世極具實際價值的心術(shù)智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武县| 江都市| 蓬安县| 平遥县| 邯郸市| 奉节县| 裕民县| 大石桥市| 吉安县| 墨玉县| 平舆县| 辉南县| 平潭县| 台东市| 灵川县| 安福县| 麻江县| 铁岭市| 汝阳县| 万宁市| 商水县| 盱眙县| 武汉市| 泽库县| 象山县| 巴青县| 姚安县| 个旧市| 泊头市| 湾仔区| 防城港市| 桂平市| 禹州市| 麻江县| 阿坝县| 邵阳县| 繁峙县| 明光市| 武功县| 西贡区| 凤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