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從頭到腳談養生,一次對生命的新的解讀(2)

五臟風調雨順才能收獲長壽碩果

在社會學中有一種木桶理論,認為一只木桶究竟能裝多少水,既不取決于木板的平均長度,也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根據我的觀察,這種理論同樣適用于養生學中,人體的五臟就好比構成木桶的五塊木板,一個人的壽命究竟有多長,并不取決于身體各個臟器的平均壽命,也不取決于壽命最長的那個臟器,而是取決于壽命最短的那個臟器。誠然,由于現代醫學的發展,可以進行臟器移植手術,但并不能改變這個基本的現狀。

對于一棵樹來說,樹葉落了還會再生,樹枝斷了也沒有關系,但是如果樹根死了,這棵樹就不能再活了。對于人來說,五臟就是生命的根基,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個,這個人的生命也就結束了。因此,保護五臟就是保護生命的根本,也是延長壽命的根本。在這一方面,我們千萬不能含糊,這里給大家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1.心的養護

養心首重養神。《黃帝內經》提出“精神內守”,方法很簡單:按摩手心的勞宮穴與腳底的涌泉穴,每天臨睡前進行,按摩到發熱為止。

另外,有些人手指冰涼,指甲上的月牙白逐漸消失,這些都是心氣不足的表現癥狀。養心氣要多吃桂圓、大棗、蓮子、人參、黃芪等。

2.肝的養護

肝主怒,主謀略,一個人怒氣沖天,謀略、理智全沒了,全靠情緒去做事,實際上就是肝功能失調的結果,這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所以養肝就要保持情緒的穩定,遇事不要太激動,尤其不能動怒。

另外,肝主目,肝血足則眼睛明亮,視物清楚,肝血不足則兩目干澀,看不清東西。養肝血要多吃枸杞、當歸、動物肝臟等食物。

3.脾的養護

養脾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吃好、睡好就沒問題。

怎么算吃好呢?其實就是該吃飯的時候吃飯,不要饑一頓飽一頓,也不要暴飲暴食,該吃什么吃什么;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多喝粥,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鹽,清淡飲食,等等。

怎么算睡好呢?就是到時候就要睡覺,不要熬夜,10點之前最好上床睡覺,每天保證8小時的睡眠,睡到自然醒。

4.腎的養護

腎主藏精,精是維持生命的最基本物質,養腎保精就要節欲,房事要有節制,不能過度,欲望也不能過多。

腎主水,在自然界中,水多是寒涼的,所以腎是最怕受寒的。腎位于后腰兩側,有些人這個部位總是涼的,這是因為腎虛。養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后腰兩側的保暖。

另外,養腎還可以多搓搓腰,就是用兩手搓后腰,每天早晚各一次,兩手握拳,大拇指和食指組成的小圓圈叫拳眼,用拳眼分別對準后腰脊椎兩側腎臟的位置,然后一邊水平地來回搓,一邊把腎臟向中間擠壓。搓的過程中能夠給腎臟帶去熱量,提升腎陽,向中間擠壓的過程能夠提升兩腎臟的能量,所以,你要一直搓到兩側腎區都感覺到熱為止。

5.肺的養護

肺主氣,司呼吸。肺是主管全身呼吸的一個器官,主全身之氣,所以養肺就要調適呼吸,即采用腹式呼吸法。

肺喜潤而惡燥,因此平時,尤其是干燥的秋季要多吃些梨、蓮藕、銀耳、玉米等潤肺除燥的食物。另外,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濕度,防止因干燥而傷肺。

俗話說“過猶不及”,凡事處于平衡時,才是最好的狀態,身體也是一樣。只有各個器官之間、器官內部平衡、和諧,身體才是舒適的,人也才是健康的。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易耗損你的生命

從降生那一刻起,上天就給每個人都分配了一個能量庫,每過去一段時間,庫里的能量就會減少一些,等到能量耗完,生命也就結束了。然而,消耗能量的除了時間,還有我們自己錯誤的生活習慣,所以我們總是在與上天約定的時間之前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現代社會未老先衰的現象已經相當普遍,這不僅影響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導致了壽命的縮短。這實際上體現的是一種能量轉化的過程。為什么這么說?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人體就好比一個能量庫,里面的能量支撐著生命的延續,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庫里的能量在不斷地消耗、減少,等到能量耗完,生命也就終結了。事實上,我們的任何一個舉動,例如讀書、走路等都在消耗能量。如果是按正常的速度消耗能量,每個人都可以活到100歲,但是大多數人都在透支自己的能量,比如吸煙、酗酒等,都是對能量的過度消耗,正是這樣的能量消耗,縮短了人類的壽命。

在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看似多姿多彩,其實總結起來只有兩個字:忙碌。事實上,這種忙碌不僅包括工作,還包括娛樂,你也許會說,娛樂不就是放松嗎,對身體應該有好處啊?確實,恰當的娛樂是一種對身體的調節,但不恰當的娛樂依然是一種能量的消耗,比如白領對著電腦工作一天,晚上回去還要玩電腦游戲;本身就是運動員,經過一天的訓練,晚上還要跑去跳舞等,都是一種能量的消耗。

另外,快節奏的生活容易讓人產生不良的情緒,比如失望、消沉、沮喪、嫉妒、焦慮、憂愁、悲痛、煩躁、憤怒等,這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的自我損耗,因而也是壽命的損耗。還有各種慢性病,如腎炎、肝炎、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既是能量損耗的結果,也是損耗更多能量的原因;再加上來自家庭方面的因素,比如長期縱欲,使腎精虧損、陽氣虛弱……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人體的能量庫不只是往外輸出能量,還可以往里補充能量,比如腦力勞動者工作累了,運動一下,補充一些身體缺少的營養;睡眠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的補充,等等。

總之,壽命的長短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除了先天稟賦的強弱之外,還與后天給養、居住條件、社會制度、經濟狀況、醫療衛生條件、環境、氣候、體力勞動、個人衛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關。一個人要想活到天年,必須從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加強注意,減少能量損耗,增加能量補充。

“零存”健康,“整取”長壽,帶病延年

在臨床醫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例子,有人得了癌癥,醫生已經下達了病危通知,說他最多只剩幾個月的壽命,多數人知道這個消息就已經痛不欲生了,每天精神委靡,非常消極,這樣的人一般存活的時間比醫生說的還要短。但是也有的人不這樣,人家想:反正就剩那么幾個月,人早晚不得死的嘛,我辛苦了大半輩子,現在該我享受享受了,于是,該吃吃,該喝喝,還到處游山玩水。這樣的人一般存活的時間都會長一點,還有的甚至復查的時候病就好了,不但沒有印證醫生的預言,反而優哉游哉地活到了七八十歲,管這一現象叫“醫療史上的奇跡”。而在中醫看來,這根本不是什么奇跡,而是中醫養生“帶病延年”的功勞。

“帶病延年”一語,古已有之,系清代醫學家王孟英之言,出于《王孟英醫案》。書中認為:患了慢性病——痼疾——很難治愈,只能改善臨床癥狀,緩解病情,所以王孟英用“帶病延年”安慰患者。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從來不缺少帶病延年的例子,就像一個醫生曾經說過的:“對每個40歲以上的人,我都可以從他身上找出至少四種病。”這種說法絕不夸張,但是現代人在40多歲就去世的畢竟是少數,這就意味著大部分人都要帶著這四種以上的疾病再活上幾十年,這就是“帶病延年”。也有人通過對數百名年逾百歲的老人做調查,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帶病者往往是長壽者。”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帶病者知道自己身體上的弱點,因此奉行“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經常學習養生知識,善于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比如做健身鍛煉,他們不會像“無病者”那樣自恃強壯而一曝十寒,而是持之以恒地進行適當的鍛煉。他們深知人就像一部機器,機器由著性子使用,很快就會散了架。要想機器運轉好、壽命長,必須用心維持。

又如飲食調養,帶病者因沒有“本錢”放縱自己,常吃得謹慎、科學,不敢像強壯者那樣敞開肚皮無所顧忌,不管是否合理,只是胡吃海塞,因而不會導致體內垃圾堆積、脂肪過剩。帶病延年者勝在時有遠慮,對于身體,他們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怠慢,長期堅持下來,這些“零存”的健康就成為“整取”的長壽了。

另外,帶病者一般體質不好,這使他們領悟到了“巧者有余、拙者不足”的道理,因而善于以“巧”取勝。他們一般不爭強好勝,不做力不從心的事。一遇冷熱氣候,“病身最覺風霜早”,他們能及時防范,因而活得從容、仔細、不急不躁,這樣,能量代謝便相對緩慢,自然為延長壽命節約了能源,使有限的生命得以“細水長流”。

所以說,疾病來襲時不要害怕、哭泣,這樣的話,你首先被自己打倒了,只要與疾病和平共處,然后騰出時間慢慢調養自己的身體,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你身體里的正氣就自動把疾病的這股邪氣打得落荒而逃了。退一步講,即使疾病一直存在,只要它不肆意干涉你的生活,能夠安然地帶病延年也不失為一種境界。

“法于陰陽,和于術數”——現代人的養生秘笈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重要內容,《黃帝內經》也提出了養生方法的總原則:“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所謂“法于陰陽”,就是按照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四季的變化而適當增減衣被等。所謂“和于術數”,就是根據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進行調養鍛煉,如心理平衡、生活規律、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不過度勞累等。

用現在的觀點來看,“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其實就是在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注意休息,不要透支精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遠離亞健康。但是,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面臨著很多挑戰。因為現代人,特別是城市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要供房供車,即使不買房買車,也要辛苦地工作以避免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所以經常要加班、熬夜、應酬。還有,現代人都很喜歡夜生活,很晚了也不睡覺,還在上網、K歌、蹦迪,覺得不這樣就不夠刺激,不這樣就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所以說,想要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主要還是要靠自己調節,雖然實施起來會有困難,但只要一直堅持,就會看到好的結果。

另一方面,我們還要介紹一下何為“陰陽”。經常聽到人們說“陰盛陽衰”或者“陰陽調和”,但是真正了解陰陽的人卻很少。其實,陰陽是我國古代的哲學概念,是事物相互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它是自然界的規律,世界萬物的綱領,事物變化的根源,事物產生、消滅的根本。陰陽是處處存在的,凡是明亮的、興奮的、強壯的、熱的、運動的、上面的、外面的事物,都是“陽”;而凡是屬于陰暗的、沮喪的、衰弱的、冷的、靜的、下面的、里面的事物則都是“陰”。

中醫學上認為:“陰”代表儲存的能源,具體到形上包括血、津液、骨、肉,性別中的雌性等;而“陽”則代表能源的消耗,是可以通過人體表面看到的生命活力,無形的氣、衛、火,性別中的雄性等。“陽”的這種生命活力靠的是內在因素的推動,即“陰”的存儲。

在我們國家,西北的溫度要較東南低得多,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大的差別呢?《黃帝內經·素問》中說:“西北方陰也,東南方陽也。”陽就是用,就是釋放;陰就是體,就是收藏。從地域上講,整個西北方向以收藏為主,整個東南方向以釋放為主,所以就產生了溫度上的差異。

“陰陽”的收藏也相當于人體內部的新陳代謝,是吸收和釋放的過程。陰的收藏是合成代謝,而陽卻是分解代謝,總結起來就是“陰成形”、“陽化氣”。比如我們吃的食物就是屬“陰”,食物進入體內就會被消化吸收,供養生命活動的需求,這就是“陰成形”的過程,是一個同化外界物質的向內的過程。而人吃飽后會感覺精力充沛,整個人顯得很有活力、很精神,做事的時候思維也比較敏捷,這就是“陽化氣”的過程,即消耗體內有形物質而釋放能量的過程。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陰是陽的前提,人體只有注意養收、養藏,即養陰,才能有更多的能量供給人體的生命活動。所以,在人的生命中,一定要注意養陰惜陰,這樣,生命才能更健康、更持久。

六法則,我們永遠不會邂逅“亞健康”

曾經看到一項調查數據,說現在真正健康的人只有5%,而處于亞健康的人多達75%,這個數據很直觀地反映出現代人所面臨的健康困境——亞健康。

亞健康狀態的特征,看看有幾條已經符合你

符合的在這里打鉤

1

心情抑郁、情緒不穩、易怒、焦慮或緊張、恐懼

2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視力下降

3

肥胖、便秘

4

經前綜合征、痛經

5

容易疲勞

6

頭暈、頭脹、頭痛

亞健康是在生理上或心理上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狀態,是一種似病未病的中間過程。如果你經常失眠、乏力、精神委靡,可能你正處于亞健康狀態。對于亞健康的預防并沒有特效藥物,只能通過調整生活習慣等途徑慢慢改善。中醫學認為引起亞健康的主要原因有:逆天違時,動靜失宜,飲食不節,誤醫妄藥等。與此相對應,亞健康的防治也應從這幾方面入手,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這些方面的精彩闡述,可以作為現代中醫養生的指導思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杭县| 宁夏| 濉溪县| 南阳市| 枣庄市| 博兴县| 巫溪县| 保山市| 怀集县| 偃师市| 常山县| 托里县| 阿拉尔市| 古丈县| 丽江市| 乳山市| 望江县| 定结县| 三河市| 惠水县| 洞口县| 鄂托克旗| 府谷县| 莲花县| 岫岩| 兴山县| 永川市| 泗洪县| 开阳县| 蚌埠市| 仲巴县| 盘锦市| 沙洋县| 库尔勒市| 新闻| 浮梁县| 沂水县| 永定县| 南平市| 甘南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