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潛伏茅廬,寂為臥龍:“潛龍,勿用”,只等東風

我最景仰的先賢是幫助齊桓公推行法治、開發經濟、“尊王攘夷”、成就霸業的相國管仲和聯合秦楚之晉為燕昭王攻下齊國七十余城的燕國上將軍樂毅。為此,我自比管仲、樂毅,這在當時,招來了不少人的鄙視和嘲笑,而我卻不以為然,依舊我行我素,“雁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我的先祖諸葛豐在漢元帝時曾任司隸校尉,諸葛家族在當地屬名門望族。我的父親曾任太山郡丞,但在我八歲時就過世了。

我和哥哥諸葛瑾、弟弟諸葛均以及兩個姐姐從此都靠叔父諸葛玄撫養成人。

幼年時期,東漢王朝極度腐敗、民不聊生、自然災害不斷發生;人們饑寒交迫,走投無路。終于,爆發了黃巾農民起義。

九歲時,西涼豪強董卓帶兵進京廢掉少帝,另立獻帝,控制了朝政大權。野心勃勃的其他豪強借口討伐董卓紛紛起兵,從此開始了豪強割據、軍閥混戰的大亂時期。

十三歲時,曹操攻打當時占據徐州的陶謙,使我的家鄉面臨毀滅之災。為了避開戰亂,叔父帶領全家輾轉半個中國,到襄陽投靠荊州牧劉表。到襄陽后住在城內,我在城南學業堂讀書。

十七歲時,叔父諸葛玄去世,從此,我就在城西的隆中山定居下來。

叔父諸葛玄對我一生的影響最大,從小他就教育我們“志當存高遠,慕先賢”,這句話像烙印一樣深深地印在心中。

“志當存高遠”,正如墨子所說:“志不強者智不達。”胸無大志必無高能,立志不堅,一個人的智慧也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孔子也曾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短。”正是由于孔子在十五歲時,就立下了治學成才的壯志,并且終身為之奮斗,所以才成為名垂青史的大教育家、思想家。

由于戰亂,少年的我背井離鄉,不僅親眼目睹,而且親身經歷了混戰時期的災難。渴望安定、企盼統一,成為心中最大的夢想。“為中華統一,為社會安定”而努力!此時此刻,這句話成了我一生的追求。

我最景仰的先賢是幫助齊桓公推行法治、開發經濟、“尊王攘夷”、成就霸業的相國管仲和聯合秦楚之晉為燕昭王攻下齊國七十余城的燕國上將軍樂毅。為此,我自比管仲、樂毅。這在當時,招來了不少人的鄙視和嘲笑,而我卻不以為然,依舊我行我素,“雁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志雖遠大,但我深知要實現自己的志向需有真才實學。《易經》乾卦有云:“潛龍,勿用”。尚無能力實現心中大志,就不能盲動,亂動也沒有用,只能招來別人的恥笑。因此我決定“潛伏茅廬”以待來日“飛龍在天”。

從此定居茅廬,博覽群書,從天文地理到歷史法典,從圖陣兵法到詩文書論,從哲理算術到機械制作,從經濟食貨到撫亂安民之道,我都無不廣泛閱讀、潛心研究,欲博采眾長,融集一體,貯才于身,待時而動。一旦時機成熟,形勢需要并賦予我施展才華的機會,我會毫不猶豫將平生所學化而轉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立法施度、整飭內政、開發生產、開拓疆土、文武兼治、立國安邦的才干,成就如管仲、樂毅一樣非凡的功業。

憶當年,心中不免產生些許感慨,于是順手寫下幾筆,以鑒來者:

志當存高遠

有志者事竟成。縱觀千古成帝業、成大事者,莫不是胸懷大志者。

漢高祖劉邦,原為秦代的泗水亭長,系區區小吏。有一次,劉邦到都城咸陽辦公務,適逢秦始皇出巡。他在街頭見到了皇帝的威儀,便喟然嘆息:“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聯系劉邦后來斬白蛇起義,繼而滅秦,又與項羽爭天下;至垓下決戰,劉邦終于開創了漢帝國的基業。他當初在街頭上的嘆息之語,便不僅僅是羨慕了。

志不立者事無成。人無大志,必定不會有什么大的作為。

回想起來,我要“為中華統一,為社會安定”而努力的志向也并非天生就有,甚至在自己年少的時候也曾是那么目光短淺,小時候由于戰亂顛沛流離,我曾以為人的命運由天注定,直到那天叔父諸葛玄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才使我對命運重新有了認識,有了質的轉變。

有一個農夫意外地拾到了一枚老鷹的蛋。他把這枚蛋和一些雞蛋一起放到了一只母雞的巢里,這枚蛋孵出了一只幼鷹。

這只幼鷹長大后,行為舉止跟其它的雞一樣,它咯咯地叫,有時拍拍翅膀像雞一樣只在低空飛幾米遠。也像雞一樣,只吃在地上扒到的種籽和昆蟲。

有一天,它抬頭仰望天空,看到了一只老鷹在萬里晴空中繞著大圈子翱翔,在云中鉆進鉆出的英姿,它問:“那是什么東西啊?”

一只公雞用嫌它少見多怪的口氣說:“那是老鷹,是最偉大的鳥。”

“太厲害了,我希望跟它一樣。”

那只公雞說:“少做夢了,我們跟它不一樣。”

如果幼鷹放棄夢想,那么它一輩子到死都會認為自己是只雞,但它卻沒有放棄。雖然多年雞的生活讓它的翅膀無力、肌肉萎縮,但它堅持不懈,摔下來,再飛上去。終于有一天它飛離了雞巢,飛上了藍天,成為了“最偉大的鳥”。

叔父告訴我:“所謂的命運,就是淪落在雞窩里的鷹。命運不由天注定。你愿意選擇雞一樣的生活,你就會平庸一生、碌碌無為;你愿意像鷹一樣展翅翱翔,你就會光耀一生、鵬程萬里。”

我從叔父的話語中,讀懂了叔父期待的心,更明白了命運不由天注定。不相信命運,就需用遠大的志向改變命運。志向越遠大,意志才會越堅定。沒有遠大的志向,一個人一生都只能是別人的陪襯和附庸。

博覽群書,藏器待用

人活著應該有個目標、有個方向,否則就會迷茫。這個方向,也就是志向,而志向的建立,又是需要與學識聯系在一起的。成大事者,均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博覽群書,藏器待用”,從而實現心中的理想。只有利用知識的力量,立志方能遠大,成志方可實現。在我看來如果誰只能利用一小部分的天賦從事事業,那他在事業上一定要受很大的拖累。本來能夠充分施展拳腳,卻因拳腳不便而屢屢受挫。

成大事者,需要養成惜時如金的習慣、勤奮不已的學習作風,方可走向成功。

知識就是力量,十分鐘的時間你也可以利用來讀一些書籍。在自修上下一分功夫,可以助你在事業上得到一分收獲。許多志在成功的人,在早些時候,年薪很低,工作很苦,但他們利用其閑暇的時間,自修學習以求上進,比之他們在日間的工作更為努力。在他們看來,追求知識要求進步才是真正的大事,而非薪水。

求知,使你富有知識,知識使人多一份生命。一個人愈能儲蓄知識便愈易致富,因此,零星的努力,細小的進步,日積月累,可以使你更為充實,可以使你更能應付人生。

有人或許以為利用閑暇的時間來讀書得不到多大的成效,其成績總不能與學校教育相等,因而不想在閑暇的時間讀書。這無異于一個人因為自己進款不多,以為即使盡量儲蓄,也不能致富,所以一有錢,盡數揮霍,不屑儲蓄!但你沒有看見那些利用零星的閑暇時間求得與學校教育相等效果的人嗎?

知識的實質之高,對于我們人生歷程極其重要。在激烈的生活競爭和復雜的生存環境中,你必須以充分的學識作為甲胄。這一切,只有學習知識方可達到。

大多數人的缺點,就是一心希望在頃刻之間成就大事。事情是慢慢成就的,因此你應不斷地努力讀書自修,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寶庫,從而漸漸擴大知識范圍。只有這樣,知識才會越積越多,力量也才會越來越大。

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你應該相信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從現在開始,立一個志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身上的“能量”。“潛龍,勿用”,只待來日一飛沖天。

學會耐煩的藝術

成大事者必須學會耐煩,才能把難做的事做下去,把沒有希望的事辦成。

在學業堂讀書時,我曾問我的老師黃承彥:“一個人在事業上步步高升,靠的是什么?”老師毫不猶豫地告訴我:“靠耐煩!”

他為什么不提自身的條件,卻特別提到“耐煩”兩個字,其中自有道理。“耐煩”二字就算不是“為官之道”,至少也是做事之道了。

很多人說,做事難,做人更難!單純一件事要把它做好,只要肯下功夫,并不難,但一扯上人際關系,簡單的事也會變復雜。而依人的智慧、經驗、價值觀念以及利益的不同,事情的復雜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就好比一條繩子打上了千百個結一樣,世上的事多半是如此,而且越是“高價值”的事越是如此!譬如調整人事,好的崗位人人想要,施壓的施壓,想辦法的想辦法,這就是綁了千百個結的繩子;商人要爭取大生意,幾年前就開始布樁、打通人際脈絡、收集情報、訓練人員,每個步驟都會有問題,也都需要解決,這也猶如綁了千百個結的繩子。而要解開這些繩子上的結,要的就是“耐煩”!這是我今時今日的體會。

事實上,在學業堂讀書時我還對此很是疑惑,遂問老師:“要做好一件事,解決一個問題,最需要的是智慧、經驗,光憑這些還不夠嗎?為何還得‘耐煩’呢?”老師為我總結了以下幾個幾個原因:

“其一,有智慧、經驗的人固然能做好事情,也能解決問題,但如果沒有‘耐煩’的本領,當他們碰到那些事時,就不知從何下手。所以,一個人不能‘耐煩’,光有智慧和經驗還不能成就大事。”

“其二,‘耐煩’是在和客觀環境比耐力,和競爭對手比毅力,你能‘耐煩’,就不會輸!如果因為不耐煩而半途放棄,那就等于前功盡棄。許多人之所以落后于他人,都是因為不耐煩,而不是因為智不如人!”

老師還告誡我:

“能忍耐一次煩,便能忍耐兩次煩,這種本領一變成習慣,將是成就事業的基礎。”

“這種‘耐煩’的本領,年輕人尤其應該學到,不要說你年輕氣盛而‘做不到’,那只是一個托詞,你應該意識到一點:越早學到,越早獲益!”

順勢而動,可成大事

形勢所賦予我們的機遇往往是決定性的成功因素。好的形勢則猶如東風,此時順勢而動就猶如順風揚帆,可以事半功倍。所以,把握自己的命運,關鍵要順應形勢,趨利避害,做把握時代脈搏的幸運兒。

順勢而動是能夠做出一番成就的,這一點我從未有過懷疑。

世人有“出世”與“入世”的爭論。其核心議題是,有才能的人以何種方式對待其所面臨的時代。

這些爭論的重要結論之一,便是主張要“順道而行”,根據時代的特點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方式。就連以“知其不可而為之”聞名的孔夫子也曾說過:“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也就是說,如果時代尚未為你的“入世”提供良機,你就不應強求,而應“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反之,如果社會充滿了對人才的渴望和呼喚,時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可能,你就可以“天下有道則見”了。縱觀古今,許多成大事者均“順勢而動”,正因為此他們的命運出現了根本性的轉折,由人生的底谷到達了頂峰,從而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人生。

好的形勢就是一個能為人的發展提供更多機遇的時候,它使人能有更多的自由去選擇自己的命運,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在不好的形勢下,一個人的命運可能是固定的、卑賤的,永遠無法得到某些東西,永遠無法改變自身的生存狀態。而好的形勢,則會給你提供這種可能。

但是,一個好的形勢并不一定意味著太平盛世,相反,它往往是一個變革的時期,甚至是動蕩的時期,舊的格局被打破,新的發展方向和前途又尚未確定,這是最需要人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勇氣的時刻。無疑,這就是一個最大的機遇,仿佛為你提供了一張白紙,讓你去畫自己認為最美的圖畫。所以,在歷史發生重大變化的那些關鍵時刻,總是人才輩出的時刻。

順勢而動,可成大事。沒有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時機,沒有順勢而動的膽量和氣魄,就不會有人生的輝煌和事業的成就。

品牌:文海容舟
上架時間:2015-06-24 17:01:42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文海容舟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彭州市| 镇康县| 新化县| 邹城市| 常山县| 玛曲县| 双城市| 巴中市| 普格县| 威海市| 长丰县| 大悟县| 宣城市| 丹棱县| 平乡县| 手游| 乌兰浩特市| 聂拉木县| 汕尾市| 樟树市| 甘孜县| 个旧市| 黄浦区| 电白县| 乐业县| 永靖县| 茶陵县| 开阳县| 龙陵县| 金门县| 上杭县| 白玉县| 礼泉县| 喀喇沁旗| 衡东县| 浠水县| 贵定县| 博客| 泰州市|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