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掌握了中醫養生,也就找到了防病治病的捷徑(6)
- 細節決定健康大全集
- 蔡亞蘭 慈艷麗
- 4858字
- 2016-02-26 15:45:08
另外一個養肝氣的方法就是按摩肝經,肝經起于大腳趾內側的指甲緣,向上到腳踝,然后沿著腿的內側向上,在腎經和脾經中間,繞過生殖器,最后到達肋骨邊緣止。
我們不可能在凌晨1點到3點的時候起來按摩肝經,怎么辦呢?我們可以在晚上19點到21點的時候按摩心包經,因為心包經和肝經屬于同名經,所以在19點到21點時按摩心包經也能起到刺激肝經的作用。
疏通大腸經,用好人體血液的清道夫
氣血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黃帝內經》上說:“陽明經多氣多血。”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所屬的腸胃是人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廢物的器官,人體的體質由先天和后天決定,先天部分是遺傳自父母的,我們無法改變,后天部分就來源于我們的食物。而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體內生成的氣血充足,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會增強;胃腸排泄功能正常,體內產生的垃圾就能及時排出,不在體內堆積,那么由內在原因引起的疾病自然會減少,所以入陽明大腸經是人體中重要的經絡,平時一定要注意疏通經絡。
大腸經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陽穴,沿食指橈側,通過合谷、曲池等穴,向上會于督脈的大椎穴,然后進入缺盆,聯絡肺臟,通過橫膈,入屬于大腸。
大腸經為多氣多血之經,陽氣最盛,用刮痧和刺絡的方法,能驅除體內熱毒。如果平時進行敲打,就可以清潔血液通道,預防青春痘,還能對蕁麻疹、神經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牛皮癬、丹毒等有緩解作用。
什么時候按摩大腸經最好呢?大腸經當令的時間是5點到7點,這時候按摩最好。大腸經很好找,你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過來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腸經。敲時有酸脹的感覺。
胃經當令,怎么吃都不會胖的特殊時刻
胃經是人體很長的一條經脈,有兩條主線和四條分支,是人體經絡中分支最多的一條,主要分布在頭面、胸部、腹部和腿外側靠前的部位。起于迎香,往上一直走到山根,然后分二支,一支走腹,一支再沿著頭角至額顱。
現在很多人臉上愛長痘痘,這其實就是胃寒的相。如今很多年輕人都愛喝冷飲,不管冬天夏天都愛喝,這就容易造成胃寒,而當身體遭遇到外界來的寒氣,出于自保身體就會用自身散發的熱來抵御寒氣,這種熱是燥火,燥火不停地往外攻,皮膚就成為它的出口。所以說,痤瘡就是體內的燥火,根源在于胃,治療時從胃經入手就可以了。另外,經常情緒不好的人也容易長痘痘,這也是由于胃寒造成的。
但是也有很多人,也經常情緒不好,也經常喝冷飲,但是很少長痤瘡,這怎么解釋呢?其實,不長痤瘡不一定是好事,并不說明他沒有胃寒,而是他已經沒有胃火攻出來了。那么他的胃寒怎么疏解呢?雖然不在臉上,但是胃經會一直向下走,經過乳中(乳房的正中線)。假如這個胃寒的是個女孩子,她就很可能會發生痛經、月經不調,并且在經期前后乳房脹痛和大腿根酸痛,這就是胃經不調的相。因為胃經經過乳房和大腿根,她的經血下不來,這些地方就會不通則痛。
胃經在辰時當令,就是早晨的7點到9點之間,一般這段時間大家都非常忙碌,趕著去上學、上班,但是不管怎么忙,早飯都一定要吃好,而且最好是在這段時間吃。因為這個時候,太陽一般都升起來了,天地之間的陽氣占了主導地位,人的體內也是一樣,處于陽盛陰衰之時,所以,這個時候人就應該適當地補充一些陰氣,食物屬陰,也就是說應該吃早飯。很多人以為不吃早飯就可以減肥,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此時吃早飯即使吃得再多也不會胖,因為上午是陽氣最足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食物很容易被消化。胃經以后是脾經當令,脾可以通過運化將食物變成精血,輸送給人體五臟。如果不吃早飯,9點以后,脾就是在空運化,它也沒有東西可以輸送給五臟,這時人體會有不適現象產生,比較明顯的表現就是頭暈。所以,早飯一定要吃,而且要吃好。中醫說脾胃是“后天之本”,也是這個道理。因為人生下來活下去靠的就是食物,而脾胃就是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不好,人體運轉就會出問題。
除了消化吸收食物外,胃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生血。“血變于胃”,胃將人體吸納的精華變成血,血是由食物的精華變成的,在撫養孩子的時候,母親的血又變成了乳汁,因此,人乳是極好的補品,以前的皇帝就有用人乳來養生的。
疏通脾經可以很好地平衡陰陽
脾在人體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怎么理解這個“后天之本”呢?你不妨想一想土地。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汽車、電腦、高樓等,但是這些不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沒有這些人類照樣生活了幾千年,那么什么才是人類離不開的呢?那就是土地,離開了土地,人類將面臨毀滅。在中醫理論中,脾屬土,它就是人的后天之本,是人體存活下去的根本。
脾經的循行路線是從大腳趾末端開始,沿大腳趾內側腳背與腳掌的分界線,向上沿內踝前邊,上至小腿內側,然后沿小腿內側的骨頭,與肝經相交,在肝經之前循行,上股內側前邊,進入腹部,再通過腹部與胸部的間隔,夾食管旁,連舌根,散布舌下。
脾經不通時,人體會表現為下列癥狀:身體的大腳趾內側、腳內緣、小腿、膝蓋或者大腿內側、腹股溝等經絡線路會出現冷、酸、脹、麻、疼痛等不適感;或者全身乏力,疼痛、胃痛、腹脹、大便稀、心胸煩悶、心窩下急痛等。
以上癥狀都可以從脾經去治,最好在脾經當令的時候按摩脾經上的幾個重點穴位:太白、三陰交、陰陵泉、血海等,上午9點到11點正處于人體陽氣的上升期,這時疏通脾經可以很好地平衡陰陽。在日常飲食上也要注意多吃清淡的食物,不暴飲暴食,以減輕脾經的負擔。
心經當令時,午睡一刻值千金
心經起始于心中,出屬于心臟周圍血管等組織(心系),向下通過橫膈,與小腸相聯絡。它的一條分支從心系分出,上行于食道旁邊,連系于眼球的周圍組織(目系);另一條支脈,從心系直上肺臟,然后向下斜出于腋窩下面,沿上臂內側后邊,行于手太陰肺經和手厥陰心包經的后面,下行于肘的內后方,沿前臂內側后邊,到達腕關節尺側豌豆骨突起處(銳骨骨端),入手掌靠近小指的一側,沿小指的內側到指甲內側末端。
心經在午時當令,也就是上午11點到下午13點這段時間,這段時間是上下午更替、陽氣與陰氣的轉換點。所以說,中午吃完飯后要午睡一會,睡不著即使閉目養神也是好的。因為我們的身體不可能擾亂天地陰陽的轉換,最好還是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這樣對身體才有好處,中醫講究順時養生,不僅是順應四時,也要順應一天里的十二個時辰。
古人提倡午時練功以達到心腎相交。所謂心腎相交就是要讓心火與腎水相交,陰陽調和。但是心在上,為火,容易往上飄,而腎在下,為水,容易向下走,這樣心腎不相交,心火會讓人一直很精神,處于興奮狀態,睡不著,這就是失眠。現代人不練功,午睡就是讓心腎相交的一個方法。
強壯膀胱經讓我們的身體固若金湯
下午15點到17點為申時,這是膀胱經當令的時段。在中醫里,膀胱經號稱太陽,是很重要的經脈,它從足后跟沿著小腿、后脊柱正中間的兩旁,一直上到腦部,是一條大的經脈。因為在申時,膀胱經很活躍,它又經過腦部,使氣血很容易上輸到腦部,所以這個時候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效率都是很高的。古語云“朝而授業,夕而習復”,就是說在這個時候溫習早晨學過的功課,效果會很好。如果這個時候出現記憶力減退、后腦疼等現象,就是膀胱經出了問題,因為下面的陽氣上不來,上面的氣血又不夠用,腦力自然達不到。也有人會在這個時候小腿疼、犯困,這也是膀胱經的毛病,是陽虛的相,很嚴重。
《黃帝內經》中說:膀胱經有問題人會發熱,即使穿著厚衣服也會覺得冷,流鼻涕、頭痛、項背堅硬疼痛,腰好像要折斷一樣疼痛,膝蓋不能彎曲,小腿肚疼,股關節不靈活,癲癇、狂證、痔瘡都會發作,膀胱經經過的部位都會疼痛,足小趾也不能隨意運動。緩解這些癥狀就要經常在申時刺激膀胱經,但是膀胱經大部分在背部,所以自己刺激時,應找一個類似搟面杖的東西放在背部,然后上下滾動,這樣可以有效刺激相關穴位,還能放松整個背部肌肉。也可以在脊柱兩旁進行走罐,對感冒、失眠、背部酸痛的療效很好。在頭部,循著膀胱經的循行路線用手模仿梳頭動作進行刺激,能夠很好地緩解頭昏腦漲。
另外,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而其他諸如大腸排便、毛孔發汗、腳氣排濕毒,氣管排痰濁,以及涕淚、痘疹、嘔穢等雖也是排毒的途徑,但都是局部分段而行最后也要并歸膀胱經。所以,要想去驅除體內之毒,膀胱經必須暢通無阻。
利用好能激發你身體巨大潛能的腎經
腎最大的功能就是繁衍后代。每一個孩子最初都是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相遇,結合,然后慢慢成長起來的。而精子和卵子與腎有非常密切的關系。《黃帝內經》中就說過:“腎者,技巧出焉。”這就是在肯定腎的創造力。
腎開竅于耳及二陰,其華在發,在志為恐。一個人腎氣開始衰弱了,最先表現在哪里呢?頭發!一般人一過四十歲就開始有白頭發了,這說明你的腎氣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如果你少年白發,說明你先天不足,在母親肚子里就虧了一些,應該多從后天之本的脾胃上補償一些。腎的精氣充足則會耳聰,聽覺靈敏,如果精氣不足,則會耳鳴。腎主骨,齒為骨之余,所以牙齒也依賴于腎精的充養,腎虧牙齒就會松動,甚至會脫落。
腎的另一個功能就是主納氣。這個氣就是武俠作品中經常提到的元氣。元氣是天生的,有的人先天元氣充足,身體就比較壯,但是如果倚仗自己出生時帶來的那點元氣,不知保養,肆意揮霍,也不一定能長壽;相反有的人先天元氣不是非常充足,自小就身體比較弱,各種病痛不斷,但是注意調養,不隨意耗費元氣,也可能會長命百歲。所以,雖然元氣是先天帶來的,但是后天的養護也非常重要。元氣足了,我們的五臟六腑才能夠平安健康。
每天的17點到19點,也就是酉時,是腎經當令的時間。腎經是與人體臟腑器官聯系最多的一條經脈,健康強大的腎經能激發身體的巨大潛能。與腎經相對應的是腎。腎主藏精,這是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這里所說的精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腎藏精氣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從父母哪里傳承來的,是構成人體胚胎的原初物質;后天之精是出生后攝取的水谷精氣及臟腑生理活動過程中所化生的精微物質,又稱“臟腑之精”。“先天之精”是人體生長、發育的根本,“后天之精”是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所以說,腎精是否充足與人的生老病死都有很密切的關系。
我們中國人對腎的話題非常敏感,因為這涉及傳宗接代的重大問題,同時也很注重補腎,現在市場上有很多補腎的藥品、保健品,看得人眼花繚亂,但是補腎也要有講究,不要盲目。大家都知道“亡羊補牢”的故事,羊丟了,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把墻補好,而不是再買回幾只羊來。補腎也是一樣,首先要保住現存的,然后再想怎么去補,不要一邊補,一邊繼續大量消耗,這樣是沒有用的。所以,補腎首先是固攝元氣,每天吃好、睡好,心情愉快,修養的同時也是一種保護。
腎經的具體循行路線是:由足小指開始,經足心、內踝、下肢內側后面、腹部,止于胸部。腎經如果有問題,人體通常會表現出口干、舌熱、咽喉腫痛、心煩、易受驚嚇,還有心胸痛,腰、脊、下肢無力或肌肉萎縮麻木,腳底熱、痛等癥狀。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刺激腎經來緩解:一種方法是沿著腎經的循行路線進行刺激,因為腎經聯系著很多臟腑器官,通過刺激腎經就可以疏通很多經絡的不平之氣,還能調節安撫相連絡的內臟器官。另一種方法是刺激腎經上的重點穴位:太溪穴、涌泉穴。
另外,腎經是在酉時當令,如果需要服中藥的話,這個時候服用,效果比較好。另外,如果家里有人經常在這個時候發低燒,很可能就是腎氣大傷引起的,一定要多加注意。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青春期的男孩子和新婚夫婦身上。青春期的男孩子情竇初開,手淫的次數可能會比較多,新婚夫婦性生活往往不加節制,這兩者都會過多地損耗腎精,傷了元氣。
總之,為了我們一生的幸福,一定要了解腎,利用好腎經,這樣腎精充足,腎就會變得強大,整個人充滿了活力。
用好人生自生自長的萬靈丹—心包經
從名稱可以看出,心包經與心是有一定關聯的,其實中醫所說的心包就是心臟外面的一層薄膜,當外邪侵犯時,心包首當其沖。所以,很多心臟上的毛病都可以歸納為心包經的病。如果沒有原因的感覺心慌或者心似乎要跳出胸膛,這就肯定是心包受邪引起的,不是心臟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