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五臟六腑——讓女人的內臟“風調雨順”(1)

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相當于中央政府,對于管理女人人體生命活動具有最高權力;六腑是胃、大腸、小腸、膀胱、膽和三焦,是五臟的助手或附屬機構。五臟六腑在女人人體生命活動中占據主要的地位,它們就像政府和社會的各個部門一樣,各司其職,分工合作,掌管著女人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

李梃:心為君主之官,養生當以養心先

“有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者是也。”

——《醫學入門》

心位于胸腔之內,橫膈之上,外有心包裹護,內有孔竅相通。中醫學對心的形態結構有較明確的記載,如《類經圖翼·經絡》說:“心象尖圓,形如蓮蕊。”

有的中醫把心分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主血脈,神明之心主神志。如明代醫家李梃在《醫學入門》中說:“有血肉之心,形如未開蓮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者是也。”

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配合其他所有臟腑功能活動,起著主宰生命的作用。故說:“心者,君主之官。”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兩個:

1.心主血脈

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脈中運行,依賴于心臟的推動作用而輸送到全身。脈,即血脈,是氣血流行的通道,又稱為“血之府”。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它推動血液在脈管內按一定方向流動,從而運行周身,維持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動。中醫學把心臟的正常搏動、推動血液循環的這一動力和物質,稱之為心氣。另外,心與血脈相連,心臟所主之血,稱之為心血,心血除參與血液循環、營養各臟腑組織器官之外,又為神志活動提供物質能量,同時貫注到心臟本身的脈管,維持心臟的功能活動。因此,心氣旺盛、心血充盈、脈道通利,心主血脈的功能才能正常,血液才能在脈管內正常運行。

2.心主神志

說到心主管神志,我們不妨先看這樣一個故事:

魯國的公扈、趙國的齊嬰兩人生病之后,一道去請神醫扁鵲為其診治。扁鵲先對公扈說:“你有遠大的抱負,又善于思考問題,遇事能有很多的辦法,但較為柔弱。”接著又轉向齊嬰:“你則正好與公扈相反。你對未來缺乏長遠的打算,思想比較簡單,然而氣質卻很剛強,為人處世少用心計,卻喜歡獨斷專行。”最后,扁鵲對他倆說:“現在如果讓我將你們的心來個互換,你們就都可以好了。”

于是扁鵲便將二人的胸腔打開,取出心來,交換安放。手術完畢之后,又在傷口處敷上神藥,等他們蘇醒轉來后,發現病果然好了。他們一同辭謝了扁鵲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可由于心已互換,結果公扈就回到了齊嬰的家,而齊嬰則回到了公扈的家。這兩家的老婆孩子都不認識回家的人,于是都發生了爭吵。公扈、齊嬰無法可想,只好請扁鵲出面解釋。扁鵲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這兩家人,這樣才使爭吵得以平息。

故事當然是假的,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人認為人的精神活動完全是由心主宰的。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屬于大腦的生理功能,是大腦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反映。但是,中醫學從整體觀念出發,認為人體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是各臟腑生理活動的反映,因此把神分為五個方面,分別與五臟相應。故《素問》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人體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雖然與五臟都有關系,但主要還是歸屬于心的生理功能。心是藏神之所,是神志活動的發源地。

中醫認為“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見色,耳不聞聲。故曰:上離其道,下失其事。”意思是說心對于人體,如同君主在國中處于主宰地位;九竅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職責一樣。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竅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條不紊地發揮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滿著各種嗜欲雜念,眼睛就看不見顏色,耳朵就聽不見聲音。所以說心要是違背了(清靜寡欲的)基本規律,各個器官也就會失去各自應有的作用。

有鑒于此,我們要善于養心,對此可從以下幾個“心”做起:

1.靜心

就是要心緒寧靜,心靜如水,不為名利所困擾,不為金錢、地位鉤心斗角,更不能為之而寢食不安。

2.定心

每個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事在人為,樂在創造。要善于自我調整心態,踏實度日,莫為瑣事所煩憂。豁達樂觀,喜樂無愁。縱有不快,也一笑了之,豈非愜意?

3.寬心

要心胸開闊。宰相肚里能行船,心底無私天地寬。讓寬松、隨和、寧靜的心境陪伴您,豈非是快樂每一天?

4.信心

面對生活中的失意與坎坷,不灰心、不氣餒,對生活抱有十足的信心,堅信通過努力,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潛能,就能渡過難關。

5.善心

要有一顆善良之心,時時處處事事都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好善樂施獻愛心,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熱情的援助之手,自己的心境也會得到慰藉。

健康小警示

如果心主血脈的功能失常,即可產生相應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心氣不足:即心的精氣虛少,推動血液運行的功能減低。可見心慌心跳,面色無華,脈虛無力等。

2.心血瘀阻:若心氣不足,血運無力,可導致心臟血液瘀阻。可見心悸,心前區憋悶疼痛,面色灰暗,口唇青紫,脈搏節律不整等。

3.心血虧虛:心主血脈的功能正常,以心氣強健、血液充盈、脈道通利為基本條件。如果心血虛少,脈道不充,則可見心悸、面色口唇蒼白,脈細無力等。

鄧鐵濤:胃是人體加油站,全心打好保“胃”站

胃病成因較為復雜,多因幾種因素的反復作用而成。于諸因素中,較為重要的有三大因素——飲食因素、精神因素、體質因素。三者之中又以體質因素為關鍵性因素,體質因素即脾胃虛。

——鄧鐵濤

蕭女士,32歲,某公司業務部經理。和朋友談心時,她這樣說:“飯桌上的應酬是我工作的重要部分,有時一天要參加幾個飯局。這么多年的煙酒飯局應酬下來,別看我生龍活虎的,其實早被胃病纏上了,經常胃疼、泛酸。如今雖然美食當前,卻常常一點感覺也沒有,真是贏了業務輸了胃啊。”

有多少胃可以重來?可是現代人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主動或被動地對“胃”不好好愛護,直到得了胃病才悔恨當初。

胃是一個特殊的器官,酸甜苦辣、葷素五谷,都要在胃里消化,而胃又是一個頗為嬌嫩的器官,不注意保養便可能出現問題。例如飲食不規律,饑一頓,飽一頓,加之酒泡、煙熏、毒侵、細菌炎癥的侵襲或者服用傷胃的藥物,就會打亂胃的消化規律,產生消化障礙,出現胃脹、胃痛、反酸、消化不良等初期淺表性胃炎癥狀。

初期的淺表性胃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再加上病菌的反復感染,而飲食規律又不能恢復,就可能會發生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再不注意保養和治療,就可能演變為癌癥。由此可見,胃病患者特別是為“老胃病”長期困擾的患者尤須注意調養保健,才不會讓病情變得更加嚴重。

中醫認為引起胃病的原因不外乎感受風寒、飲食生冷、饑飽失常、嗜好煙酒、精神緊張等。

受寒是引起胃病的中藥原因。中醫認為“風”、“寒”、“濕”、“暑”、“熱”都是致病邪氣,都可以引起胃病,但是常見的是風寒邪氣。人感受寒邪以后,氣血凝滯、流行不暢,胃中陽氣不能舒展,使肌肉收縮痙攣,產生胃病。常有一些胃病患者受到風吹雨淋或飲食生冷食物之后,胃病立即發作就是這個原因。風寒引起的胃病特點是突然發作的劇烈疼痛、得溫痛減,喜歡進食溫熱食物。

我國著名中醫學家鄧鐵濤認為胃部的病成因較多,但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飲食。飲食不節會造成胃病加劇。這里所說的飲食不節包括進食時間無規律、特別偏嗜某種飲食、進食不潔食物等。有些女性朋友由于工作忙、經常出差等原因,進食不規律,饑飽失常,引起飲食停滯胃氣受阻,谷濁之氣不能和降,導致胃病。還有一些女性飲茶過多過濃,清利過度,寒濕凝滯,中焦脾胃,也會引起胃病。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機器,食物在消化的過程中會對黏膜造成機械性的損傷,保持有節制的飲食是治療胃病的關鍵。

此外,精神因素與胃病也有很大的關系。臨床常見精神緊張、焦慮不安、憂思悲傷以及氣郁惱怒等情志因素都可以引起胃病。這是因為情志因素一方面直接損傷脾胃,降低脾胃的運化功能;另一方面是導致肝氣郁結,橫逆走竄,侵擾脾胃,引起脾胃氣機失于和降,故而引起胃病。這種胃病又稱為肝胃氣痛,具有脹、痛并作,部位不定的特點,常伴隨噯氣、泛酸、疼痛連及兩肋等癥狀。

胃是人體的加油站,人體所需要的能量都是來源于胃的攝取。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胃,為身體的健康加油。

俗語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胃病是一種慢性病,不可能在短期內治好,治病良方就是靠“養”,急不來。

盡管胃病的種類較多,其致病因素也較復雜,但胃病往往與飲食關系最為密切。因此胃病的日常調養應以飲食調養為主,平時應當注意食用有營養的食物。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的各種營養素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對貧血和營養不良者,應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瘦肉、雞、魚、肝、腰等。高維生素的食物有深色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紅棗等。每餐最好吃2~3個新鮮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注意食用酸堿平衡。當胃酸分泌過多時,可喝牛奶、豆漿、吃饅頭或面包以中和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縮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要避免引起腹部脹氣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豆類、豆制品、蔗糖、芹菜、韭菜等。

當患有萎縮性胃炎時?宜飲酸奶,因酸奶中的磷脂類物質會緊緊地吸附在胃壁上,對胃黏膜起到保護作用,使已受傷的胃黏膜得到修復。酸奶中特有的成分——乳糖分解代謝所產生的乳酸、葡萄糖醛酸能增加胃內的酸度,抑制有害菌分解蛋白質產生毒素,同時使胃免遭毒素的侵蝕,有利于胃炎的治療和恢復。

少吃味精、酸辣及過咸食物。當以清淡食物為主,過量味重、酸辣之品會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病情。但少量的生姜和胡椒可暖胃并增強黏膜的保護作用。

少吃太油膩或煎炸食品。飲食當盡量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可適量進食肉類,但炒煮一定要熟,烹飪蔬菜不要半生。

少吃冰凍和過燙食物。為避免對胃過度刺激,飲食要溫度適中,喝湯或飲水均不宜過熱。

少吃含酸量多的水果。有胃酸分泌過多的病人,注意不要吃楊梅、青梅、李子、檸檬等含酸量較多的水果。否則,可使病情加重,并嚴重妨礙潰瘍的正常愈合。

健康小警示

有胃病的人應該戒煙、酒、咖啡、濃茶、碳酸性飲品(汽水)、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這些都是最傷胃的。胃的脾性喜燥惡寒,因而冷飲和雪糕也必須要戒,食物以熱為好,這對于任何人都是一個考驗,特別是在酷暑時節。有兩種飲料應該多喝,一是牛奶,二是熱水。牛奶可以形成一層胃的保護膜,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牛奶,再吃東西,是再好不過的。多喝水,特別是熱水,因為人在大部分情況下會把缺水誤認為是饑餓。

黃帝:肝為將軍之官,養肝護肝總領健康全局

“肝為將軍之官,謀略出焉。”

——《黃帝內經》

“肝為將軍之官,謀略出焉”,此乃是祖國醫學對肝臟功能的精辟描述,意思是:“肝有防御外來疾病侵犯,思慮對策,抵抗病邪的功能”,它對人體健康具有總領全局的重要意義。肝的生理機能有主疏泄,肝藏血。

肝主疏泄在于保持全身氣機的流暢,調節人體精、氣、神、血、水的正常運轉,肝的疏泄功能是人體臟腑功能活動的基本形式的概括。趙羽皇說:“蓋肝性急善怒……故發于上則頭眩耳鳴,而為目赤;發于中則胸滿脅痛,而或作吞酸;發于下則小腹痛疝,而或溲溺不利;發于外則寒熱住來,似瘧非瘧,凡此諸癥,何莫非肝郁之象乎。”《讀醫隨筆》曰:“醫者善于調肝,乃善治百病,《內經》曰升降出入,又曰疏其氣而使之調。故東垣之講脾胃,河間之講玄府,丹溪之講開郁,天士之講通絡,未有逾舒肝之義者也。”可知肝失疏泄致百病,而善于調肝,使肝之疏泄如常,亦能治百病。

肝藏血是說肝臟有貯藏、調節全身血量的作用。當人體活動的時候,機體的血流量增加,肝臟就排出貯藏的血液,以供機體活動的需要;當人體在休息和睡眠時,機體需要血液量減少,多余的血液則貯藏于肝臟。故《黃帝內經》有“人臥血歸肝”之說。肝藏血還表現在調整月經方面,血液除了供應機體營養的需要外,其余部分在女子則下注血海成為月經,因此女子月經正常與否,與肝藏血、司血海的功能密切相關,肝有血海之稱,婦科有女子以肝為先天之說。若肝血不足,血液不溶筋則肢體麻木;血虛生風則頭搖震顫;若藏血障礙,還可出現衄血、嘔血、月經量過多等癥。

如今,肝病被稱為“中國第一病”,現代人每天都生活在毒素的包圍之中,而肝是人體中最大的排毒器官,它肩負著排除血液毒素,幫我們管理營養的重擔。為了遠離肝病,保護肝臟,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過量飲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准格尔旗| 鹿邑县| 漳浦县| 中超| 黄浦区| 中西区| 西丰县| 唐河县| 邹城市| 高雄县| 平谷区| 和硕县| 达日县| 珲春市| 环江| 奈曼旗| 司法| 安新县| 通山县| 长葛市| 潢川县| 肇州县| 湟源县| 东乌| 晋宁县| 新沂市| 河北省| 尉氏县| 西峡县| 尉犁县| 株洲县| 榆树市| 峨眉山市| 威海市| 哈密市| 嵊泗县| 文昌市| 缙云县| 古交市| 铜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