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人生需要真正的信仰(1)

無所畏懼,不讓理想被現實奪走

每一個人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總是難免遭遇現實的無情襲擊。而人就像釘子一樣,一旦失去了方向,便開始向阻力屈服,那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地活出自己的生命。

尚書前去拜見景岑禪師,一番問候之后,尚書開口問道:“本性是什么?”

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

景岑禪師不禁想到這樣一件事:有一天傍晚,他看到一個孕婦背著一只竹籮走過,她衣著破舊,腳上沾滿土垢,竹籮好像很重,壓得她直不起腰來。她左手牽著一個小女孩,右臂攬抱著一個更小的孩子,急忙地趕路。

景岑禪師本以為這樣沉重的生活一定會讓她不堪重負的,可是她的臉上明明寫著像明月一樣溫婉的笑容。

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為了生活辛苦奔勞,但是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尋求的是什么,所以她不但沒有覺得勞苦,反而感到十分快樂。

想到這里,景岑禪師終于明白了什么是本性。看著眼前的尚書,禪師開口叫喚:“尚書!”

尚書雙手一揖:“是!”

景岑禪師搖搖頭說道:“回答我的只是一個軀殼,而不是一個清明的生命。”

尚書低頭想了想,眼中云霧迷茫:“只有軀殼有口舌,才能回答你的話呀!清明的生命哪里來的口舌?”

景岑禪師點點頭:“是否回答都沒有關系,關鍵是要自己覺悟。要明白自己的目標,不要弄錯了人生的意義。弄錯了生活方式,只能徒然使自己成為生命的奴隸!”

人若是知道自己生命的意義,即使是再多的苦難,也能夠承受;不知道自己本性的人,只不過是行尸走肉而已!

只要你的目標是明確的,那么眼下的一點困難、阻力都不能構成對成功的威脅。自己相信自己,朝著你的目標奔去,周圍的障礙就會自然讓道。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眼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地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家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這一句話被退伍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后,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生活是一條曲折漫長的征途——既有荒涼的大漠,也有深幽的峽谷;既有橫亙的高山,也有斷路的激流。只有矢志不渝地前進,才能贏得光輝的未來;只有頑強不息地攀越,才能登上理想的巔峰。人生道路,就是這么不平坦,坑坑洼洼,曲曲折折——既有得意者的歡欣,也有失敗者的淚水;既有順利者的喜悅,又有受挫者的苦惱。正由于人生像條曲線,生命才變得充實而有意義。當一個人走完了自己的坎坷旅程,驀然回首時,他定會為自己留下的曲折而執著的印跡而欣慰,對大千世界報以滿意的一瞥……人生的曲線,給人信心,給人希望,激人奮進,展示了人類奮斗的力量。的確,既然人生是一條曲線,我們畏頭縮頸又有何用?倒不如昂起頭來,大踏步前進為好。

一天,一個農民的驢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憐的驢子在井里凄慘地叫了好幾個鐘頭,農民在井口急得團團轉,就是沒辦法把它救出來。最后,他斷然認定:驢子已經老了,這口枯井也該填起來了,不值得花這么大的精力去救驢子。

農民把所有的鄰居都請來幫他填井。大家抓起鐵鍬,開始往井里填土。驢子很快就意識到發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聲哀鳴。不一會兒,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靜下來。幾鍬土過后,農民終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讓他驚呆了。對每一鏟砸到驢子背上的土,它都做了出人意料的處理:迅速把土抖落下來,然后狠很地用腳踩緊。就這樣,沒過多久,驢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縱身跳了出來,快步跑開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驚詫不已。

其實,生活也是如此。當理想遭遇現實的無情襲擊,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會如塵土一般落到我們的頭上,要想從這苦難的現實中脫身出來,走向人生的成功與輝煌,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將它們統統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腳下。因為,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每一個困難,每一次失敗,其實都是人生歷程中的一塊墊腳石。

在今天的世界,我們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像這頭驢子一樣,在這口注定要給它帶來苦難的井里掙扎。有的人就這樣埋葬在下面,實際上機會就像那一鍬鍬的土,有人就抓住了它,經過一番努力,求得了新生,而大多數人卻在那里等待死亡。

不讓自己的志氣與理想被現實奪走,才能無所畏懼。

擁有堅定信仰,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許多人對佛學的道理了解很多,但在身體力行、做人做事方面卻與本意相違逆。比如說勸他人看淡生活中的是非,自己一旦面對問題時卻又看不開了。這就變成了佛家常說的信心有逆。要想做到信心不逆,人生就需要真正的信仰。學佛不能三心二意,而人生更是如此,只有真正擁有堅定的信仰,才能有所成就。

每天晚上,云居禪師都要去荒島上的洞穴里去坐禪。

有幾個愛搗亂的年輕人想捉弄一下他,便藏在他必經的路上,等他過來的時候,一個人從樹上把手垂下來,扣在禪師的頭上。

年輕人原以為云居禪師必定會嚇得魂飛魄散,哪知云居禪師任年輕人扣住自己的頭,靜靜地站立不動。年輕人反而嚇了一跳,急忙將手縮回,此時,云居禪師又若無其事地離去了。

第二天,這幾個年輕人一起到云居禪師那兒去,他們向云居禪師問道:“大師,聽說附近經常鬧鬼,有這回事嗎?”

云居禪師說:“沒有的事。”

“是嗎?我們聽說有人在夜晚走路的時候被鬼按住了頭。”

“那不是什么鬼,而是村里的年輕人。”

“為什么這么說呢?”

云居禪師答道:“因為魔鬼沒有那么寬厚暖和的手??!”

他接著說:“臨陣不懼生死,是將軍之勇;進山不懼虎狼,是獵人之勇;入水不懼蛟龍,是漁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個‘悟’字。連生死都超脫了,怎么還會有恐懼感呢?”

云居禪師是擁有真正信仰的人,所以他不再有恐懼感了,人是需要真正的信仰的。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有一個乞丐來找榮西禪師,哭訴道:“禪師,我的妻兒已多日粒米未進。我想盡我的一切努力給他們溫飽,可是始終無法辦到。連日來的霜雪使我舊病復發,我現在實在是精疲力竭了,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妻兒都會餓死。禪師,請您幫幫我們吧!”

榮西禪師聽后頗為同情,但是身邊既無錢財,又無食物,如何幫他呢?不得已只好拿出準備裝飾佛像的金箔說道:“把這些金箔拿去換錢應急吧!”

聽到榮西禪師的這個決定,弟子們都很驚訝,紛紛表示抗議:“老師!那些金箔是準備裝飾佛像用的,您怎么能輕易地送給別人?”

榮西禪師非常平和地對弟子說:“也許你們無法理解,可是我實在是為尊敬佛陀才這樣做的?!?

弟子們一時無法領悟老師的深意,憤憤地說道:

“老師!您說是為了尊敬佛陀才這么做的,那么我們將佛陀圣像變賣以后用來布施,這種不重信仰的行為也是尊敬佛陀嗎?”

榮西禪師不再辯解,只是說:“我重視信仰,我尊敬佛陀,即使下地獄,我也要為佛陀這么做!”

弟子們仍然不服,還是嘀咕個沒完。榮西禪師于是大聲斥責道:“佛陀修道,割肉喂鷹、舍身飼虎在所不惜,佛陀是怎么對待眾生的?你們真的了解佛陀嗎?”

真正的信仰,不是僅僅掛在嘴上的,更不是頂禮膜拜的。它應該存在于具體的事情之中,甚至存在于一件極普通、極平常的小事之中,比如雪中送炭。真正慈善的人,不會拘泥于禮節和形式,他們會將自己的善念化為一汪清泉,讓其流進所有干渴的心靈。

人生需要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是堅定不移的,不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外界條件而改變。擁有了真正的信仰,就會處變不驚;寵辱看淡,就會獲得一份灑脫的心情。

確定人生觀,不求成佛但求成人

學佛學什么?佛曰:人成了,就是成佛。佛法告訴的就是這個道理。

佛學并沒有什么另起爐灶的玄虛,凡是學佛學禪的人,首先要建立一個確定的人生觀。一個學佛的人,首先要在心中建立這樣的觀念:這一生,來到這個世界,根本就是來償還欠債,報答所有與我有關之人的冤緣的。因為我們赤手空拳、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就一無所有。長大成人,吃的穿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眾生、國家、父母、師友們給予的恩惠。我只有負別人,別人并無負我之處。因此,要盡我之所有,盡我之所能,貢獻給世界的人們,以報謝他們的恩惠,還清我多生累劫自有生命以來的舊債。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而為世為人,濟世利物。大乘佛學所說首重布施的要點,也即由此而出發。

有一天黎明,佛陀進城。在路上,佛陀看見一名男子,向著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頂禮膜拜。于是佛陀問他:“你為什么這樣做呢?”那名男子說:“我這是在做善生,每天向各方膜拜,是家族傳下來的習慣。據說這樣做,就會得到幸福?!狈鹜诱f:“我也有六種敬禮的方法。”那個人奇怪的問:“你的方法是什么呢?”

佛陀慈祥地對他說:“獲得幸福的六種敬禮方法是:第一,孝順父母:做兒女的要孝順,令父母高興、欣慰;第二,尊重師長:做學生的要敬重師長,接受教導;第三,愛護妻子:妻子是個好助手,夫妻之間要互相敬重;第四,善待朋友:對待朋友要誠實、互敬;第五,尊敬僧眾:對待僧人要布施、恭敬;第六,友好地對待仆人:對待仆人要寬容,不要讓他們過分疲倦。如果能夠按照這六種方法來對待生活,你的家庭就會和諧圓滿,人生就會快樂無憂。否則,只是禮拜六方,又有什么用處?”

那個人聽了佛陀的教誨心中十分高興。從此,按照佛陀的教誨行事,心中的幸福感與日俱增。

佛陀告訴那人的“獲得幸?!钡姆椒ㄓ惺裁瓷衿嫘羁裳詥幔匡@然沒有。但是,試問人間眾生誰能完完全全地照做呢?如果每個人都能夠照著實行,相信每個人都會獲得幸福。

良寬禪師終生修行修禪,從來沒有松懈過一天,他的品行遠近聞名,人人敬佩。但他年老的時候,家鄉傳來一則消息,說禪師的外甥不務正業、吃喝嫖賭、五毒俱全,快要傾家蕩產了;而且還經常危害鄉里。家鄉父老都希望這位禪師舅舅能大發慈悲,救救外甥,勸他回頭是岸,重新做人。良寬禪師聽到消息,不辭辛勞,立即往家鄉趕路。他風雨兼程,走了半個月的時間,終于回到了童年的家鄉。

良寬禪師終于和多年沒見過面的外甥見面了。這位外甥久聞舅舅的大名,心想以后可以在狐朋狗友面前吹噓一番了,因此也非常高興要和舅舅見面,并且特意留舅舅過夜。家人也很高興,心想正好禪師可以好好規勸一下自己的外甥了。外甥卻尋思:“久聞舅舅大名,要是他真的對我說教,我可要好好捉弄他一下,日后就能在別人面前吹噓了?!背龊跻饬系氖牵砩希紝挾U師在俗家床上坐禪坐了一夜,并沒有勸說什么。外甥不知道舅舅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惴惴不安地勉強熬到天亮。

黎明之際,禪師睜開眼睛,要穿上草鞋,下床離去。他彎下腰,又直起腰,不經意地回頭對他的外甥說:“我想我真的老了,兩手發直,穿鞋都很困難,可否請你幫忙把我草鞋帶子系上?”

外甥非常高興地照辦了,良寬慈祥地說:“謝謝你了!年輕真好啊,你看,人老的時候,就什么能力都沒有了,可不像年輕的時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輕的時候,把人做好,把事業的基礎打好啊,不然等到老了,可就什么都來不及了!”

禪師說完這句話后,掉頭就走,其他的什么都沒說。但就從那一天起,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地去浪蕩了,而是改邪歸正、努力工作,像換了個人似的。

良寬禪師并沒有用什么大道理規勸外甥,其實,那些道理不用說外甥也都懂,只是沒有照著實行而已。禪師演示其中的利害關系,只是要喚起外甥的良知而已,做好了人,一切都有可能;否則,就無藥可救,再無他法。

先學做人,再學做佛。這是世間不變的道理,一個人如果真的能夠照此修行,不但可以使自己獲得幸福,而且還能夠造福社會,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

多情乃佛心,不俗即仙骨。一個人如果真的能將人做好了,那就離佛的境界不遠了。許多人一心修佛卻忽視了做人的根本,其實是曲解了佛理的真義。父母時常對孩子們說,不求成材但求成人,而佛祖對于人們的期盼恐怕是,不求成佛但求成人啊。

安貧樂道,未必就是不思進取

生活有時是一個圈,無論得到了多少,最終還是會回到原點。由此看來,安貧樂道未必就是不思進取。梁實秋在《雅舍小品·圖章》中也說過,“安貧樂道的精神之可貴更難于用三言兩語向唯功利是圖的人解釋清楚的了?!?

下面聽聽一個漁夫與銀行家的對話吧,其中隱含著佛道的深刻哲理。

銀行家在一個沿海小漁村碰到了剛剛靠岸的一艘小漁船,船上只有一個漁夫,卻載著幾條大的金槍魚。銀行家夸獎漁夫捕魚的本領好,并且問他捕到這些魚需要多長時間。

漁夫回答說:“要不了多長時間?!?

銀行家接著問:“那為什么不多干一會兒,多捕一些魚呢?”

漁夫說:“這些魚足夠一家人吃的了?!?

銀行家又問道:“那你剩下的時間都做些什么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新蔡县| 股票| 沙河市| 沈阳市| 新泰市| 襄汾县| 云龙县| 句容市| 威远县| 张北县| 方正县| 南宫市| 称多县| 长寿区| 成都市| 民权县| 根河市| 呼伦贝尔市| 东丽区| 涿州市| 奈曼旗| 黄大仙区| 桐柏县| 安丘市| 罗源县| 苍梧县| 辽阳市| 揭东县| 措勤县| 东安县| 平罗县| 拜城县| 牟定县| 囊谦县| 苏尼特右旗| 澳门| 拉孜县| 太白县| 酉阳|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