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遇見未知的自己(9)

現在8個月的貝貝,在半周歲后,媽媽開始上班,貝貝白天由奶奶帶著。最近,讓貝貝媽媽感到困惑和難過的是,貝貝好像越來越不喜歡媽媽了。以前媽媽要上班,她都哭鬧不停不讓媽媽走,媽媽得趁她不留神才能走開。現在則相反,媽媽下班回來要從奶奶手里接過貝貝,她有時候還不大樂意,晚上睡覺,也“不要媽媽”,而更喜歡奶奶哄。媽媽為此感到壓力很大,怕是自己的工作影響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不要媽媽”的奇怪現象呢?這是不是像貝貝媽媽擔心的那樣,親子關系出現了問題?

從幼兒心理學來分析,其實,周歲前的孩子更喜歡帶自己的人屬于正常現象。嬰兒在6個月左右時開始形成對主要撫養人的依賴性。如果帶孩子的不是媽媽而是其他人,那么孩子更親近其他人是很正常的,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容易依賴和喜歡帶自己的人。

所以,媽媽們大可不必擔心自己和孩子的關系惡化了。相反,如果這個階段的孩子由其他人撫養,但仍然看見媽媽就不愿意離開,那就要注意那個主要撫養人在撫養過程中是否存在問題。要特別留意孩子和主要撫養人的關系。在此要強調的是,和主要撫養人相比,孩子更親近媽媽的時候,孩子和主要撫養人的關系可能存在較大問題。

其實,孩子在周歲左右,對于上班的媽媽來講,最需要關注的不是自己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而關系疏遠,而是要注意維護孩子和主要撫養人的關系,比如堅決地幫助孩子和奶奶形成穩定的依戀關系。媽媽工作繁忙,實在不能多陪陪孩子,把孩子交給其他更適合的撫養人,反而能更好地讓孩子在精心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那么,媽媽這么做,會不會讓孩子和自己從此疏遠起來?這個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孩子一過2歲,自然會分辨媽媽和其他照顧自己的人,并認定媽媽才是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最好的人。孩子會自發地認識到“媽媽”的存在,認識到這個人才是最愿意為自己付出、最愛自己的人。從此,孩子會在早上揪著媽媽的衣角不讓走,白天會追著媽媽打電話讓她早點回家。這種情況發展到孩子3歲以后,甚至有的媽媽會認真考慮是不是不再上班了,如何和孩子共同度過這段時間成為這一階段更重要的事情。

在兩三歲的這個階段,如果由其他人帶大的孩子不喜歡甚至是害怕媽媽,那么說明其他撫養人給予孩子的愛是不夠的,對媽媽的這種態度反映出其他撫養人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那么媽媽就要適當地調節一下孩子和主要撫養人的關系,或者考慮給孩子換一個更合適的主要撫養人。

由以上分析可見,孩子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其他撫養人的態度對母子關系的影響,會遠勝于母親本身的影響力。因此,上班的媽媽不必為不能親手帶大孩子擔心和自責,也不必因為孩子在某些階段親近奶奶勝過自己而難過。最重要的是用心尋找一位真正愿意付出心血來愛護和培養孩子的主要撫養人,比如奶奶、爺爺、外婆、外公,并努力維護孩子和其他的這些主要撫養人的關系。

此外,媽媽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撫養人,如果嘴邊總是掛著“不行”或者“不可以”而讓孩子感到壓力,或者沒有充分表現出對孩子的關愛的話,孩子往往會畏懼媽媽,會和爸爸或其他人更親近。所以,媽媽要了解幼兒成長的心理,隨時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言行,和孩子建立起更親密健康的親子關系。

富士康連環跳源自什么心理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不少人把這句話當成口頭禪,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對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種痛苦的經歷,尤其對對滿懷理想、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年輕人,更是如此。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是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而正是這條鴻溝讓很多年輕人走向了極端。

富士康“跳樓門”鏡頭回放:

2010年1月23日,19歲的員工馬向前在富士康華南培訓處的宿舍死亡,此事經過家屬猛追不舍及媒體持續曝光,目前二次尸檢結論為“高墜致死”;

2010年3月11日晚9時30分,富士康龍華基地一名20多歲的李姓男工在生活區C2宿舍樓5樓墜亡;

2010年3月17日上午8時,富士康龍華園區一名田姓女工從宿舍樓跳下摔傷;

2010年5月25日凌晨,富士康科技集團觀瀾園區華南培訓中心一名員工墜樓死亡;

2010年5月26日晚11點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區大潤發商場前發生第12起員工跳樓事件,現場尚存血跡。死者是C2宿舍一位男性。

一連串的跳樓事件把富士康推向了風口浪尖。富士康仿佛是中了魔鬼的詛咒,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一次又一次的跳樓事件,考驗著富士康人脆弱的神經,也考驗著公眾的容忍度和心理承受底線。人們紛紛驚嘆:富士康到底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迫使富士康的員工選擇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一位企業員工跳樓,可能是一個偶然事件,可是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為什么富士康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員工跳樓事件?對于這些問題,人們除了疑問還是疑問。那么社會心理學家對此有著怎樣的解讀呢?

首先,從員工本身的心理素質來看。富士康的員工抗逆力水平較低,“相對剝奪感”增強。富士康的企業性質決定了其員工以年輕人居多,隨著時間的推移,與之前比較而言,富士康的員工隊伍有一個明顯的變化,那就是其員工大部分是“80后”、“90后”。同樣是年輕人,出生于不同年代的年輕人是有著不同的特性的。由于時代的關系,富士康發展的初期,在富士康工作的年輕人往往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較好的韌性。而到了現在的富士康,“80后”、“90后”構成了員工的主體,這一代的年輕人心理承受能力和韌性較差,面對困難時心理適應和調節能力也比較弱。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員工要求的提升,富士康員工的“相對剝奪感”增強,從而使其工作積極性下降,對工作的不滿增加,最終誘導富士康員工頻頻自殺。

其次,企業的管理制度,不能顧及員工的心理需求。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把自殺分成四大類:利己型自殺、利他型自殺、失范型自殺和宿命型自殺,富士康的自殺事件明顯屬于宿命型自殺,是由于規章制度過于嚴厲、苛刻而造成的自殺。在富士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非常欠缺的,即使是住在一個宿舍可能相互之間也不說話。富士康通常實行12小時工作制,員工7:30上班,19:30下班,而且在工作中很少有溝通和交流,工作氛圍較為沉悶。富士康同一宿舍的員工之間,都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涂爾干在其《自殺論》中寫道:“個體的社會關系越孤立、越疏離,便越容易自殺”;“集體的力量,是最能遏制自殺的障礙之一”。可見,富士康的“企業文化”,也是導致員工自殺頻頻發生的因素之一。

最后,現代化社會的“流水作業”讓很多年輕人產生空虛和迷茫的心理。在傳統社會,社會分工并不發達,一個鞋匠對制作一雙鞋的整個工藝過程了如指掌,鞋匠非常清楚每一個環節對于整個制作過程的重要性。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來臨,社會分工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特別是隨著流水線生產方式的廣泛應用,人變得越來越微不足道,對于工廠里的工人來說,他們完成的工作只是眾多環節中的一個環節,他們的工作就是不斷重復同一個流水線上的工作。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感覺到了迷茫,他們只是熟悉自己一直在重復的這個制作環節,而對于其他的制作環節卻一無所知,更不知道自己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對自我價值產生了懷疑,越來越多的人迷失在了現代化的浪潮當中。

由此可見,富士康連環跳樓事件,并不僅僅是一個偶然事件,其中有來自個人、企業和社會更多方面的因素。我們在驚嘆和惋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以此為鑒。作為年輕人本身,要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力,更好地融入社會;對于企業來講,有責任營造更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不要讓員工成為生產的機器;至于我們整個社會,在高度現代化的同時,也要更多地關注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完善各項制度。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奧賽羅群體怪異行為

《奧賽羅》是眾所周知的四大悲劇之一,劇本中充滿了愛情與嫉妒、輕信與背信、異族通婚等主題。其中,嫉妒是劇本描繪最重要的心理活動,特別是性嫉妒。所謂性嫉妒是一種容不得愛人和其他異性交往、自私專橫的心理傾向,它的心理基礎是愛情占有欲。

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一員勇將。他與元老的女兒苔絲狄夢娜相愛。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許。兩人只好私下成婚。奧賽羅手下有一個陰險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奧賽羅。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卻促成了兩人的婚事。他又挑撥奧賽羅與苔絲狄夢娜的感情,說另一名副將凱西奧與苔絲狄夢娜關系不同尋常,并偽造了所謂定情信物等。奧賽羅信以為真,在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劍自刎,倒在了苔絲狄夢娜身邊。

愛情和嫉妒卻好似一對雙胞胎,兩個根本沒有愛情的人,談不到有任何嫉妒可言,愛之愈深,嫉妒也愈強烈。西班牙劇作家卡爾德隴在他的名作《被迷惑的靈魂》中寫道:“沒有詩意的愛情等于沒有靈魂的軀殼。”而同時,嫉妒還可以促進愛情,如正在熱戀個的一對情侶,如果一方發覺有第三者插足,可能會增強對對方的愛。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利用這種心理,在接近戀愛對方時,夸耀自己曾經被很多異性追求過或正在追求著,以激起對方對自己的愛情。

但另一方面,應該看到嫉妒心理的消極作用,《奧賽羅》悲劇就是典型的例子。戀愛一經開始,雙方總希望對方對于自己的愛情是一心一意的,顧慮有第三者插足。隨著戀愛階段的進展,這種顧慮日益加重。如果戀愛過程中的一方顯出態度有些冷淡,或者有欠誠懇,或者接觸次數少了等等,都會引起另一方的猜忌。一旦發現有第三者插足,那么嫉妒心理就會不斷升級,甚至嫉火發作,喪失理智,造成犯罪。當戀人攜手走入婚姻后,嫉妒心理仍然繼續起著作用,特別是那些婚后有自卑心理者,或者在性生活不滿足等情況下,都會促使嫉妒心迅速加劇。

變態心理中嫉妒稱為嫉妒妄想,有人稱為奧賽羅癥狀群,取自《奧賽羅》悲劇。嫉妒妄想屬于內心不安的一種,符合妄想的特征,特征是對他(或她)缺乏感情信任度,會提出瞎關心、尋岔子、缺乏性等過分要求,認為對方和其他異性相愛,有時甚至認為和他(她)的同事、鄰居、子女父母等都有不正常的關系,于是盤問、監視、爭吵、搶奪等手段都施展出來。他的“證據”為:“從眼神里觀察出來的”、“第三者經常來我家,愛人對之特別殷勤”、“有人講我戴了綠帽子”等等。出現妄想時,內心逐漸扭曲,更嚴重還會把對方突然殺死,無辜的受害者被對方殺死了還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下來,就都先天具有一種強烈的自我為尊的意識,即自己是“猴王”,是最重要的,是最強的,是不容置疑的第一號人物,這就是人人都有的猴王心理。人都有猴王心理和報復心理,所以人都可能會產生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危險的,其后果往往也是嚴重的,當然,它的出現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過教育的引導,我們是可以把嫉妒心理所帶來的危險系數降低到最低的,這是可以實現的。

什么環境讓你感到恐懼

你想知道如何化恐懼為力量,幫助你全面發掘個人潛能,取得預想不到的效果?

前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喬·伯格納曾兩次與拳王阿里較量。在這兩次比賽中,他都堅持到了最后。阿里曾為伯格納指點迷津,伯格納一直都記著這位偉大拳王的話:“任何走上拳擊場的人,如果絲毫不感到恐懼,那他一定是個傻子。道理很簡單:他們對這項運動根本毫不了解。因為沒有恐懼,就沒有對抗力,也就沒有準確的判斷力、敏捷的反應和凌厲的戰術來避險制勝。”

首先必須了解:我們都會感到恐懼。只有懂得如何利用恐懼的人,才能把恐懼作為己用,變成有用的武器。

恐懼專家指專門從事與恐懼緊密相關的工作,在工作中常常需要暴露在可怕的環境中,但是他們不但承認自己會感到恐懼,而且表示自己會敞開胸懷歡迎恐懼。他們并不把感到恐懼當做一種軟弱的行為,而是把恐懼當做一筆財富,利用恐懼來鍛煉自己的勇氣,從平庸者中脫穎而出,最后獲得成功。

恐懼專家們深知,唯一能做的就是,學會與恐懼共存。在某些情況或者某些領域,你也許可以控制恐懼,一個人害怕的東西,另一個人并不一定就會害怕。但是,在其他情況或其他領域,恐懼可能以其他的形式出現。很多人會以為所有情況都一樣,誤以為我們靠自己的力量決不可能控制恐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丰县| 吉隆县| 济阳县| 青铜峡市| 乌鲁木齐县| 武邑县| 丽江市| 长乐市| 迭部县| 化德县| 沾化县| 阿克苏市| 拜泉县| 平武县| 紫云| 岱山县| 湘乡市| 新化县| 青神县| 库尔勒市| 道孚县| 萨嘎县| 西吉县| 鸡泽县| 盐池县| 甘谷县| 泸水县| 神农架林区| 长沙县| 东辽县| 贡山| 同德县| 夹江县| 鹰潭市| 萝北县| 上蔡县| 合肥市| 乌拉特后旗| 荣成市| 柳林县|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