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托起體內的“太陽”,男人生命之火更旺(3)
- 養生就是養陽氣:男性健康的革命
- 趙鐵鎖
- 4931字
- 2016-02-26 09:48:17
津液源于飲食水谷,并通過脾、胃、小腸、大腸等消化吸收飲食水谷中的水分和營養而生成,張仲景就在《傷寒論》提出“保胃氣,存津液”的養生原則,傳統養生中還有“漱津咽唾”的方法。在一部養生名著中就提到“津液頻生在舌端,尋常漱咽下丹田。于中暢美無凝滯,百日功靈可駐顏”就是說每天堅持吞唾液,百日后可使人容顏潤澤。
下面我們具體說一下四季的津液養生之道:
春季屬陽,天氣干燥,應常吞口中津液,并保證水分的足量攝入。
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多,很容易造成津液損耗過多,應適當多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若在菜肴中加點醋,醋酸還可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發生。
秋季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秋分之后,雨水漸少,秋燥便成為主要氣候。此季容易耗損津液,出現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癥狀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藥、梨、紅棗、蓮子等清補柔潤之品。
另外,中醫醫書記載,“蓋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因此,建議秋季早餐根據自身實際選擇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嘔,胡桃粥潤肺防燥,菊花粥明目養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藥粥健脾固腸,甘菊枸杞粥滋補肝腎。
冬季天氣寒冷,屬陰,應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這樣反而會損耗津液傷身。
3.養精補氣提神,培固正氣的三大法寶
“精”,米字旁加一個青。米就是糧食、稻谷;青代表的是音,所以念精。這里的精實際上指的是精微的物質。也就是說人體有一種非常細微的物質,這種物質就叫精,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中醫里說,精是身體的根本,沒有這種最基本的物質,就不可能有人的身體。
精分先天的腎精和水谷化生的后天之精,養精就要兩者兼顧。說得具體一點,就是節制性欲,房事太多會耗散精氣;注意飲食,平時多吃一些養精的東西,例如黑芝麻、山藥、核桃等。照著這兩點去做,就能培固人體的正氣,積精全神。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人就是有了這個“氣”才活著的。氣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地存在著,而且在身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么養氣呢?調適呼吸是最重要的養氣方法。中國的養生是以呼吸為主,肢體運動為輔,深長勻細地慢呼吸,可以降低人體基礎代謝率和器官耗氧量,久而久之,有助于提高體質和延長壽命。對此,我們在后面的章節中會有詳細的介紹。
什么是神呢?神的意思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神是指生命活力的一切外在表現;狹義上的神,專指心神。
神是精神、意志、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這種廣義的神包括魂、魄、意、志、思、慮等活動,這些活動能體現人的健康狀況。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表現,也是生命力旺盛的體現。神旺則身強,神衰則身弱;神存則活,神去則死。養生就要養神,具體要做到五點。
(1)心態平和
所謂心態平和就是清靜、少欲,做到恬淡虛無。說起來簡單,但真正要讓心態平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里介紹一個實用的方法:手搓腳心。為什么呢?神對應的是心,而手心的勞宮穴是心包經通過的地方;精對應的是腎,在我們的腳心有一個穴位叫涌泉,而腎經是斜走于足心的。如果讓兩個穴對搓,那么心腎就會相交,精神則內守,當精和神都特別足時,才可以心態平和,達到恬淡虛無的境界。
(2)心情快樂
幸福是一種感覺,一種對人生的滿足感,只有心里高興了,滿足了,才會快樂,這就是“境由心造”。想要達到這種境界,就要經常保持微笑,每天早晨起床后,不要急著洗臉,先對著鏡子,向鏡子里的你微笑。按照心理學的研究,剛起床時是人從潛意識到意識的過渡時刻,這個時候保持快樂的心態,或者經常鼓勵自己,就很容易一天都保持愉快的心情。
(3)心地善良
心地善良就是要保持一顆淳樸、天真的心。一個人只有保持這種善良的本性,才能健康快樂。試想一個心術不正,成天算計別人,沒有一點仁愛之心的人,他能快樂嗎?一個不快樂的人又怎能健康呢?
(4)心胸開闊
心胸開闊是養心調神的關鍵。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不會為小事斤斤計較、小肚雞腸,不會為私利蠅營狗茍,他的精神是快樂的,身體是健康的。而要做到心胸開闊就要學會忍讓,要寬容,把心放大,這樣神才會安寧下來,而不會郁悶或困惑。
(5)心靈純凈
心靈純凈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只有不斷凈化自己的心靈,才能真正地快樂健康起來。心靈的清濁決定著我們的生活質量,決定著我們的幸福指數。每個人最后都要“撒手而去”,帶不走任何東西,什么金錢、地位、名利都如一紙空文,只有一種東西屬于你,就是灰燼。所以現在我們與其苦苦追求功名利祿,倒不如靜下心來享受生活。
三、養陽的武林絕學
養護體內陽氣,除了飲食和精神的調理外,還可以通過站養生樁、打太極、捏脊來配合。這里養生樁是最簡便的方法,看著電視可以站,聽著廣播可以站,聊著天也可以站,養成一個站樁的好習慣,把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去。站樁養生法一方面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達到全身潤澤、生機旺盛、祛病延年的目的;另一方面能使我們大腦的中樞神經得到充分的休息。
1.站養生樁,激發體內陽氣
站養生樁,不用費神尋經找穴,不講意守丹田,靜靜地一站、微晃,健康就隨之而來。不但筋骨、氣血、臟腑功能得到增強,連人的神志都能得到調養。不少練過養生樁的男人,性格和氣質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們遇事更加豁達從容,意志變得堅強而做事更有魄力。
練站養生樁一周左右就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好處,感到輕松愉快,而且這種感覺是隨著進程逐日增長的。
(1)站樁的環境
站養生樁的時候要選擇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場地,有水有樹之處更相宜(最忌諱的是迎風站立)。早上是陽氣升發的時候,所以建議男士們練習養生樁最好選擇早上,且最好面朝東,這樣最能升發人的陽氣。
(2)站樁的姿勢
兩腳立于地,張開,與肩同寬,全身放松,腿稍彎曲,膝蓋不超過足尖,可使膝蓋不受太大的力,把體重放在前腳掌的三分之二處;腰略后突,胯微下坐,臀部慢慢地往后靠,如同坐一個高凳,似坐非坐,以保證小腹收緊。
腳心要虛含,腳后跟始終有點虛懸的意思,但不是真正離開地面(可想象足跟下各踩著一只螞蟻,既不能把螞蟻踩死,也不能讓螞蟻跑掉,體會那種細微的勁兒),虛懸的目的是為了把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三條陽經的經氣調動起來。一個簡單的足跟踩螞蟻的動作,可啟動三條陽經上的養生大穴。即: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主一身之筋,該穴有強筋壯骨之功;足太陽膀胱經的承山穴,可以祛濕升陽,對排除體內濕邪有奇效,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長壽穴),是全身性強壯的要穴。
站養生樁的過程中,腳趾要有節奏地抓地,足心的涌泉穴也會隨之一松一緊,氣血在體內微微鼓蕩,傳導到掌心,連勞宮穴也調動了,既養心又養腎。同時活動腳趾可幫助脾胃減輕負擔??蓪浗j產生松緊有致的刺激,隨時隨地有效健脾。堅持一段時間,脾胃功能會顯著增強。站養生樁的最大玄機就是腳趾有節奏地抓地,使涌泉穴隨之一松一緊,能夠迅速使人體產生蟻行、麻脹熱等得藥之感。
雙手在胸前持抱球的姿勢(就像手抱一個籃球),手抱在胸前做一個深呼吸,用鼻把氣吸滿,口微張。初站養生樁時,如感覺有點累,手可舉高或舉低一點,只要高不過眉、低不過臍就行;兩手還可左右調整位置,只要左手不放到鼻子右邊,右手不放到鼻子左邊就可以。手要求掌心內凹,十個手指張開后,虎口是圓撐的,腕關節不能僵死。十個手指之間要如同夾一根香煙,不能讓它掉下來。
兩肩膀撐開,腋半虛(想象腋下夾著氫氣球,用力輕了這個氣球就飛出去了,用力緊了這個氣球就爆了)。
眼睛似閉非閉,下頜稍微往回收,和脖子之間好像夾住一個乒乓球;同時,感覺頭上面有根繩子吊著(身體很輕,神經系統得到了休息)。
身體微晃:姿勢固定好了以后,可前后晃一下,幅度不要太大,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3~5分鐘時間,身體就會微微發暖,手也會發熱發脹,里面有螞蟻爬的那種感覺,即“蟻行感”,說明體內氣血的流動已經加快了(注:身體輕微搖擺晃動時,如不能很好控制,可將意念集中在尾椎骨上,慢慢用尾椎骨畫一個小圓圈,帶動身體微晃)。
這里再提醒下男性朋友們,站養生樁前,應排除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帶松開,飯前、飯后一小時不宜練功。
站養生樁時要多想開心的事、高興的事,如果一邊站養生樁一邊想心煩的事,站養生樁就不會起到好的作用了。站養生樁時精神千萬不要集中在緊張煩惱的事情上,而要集中在輕松愉快的事上,集中在某一動作上,逐漸過渡到情緒平和的狀態,大腦細胞由興奮狀態進入抑制狀態,從而代替緊張煩惱。
2.扶陽要道——太極拳
太極拳是我國的國粹,適合任何年齡、性別、體型的人練習。經常練習太極拳,對身心健康有良好作用,集練氣、蓄勁、健身、養生、防身、修身于一體,是適合經常鍛煉的一種養生功法。
太極拳對人體健康的促進作用是全面的,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對于防病抗衰、益壽延年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在走訪的時候,一個訪友就是太極拳的愛好者。我就想現在喜歡打太極的年輕人可不多了,一般都是退了休的老年人,閑來無事,為了修身養性才會打打太極拳。他說,他體內陽氣不足,總是畏寒、怕冷,后來曾拜會一位中醫名師,被告知可學太極拳。他回來后就一直跟一個太極大師學,他說真的很有效果,現在手腳不那么涼了。
目前流行著多種太極拳,每種太極拳都有幾十個動作,十二式方位太極拳和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較適合于普通人練習。
下面我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
(1)深呼吸:直立,挺胸收腹,做深呼吸3次。
(2)擺臂:雙臂用力后擺,同時順勢彎腰,使面部盡可能靠近膝部,隨即直身,雙臂前擺并舉過頭頂,然后再次彎腰并向后擺臂,快速做4~8次。
(3)踢手:分腿直立,兩臂向前平伸,先踢右腿,用腳踢左手,還原后換左腿踢右手。注意雙腿不要彎曲且身體保持直立。左右各做8次。
(4)下蹲:兩腿并攏站好,挺胸,收腹,緊腰,隨即吸氣,兩臂向前平伸,身體下蹲,臀部緊靠腳跟上。重復練習8~16次。
(5)前傾:立正站好,向前邁出一條腿,略微彎曲。雙手十指交叉,兩臂向上伸直,然后上身前傾,另一條腿繃直,向上伸拉脊柱。完成1次后換腿再做。重復練習8~16次。
(6)起跑姿勢:做起跑姿勢,兩腿一前一后繃直,雙臂前伸手指著地,身子盡可能向前彎至膝部,呼氣,然后慢慢抬起身子。兩腿交替重復練習8~16次。
(7)抬腿:立正站好,雙手叉腰,收腹,緊腰,挺胸,同時一腿向后抬,稍停。然后將后抬的腿放下還原。兩腿交替重復練習8~16次。
(8)摸腳摸背:蹲下,左手向后摸自己的右腳,右手從上面向后摸自己的背部。換另一只手再做,重復練習8~16次。
(9)抬頭:站好,兩腿稍分開,左臂向上伸直,左膝彎曲,同時抬頭看舉在上方的手。兩腿交替各做8~16次。
(10)轉體:兩腳開立,與肩同寬,上體前屈與下肢呈90度,兩手交叉放在頭后,然后上體向右側轉,再慢慢側轉回來。重復練習8~16次。
(11)觸踝:立姿,兩腿稍分開,身體前傾,右手掌觸摸左腳踝,同時高舉左手,換另一側練習。重復8~16次。
(12)彎腰:兩腳開立,大于肩寬,向前彎腰,兩臂在身前交叉,然后再分開。自然呼吸,讓身體在這一姿勢中放松,然后慢慢起身,結束動作。
著名中醫吉良晨說:“太極拳是個寶。養生保健,我向人們首推太極拳?!碧珮O拳是一種非常柔和的運動,有強身健體的效果,對于消化系統的各種慢性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及康復作用。習練太極拳順應四季的陰陽消長潤養五臟,春季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養腎。四臟陰陽調和滋潤脾胃,促進六腑代謝,對于治療胃腸、肝膽方面的慢性疾病,效果非常明顯。
溫關通竅——老中醫的養陽秘訣
養生的一種理解就是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當您對身體的保養形成一種日常習慣時,健康就在不知不覺中向您靠近了。
很多人把養生想成一件很復雜的事,這在無形之中給自己增添了壓力,有些人干脆把它作為偷懶的借口。在我看來,養生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它只不過是把一些簡單的對身體有益的行為重復多遍,形成習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