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以鋒利之矛攻其心理之盾——對客戶心理弱點進行擊破(15)
- 每天學點銷售心理學大全集
- 譚慧
- 4984字
- 2016-02-26 09:57:31
銷售人員小趙:“先生您好!歡迎光臨××家電大賣場,我們正在搞淡季大促銷活動,請問您需要購買什么家電?”
顧客看都沒看小趙一眼,徑自走進家電賣場。
小趙有些尷尬,然后就在距顧客4米遠處不時觀察顧客的需求。
沒過多久,顧客看了一會兒,摸了摸一款數碼攝像機。
銷售人員小趙忙上前去:“呵呵!您要購買相機啊,這款相機正值廠家促銷,是今年柯達公司力推的主力機型,像素1200萬,防抖功能很好……”
“哦!我隨便看看。”顧客打斷了小趙的介紹。
過了幾分鐘,顧客什么也沒說就走出了家電賣場。
我們笑顏以對.可顧客卻毫無反應,一言不發(fā)或冷冷回答一句“我隨便看看”,這種場面其實非常尷尬。因為這類顧客對銷售人員的冷淡往往是出于情感上的警戒,要化解這種警戒,銷售人員應該從顧客行為中嘗試分析顧客類型,然后利用情感感化法朝著有利于活躍氣氛和購買的方向引導。
作為銷售人員,其實我們每天都能遇到這樣的顧客,冷冰冰地進來,對你愛答不理,頂多甩給你一句“我隨便看看”,讓你熱臉貼了冷屁股。場面比較尷尬,不知道如何是好。其實,這些類型的顧客不外乎以下三種情形:一是對要買的產品比較熟悉,沒必要讓銷售人員介紹,自己看就行了,頂多討價還價和支付的時候需要銷售人員;二是顧客只是來收集一下所要購買產品的信息,比如要購買的產品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各家賣場報價是多少等各種對比信息;還有一種就是隨便逛逛,看著玩。因此,針對不同的顧客,銷售人員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來接近顧客,而不是一種方法撞到南墻不回頭。
很明顯,“沒關系,您隨便看看吧,需要什么幫助叫我就行”之類的話是錯誤的,因為銷售人員沒有主動去順勢引導顧客需求,從而減少了顧客購買產品的可能性。
此外,顧客對銷售人員都有戒備心理,生怕剛來就中了銷售人員的圈套,因此他們都對銷售人員非常消極。作為銷售人員,你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接近顧客:
1.找好接近顧客的時機。這個時機往往不是在顧客剛進店的時候,而是在顧客瀏覽商品時對某一件家電比較感興趣的時候,此時你可以根據顧客感興趣的商品,大致聯想出顧客想要什么類型的商品,因勢利導,成功率往往會比較高。
2.在顧客挑選商品的過程中,不要像盯賊似的跟著顧客,更不要顧客跑到哪里銷售人員就跟到哪里;不要問一些無關痛癢的話題,比如“需要幫助嗎”等一些惹人煩的問題。
3.在一段時間后要嘗試積極引導顧客。如果再次詢問顧客時顧客還是回答“我隨便看看”,銷售人員就要盡量朝著有利于活躍氣氛的方向進行。
另外,銷售人員可以按照如下模板靈活應對顧客:“沒關系,呵呵,現在買不買無所謂,在購買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下產品,做一些對比,才能買到心滿意足的產品。這個行業(yè)我做了3年啦,我給您介紹一下這些家電吧!”(以專業(yè)人士的身份介入。)
面對冷淡型顧客,銷售人員的信心常會被對方冰冷的口氣摧毀,或者被對方的沉默不語給打垮,其銷售熱情也會降到零點。其實顧客冰冷的口氣并不代表顧客是個毫無情感的人。銷售人員需要做的就是用情感去感化他們。
分辨客戶時要懂得“看、問、聽”
銷售心理學一點通:銷售人員的職責就是把準客戶的特性取出來,與準客戶購買的理由一起攪拌,讓它刺激準客戶行動,并給準客戶足夠的信心去購買。
“看、問、聽”是分辨客戶的法則。熟練掌握后,便可輕松分辨不同類型的客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就是看客戶所處的環(huán)境、居室的布置。
2.問,發(fā)問正確的問題,套取“機密”。
3.聽,傾聽客戶真實的想法,了解他的購買意圖。
接下來,運用“看、問、聽”三術,試著去分辨一下你所面對的客戶屬于哪種類型,如客戶為什么購買,即客戶買東西是做什么用的,還有客戶的性格特征。
1.客戶為什么購買?
解決問題。
他們以為自己需要它。
省錢或加快生產速度。
覺得爽快。
改變心情。
被說服的。
買得很劃算。
他們需要它。
取得競爭優(yōu)勢。
消除錯誤或減少麻煩。
炫耀。
鞏固關系。
聽起來不錯,拒絕不了。
2.以下這些特征有幾個適用于你所面對的客戶?
旁敲側擊型。
頭腦清醒型。
撒謊型。
優(yōu)柔寡斷型。
傲視群倫型。
沖動型。
萬事通型。
信心十足型。
沒水準型。
愛說話型。
笑里藏刀型。
拖拖拉拉型。
猶豫不決型。
魯莽型。
傲慢型。
錢先生型。
吹牛大王型。
好辯型。
沉默寡言型。
感性型。
考慮再三型。
粗魯型。
小氣鬼型。
好好先生型。
僵尸型。
通過你與客戶的接觸,你就能把他劃入某個范圍內。例如,好好先生型/旁敲側擊型/錢先生型/考慮再三型。搞清楚后,你就能看人下菜碟了。
但是,不管你的客戶歸于哪一類,即使是難纏的“好辯型”,也要好好地對待他。因為,如果你一旦“搞定”他,就意味著有錢幣“嘩啦啦”流入你的錢袋。下面有一些適用于各類型客戶的準則:
1.絕對不與他爭辯。
2.絕對不冒犯他。
3.絕對不表現出失敗、沮喪的思想或舉動。
4.不論如何試著和他交朋友。
5.試著和他站在同一邊(和諧)。
6.絕不說謊。
一個可以征服所有類型客戶的詞就是和諧。不管怎么樣,別和客戶發(fā)生沖突;聽客戶說話,看他們的環(huán)境、舉止,問適當的問題,了解大概后你會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銷售人員,你的職責就是把準客戶的特性取出來,與準客戶購買的理由一起攪拌,讓它刺激準客戶行動,并給準客戶足夠的信心去購買。
洞穿客戶的隱含期望
銷售心理學一點通:只有超出客戶的期望,讓他們驚嘆,你才能做到高人一等。
一些期望只有在它們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才會浮出表面,它們通常被理解為必然的或者
是理所當然可以獲得的。例如,我們期望周圍的人要注意的禮貌。只有當我們遇到一個特別粗魯的人時才會表示出不滿。類似的這些期望存在于潛意識中,因為只有當客戶經歷的服務低于特定的合理界限時,它們才會成為影響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一家公司與它的客戶之間的大多數互動和交往都發(fā)生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這使得大多數互動都成為了慣例。一般不會有什么東西使客戶特別滿意或者不滿意。我們不會過多考慮這些遭遇。但為了讓客戶真的滿意,以至于他們必定會回來并且會對公司進行正面的口頭宣傳,公司必須超出他們的期望。公司必須做些事情吸引住客戶的注意力,誘使他/她發(fā)出贊嘆:“哇!我真的是沒有想到!”
許多年前,巴諾斯先生經歷過一次令人激動的經歷。當時是二月份,他從多倫多到Halifax去參加一個商務會議。傍晚的時候,出租車將巴諾斯先生帶到了Halifax市中心的Delta Barrington酒店的門前。天色已經暗了下來,下著小雨,但他決定吃飯前痛痛快快地出去跑一會,于是就穿上運動衣繞著Point Pleasant Park跑了個來回。一個小時以后,他回到了酒店,這時他的身上已經濕透了。他希望能悄悄走進電梯而不要打擾其他的客人,因為客人們與一個渾身濕透、不停滴水的中年人一起坐電梯的時候會感到很不舒服。
當巴諾斯穿過大廳的時候,前臺傳來了一個聲音:“先生,我們能為您把衣服弄干嗎?”他往傳來這個意外問候的方向望去,發(fā)現一個服務生站在旁邊。服務生走上前來,說道:“巴諾斯先生,您明天不打算穿這些濕透的衣服進會議室吧?讓我們幫您烘干它們吧。”這令巴諾斯感到驚奇,他向服務生表示感謝并且和他約定,將這些還在滴水的運動衣和其他衣服,裝在洗衣袋里放在巴諾斯的門外。
9點半左右的時候巴諾斯回到了房間,他的運動衣不僅已經烘干了,甚至還洗過熨好并且整整齊齊的放在床腳!而這幾乎是我的運動服第一次被熨過。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作為客戶的時候,不會將我們的標準或者期望毫無道理地提的很高,通常它們會得到滿足,但并不會讓我們喜出望外。同樣,大多數公司并不能成功地做到讓客戶特別滿意。大多數公司的工作是按部就班的。問題在于,如果你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按部就班的,那么你做的可能是不夠的。只有超出客戶的期望,讓他們驚嘆,你才能做到高人一等。
所以,我們在與客戶接觸的時候,一定要細心一些,多個心眼,多注意觀察客戶隱含的期望。適時的與他們的隱含期望相對接。
及時領會客戶每一句話
銷售心理學一點通:只有及時領會了客戶的意思,推銷員才能及時做好準備,才能為下一步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條件。
推銷工作就是讀人的工作,不僅要讀懂客戶的個性、喜好,以及真正需求,還要及時領會客戶的每一句話。無論客戶是在拒絕或者是在問詢,每一句話的背后都有隱藏有深意。
華萊士是A公司的推銷員,A公司專門為高級公寓小區(qū)清潔游泳池,還包辦景觀工程。B公司的產業(yè)包括12幢豪華公寓大廈,華萊士已經向他們的資深董事華威先生說明了A公司的服務項目。開始的介紹說明還算順利,緊接著,華威先生有意見了。
[場景一]
華威:“我在其他地方看過你們的服務,花園很漂亮,維護得也很好,游泳池尤其干凈;但是一年收費十萬元?太貴了吧!我付不起。”
華萊士:“是嗎?您所謂‘太貴了’是什么意思呢?”
華威:“說真的,我們很希望從年中,也就是六月一號起,你們負責清潔管理,但是公司下半年的費用通常比較拮據,半年的游泳池清潔預算只有三萬八千元。”
華萊士:“嗯,原來如此,沒關系,這點我倒能幫上忙,如果您愿意由我們服務,今年下半年的費用就三萬八千元;另外六萬二千元明年上半年再付,這樣就不會有問題了,您覺得呢?”
華威:我看這樣行。
[場景二]
華威:“我對你們的服務質量非常滿意,也很想由你們來承包;但是,十萬元太貴了,我實在沒辦法。”
華萊士:“謝謝您對我們的賞識。我想,我們的服務對你們公司的確很適用,您真的很想讓我們接手,對吧?”
華威:“不錯。但是,我被授權的上限不能超過九萬元。”
華萊士:“要不我們把服務分為兩個項目,游泳池的清潔費用四萬五千元,花園管理費用五萬五千元,怎樣?這可以接受嗎?”
華威:“嗯,可以。”
華萊士:“很好,我們可以開始討論管理的內容……”
[場景三]
華威:“我在其他地方看過你們的服務,花園侍弄得還算漂亮,維護修整上做得也很不錯,游泳池尤其干凈;但是一年收費十萬元?太貴了吧!”
華萊士:“是嗎?您所謂‘太貴了’是什么意思?”
華威:“現在為我們服務的C公司一年只收八萬元,我找不出要多付兩萬元的理由。”華萊士:“原來如此,但您滿意現在的服務嗎?”
華威:“不太滿意,以氯處理消毒,還勉強可以接受,花園就整理得不盡理想;我們的住戶老是抱怨游泳池里有落葉;住戶花費了那么多,他們可不喜歡住的地方被弄得亂七八糟!雖然給C公司提了很多遍了,可是仍然沒有改進,住戶還是三天兩頭打電話投訴。”
華萊士:“那您不擔心住戶會搬走嗎?”
華威:“當然擔心。”
華萊士:“你們一個月的租金大約是多少?”
華威:“一個月三千元。”
華萊士:“好,這么說吧!住戶每年付您三萬六千元,您也知道好住戶不容易找。所以,只要能多留住一個好住戶,您多付兩萬元不是很值得嗎?”
華威:“沒錯,我懂你的意思。”
華萊士:“很好,這下,我們可以開始草擬合約了吧。什么時候開始好呢?月中,還是下個月初?”
讀懂客戶的話才能使銷售進行下去。銷售過程中及時領會客戶的意思非常重要。只有及時領會了客戶的意思,推銷員才能及時做好準備,才能為下一步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條件。
陌生電話中的潛在客戶
銷售心理學一點通:陌生電話不全是騷擾,甚至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客戶。
杰出的推銷員即使是坐在辦公室里,也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自己的客戶。這時,電話就派上了用場。
美國杰出的汽車推銷員喬·吉拉德很善于利用電話進行推銷,而且他都是從陌生電話中拓展客戶的。當然,他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說辭。
面對電話簿,吉拉德會先翻閱幾分鐘,進行初步選擇,找出一些看起來比較可能成為自己的客戶的人的地址和姓名,然后再拿起電話。
“您好,克拉克太太吧!我是雪弗萊汽車公司的喬·吉拉德,您訂購的車子已經到了,所以通知您一聲。”
這位克拉克太太覺得似乎有點不對勁,愣了一會兒才說:“你恐怕打錯了吧?我們并沒有購買車子啊!”
吉拉德問:“您肯定您沒有購買新車嗎?”
“當然,這樣的事,我先生會告訴我的。”
此時,吉拉德卻沒有掛斷電話的打算。“請問您那里是克拉連斯·克拉克先生嗎?”
“不,我先生的名字是史蒂芬。”其實,吉拉德通過看電話簿,在打電話之前就早已知道得一清二楚。
“很抱歉,克拉克太太,一大早就打擾您。我相信您一定很忙。”
對方沒有掛斷電話,于是吉拉德就跟她在電話中聊了起來:“克拉克太太,你們不會正好打算買部新車吧?”
“還沒有,不過你應該問我先生才對。”
“哦,史蒂夫·克拉克先生什么時候在家呢?”
“他通常7點鐘回來。”
“好,克拉克太太,我晚上再打過來,不會打擾你們吃晚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