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心理學(1)

臥室門外的女王——在不同的場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經典案例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但是私下和她的阿爾伯特親王相處時,難免也有一般家庭的爭執場面。

有一次,他們夫婦又吵架了,丈夫阿爾伯特憤而回到臥室,并且關上了門。事后維多利亞女王想想,知道是自己理虧,就在房間外敲門,打算向丈夫道歉。

“誰?”女王在敲門后,聽到丈夫這樣問道。

“英國女王!”

可是屋內沒有任何回音,于是女王又敲了敲門。

“誰呀?”

“我是維多利亞。”

可是對方依舊沒有回答。

最后,維多利亞又敲了敲門,然后溫柔地說道:“對不起,親愛的,開門好嗎?我是你的妻子。”

這回房門從里面打開了。

心理課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在不同時刻、不同場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家里,維多利亞女王就是妻子,她不再是女王。因此,我們要在不同的場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社會中,每個人都要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有時候,這些角色之間會發生沖突,能否處理好這種沖突,決定了我們社會角色扮演的成功與否。

每個人都要在社會中扮演屬于自己的社會角色。當個人在所履行的兩個或多個社會角色之間或角色與人格之間有難以相容感,就發生了角色沖突。角色沖突也可發生于個人遭受來自不同群體的不可調和的壓力,或出現在角色定位模糊之時。角色沖突可導致焦慮、緊張、苦惱、效率下降,或使個人為解決沖突而從一個或多個不相容的角色中撤退、重新定位或通過協調減輕對立諸方的壓力。

人的一生,需要扮演的角色很多,你可能是領導、職員、父親、母親、丈夫、妻子、兒子、女兒……角色與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當他(她)成功扮演各種“角色”時,既滿足了社會的期望,也滿足了個人的需求,所以他(她)能過正常的生活。反之,那些不能勝任各種角色的人,則很可能在不同的生活處境中遇到困難,其中經常碰到的就是不能適應不同角色帶來的麻煩。

如果我們不能在需要的時候,自如地轉化自己的角色,那么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行為上都會感到不自在。換言之,為了使日常的人際關系特別是工作中的人際關系更為融洽,這種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即敏銳地觀察出我們在各種情境下應扮演的角色并作出相應的角色行為。

心理視點

角色沖突是使人緊張的一個源泉。研究證明,總是生活在角色沖突中的人,會心率加快、血壓增高。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德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角色緊張”。角色緊張對社會及個體的身心健康都非常有害。消除角色沖突,可以采取如下幾項具體方法:

1.學會角色換位

考慮和處理問題時,不要老是站在自己的角色位置上,而應當換個角色位置,即站在他人的立場,“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體驗不同于自己的別的角色的需求、遭遇和感受。比如丈夫站在妻子的角度,妻子站在丈夫的角度,下級站在領導的角度,領導站在下屬的角度,這樣自然就能消除角色沖突,保持人際關系的和諧。

2.搞好角色調度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權利與義務。我們在角色轉換后,應當及時對所承擔角色的權利與義務有明確的認識,對該角色應有行為作出清晰的理解,以求順應變化,盡早進入新角色,轉換角色行為。

3.避免角色混同

角色的權利與義務是各不相同的,不能混為一談,應當區別對待。如在異性交往中,男性要把妻子、女朋友、女同事區別開來;同樣道理,女方也要把丈夫、男朋友、男同事區別對待。如果將這種種異性對象混同為一種角色,那就會出現很多矛盾和沖突。比如,在單位時是領導,習慣于發布命令、指揮別人,但回到家里,履行作為丈夫和父親的職責,就不能一味嚴肅正經。

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剝奪感覺是對人身心的莫大傷害

經典案例

1954年,美國做了一項“感覺剝奪”實驗。該實驗以每天20美元的報酬(在當時是很高的金額)雇用了一批學生作為被測者。

實驗內容是這樣的:實驗者將學生關在有隔音裝置的小房間里,讓他們戴上半透明的保護鏡以盡量減少視覺刺激。接著,又讓他們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處套了一個長長的圓筒。為了限制各種觸覺刺激,又在其頭部墊上了一個氣泡膠枕。除了進餐和排泄的時間以外,實驗者要求學生24小時都躺在床上。可以說,這樣就營造出了一個所有感覺都被剝奪了的狀態。

結果,盡管報酬很高,卻幾乎沒有人能在這項實驗中忍耐3天以上。最初的8個小時好歹還能撐住,之后,學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語,有點煩躁不安了。在這種狀態下,即使實驗結束后讓他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他也會頻頻出錯,精神也集中不起來了。

實驗持續數日后,人會產生一些幻覺。例如看見大隊花栗鼠行進的情景,或者聽到有音樂傳來等。到第4天時,學生會出現雙手發抖,不能筆直走路,應答速度遲緩,以及對疼痛不敏感等癥狀。實驗后需要3天以上的時間才能回到原來的正常狀態。

心理課堂

感覺的存在給人們帶來了愉快,也帶來了痛苦。我們的生活就處在愉快的感覺和痛苦的經驗之間。人類一旦失去感覺,后果將不堪設想。如果一個人喪失了全部感覺能力,可他就不可能產生認識,更不可能產生情感與意志。由上述的實驗可以看出,豐富的感覺刺激對維持我們正常的心理狀態是必需的。

心理視點

我們所處的世界豐富多彩,而人的正常生活和有效發展必然需要建立在盡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觸的基礎上,需要對外界的刺激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我們應該積極地去接觸社會、接觸人生,盡情體驗生活的各種滋味,這樣才能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以及健全的心靈。

如果曾經體驗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如果有機會領略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如果擁有豐富的知識、廣博的見聞和豐富的情感,你對社會與人生體驗越深廣,你就越能有效地把握自己,掌控好自己的命運之舟。

醫生、房地產商、藝術家眼中的街道——不同的人注意到的事物是不同的

經典案例

醫生、房地產商和藝術家三個人一同去看望他們共同的朋友。路上他們經過了一條繁華的街道。到了朋友家以后,朋友的小女兒請藝術家給她講個故事。

“今天,我沿著街道走,”藝術家說,“看見在天空的映襯下,城市像一個巨大的穹隆,暗暗的金紅色在落日的余暉中泛著微光,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接下來小姑娘又讓房地產商給她講個故事。房產商講道:“我在街上看見兩個男孩子在討論怎樣掙錢,一個男孩說他想擺一個冰激凌小攤,并把地址選在兩條街道的交匯處,緊挨地鐵的入口處,因為在這里,兩條街上的人和乘坐地鐵的人們都可以看見他。我發現這個男孩懂得經營位置的價值,沒準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商人。”

接下來,小女孩又讓醫生給她講。醫生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櫥窗從上到下都擺滿了各種藥品的瓶子,這些藥品用于治療各種消化不良,有一些人正在挑選。可是我明白他們所要的也許不是什么藥品,而是新鮮的空氣與睡眠,但我卻不能告訴他們。”

心理課堂

醫生、房地產商與藝術家走的是同一條街道,但看到的卻各不相同,原因在于他們對事物的注意具有不同的選擇性。三人的選擇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他們所受過的不同教育和訓練。教育本身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人們選擇不同的刺激,即注意不同的事物。這種注意時間長了就形成一種習慣,使人們對某個領域的事物更加關注,并形成比較高的認識和技能。

心理視點

我們每時每刻都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其中,絕大多數的刺激都被忽略掉了,只有一小部分被我們選擇并加以注意。例如,此時正在閱讀本書的你,正遠離意識,并拒絕對來自外界的大量信息作出反應。

那么,這些刺激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有來自全身肌肉和肌腱的信息,告訴你四肢的位置。其次,還有來自皮膚上感受器的信息。在過去的幾個小時內,你可能不會注意到自己是覺得冷還是熱,除非溫度令人感到不適。

同樣,自然界也有許多進入人們耳中的聲響被忽略掉了。可能有鐘表的滴答聲、遠處交通機車的轟鳴聲或是別人漫不經心敲擊鋼琴的聲音,但它們不會被聽到,除非那些被稱作“神經質”的人才會聽見。

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的刺激來自皮膚、肌肉、耳朵和眼睛,有待我們去選擇。但相比之下,我們實際選擇的又是多么少。正是對這種或那種刺激的不同的注意,造成了不同職業、不同類型的人們之間的重要差異。

瀕臨倒閉的旅店為何會起死回生——利用顏色可以改變人的心理

經典案例

古時候,有人開了一間旅館,但是由于經營不當,面臨倒閉。正好阿凡提經過這里,就向旅館老板獻策:將旅館進行重新裝飾。到了夏季,將旅館墻面涂成綠色;到了冬日,再將墻面刷成粉紅色。旅館老板按阿凡提所說的做了之后,果然很是吸引顧客,生意漸漸興隆起來。

心理課堂

為什么粉刷墻壁就能改善旅館的經營狀況,使之扭虧為盈?其中的奧秘在哪兒呢?原來阿凡提巧妙利用了人們的聯覺心理。聯覺是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這種心理現象實際上是感覺相互作用的結果。上述事例就是通過改變顏色,使不同顏色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從而起到吸引顧客的作用。

不同的顏色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心情,這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到的。顏色會影響人們的情緒。有的時候,這種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國外某地有一座黑色的橋梁,每年都有很多人在那里自殺。后來有人提議把橋涂成天藍色,結果在那兒自殺的人明顯減少了。后來人們又把橋涂成了粉紅色,結果,再也沒人在這里自殺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黑色顯得陰沉,會加重人痛苦和絕望的心情,容易把本來心情絕望、瀕臨死亡的人,向死亡更推進一步。而天藍色和粉紅色則容易使人感到愉快開朗、充滿希望,所以不容易讓人產生絕望的情緒。

心理視點

心理學家對顏色與人的心理健康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一般情況下,紅色表示快樂、熱情,它使人情緒熱烈、飽滿,激發愛的情感。黃色表示快樂、明亮,使人興高采烈,充滿喜悅。綠色表示和平,使人的心里有安定、恬靜、溫和之感。藍色給人以安靜、涼爽、舒適之感,使人心胸開朗。灰色使人感到郁悶、空虛。黑色使人感到莊嚴、沮喪和悲哀。白色使人有素雅、純潔、輕快之感。

研究指出,顏色還能影響人的食欲。橙黃色可以促進食欲,黑白色則會降低食欲。適宜的顏色不僅影響食欲,而且可以增進健康。人們通常習慣于把醫院和診所的墻壁刷成白色,因為白色給人清潔的印象,也可使痛苦的病人安靜下來,這樣有利于治療、恢復健康。德國慕尼黑市的醫院通過實驗還發現,淺藍色的墻有幫助高燒病人退燒的作用,紫色會使孕婦安靜,赭色有助于升高低血壓病人的血壓。

顏色與工作效率也有關系。某企業有過這樣有趣的事例:許多搬運黑色和深灰色部件的工人感到這些部件特別沉重。在心理顧問的指導下,管理部門把這些部件改漆成淺黃色后,工人感到比以前輕松多了。專家們還發現,黃色、橙色和紅色能激發人們的熱情,提高人們的積極性。運動場上總是紅旗招展,現在新型的塑膠跑道上也畫出了色彩鮮艷的跑道線,其目的亦在于激起運動員的神經興奮,使他們進入良好的競技狀態。相反,藍色和紫色等屬于消極色,會減慢人們的工作節奏。

不同的顏色使人產生不同的情緒、情感。長期住在紅房子里,情緒會興奮;若住在蘋果綠色的屋里,心情會平靜下來。接觸陽光和燈光,因而對紅、橙等色產生幸福溫暖之感;接觸樹木、禾苗,因而對綠色產生生長、希望之感;接觸即將收割的稻、麥等,就會對黃色產生成熟、務實之感;經常接觸泥土、重金屬,則會對黑色和棕色產生沉重、艱辛、凝重之感。

在臨床實踐中,學者們對顏色治病也進行了研究,效果是很好的。高血壓病人戴上煙色眼鏡可使血壓下降;紅色和藍色可使血液循環加快;病人如果住在涂有白色、淡藍色、淡綠色、淡黃色墻壁的房間里,心情很安定、舒適,有助于必得健康。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酸葡萄心理”也是一種減壓方式

經典案例

《伊索寓言》中記載了這樣一則寓言:一天,一只饑餓的狐貍出來找東西吃,它已經一天沒吃東西了,肚皮早已餓得癟癟的了。忽然,它看到路邊葡萄架上掛滿了沉甸甸的葡萄,狐貍的口水都出來了!可是葡萄很高,它夠不著,怎么辦呢?對了,跳起來不就能夠著了嗎?于是,狐貍向后退了幾步,猛地跳了起來。可惜,還差一點兒。

再試一次,還是夠不著,而且差得越來越遠,于是只好放棄了。臨走之前,它安慰自己:“葡萄是酸的。不吃也罷。”

心理課堂

這則寓言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可以說家喻戶曉,在西方還被引入了字典:sourgrapes(酸葡萄),表示得不到的就說不好。而心理學中也借用了這個術語,用來解釋合理化的自我安慰,它是人類心理防衛功能的一種。

所謂心理防衛功能,是一種無意識地發揮作用,用以減輕自我所承受壓力的心理操作方式。面對某些無法接受的現實,我們總會樂于找出一些善良、可信,也可被理解的理由為己辯護,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遥县| 新和县| 中超| 司法| 永修县| 封丘县| 陕西省| 澎湖县| 明星| 吉隆县| 朝阳市| 平江县| 蒙山县| 田阳县| 汝城县| 新邵县| 济阳县| 南丰县| 铜山县| 西青区| 乐都县| 苍山县| 丽水市| 年辖:市辖区| 江源县| 沭阳县| 双鸭山市| 恭城| 东安县| 张北县| 夹江县| 勃利县| 墨竹工卡县| 洞头县| 延边| 崇阳县| 文水县| 惠来县| 新津县| 泽库县| 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