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個學生沒有考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名牌大學,而考取了一所普通大學,就在心里說,沒考上名牌大學也好,那里競爭太激烈,說不定要拼命學習才能跟上趟;而在普通大學學習,說不定輕輕松松地學習就可名列前茅。
又如一名普通干部在競爭部門經理一職中落選了,心里有失落感,悶悶不樂,后來想:職務越高,職責越重,當個平民百姓可以逍遙自在,還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鉆研業務。這一來,他情緒很快恢復正常,不再煩惱。
“酸葡萄心理”是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為了解除內心的不安,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但是,沉溺其間對心理卻有顯著的副作用,那就是讓自己迷失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之下,而得不到進步。有人遭遇挫折之后總為自己找一些理由來開脫,結果喪失了斗志,停滯不前。
“酸葡萄心理”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狀態,它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關鍵是我們怎樣把握好這種心理。千萬不要讓自己迷失在這種心理狀態之中,影響了自己的進步。
心理視點
“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蔽覀內绾蚊鎸θ松哪婢澈筒蝗缫饽??
1.精神勝利法
這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衛機制。在你的事業、愛情、婚姻不盡如人意時,在你因經濟上得不到合理的對待而傷感時,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歡時,你不妨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調適一下你失衡的心理,營造一個祥和、豁達、坦然的心理氛圍。
2.難得糊涂法
這是使心理環境免遭侵蝕的保護膜。在一些非原則的問題上“糊涂”一下,無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困惑。
3.隨遇而安法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中一種合理的心理反應。應培養自己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生老病死、天災人禍都會不期而至,用隨遇而安的心境去對待生活,你將擁有一片寧靜清新的心靈天地。
4.幽默人生法
這是心理環境的“空調器”。當你受到挫折或處于尷尬緊張的境況時,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維持心態平衡。幽默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它能使沉重的心境變得豁達、開朗。
5.宣泄積郁法
心理學家認為,宣泄是人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傷憂郁時不妨與朋友傾訴,也可以進行一項你所喜愛的運動,或在空曠的原野上大聲喊叫,這樣做既能呼吸到新鮮空氣,又能宣泄積郁。
6.音樂冥想法
當你出現焦慮、憂郁、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時,不妨試著做一次心理“按摩”,在音樂中逛逛“維也納森林”、“坐郵遞馬車”……將幫你平息焦慮。
第五位大學生的錯誤選擇——為了不被人認為“標新立異”的隨大溜
經典案例
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心理實驗:讓五位大學生圍坐著一張桌子,實驗者請他們判斷線段的長度。每次呈現一組卡片,每組包括兩張,一張卡片上有一條垂直線段,稱為標準線段;另一張卡片上有三條平行線段,其中一條與標準線段一樣長,另外兩條要么長了許多,要么短了許多,要求大學生們把那條與標準線段等長的線段找出來。按理說,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作出正確無誤的選擇。
當第一組兩張卡片呈現后,大學生們依次大聲地回答了自己的判斷,所有人意見一致,都作出了正確的選擇。然后再呈現第二組,大家又都做了正確的一致回答。就在大學生們覺得實驗單調而無意義時,第三組卡片呈現了,第一位大學生在認真地觀察這些線段后,卻作出了顯然是錯誤的選擇,接著第二、三、四位大學生也做了同樣錯誤的回答。輪到第五位大學生,他感到很為難,因為他的感官清楚地告訴他別人都是錯的,但是別人都做了錯誤的選擇,他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最后,他小聲地說出了與別人相同的錯誤選擇。
心理課堂
其實,這個實驗是事先安排好的,前四名“大學生”其實都是實驗者的助手,他們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程序進行正確或錯誤的選擇,而只有第五位大學生不知道這一情況,是真正的被試者。參加實驗的真被試者是具有良好視力及敏銳思維能力的大學生,并且從表面上看,他們可以任意地作出想做的反應,而實質上,也明確要求他們作出他們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反應。但是,來自群體的壓力很大,當絕大多數人都作出同樣的反應時,個人就有強烈的動機去贊同群體其他成員的意見,因此有35%的被試者拒絕了自己感官得來的選擇,而作出了同大多數人一樣的錯誤的選擇。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從眾行為。
這一實驗說明,當個人的感覺與群體中的大多數人不一致時,個體為了使自己不被人認為“標新立異”,常常會放棄自己的看法而接受大多數人的判斷。
心理視點
從眾心理常表現為人云亦云、隨大溜,沒有自己的主見,缺乏個性和自信。它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另一面。對社會上的一種良好時尚,就要大力宣傳,使人們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從而發生從眾所為。如果社會上的一些歪風邪氣、不正之風任其泛濫,也會造成一種壓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隨波逐流。虛榮心理可以說正是從眾行為的消極作用所帶來的惡化和擴展。例如,社會上流行吃喝講排場,住房講寬敞,玩樂講高檔。在生活方式上落伍的人為免遭他人譏諷,便不顧自己的客觀實際,盲目任意設計,打腫臉充胖子,弄得勞命民財,負債累累,這完全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所以,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面對現實,實事求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去處理問題,擺脫從眾心理的負面效應。
拿破侖開槍救人——高度應激狀態會激發人的巨大潛能
經典案例
有一次,拿破侖騎著馬正穿越一片樹林,忽然聽到一陣呼救聲。情況很緊急,他揚鞭策馬,朝著發出喊聲的地方騎去。來到湖邊,拿破侖看見一個士兵跌入湖里,一邊掙扎,一邊卻向深水中漂去。岸邊的幾個士兵慌成一團,因為水性都不好,只能無可奈何地呼喊著。
拿破侖見此情景,便朝那幾個士兵問道:“他會游泳嗎?”“他只能撲騰幾下,現在恐怕不行了?!币粋€士兵回答道。拿破侖立刻從侍衛手中拿過一支槍,朝落水的士兵大聲地喊道:“你還往湖中爬什么,還不趕快游回來!不游回來我就斃了你!”說完,朝那人的前方開了兩槍。
落水人聽出是拿破侖的聲音,也看到子彈射入水中,似乎增添了許多力量,只見他猛地轉身,撲通撲通地向岸邊游來,不一會兒就游到了岸邊。落水的士兵被大家七手八腳救上岸來,小伙子驚魂初定,連忙向拿破侖致敬:“陛下,我是不小心落入水中的,您為什么在我快要淹死時還要槍斃我呢?”拿破侖笑著說:“傻瓜,我那只不過是嚇你一下,要不然,你真的要被淹死了!”經他這樣一提醒,大家才恍然大悟,打心底更加佩服拿破侖的足智多謀。
心理課堂
不會游泳的士兵突然發生戲劇性轉變,是因為拿破侖“不游回來就斃了你”的強刺激,使他產生“應激反應”,才使出渾身力量和智能,自救成功。
在意料之外的緊急情況下,人會產生極度緊張的情緒,心理學上把這種反應叫做應激。當情緒處于高度應激狀態時,人的激活水平快速發生變化,表現為呼吸加快加深,心率增加,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肌肉的緊張度明顯增加。除此之外,喉部和鼻腔的通道打開,從而使更多的空氣進入肺部,同時,面部也表現出強烈的情緒表情等,大腦皮層的某一區域高度興奮。無論是動物或人類,在遇到突如其來的威脅性情境時,身體上都會自動發出一種類似“總動員”的反應現象。這種本能性的生理反應,可使個體立即進入應激狀態以維護其生命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能急中生智,作出平時不能作出的勇敢行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心緒紊亂,驚慌失措,作出不適當的行為。而那個士兵的反應顯然屬于前者。
心理視點
生活時刻在變化,沒有變化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一定的變化可以激勵人們投入新的行動中,磨煉人的斗志,提高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是有利于維護人們心理平衡的。但生活中的變化如果過多、過快、過大、過于突然,或者持續時間過長,就會超過人們心理、生理上所能承受的限度,會形成有害的應激。因為應激的生理機制是:大腦皮層接受刺激后,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如果應激過強,身體就處于充分動員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持續時間長了,會使生物化學保護機制受到破壞,使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
而從心理上講,當個體對緊張體驗不能解除時,就達到了“過度應激”,它會影響正常心理活動的進行。因為外界刺激喚醒大腦皮層,使之維持一定的覺醒水平時,會有助于心理活動的進行;但是如果過度,會使產生焦慮的反應。這種情況下,自控力會減弱,心理活動能力也會降低,對客觀事物的感知將變得不充分、判斷不準確,邏輯推理能力也會下降。
所以,要想表現出最好的狀態,需要處于適度的應激狀態中。此外,人應該了解自己的極限,對自己的挑戰應該適可而止。即使我們想突破自己的極限,也應該一步步來,不能一下子邁出過大的步伐。因為那樣會給自己形成過大的壓力,容易造成身心失調,損害健康,最后很可能欲速則不達,造成適得其反的后果。
遷徙的候鳥——你的心情會受天氣的左右
經典案例
哈爾濱某醫院內科的張醫生,退休前夕在海南島三亞市的郊區購置了一套住房,這個消息在科里透露后,頓時引起了大家的議論。很多人不明白張醫生為什么會舍近求遠,跑那么大老遠買房。因為三亞的房價并不比哈爾濱便宜,兩地的風俗習慣也相差很多,他為什么要去三亞買房呢?其實,人們有所不知,最近幾年來,在平靜的表面背后,張醫生的內心,每到某個時間段,就會遭遇痛苦的折磨。
事情還得從四年前說起,那年的冬天,張醫生因為感冒導致了心肌病毒感染,同時出現早搏。作為內科醫生的他知道,最好的方法是靜養半年。于是,在那年的整個冬季,張醫生足不出戶,安心養病。當然心臟是得到了休息,但張醫生卻因為寂寞、無聊、對身體的擔心等因素而經常心煩意亂,對什么都缺乏熱情,過去一貫對春節文藝晚會情有獨鐘的張醫生,那次僅看了幾分鐘,就嫌太吵鬧而回房休息了,搞得妻子、女兒也很掃興。春節本來應該走親訪友,張醫生因為沒興趣,所以也免了那些繁文縟節。閑著沒事干,胃口卻不錯,連張醫生自己也感到奇怪的是,原本不喜歡吃甜食的他,現在不但想吃,而且每次都吃很多,幾個月下來,人胖了一圈。就在這郁郁寡歡、心情沉重、自己感到生活乏味透頂之時,漫長的冬季終于過去了,春暖花開的季節又悄悄地來到了。說來也怪,張醫生灰蒙蒙的內心世界似乎漸漸地云開霧散,情緒也逐漸地趨于平穩。后來隨著身體的康復、天氣的轉暖,不久,張醫生就恢復了正常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