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夢想是美好的,行動是必要的
- 從哈佛學院到耶魯禮堂:在哈佛和耶魯聽講座
- 武敬敏編著
- 2681字
- 2016-02-26 17:16:30
——金·B·克拉克在哈佛課堂上的演講
兩年前的6月份我父親去世了。我非常愛我的父親,也十分懷念他。雖然他離我而去了,但我感覺他每天都在我的身邊——他對我的教誨和給我的忠告我都銘記在心。今天他的教誨依然在指引著我。在你們前進的過程中,我希望能與你們一起分享我父親的教誨。
我的父親是一個聰明而了不起的人,是個有耐心、和藹、鎮靜、話語不多的領導者。他生長于布賴斯大峽谷 (Brycc Canyon)谷底附近的農場里,那里至今還是一塊蠻荒之地。他是家族里第一個上大學的人。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知道父親是華盛頓州斯波坎 (Spkane,Washington),這個典型的郊外居住區的人物。他是一個農場雜志的廣告部經理。他也是一個外表高貴的男人——那濃密卷曲的頭發整齊地扎在背后。但他早年卻是一個牛仔——一個真正的牛仔,他馳騁牧場,放牛馴馬。他知道天不亮就起床、整天做辛苦的體力活是什么滋味。
這種經歷從許多方面塑造了他:他對工作極為專注并充滿熱情,對教育極為重視,并且熱愛騎馬。他離開農場外出求學,他離開了他的農場生活——但騎馬是他一生的樂趣。他給我的忠告就是源于這種樂趣,源于他對騎馬的熱愛而悟出的一個道理,這是一條美妙動聽而又深刻的忠告。那就是:在高處馳騁。
我父親明白我們生活在谷底,執著于我們眼前的日常瑣事,在這里一切都是一成不變的。但是我們—定要在這里馳騁。我們可以到高處去馳騁,那里陽光明媚,天空深幽而湛藍,在那里你好像可以永遠縱情地馳騁。
他的訓導是:把眼界放高。從低谷里走出來,從日常生活的陰影里走出來,到高地去,在那里你可以放眼遠眺。沐浴在那里的陽光下,放飛你的思想,讓清風拂過你的頭發,讓你的心去做偉大的夢,讓你對生活、生命、夢想的激情盡情地宣泄。
雖然我的童年反復地縈繞著父親的教誨。但是直到高中畢業我才認識到他是如何引導我的——以一種具體而實在的方式指引著我。
高中畢業那年,我和班上的朋友組織了一個搖滾樂隊。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反復練習,最后終于度過了在車庫里偷唱的初級階段,逐漸唱得很好了。我們的搖滾樂隊很快就在周末進行公開演出并賺錢了。
我異常興奮和激動。我的部分時間都投入在樂隊中。而另一部分,我則是克拉克家族的長子,為自己的血統而自豪,堅守著自己的宗教信仰,專心學習,忙著申請上大學。我甚至沒有告訴父母就申請了哈佛大學。我們家沒有人上過哈佛,我也沒有想過自己有機會上哈佛——但是我想試試。所以我部分時間是在忙著做一個很酷的搖滾歌手,另一部分時間則是花費在家庭、教堂和學業目標上。我可以說是雙管齊下。
后來,我們贏得了市樂隊大賽冠軍,但是矛盾也隨之出現了。我的樂隊隊友渴望變成明星——我們或許可以把樂隊做大。但是我開始感到不安。我意識到自己并不能雙管齊下,我正處在兩條截然不同的軌道上:實際上我在變成兩個人,身份的轉換取決于我跟誰在一起。我必須做出決定。
我考慮了一下自己的選擇,自己想做什么.想成為什么人。父親的話銘記在心。它指導我做出抉擇。我記著自己是誰,自己來自于何處。我讓自己夢想了一下未來——而這些夢想不是出唱片,蓄頭發,吃住都在旅行車里,終日奔波。所以我退出了樂隊。我的隊友們都很震驚。他們認為我一定是瘋了才退出樂隊,我可是樂隊成功的靈魂人物啊!但不論這支樂隊將來如何成功,我都知道這不是自己的正確選擇。它與我自己的志向不符,與心中的感覺不符,與真正的自我不符——那簡直就不是我。
在這件事上,以及在我生活中的許多事上,我父親的忠告幫助我重返早已明確的生活的重心。我還記得自己是誰——我心懷的希望和夢想。我可以看到那片高地——那是我想去的地方。有時候心中對自己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只有一個隱隱約約的印象,對未來毫無把握。但是父親的忠告卻是我生活根基的最重要部分。
現今我的工作是培養明天的領導者——培養他們改變世界的能力。你們所有的人都有這種能力。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根基。這種根基或許不是你父母的榜樣作用,而可能是你的老師、導師或朋友的忠告,也可能是你自己的原則、價值觀或信念。但是我希望你能銘記我父親的話。我希望不管你在什么組織中工作,不管你身處何地,當你周圍的人問他們自己“我們可以信任誰 我們對誰有信心 ”其答案都是你。
當你邁向未來時,我希望你明白,你被寄予了莫大的期望。未來是撲朔迷離的,但也充滿了風險和豐厚的回報。在那個世界里,商機需要最具活力的力量去把握。我們需要把世界變得更美好的領導,需要高度正直、自重和自信的領導。我們需要志向遠大的領導,需要敢于做夢和暢想的領導,需要那些相信自己和相信周圍的人的領導。
你就是擁有那種領導力的人。所以我對你的忠告很簡單:做出明智正確的選擇。找到你自身的支撐點——那些統御你生活的核心價值與原則,并永遠堅守。
記住你是誰,并在高處馳騁。
人物剪影
金·D·克拉克(Kim、B. Clark)是哈佛商學院院長。自從1995年上任以來,他提高了學院的技術平臺,研究成果大幅增加,硬件設備得到極大改善。雖然學院發生了諸多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其宗旨始終如一:培養出能夠改變世界的領導者。
克拉克深深地扎根哈佛,他在這里獲得經濟學學士、碩士以及博士學位。1978年他成為商學院教師。他本人是一個十分杰出的研究企業的學者,還是一個制造業管理專家,與他人合著了八部著作。他最引人矚目的不是他獲得的證書,而是關于領導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讀 品 悟
這是金·D·克拉克在學期末課程結束時課堂上的一次演講。在這次演講中,他不但跟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并告訴同學們要懷揣夢想,相信自己,用自己的行動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志存高遠,執著追求,是一切成功者的共同特征。放眼古今中外,無數杰出人士都具有遠大的終生目標。漢司馬遷一生著《史記》,“欲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用一支筆為同胞吶喊終生。
毛澤東、周恩來從青年時代起,就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立志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富強奮斗終生。并以他們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愛國主義史詩中最為燦爛的篇章。
因此,奔走在人生道路上的我們要懷揣希望和夢想,讓夢想為我們指路導航。但是僅僅有夢想是不行的,人生的成功不僅在于計劃,更在于行動。再美好的夢想,沒有行動,就會變成空想。再完美的計劃,如果缺乏行動,就會變成空談。只有行動才能讓心中的藍圖變成現實,只有相信自己,積極付諸行動才能實現我們的夢,才能為人生畫上亮麗的一筆。
鏈接
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夢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個最偉大的、無夢想、無愿望的人。
——紀伯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