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追本溯源,尋找民族之根(2)

在當今世界上,白人的分布范圍非常廣泛,歐洲、北美、西亞、北印度、北非等地都有白種人的蹤跡,白種人是流動力最強的種族。由于不斷流動,人們很難確定白種人的來源。關于白種人的起源地,目前有三種說法:一種意見認為,生活在尼安德特河谷的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是歐洲白種人的祖先;第二種認為尼安德特人并非白人的祖先,是西亞或非洲人入侵了他們的居住區域,消滅了土著居民,成為了現代白人;第三種意見是綜合說,即認為歐洲的白種人是由當地的尼人和外來人群混雜而成的。由于尼人的某些特征,如高聳的鼻子,與今天的歐洲人相似,另一方面又有一些化石證據表明歐洲鄰近地區現代人形成的年代遠早于歐洲,他們后來遷入歐洲,雖有可能有時與當地的尼人發生沖突,但結果總是互相混雜,產生了現存于歐洲的人群。總之,白種人的起源地目前還存在很多爭議。

當然,也有科學家認為黑人白人起源于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有可能是亞洲,因為在18—36萬年前,他們都具有相似的遺傳基因。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布朗博士通過解析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這個小器官的遺傳基因的研究,認為不管黑人、白人還是黃色人種,如果追溯到18萬年到36萬年前,可以發現是同一個祖先。“線粒體”是細胞內的“能源供給工廠”,具有獨自的小遺傳基因。布朗博士從13名白人、4 名中國人、4 名黑人共21人的細胞里取出線粒體基因,用18種酶切碎,把基因組成型作比較。結果,每種型的片斷的組成要素出現了和每個人種非常相似的型。因此認為“人種間的差別是由于在漫長的歲月發生突然變異而造成的”,計算數據認為遺傳基因是共同的時期,如果認為18萬年到36萬年前具有共同的線粒體基因,是合乎邏輯的。因此他認為各色人種可能起源于一個地方,人種間的差別是后來突變而形成的。

白人、黑人起源何處?就目前科學發展水平而言,還無法給出確切的結論。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膚色之謎會逐漸被解開。

復活節島上的最早居民是誰

復活節島的神秘不僅僅在于它有許多來源不明的巨大石像,它更神秘的地方在于:島上最早的居民是誰,他們又是如何發現復活節島的。

復活節島位于南太平洋上的智利西海岸,長久以來它只是一個鮮為人知的荒涼小島。1722年4月,由荷蘭探險家雅各布·羅格文率領的三艘戰艦發現了這個小島,由于這一天是復活節,所以他們把這個小島命名為復活節島。以后陸陸續續有不少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地理學家、探險家登上小島。

復活節島以神秘的巨象名聞遐邇。面積僅117 平方公里的小島四周卻密布著600 多尊巨石雕像。這些巨人石像最重的可達90噸,高9.8米,就連最普通的也有二三十噸重。更加令人驚異的是,這些巨大石像還大都頂著巨大的紅石帽子。一頂紅石帽,小的也有20噸,大的重達四、五十噸。此外,在島上還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文字”,這種文字實際是用石器或魚齒刻鑿在木板上的一些奇形怪狀的符號,類似古代的象形文字。這些文字至今沒能被人破譯。神秘的巨像、古怪的文字引起人們探索島上居民淵源的強烈欲望。島上最早的居民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

據第一個到達島上的羅格文回憶錄寫道:當時的島民有的皮膚為褐色,就顏色的深淺而言與西班牙相似,但也有皮膚較深的人,而另一些完全是白皮膚,也有皮膚帶紅色的人,只有數百口人,卻分為多種膚色,這更加讓人不可思議。至今,這些不同膚色的人還生活在島上。

最早登陸復活節島的一些探險家、航海家當時見到島上的居民有不少是頭戴紅帽的白皮膚人,因此就推斷島上居民為來自西方的白人,甚至設想是古代埃及人和腓尼基人把西方文明帶到了島上,依據是島上遺留下的高大石像和將尸體埋在巨石建筑物中的做法,以及發現的那些象形文字,與古埃及文化有類同之處。可是眾所周知,古埃及人和腓尼基人的主要航海活動范圍是在地中海,即使有人駛出直布羅陀海峽,也從沒有進入太平洋水域,所以他們不可能登上復活節島。

有的學者將復活節島上居民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與西南太平洋上美拉尼西亞群島居民的習俗、信仰相比較,發現二者極為相似。于是認為島上最早居民是從西南太平洋美拉尼西亞群島上遷徙過來的。

有人認為島上最初的居民是現在島上生活的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大約公元8 至9 世紀,太平洋上的馬克薩斯群島的波利尼西亞人歷經艱辛,漂洋過海來到此荒島。他們帶來了石刻文化和波利尼西亞語言。至今島上居民仍以該語言作為通用的語言。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波利尼西亞人本來就是島上土著居民,不是外來的,而且星散在太平洋四周的波利尼西亞群島原是整塊大陸,后來由于地殼變動,主大陸沉入洋底,剩下零星一些島嶼,而復活節島上的波利尼西亞人就是劫后幸存者。波利尼西亞人到達復活節島后,也將雕琢石像的風俗帶到復活節島上,并由于多種原因雕琢石像之風愈演愈烈。

也有人認為復活節島上的原始居民來自南美大陸,因為它離南美大陸最近,大陸上的居民乘坐原始的簡易木筏完全可以漂渡到復活節島。此外,考古學家還在島上發現了許多與印加蒂亞瓦訥科文化相同的古文物,如具有典型印加文化的石砌墻垣建筑,雙膝跪地、雙手撫膝的虔誠石像,雙手安放在腹部,圍著腰帶的石像,懸崖峭壁上刻有月牙形船的壁畫……,這些巨石建筑物幾乎與印加時代的巨石文化沒有兩樣。因此,島上最早居民很可能是南美印加時代的印第安人。

有的人更加離奇的說,復活節島人的祖先是來自大西洋沉沒了的古國大西國的后裔或天外來客。各種意見,莫衷一是,使這個本來就很復雜的問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了。

誰也不懷疑,現代復活節島人是波利尼西亞人。但是,最早來到復活節島的人是誰呢?是波利尼西亞人還是別的民族呢?復活節島上居住著一個民族還是兩個民族呢?他們又是怎樣漂洋過海來到這個大洋孤島上的呢?

他們是外星人遺落在地球上的種族嗎

在地球上,有一些奇怪的種族,在他們的遺址里發現許多類似外星文明的文物,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他是外星人遺落在地球上的后代嗎?

由于UFO現象的頻繁出現,現在有很多人已經相信外星人的存在,相信他們在地球上有自己的基地,但這些都無法求證。可是,人們在地球上發現了一些與外星人聯系十分緊密的奇特部族,難道他們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外星人種族?

山洞中的外星人遺骨

1988年,巴西著名考古學家喬治·狄詹路博土帶領20名學生到圣保羅市附近山區尋找印第安人古物,卻意外在深山中發現了一個外星人居住過的地下城市遺址。當時是考古隊中的一名學生失足跌落到一個洞穴中。狄詹路和其他學生下去救他發現了這個又濕又黑的洞穴內竟然別有天地。這個洞穴不但寬大,而且深不可測。在洞穴中他們找到一個巨大的密室,里面堆滿了陶瓷器皿、珠寶首飾,還有一些只有1.2米高的小人狀骷髏。骷髏的頭顱很大,雙眼距離較一般人近得多,每只手只有兩個手指,腳上也只有3個腳趾。

他們在洞內還發現了一批原子粒似的儀器和通訊工具。根據對洞內物件年份的鑒定,顯示它們已超過6000年的歷史。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曾在南美洲生活過的外星種族。博士所發現的那些外星人骸骨不但身體結構與人類不同,其智慧也遠遠超出人類。從發現的通訊器材來看,他們應該來自另一個星系。

西藏深山中的神秘民族

1935年,在中國西藏深山中,有人發現了一群以狩獵和放牧為生的小矮人,自稱朱洛巴人和康巴人。他們認為自己的家鄉在遙遠的星空。在村子外有幾個被視為“圣地”的山洞,科學家們在洞中發現了數百具身高不足一米的人體骷髏,同時還有716張刻有文字的電磁盤。磁盤上的文字說,康巴人的飛船發生故障,“飛船無法修復,制造另一艘飛船亦不可能”。于是他們不得不永遠留在了地球上。朱洛巴人與康巴人的遭遇相似,也是因為飛船被撞壞了才不得不留在了地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朱洛巴人和康巴人的生理結構發生了退化,文明程度也隨之降低,慢慢淪為不開化的部族。在山洞里,考古學家還發現了一些已有1.2萬年歷史的金屬殘片。而在西藏,使用金屬則是公元后的事情。如果山洞里的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可以斷定早在1.2萬年以前,在西藏曾經存在著比當時人類文明先進得多的文明。

火星人的村落

1987年4月,瑞典科學家希萊·溫斯羅夫等人在扎伊爾東部的原始森林里進行考察時,意外發現了一個火星人居住的村落。這些火星人帶領溫斯羅夫等人參觀了他們當年來地球時乘坐的飛船的殘骸。這些火星人說,他們是為了躲避火星上流行的瘟疫,才于1812年乘飛船來地球避難的。當年來地球的共有25人,有22人已經先后死去了,剩下的人至今還活著,經過繁衍,他們的后代已經有50多人了。科學家們發現,這些火星人特別喜歡圓形圖案。他們的房屋、室內的陳設以及使用的工具及佩戴的飾品等大都是圓形的。直到現在,他們還珍藏著太陽和火星的詳細地圖。

來自天狼星的多貢部落

在非洲馬里共和國境內,居住著—個叫多貢的黑人土著部落。他們沒有文字,多數人還居住在山洞里,生活非常貧苦。20世紀20年代,法國人類學家格里奧和狄德倫通過多貢人的高級祭司了解到一個驚人的現象:多貢人竟然知道天狼星有一個伙伴,并稱它為“樸托(指細小的種子)魯(指星)”。還說這是一顆“最重的星”,是白色的。多貢人甚至可以準確地畫出天狼伴星運行的橢圓形軌道。而在1928年,天文學家才認識到天狼伴星是一顆體積很小而密度極大的白矮星,直到1970年才拍下了這顆星的第一幅照片。

那么,多貢人是怎樣獲得有關這顆星的知識的呢?據多貢人說,他們是乘坐飛行器來到地球的。多貢人說過,天狼星系中還有第三顆星,叫“恩美雅”。也許“恩美雅”有一天真的會出現,那時多貢部落之謎也該揭開了吧!

上述這些奇怪的種族是外星種族嗎?外星人的飛船是否曾經降臨過地球?如果他們只是普通的地球人類,那么那些奇怪的考古發現又如何解釋呢?

吉卜賽人故鄉之謎

一部《巴黎圣母院》讓許多人了解了吉卜賽人,這是一個始終流浪的民族,一直沒有停止過。那么,他們為何不停地流浪呢?他們的故鄉在哪里呢?

看過電影《巴黎圣母院》的人都不會忘記那個體態優美、能歌善舞的美麗少女。這個少女就是電影中的女主角、吉卜賽女郎埃斯梅拉達。她純潔善良,以賣藝乞錢為生,卻無辜地受到一位神父的誣陷和迫害,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吉卜賽人的生活境遇。吉卜賽人是一個聰明智慧、能歌善舞但社會地位很低的少數民族,長期以來他們備受歧視和慘遭迫害,四處漂泊。

吉卜賽人是以過游蕩生活為特點的一個民族,他們到處流浪,足跡遍及歐洲、亞洲、美洲、北非和澳洲各國,但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巴爾干成為全世界吉卜賽人最為集中的地區。在巴爾干各國的大小城市,吉卜賽人無所不在,在南斯拉夫,甚至有“沒有吉卜賽人就不能稱作城鎮”的諺語。

吉卜賽人為什么四處流浪?何處是他們的故土?為了揭開這個謎底,幾個世紀來,各國學者深入吉卜賽人住地,搜集資料,進行探討。但由于原始數據匱乏,謎底難以揭曉,長期以來,學者們各執己見,無法達成一致。

有人從人種上來看,吉卜賽人顴骨高起,皮膚黃色,瞳孔毛發黑色,頗似東亞地區的人。因此,在德國北部及北歐諸國,則以為他們是韃靼或蒙古人;法國人在稱他們為吉卜賽人的同時,又叫他們是波希米亞人,認為他們來自波希米亞(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地區舊稱);西班牙除稱他們為吉卜賽人、波希米亞人外,還稱他們為茨岡人或希臘人,理由是他們可能來自希臘,在蘇聯也稱吉卜賽人為茨岡人。總之,吉卜賽人有許許多多的名稱,但這些名稱都是其他民族強加的,而且根據主觀臆斷確定了吉卜賽人的族源,因此是不可靠的。

英國學者從“吉卜賽”(Gypsy )一語來推出,認為吉卜賽人源出于埃及,因為在英語中,“吉卜賽”含有“從埃及來的”的意思。但是吉卜賽這個名字本身就是錯誤的,由于15世紀時歐洲人對于流浪到他們那里的異鄉人不太了解,誤以為他們來自埃及,所以就稱他們為“埃及人”,慢慢就變成“吉卜賽人”了。吉卜賽人自稱羅姆人(Rom),這個名字在吉卜賽人的語言中,原意是“人”的意思。

18世紀80年代,兩位德國學者魯迪格與格雷爾曼,以及英國學者雅各布·布賴恩,他們都是語言學家,這三位專家在18世紀80年代通過對吉卜賽人方言的研究,他們各自,而且幾乎又都是同時期考證出歐洲吉卜賽人的語言來自印度,其中很多詞匯與印度的梵文極為相似,也與印度語族的印地語十分相似,因而推斷吉卜賽人的祖籍在印度。后來,各國學者通過吉卜賽人的語言的研究,從而得出結論:吉卜賽人的語言源出于印度的語言;吉卜賽人的發源地是在印度,他們的祖先是早就居住在北印度的多姆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莎车县| 灵宝市| 荣成市| 门头沟区| 阳原县| 灵璧县| 中超| 右玉县| 和静县| 博爱县| 邵东县| 柘荣县| 古田县| 元谋县| 东至县| 汉中市| 巴中市| 探索| 渭源县| 曲阜市| 改则县| 常德市| 石景山区| 东城区| 绍兴市| 嘉义县| 兴安盟| 同德县| 永嘉县| 六安市| 崇义县| 思南县| 新巴尔虎左旗| 龙游县| 中阳县| 灌云县| 蓬莱市| 兰考县| 大埔县| 宜春市|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