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從頭到腳談養生,一次對生命的新的解讀(3)

1.天人合一

自然界的陰陽消長,影響著人體陰陽之氣的盛衰,而只有體內陽氣充足,人體才有能力抵御疾病的侵襲,所以,人體必須適應大自然的陰陽消長變化,才能維持生命活動,否則,就會引發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黃帝內經》就提出了一年四季陽氣“生”、“長”、“收”、“藏”的養生方法,以取得人與自然的整體統一來抗御外邪的侵襲,預防疾病的發生。

2.協調陰陽

陰為陽之基,陽為陰之用。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陰精與陽氣是處在不停地相互消長而又相互制約的狀態中。陰精與陽氣如果因某種原因出現一方的偏盛或偏衰,即成為病理狀態。《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因此,順應陰陽消長規律養生,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基本原則。

《內經》還強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保養陽氣和補益陰精,這是中醫養生學的一條重要原則。萬物的生死,人的生長壯老,都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的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必須養陽。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所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但善養生者,又必須寶其精。陰精是生命的基礎,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靈樞·經脈篇》指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

3.調攝精神

注重調攝精神,是促進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動,是五臟精氣活動的體現,但反過來,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臟腑的活動,正如《內經·靈樞·本藏》說:“意志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御”、“收”、“適”、“和”,都有主動的含義,所以,充分發揮人的意志作用,重視精神的調養,是養生防病、預防早衰的重要原則。精神意志調攝的方法,有兩個具體內容,一是養意志,二是調情志。攝養意志是為了增強臟腑氣血的活動能力,調和情志則在于排除干擾臟腑氣血活動的精神因素。

4.飲食有節

《內經》十分重視飲食調理,認為飲食是人體營養的主要來源,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飲食調理得當,不僅可以保持人體的正常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以治療某些疾病;飲食不足或調理不當,則可誘發某些疾病。因此,《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食飲有節”的養生方法,維護脾胃化源,其內容包括節飲食、忌偏嗜、適寒溫諸方面。《素問·藏氣法時論》中強調飲食要全面配伍,指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5.起居有常

這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主要包括睡眠、勞傷、性生活等幾個方面。古人觀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天行有常”,人要長壽,就要“法則大地,象似日月”,因此人的生活作息也要保持一定的規律,春夏秋冬的起床時間都要有所不同,這樣才能“生氣不竭”。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這幾種勞傷都是由于做某件事情過度導致的,比如現在有些孩子一天到晚看電視,時間長了,視力就會出問題,這就屬于勞傷。

《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就是說,人如果不注意節欲,就會耗散人體真精,早早地就衰老了。所以,養生也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念。

6.運動形體

形體好比是生命活動的宅宇,它內含精、氣、神,維持著人體的生命活動。形體又是人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人的皮毛肌膚、血脈筋骨、臟腑組織等均有抗邪抵外的功能。因此,養生防病須重視形體的調攝。運動形體能防止精氣郁滯,還能增強脾胃機能,有助于氣血的化生。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在幾千年前的中醫典籍中就已經有了對抗亞健康的全套方法,但是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遭受亞健康的困擾,而西醫對此束手無策。因此,要走出亞健康還要我們回過頭去,帶著一種虔敬的心情重新研讀中醫典籍,體會中醫養生的智慧,唯有如此,很多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第二節 從頭到腳,系統探究人體自身的奧秘

人體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體

在認識自身的道路上,人類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滯過。為什么人類要認識自己會這么艱難?這是因為人體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體,它有感覺、會傾訴,有意志、懂調節,它的精密程度是最先進的科學儀器都無法比擬的。

這樣說,很多人似乎不太理解,為什么說人體充滿智慧呢?拿時下“最流行”的亞健康來說吧,現代人生活壓力比較大,身體經常處于透支狀態,很多人經常會感覺疲勞、乏力、全身酸痛,有時還會失眠、郁悶,去醫院檢查,得出的數據卻一切正常,可是不舒服的感覺還是真實地存在,這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這就是身體的智慧之處。亞健康就是身體在以一種平和的方式告訴你該休息了,不要再繼續透支下去。有的時候,身體會根據你的自身情況進行適當調節,使整個內部系統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比如體檢的時候,醫生可能會告訴你,你血壓高,正常的高壓應該是120,你這都140了。但是你自己卻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如果聽了醫生的話,把血壓降下去了,反而開始不舒服。這就是你的身體已經適應了血壓高的環境,各個部位的運轉都很協調,血壓降下來以后,打亂了這種協調狀態,身體還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自然就會不舒服。所以說,很多時候,你應該聽從自己的身體,是不是生病了,你的身體自己就會有一個判斷,然后會將它的判斷以某種形式傳達給你。

在電視里,我們還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一個人受到了某種刺激,昏迷不醒,醫生就會對他的家人或者朋友說:“是他自己不想醒來,他對這個世界有所抗拒,你們要幫他恢復信心。”這種生病也是身體的一種選擇,因為這種昏迷的狀態可能會讓身體感覺放松,沒有以前的壓力,而且還會得到很多的關愛,因此,身體就選擇一直不想醒來。

所以說,人體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體,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尊重它的感受,不要總以為生病就是身體出錯了,其實這是它在進行內部調節;不要總是用冰冷的器械和苦澀的藥物來粗暴地干涉它的工作,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

人的身體結構決定命運

拿破侖有句名言是“人的性格即命運”,他是從精神的層面來理解,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會決定他怎樣為人處世,而他為人處世的方法會影響到他的前途命運。比如一個人很懦弱,天性就喜歡一個人待著,這樣的人肯定做不了大領導,因為你讓他上臺講話他都會緊張得不行。

但是,按照中醫的觀點,這句話應該變成:人的身體結構即命運。因為,人的性格其實是由他的身體結構決定的。一個人如果肩膀很寬大、胸膛很寬厚,那他十有八九就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一般的小事不會放在心上,這樣的人通常目光會放得比較長遠,成事的可能性比較大。這就是身體結構決定命運。

以前,中國有很多看相的人,這些人就是根據一個人的體貌特征來預測他的生活、事業等。在這里談這些,并非在宣揚封建迷信,而是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相面也不是全無道理的。因為人的頭發、面色、眼睛、嘴唇等的狀況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人體潛藏的疾病,這都是看相可以看出來的。只要看相的人稍微懂一點中醫,就能知道這個人的身體存在著什么問題,會影響他哪一部分的功能,將來會得什么病,并由此推斷出對他的生活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比如,看電視時,我們經常看到算命先生說:“你印堂發黑,近日必有禍端。”其實,印堂發黑并不是什么兇兆,而是腎氣大傷的表現。腎氣大傷是一種很嚴重的病,現代醫學認為是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導致的,實際就是經常過度透支造成身體極度衰弱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人往往會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渙散,做什么事都會感覺力不從心,工作、家庭上很容易出現不順心的事,正好就應了相面先生的“禍端”一說。其實,是身體出了問題。

所以我們說,決定人命運的其實是他的身體結構。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先把身體養好了,才有能力去談學習、事業、家庭,如果你連自己的身體都經營不好,總是病懨懨的,站一會兒就累得不行了,哪還有什么精力去做別的事呢?還是那句話,有個好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人體的“警衛員”——免疫系統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人體最重要的保衛系統,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都面臨著細菌、病毒的侵襲,而身體內的免疫系統就像一支軍隊一樣,幫助我們抵抗著外來物的侵襲,使機體處于一個相對穩定和動態平衡的狀態,保障身體的自愈力得以發揮,從而使我們的身體免受疾病之苦。

分布于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主要分為中樞免疫器官與周邊淋巴組織兩部分,中樞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骨髓主要負責制造免疫細胞,制造出來的免疫細胞會被送到胸腺接受訓練,經過訓練后,免疫細胞就會被運送到淋巴腺、扁桃腺、脾臟、淋巴結以及盲腸,這個過程就像是把訓練好的新兵送到各地軍營一樣。

正是靠著這些器官所組成的免疫系統,人體才有自愈的潛能,而人體自愈力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免疫細胞的功能。打個比方,從椎間盤脫位的物質,能被免疫細胞視為異物并通過酵素加以溶解,這就是機體自愈力的表現。

人體的免疫系統時刻處于警戒狀態,它對人體的保護功能可以使人體免于病毒、細菌、污染物質以及疾病的攻擊;它的免疫細胞可以清除機體新陳代謝后產生的廢物以及免疫細胞與“敵人”戰斗遺留下來的病毒尸體和殘骸;它的修補功能能夠修補受損的組織和器官,使其恢復原來的功能。

在防病、抗病上,任何外在療法都無法和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相媲美。但是身體免疫系統的功能會隨人的飲食習慣、行為習慣等加強或減弱。比如營養適當會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營養失衡就會使免疫功能削弱,飲食不潔則會使免疫細胞失調,從而引發慢性疾病。因此,為了增加防病、抗病毒資本,我們要做到合理飲食、適當運動、有效睡眠等,以此來保證免疫系統處于最佳狀態。

突發事件的“靈敏器”——應激系統

我們在看《動物世界》時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某一動物個體受到威脅的時候,如果威脅它的是過來爭奪異性的同類,它很可能會與對方較量一番,但是如果逼近的是它的天敵,它就會逃之夭夭,這就是動物的應激反應。同樣的道理,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其身體內也存在著一套總是試圖保護自身免受傷害的應激系統,它的存在也是人體自愈力的一種有力證明。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和應激性有關的問題,比如人在進入溫度稍高的浴池時,可能都會有一種想“逃”出來的感覺,但是如果我們咬著牙挺下來,很快就會發現其實水并沒有剛進入浴池時身體所感知的那樣燙。這當然不是水溫驟然降低的結果,而是人的應激系統在面對熱水的時候做出的保護性反應和適應性反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湖北省| 长海县| 武清区| 株洲县| 民丰县| 揭西县| 买车| 乐清市| 无棣县| 民勤县| 双辽市| 金乡县| 南丰县| 都兰县| 延庆县| 台中县| 涞源县| 通辽市| 阿荣旗| 昌黎县| 唐海县| 柞水县| 吴忠市| 泾阳县| 济源市| 汝州市| 呼伦贝尔市| 通辽市| 黄陵县| 芜湖县| 高雄市| 崇义县| 隆化县| 衡南县| 育儿| 老河口市| 长治市| 乌兰浩特市| 房产|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