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禮儀與禮節:小“禮”成就大關系(1)
- 即學即用的100個人際交往術
- 呼志強 黃薇
- 4994字
- 2016-02-29 16:02:55
任何人的社會交際活動都離不開禮儀。禮儀就像交往中的標簽,使別人從細節上看出一個人的處世風格。禮儀還能體現出我們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但能體現一個人的內在修養。
講究禮儀,可以有效地展現出一個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擁有恰當禮儀的人會贏得別人的好感,獲取和別人合作的機會,為自己的成功增加籌碼。
NO.9彬彬有禮讓你的魅力更添一層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包括禮節、禮貌、和儀式。
禮節,表示尊敬、感謝、歡迎、祝頌,以及哀悼之類的慣用形式,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
禮貌,語言、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是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
儀式,是按一定程序舉行典禮的形式。禮儀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的,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
作為成年人,社交活動會越來越多,生活內容也會越來越豐富,所以需要注意的禮儀也會越來越多,我們需要懂一些最基本的禮儀,例如:
1.交往禮儀
(1)別人對你說話,你起碼要能接話,不能人家說了上句,你沒了下句。
(2)有人盯著你看的時候不要直視對方,假裝沒注意到。
(3)睡眠不好,會使人說話語無倫次,反應遲鈍,黑眼圈突出。
(4)別人釋放“有毒氣體”的時候不能嫌惡地躲開或者用手扇,而應裝作若無其事。
(5)被領導訓斥的時候,不要低頭,要直視領導,面帶微笑,表示接受批評。
(6)聽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神不要游移,這樣顯得很沒禮貌。
(7)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8)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諾。
(9)在酒桌上與別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對方的,特別是對方是長輩或領導。
(10)別人批評你的時候,即使他是錯的,也不要先辯駁,等大家都平靜下來再解釋。
(11)任何時候對任何人不要輕易告訴對方你的秘密 。
(12)打電話接電話第一句話一定要是“喂,您好”;掛電話的時候等別人先掛。
(13)少說別人是非,把自己的嘴管牢。
2.行為禮儀
(1)走路時,手不要插在口袋里。
(2)如果是彈簧門,不管是拉還是推,請先出后進。如果身后有人,應主動把門扶好,防止門彈回時拍到別人。
(3)別人為自己開門,一定要說謝謝。
(4)屋里有人的時候,出門要輕輕關門。
(5)去別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6)坐椅子的時候要穩穩當當,不要左右搖晃,更不要把椅子腿翹起來。
(7)如果問別人話,別人不回答你,不要不停地問。
(8)別人對你說話,你要認真地去聽,不要心不在焉,隨意應答。當然,你討厭的人另當別論。
(9)送人走時,要說:“請慢走。”
(10)洗了手不要隨意甩手,以免水珠甩到別人身上。
(11)遞刀具給別人時要記得遞刀柄那一端。
(12)女孩子撿東西或者穿鞋時候要蹲下去,不要彎腰撅屁股。
(13)如果你最后一個進門,要記得隨手關門。
(14)晚上從朋友家回來,到家后一定要告訴朋友,你到家了。不管人家關不關心,這是禮貌。如果有朋友晚上從你家離開,發一個短信問有沒有到家。
3.公共場所禮儀
(1)不隨地吐痰扔東西,如果沒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里。
(1)要養成排隊的好習慣,不要插隊。你爭取到的只是等待的那幾秒,失去的卻是別人對你素質的肯定。
(1)在看戲或看電影時,要提前到場并對號入座。如果遲到,看戲應在幕間入場,看電影則應隨服務員悄悄入座。
(1)如果去圖書館或閱覽室,要知道那是公共學習場所,在那里應特別注意禮儀規范。
(1)在觀看體育表演或各種體育競賽時,也應當提前幾分鐘入場,盡快坐到觀眾席上靜候。
(1)只要是公共場所,都要維護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果核或包裝袋,更不能隨地大小便。
(1)去超市或商場買東西時,如果收銀員出現差錯,應給予諒解、善意提示、切勿爭吵。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會直接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因此,以上介紹的禮儀宜忌只是滄海一粟,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學多看,千萬不要對他人失了禮,失了人。
NO.10文明的舉止,是最好的推薦信
歌德說,“行為舉止是一面鏡子,人人在其中顯示自己的形象”。如果你想擁有良好的社交,就一定要使自己的舉止行為規范化,做到優雅大方、穩健從容、表里如一、不卑不亢。
張津是一家建筑設計公司的行政助理,她的老板姓陳,是位知識分子型的企業家,他白手起家打下一片天地,如今在業內小有名氣。
一次,張津陪老板陳先生約見一位客戶,他們在茶樓邊品茶邊商談合作事宜。相談正歡,茶樓的一位服務員小姐送點心上來,他們點了三份茶點,這位服務員忙中出錯,只送了兩份上來。那位客戶見此情形勃然大怒,一邊拍桌子一邊埋怨茶樓怠慢客人,年輕的服務員被嚇得除了連聲道歉,再也說不出什么話來。
陳先生卻非常平靜,他只吩咐服務小姐再補一份點心,然后又接著和客戶聊起來。
回公司的路上,陳先生告訴張津中止與這位客戶的會談,另找合作伙伴。張津不解,陳先生說:“他遇事太沖動,不像是能穩住大局的人,如果我們與他合作,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磨合不好而節外生枝。”
那位客戶因為一點小事,就小題大做,不懂得寬容和大度,即使以后有合作,也會矛盾不斷的,陳先生就是通過這一點小事看出了一個人的日常行為習慣。 一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表現給人看的,因此,儀態舉止的表現方式首先應考慮到第三者,即是否大方、有禮、是否對人尊重。
那么,怎樣才能成為舉止文明的人呢?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吧。
1.發揚禮讓精神
面對陌生人,你的禮貌是拉近兩個人之間距離的有效方法。如果你具有禮讓精神,就會成為別人喜愛的對象了。比如說在巴士、地鐵這樣的擁擠場所,有的女孩子爭先恐后地擠入車廂占座位,如果沒有搶到還與人爭吵,風度盡失。又如在公共電話亭打電話,她總是拿著電話不肯放下,不管身后排起的長龍。這種熟視無睹的態度也會讓人極其討厭,這樣怎么能得到別人的好感呢?
2.進食時要注意儀態禮貌
在公共場合飲食或是赴一個大場面的盛筵,這是每一個人常遇到的事。但是在進食時的儀態禮貌,有許多人卻視為小節而不加以注意,往往失態也不自知。其實對飲食的儀態,應當自小養成,即使是從來沒有注意,但從今日起,你當時常留心學習。飲食雖然小事,許多人卻會從一個人進餐時的帶動觀察其個性,以判斷那是一個持重抑或輕佻的人。因此,我們對這些小節也不能不加以注意。
3.保持形象的整潔
生活在現代潮流的社會,可以不華衣美服,但整潔是必要的,沒有錢可以不必增購衣服,但你常穿著的衣服不洗滌,胡子長了不剃刮,頭發蓬松不剪除,就這個樣子到處亂闖,到什么地方都不會受到歡迎。華衣美服是每個人都希望的,由于能力所限并非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但整潔則只要自己注意一點便可做到,你的衣服臟了,不可以拿去洗干凈嗎?胡子不可以剪除嗎?為什么要以骯臟襤褸的樣子去見人?佛靠金裝,人靠衣裝,不要以為有一片純潔的內心便可以,外表的整潔同樣重要。
NO.11言之有“禮”人人愛
言談舉止能直接反映出一個人是博學多識還是孤陋寡聞,是接受過良好教育還是淺薄粗魯。因此,一個不善言談、沉默寡言的交際者很難在交際中引起眾人注意。相反,如果你在社交中能侃侃而談,用詞高雅恰當,言之有物,對問題剖析深刻,反應敏捷,應答自如,能夠簡潔、準確、鮮明、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則會表現出不同凡響的氣質和風度來。
沈教授在研究所是出了名的人物,這不僅因為其卓著的學術成就,還在于她是個和藹可親、待人謙恭而出名的人,她見人必先打招呼,打招呼必先鞠躬,對朋友如此,令一些人不可思議的是她對學生也是如此。請你坐下來談,你若不坐,她就始終站著。
沈教授說話彬彬有禮,待人謙和,所以人們都很喜歡她。所謂禮多人不怪,但禮數不到,就是用心不夠,那就會成為別人的“話柄”。因此,你在交際中要做到有“禮”有節。交際的天空遼闊無邊,但,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所以,孔子也說:“不學禮,何以立。”那么,人際交往中,我們該怎樣說“禮貌”話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歡迎語
一般來說,我們在接待來訪者時,歡迎語必不可少,比如,“歡迎您”、“歡迎各位光臨”、“見到您很高興”等。
2.征詢語
這是指在交往中,尤其是對接待人員而言,必須要說的諸如“我能為您做些什么”、“您看這樣做行嗎”、“您有事需要幫忙嗎”、“您還有什么事嗎”、“我可以進來嗎”、“您不介意的話,我可以看一下嗎”等征詢性的語言,這樣會使他人或被接待者感覺受到尊重。
3.請托語
這是指向他人請求幫忙或提出要求的時候使用的語言。當你向他人提出某種要求或請求時,一定要“請”字當先,而且態度語氣要誠懇,不要低聲下氣,更不要趾高氣揚。常用的請托語有“勞駕”、“有勞”、“讓您費心了”等。
4.致歉語
在日常交往中,我們的某些行為可能會影響或者對別人產生困擾,此時,對于自己的失禮,我們要及時道歉,常用的致歉語有“對不起”、“請原諒”、“很抱歉”、“失禮了”、“不好意思,讓您久等了”等。當你不好意思當面致歉時,還可以通過第三者、書信、電話等方式來表達。
5.拒絕語
面對他人的請求,因為各方面原因,我們不能應允時,就需要使用拒絕語。中國人的拒絕語通常采用婉轉的詞語加以暗示,使對方意會。因此,我們最好不要直接對對方說“行”或“不行”,可以用一些推脫的語言來拒絕。例如,對經理交代暫時不見的來訪者或不速之客,可以委婉地說:“對不起,經理正在開一個重要的會議,您能否改日再來?”
6.告別語
無論雙方關系親疏,適當的告別語都是必需的,這看起來有幾分客套,卻不失真誠與溫馨。與人告別時神情應友善溫和,語言要有分寸。例如,“非常高興認識您,希望以后多聯系”、“再次感謝您的光臨,歡迎您再來”、“十分感謝,咱們后會有期”,等。
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跳,一句話也能把人說笑”。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想要接通情感的熱線,使交際暢通無阻,就應該得體地說好“禮貌話”。
NO.12用餐禮儀,你也可以很優雅
用餐禮儀是社會人文的一個縮影,因此,不管是中餐還是西餐,在這方面都要非常注重。說到用餐禮儀,無非是兩方面,一是來自自身的禮儀規范,比如說餐飲適量、舉止文雅;另一個是就餐時自身之外的禮儀規范,比如菜單、音樂、環境等。說起來簡單,但倘若處理不當,容易給人沒有禮貌的感覺,更糟糕的是會影響別人的食欲。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都很注意自己的用餐禮儀,他們總是會小心自己在餐桌,尤其是宴會的餐桌上所表現出來的禮儀細節。那么,在用餐時我們: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
1.用餐前
找到自己的座位。從餐巾的折放上,可以看出哪個是主位,哪個是客位。一般主賓位餐巾的桌花和其他人是不太一樣的,以門為基準點,比較靠里面的位置為主位。
坐在椅子上時應坐直,不要緊靠在椅背上;要正視前方,千萬不要只顧垂頭逃避對方的視線,這樣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坐的時候,手腕(不是手肘)可以自然地放在桌子邊緣上。椅子離桌邊的距離不要太遠,否則進餐會增加身體移動的機會。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開始用餐。
等對方拿起餐巾后,你便可把它放在大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可對折成長方形或三角形;較小的,則可直接把餐巾放在大腿上,以防用餐時汁液弄污衣服。
未上菜時,不可玩弄杯、筷,或頻頻起立、離座。
用餐前,以餐巾角輕印嘴唇,可減淡唇膏留在杯上的痕跡。喝水、飲酒時,盡量固定一個位置喝,以免整個杯口都布滿唇印。
2.用餐中
進餐時,不宜高談闊論。吃東西時,不要發出“嘖嘖”的聲音。萬一要打噴嚏或咳嗽,應馬上掉頭向后,拿手巾掩口。
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指向別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亂摳,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夾菜時,應等菜肴轉到自己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夾菜時要注意不要碰到鄰座;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在夾菜時,筷子不可在碟中亂攪一通或專挑好吃的夾,筷子也不要伸到碟子的對面;用湯匙舀湯時,不要舀得太滿,以免滴灑在桌上。
舉筷子、湯匙,不要整段塞進口中,應將筷子夾菜送到牙齒,湯匙僅沾唇邊,這樣既衛生、又很文雅。夾菜時,偶然掉下一些小菜于碟子外,可把它放入殘渣的碟子中。
席間如遇有主人或來賓致詞,應停止進食,不可和旁人交頭接耳,或左顧右盼,也不要擺弄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