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合理而高效分配時間的6種策略(3)
- 如何掌控你的生活:掌握生活的平衡規律,邁向高效完美的成功人生
- 羅婷婷等編著
- 3154字
- 2016-02-26 11:28:04
可控:“我該如何繼續提高自己的業績?”
不可控:“我怎么這么倒霉,老遇到這種事?”
可控:“我在其中起什么作用?我要怎么做才能讓事態有所改變?”
不可控:“她為什么老翻舊賬?”“她什么時候才能更理解我?”
可控:“我該如何改掉自己的毛???”“我該如何助他一臂之力?”
從上面的例子中,你會發現自己真正能控制的究竟是什么。外在環境你無法控制、事情的結果你無法控制、別人你無法控制,歸根到底,你能夠控制的只有你自己——你的思想、你的言語、你的行為。
將注意力放在可控范圍內,并不是讓你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拒絕冒險。你同樣可以設定偉大的目標,但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就要關注可控范圍,例如:
由于諸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不能控制自己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是,讓自己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和保持健康飲食的習慣。
我們不能完全控制另外一個人的愛,但我們能控制的是自己真心誠意地付出愛。
我們不能控制顧客一定購買我們的產品,但我們能控制的是自己全力以赴、滿懷激情地去服務于顧客。
加薪、升職、老板是否認可、上司是否挑剔,這些都是我們不能控制的,我們能控制的是以良好的態度、全力以赴地去創造優秀的業績。
事實已證明,有的人因為總是關注可控范圍而非不可控范圍,最終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纯聪旅娴墓适掳伞?
杰克的老板是一個吹毛求疵、吝嗇、極端情緒化的人,很多員工都忍受不了,公司里所有抱怨的矛頭都指向這位老板??山芸撕芮逍训匾庾R到老板的態度是他控制不了的;而他能控制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老板。他說,他一直都相信每個人的本質是好的,要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要先怎樣對待別人。于是,他決定改變自己對老板的看法,他不斷告訴自己:“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老板?!眲傞_始時,他并不能接受這種看法,但他還是決定發自內心地嘗試一下。當他這樣想的時候,他發現了老板的很多優點,這讓他越來越覺得老板是個很不錯的人,這種信息從他看老板時的眼神和與老板交談時的話語中透露出來。最后,令他驚訝的是,老板對他的態度也開始改變。老板開始變得有人情味,而且在每個月的績效考核中都給他很高的評價,最后他還意外地漲了工資。而那些總在抱怨的人仍舊在原地踏步。
上面杰克的故事告訴我們,對于我們不能夠控制的事情關注越多,我們能夠控制的事情就會越少。而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可控范圍時,可控范圍就會逐漸變大,我們的影響力也會逐漸增強,我們的最終目標也因此而容易達成。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一次做幾件事,持續在多個工作間交換,絕對不如你全力以赴把精力集中于當前正在進行的工作中,把工作一件件完成來得有效率。
每周三是醫學專家王醫生出診的日子。由于他的醫術高明,因此,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的。每個星期三,醫院里都會聚滿了來自不同地方的患者,他們早早地排起長隊,急切地等待著,等待著去體驗醫生妙手回春的神奇功力。
對于王醫生來說,工作的緊張與壓力可想而知。他有時就一個問題與同一個患者重復三、四次。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位身材瘦小、戴著眼鏡、一副文弱樣子的王醫生,看起來一點也不緊張,人們都很佩服他面對大量缺乏耐心和混亂的患者時,仍然能表現出讓常人很難想象的鎮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患者,是一個矮胖的農村婦女,頭上戴著一條頭巾,已被汗水濕透,她的臉上充滿了焦慮與不安。王醫生傾斜著上身,以便能傾聽她的聲音?!笆堑?,你哪里不舒服?”他把頭抬高,集中精神,透過他的厚鏡片看著這位婦人,“不舒服時間持續多久了?”
這時,有位穿著入時、戴著昂貴首飾的女子,試圖插話進來。但是,王醫生卻旁若無人,只是繼續和這位婦人說話:“你確信是間歇性疼痛嗎?”“是的,沒錯,大夫。”“是進食以后比空腹時更加疼嗎?”“不,恰好相反。”他點點頭說:“我給你開一個處方,每天吃四次,每次吃兩粒?!薄澳阏f的不是每天三次,對嗎?”“是的,太太?!薄八拇??”“是的,四次?!?
女人轉身離開,王醫生立刻將注意力移到下一位時髦女患者身上。但是,沒多久,那位太太又回頭來問一次:“你剛才說是四次,對嗎?”這一次,王醫生集中精力在下一位患者的身上,不再管這位頭上扎絲巾的太太了。
有人不解地詢問王醫生:“能否告訴我,你是如何做到保持冷靜的呢?”
王醫生這樣回答:“我并沒有和所有的患者同時打交道,我只是單純處理一位顧客。忙完一位,才換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能為一位患者服務。”
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做個簡單的實驗。
選定三項小工作,你們兩人同時進行。譬如一件是堆一疊硬幣;另一件是在空白紙上畫15顆星星;第三件則是把一些回形針串在一起。兩個人的東西數量都一樣。
兩人同時開始。
你同時進行三樣工作,一會兒你疊幾個硬幣,一會兒你畫幾顆星星,一會兒你串幾個回形針;
而你的朋友則先把所有硬幣疊成一疊,完成;然后,開始畫星星,畫完15顆;最后把所有回形針串成一串。
你猜誰的動作會比較快,完成起來比較容易,且心理、情感上都比較愉快?
我敢肯定,你那位專心做手邊一件事情,等完成后再進行下一件的朋友會贏,而你在三項工作間來來回回進行,你的錯誤率可能較高,譬如你把疊了一半的硬幣弄倒等。即使你很擅長變來變去,但你的心理還是不容易保持平靜,你的工作品質可能也不好,或許你畫的星星總缺少點藝術氣質。
若是將你每天或是每年花在數樣活動間來回進行的時間所造成的效果加起來,你就很容易了解為什么你每次都做不好工作——持續在許多工作間變換,絕對不如你全力以赴把精力集中于當前正在進行的工作上,把工作一件件完成來得有效率。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同樣適合管理者借鑒。
有一位名叫天祥的業務員,其實,他是個非常熱心的大好人,對于同事的要求總是義不容辭地一口答應?!八筒牧习?,來,我幫忙?!薄奥撓悼蛻羰菃??沒問題,我來替你做?!薄芭軓V告公司嗎?來來來,東西放這兒,我等一下再一起送去?!?
甚至,年輕志大的他,還向老板毛遂自薦:“老板,我會做……我能做……我還可以做……”有志于銷售事業的他一心想著多做點兒事,他認為這樣一定可以讓自己在同行業間更快地嶄露頭角。
一開始,體力過人的他尚可應付,但兩個月后,他開始吃不消了!開始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了。三個月后,他每天都頂著暈暈乎乎的腦袋去上班。
半年后,公司公布業績,他是公認瑣務最多的人,但是各項成績卻慘不忍睹,一塌糊涂。
其實在更多的時候,“質”遠遠比“量”更為重要,與其拿100個60分,還不如得60個100分。盡管它們的和都是6000分,但實際上差別可真是太大了。如果你是公司的管理者,你每天做許多事情,但卻每件事都是馬馬虎虎,別人看待你充其量不過是個60分的人。相反的,如果你能集中火力,不貪心,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且能把它做得十分完美,那么別人看待你,就會是個“100分的人”。
100個60分,不如60個100分,這個淺顯的道理連小學生都知道。
許多人在工作中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而且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們沒有掌握這個簡單的工作方法——一次只能解決一件事。他們總試圖讓自己具有高效率,而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如果你真的很忙,想尋找利用時間的辦法,你不妨用下面這個辦法試試看:你寫上明天你必須做的六件要務,依重要性排出先后次序。你做完一件再做第二件,然后你依次一件件做下去,做到你下班為止。如果你未能全部做完,也不必擔憂。
要是這辦法不靈,什么辦法也救不了你。
好,讓我們現在就照著做!
假定你現在有六項工作要做,你真的不曉得該怎么進行。你要怎么樣才能用最快、最簡單的辦法處理那六件事,又能控制它們造成的壓力?
答案是:你不妨按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做,把重要的先做完,然后再做其他的。一次處理一件事,在你最適當的時間。
你會說,這個連小孩都會——任何人都想得出來。
當然是任何人都會,但很少有人照著做。
如果你希望自己什么事都做得好,就讓你的大腦專心在一項活動上——每次只做一件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