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認清自己是什么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辨清體質好養生(4)

2.損害肝臟

酒精的解毒主要是在肝臟內進行的,大約90%~95%的酒精都要通過肝臟代謝。因此,飲酒對肝臟的損害特別大。酒精能損傷肝細胞,引起肝病變。連續過量飲酒者易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進而可發展為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硬化腹水,最后可導致肝癌。

3.損害消化系統

酒精能刺激食道和胃黏膜,引起消化道黏膜充血、水腫,導致食道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過量飲酒是導致某些消化系統癌癥的因素之一。

4.導致高血壓、高脂血癥和冠狀動脈硬化

酒精可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從而發生高脂血癥或導致冠狀動脈硬化。血液中的脂質沉積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變小引起高血壓,血壓升高有誘發中風的危險。長期過量飲酒可使心肌發生脂肪變性,減小心臟的彈性收縮力,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

5.導致貧血

酒精等毒性物質被吸收入血液后,能刺激、侵蝕紅細胞及其他血細胞的細胞膜,會引起血細胞萎縮、破裂、溶解,從而不斷減少。貧血患者體內往往缺乏制造血液的營養物質,而酒精等毒性物質又會破壞攝入的營養素。這樣,就會進一步導致血細胞制造障礙,還可使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等越來越少,從而造成嚴重貧血。酒精還能干擾骨髓、肝、脾等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6.降低人體免疫力

酒精可侵害防御體系中的吞噬細胞、免疫因子和抗體,致使人體免疫功能減弱,容易發生感染,引起溶血。久而久之,就可能改變整個人持體質。

事實上,酒精不但是慢性殺手,也可以直接奪人性命。酒精與其他有毒物質不同,它無須經過消化系統就可以通過腸胃直接進入血管,飲酒后幾分鐘,它就可以迅速擴散到人體的全身。酒精對大腦和神經中樞影響最大,這也是酒精殺人的最快手段。

“看起來像水,嘗起來辣嘴,喝下去鬧鬼,走起來絆腿,夜里面找水,早起來后悔”。這是中國民間對喝酒的形象描述。喝酒的危害人盡皆知,但為什么很多人還沒有戒除呢?不是不戒,是難戒!的確,改掉一個習慣很難,但是為了我們的身體,為了我們的健康,應該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

平和體質來自平和的生活環境

我們知道,雖然一個人的體質受先天因素影響很大,但也并不意味著它是不可改變的。其中,家居環境就是影響體質重要的后天因素之一。好的體質,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也可能變成差的;差的體質,經過適宜環境的調理,也會變成優秀的平和體質。那么,什么樣的家居環境才能造就平和體質呢?很多人都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其實答案很簡單,清新舒適、健康宜人的環境當然是最好的了。那么,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環境要求呢?包括以下三點。

1.室溫要適中

人體對生活環境的溫度是有一定要求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情況下,人體最舒適的環境溫度,夏季為25℃~27℃,冬季則為18℃~20℃。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就會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功能,由于散熱不良而引起體溫升高、血管舒張、脈搏加快、心率加速;反之,如果溫度過低的話,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脈搏、呼吸減慢,皮下血管收縮,皮膚過度緊張,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2.空氣濕度要適中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關心室內的溫度夠不夠,而很少有人關注室內空氣的濕度。其實,空氣濕度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一般情況下,最利于生活的相對濕度應該是在45%~65%RH之間,濕度指數為50~60的環境最好。因為夏天濕度過大,人會感到悶熱、煩躁,冬天人則會覺得陰冷、抑郁。濕度太小,空氣過于干燥,則會使人體的水分流失,導致皮膚粗糙、皴裂,還會降低人體的抵抗力,容易感染疾病。所以說,不干不濕的空氣濕度才是最利于日常養生的。

3.室內植物擺放有講究

很多人喜歡在家里擺放一些花或者綠色植物,不僅可以美化居室環境,還可以增加活力、清潔空氣,但是植物花草是不能胡亂擺放的,比如,針葉植物屬“陽”,可放置在朝南的房間內;低垂圓葉植物屬陰,可放置在朝北的房間;多刺的植物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位置。在高血壓患者的臥室里放一些艾葉和銀花,有降血壓的功效;失眠的人則可以在床頭放一些薰衣草,可以加速睡眠,等等。

心平氣和——平和體質的養心之道

古人的養生觀,強調一個“和”字。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曾在《閑情偶記》中說:“心和則百體皆和?!焙停爬诵睦砼c生理相交相融的深刻內涵。事實上,對于平和體質的人來說,要想保持優異的體質,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心平氣和。

心氣平和就是健康的最佳狀態。試想,一個人每日處在浮躁、煩躁甚至暴躁之中,久必情緒失調、臟腑失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往往無法避免,但用心平氣和來達到處事平和,則必須要心胸開闊,寬善待人,遇愁不愁,逢怨不怨,以理智駕馭感情,以平和調節心志。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因憂郁而破壞了自身的免疫功能,更會使血流貫通,真氣舒達,一和百和,身泰壽延。

“藥王”孫思邈活到了一百多歲,最根本的養生秘訣就是他倡導的“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好、少惡、少欲、少怒”。同時還提出了他所忌諱的“十二多”。即“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虧,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攝,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混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按他的養生理論,他所倡導的“十二少”是養生的真諦,而這“十二多”是喪生之本。只有將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有所倡又有所忌,才能達到真正的養生的境界。

通俗地說,“十二少”與“十二多”的精華就是“心氣平和”,從心理上、思想上盡量減少對身體不利的意念。

心氣平和,就是保持體內平衡,心順氣暢。這樣,緊張、恐懼、焦慮的情結就沒有“市場”。這樣,就不致過喜傷心,過怒傷肝,過哀傷肺,過樂傷腎。人體的免疫力就能增加,疾病就難上身,自然利于身體健康。

要做到“心氣平和”還要戒浮躁之心,遇事要善于克制,自我排遣,淡化小恩小怨,處理好人際關系。

心氣平和可平衡陰陽,調和六脈,祛病延年。甲拜袞桑在《西藏醫學》中論述說:“要維護良好的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必須對身體的活動、言語及思想有所節制。正如一個人不要到有險情的水中游泳,不要坐有危險的船一樣。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再做”。這句話闡明了“心氣平和”,一切要從每一細微處做起,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為人處世,心中常存正大光明的意念。浩然正氣常存我心,自然“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元氣充沛,臟腑功能好。

平和體質的最佳運動方式——太極拳

我們已經知道,平和體質者養生宜采取中庸之道,所以在運動方面也要盡量選擇平和一些的方式,不能過激,其中在傳統的運動方式中,太極拳可以說是最適合于平和體質者。

太極拳是我國的國粹,經常練習太極拳,對于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集練氣、蓄勁、健身、養生、防身、修身于一體,是一種適合經常鍛煉的養生功法。

太極拳對人體健康的促進作用是綜合而全面的,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對于防病抗衰、益壽延年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著名中醫吉良晨就說:“太極拳是個寶。養生保健,我向人們首推太極拳?!?

練太極拳,不是一般的學習拳式,必須懂得很多基本功,做到“放松”、“氣道通暢”。肺主一身之氣,肺氣調則周身氣行,故練功必須令肺氣順,不可使氣道結滯,所以說練拳不可閉氣、使力,要以放松、沉氣為主,并配合呼吸、配合開合等。這些要求使得練太極拳的人們在練拳過程中注意放松并調整呼吸,每次練拳下來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而且身體微微出汗,促進體內新陳代謝,起到祛病強身的健身功效。

目前流行的各式太極拳都有幾十個動作,對一般人來說,練習有一定難度,而十二式方位太極拳和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適合于普通人練習。

另外,平和體質的人清晨起來也可以做一組保健操,這對保健健身也非常有幫助。

1.深呼吸:直立,挺胸收腹,做深呼吸3次。

2.擺臂:雙臂用力后擺,同時順勢彎腰,使面部盡可能靠近膝部,隨即直身,雙臂前擺并舉過頭頂,然后再次彎腰并向后擺臂,快速做4~8次。

3.踢手:分腿直立,兩臂向前平伸,先踢右腿,用腳踢左手,還原后換左腿踢右手。注意雙腿不要彎曲且身體保持直立。左右各做8次。

4.下蹲:兩腿并攏站好,挺胸,收腹,緊腰,隨即吸氣,兩臂向前平伸,身體下蹲,臀部緊靠腳跟上。重復練習8~16次。

5.前傾:立正站好,向前邁出一條腿,略為彎曲。雙手十指交叉,兩臂向上伸直,然后上身前傾,另一條腿繃直,向上伸拉脊柱。完成1次后換腿再做。重復練習8~16次。

6.起跑姿勢:做起跑姿勢,兩腿一前一后繃直,雙臂前伸手指著地,身子盡可能向前彎至膝部,呼氣,然后慢慢抬起身子。兩腿交替重復練習8~16次。

7.抬腿:立正站好,雙手叉腰,收腹,緊腰,挺胸,同時一腿向后抬,稍停。然后將后抬的腿放下還原。兩腿交替重復練習8~16次。

8.摸腳摸背:蹲下,左手向后摸自己的右腳,右手從上面向后摸自己的背部。換另一只手再做,重復練習8~16次。

9.抬頭:站好,兩腿稍分開,左臂向上伸直,左膝彎曲,同時抬頭看舉在上方的手。兩腿交替各做8~16次。

10.轉體:兩腳開立,與肩同寬,上體前屈與下肢呈90度,兩手交叉放在頭后,然后上體向右側轉,再慢慢側轉回來。重復練習8~16次。

11.觸踝:立姿,兩腿稍分開,身體前傾,右手掌觸摸左腳踝,同時高舉左手,換另一側練習。重復8~16次。

12.彎腰:兩腳開立,大于肩寬,向前彎腰,兩臂在身前交叉,然后再分開。自然呼吸,讓身體在這一姿勢中放松,然后慢慢起身,結束動作。

平和體質宜食補,不宜藥補

“養生之道,莫先于食。”飲食養生首先指的是應用食物的營養來防治疾病,促進健康長壽的。尤其是對于平和體質的人來說,食補就可以了,不必進行藥補。古人云:“是藥三分毒”,我們平時之所以用藥,就是要借助藥性,對“病”進行矯枉過正,使身體達到平和,而對于平和體質來說,本身就已經平和了,就不必再用什么“補藥”對身體進行補益了,因為這樣一來,不僅達不到強壯體質的效果,甚至還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那么,平和體質的人應該樣進行食補呢?我們要認識到,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滿活力和智慧,則不僅僅滿足于吃飽肚子,還必須考慮飲食的合理調配,保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攝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注意以下四個原則:

1.飲食有節

這一點對于中老年人尤為重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減退,機體的新陳代謝水平逐漸減弱,加之活動量減少,體內所需熱能物質也逐漸減少。因此,每日三餐所攝入的熱能食物也應減少,這樣才能更好地維持體內能量的代謝平衡。

如果到了中老年階段飯量仍不減當年,攝入能量食物過多,勢必造成體內能量過剩,多余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使身體發胖,并影響心臟功能。這也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所以,中老年人應適當地節制飲食,飲食應當少而精,富于營養又易于消化,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限制高脂肪、高熱能食物的攝入量。每餐的食量應適可而止。一般以七八分飽為宜。

2.三餐有別

這主要指兩點,在食物選擇方面,早餐應選擇體積小而富有熱量的食物,午餐應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晚餐則應吃低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在攝入量上,應做到“早飯吃好,中飯吃飽,晚飯吃少”,現在很多年輕人習慣于早餐吃得很少或不吃早餐,晚餐吃得很多,這對健康是有害的。

3.合理搭配

飲食合理搭配就是要做到粗細糧混食,粗糧細做,干稀搭配;副食最好葷素搭配,忌偏食或飲食單調。

4.飲食清淡

古代醫學家和養生學家都強調,飲食宜清淡,不宜過咸。據調查,每日食鹽量超過15克以上者,高血壓的發病率約為10%。因此,正常人一般每天攝入鹽要控制在10克以下。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或動脈硬化者,必須控制在5克以下。不過飲食清淡也不應該絕對化,比如盛夏季節,人體因大量出汗,會令體內鹽分丟失過多,這時就應注意及時補充鹽分。

另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飲食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比如吃飯時細嚼慢咽,不可狼吞虎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吃飯時要專心,不要一邊吃飯,一邊想其他的事情,或看書、看電視,既影響食欲,也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久之可引起胃病;吃飯時要有愉快的情緒,才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如果情緒過于激動,興奮、憤怒等等情緒之下勉強進食,會引起胃部的脹滿甚至疼痛;飯后不要躺臥和劇烈運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且末县| 清水县| 岳阳县| 铅山县| 年辖:市辖区| 乐安县| 石门县| 泾阳县| 太原市| 宁波市| 泰宁县| 新安县| 扎兰屯市| 阜城县| 壶关县| 汉阴县| 云浮市| 江永县| 鲁山县| 浑源县| 阆中市| 濮阳市| 海晏县| 莱芜市| 广宗县| 萨迦县| 宝山区| 白沙| 玉溪市| 漾濞| 泸定县| 高安市| 福贡县| 保靖县| 鹤岗市| 海兴县| 丘北县| 株洲市| 洛南县| 灵丘县|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