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連西齋。正德庚午(五年。)刻漢《董仲舒集》一卷,見《天祿琳瑯后編》十八。(云有“正德庚午桂連西齋印行”木記。)
顧起經奇字齋。嘉靖乙卯刻《類箋王右丞詩集》十卷、《文集》四卷,見《范目》詩集類、又見《繆續記》。(云后有“嘉靖三十四年涂月白分錫武陵家塾刻”一行。)萬歷元年刻《標題補注蒙求》三卷,見《丁志》。(云板心刊“奇字齋”三字。)
楊氏歸仁齋,亦稱清白堂。嘉靖丁巳(三十六年。)刻《事文類聚》一百十七卷,見《楊志》、《丁志》。(按四庫著錄元麻沙本,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續集二十八卷,別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遺集十五卷。(余藏萬歷丁未鄒可章重刻此本))刻陳子《資治通鑒綱目外紀》一卷,金履祥《通鑒前編》十八卷,朱子《通鑒綱目》五十九卷,商輅《通鑒續編》二十七卷,見《丁志》。(明歸仁齋書林刻本。)
純白齋。萬歷元年重刻《荊川先生文集》十七卷、《外集》三卷、《附錄》一卷,見《丁志》。
武林馮紹祖繩武觀妙齋。萬歷丙戌(十四年。)刻《楚辭章句》十七卷,見《丁志》。
泊如齋。萬歷戊子(十六年。)刻《宣和博古圖》三十卷,見《孫記》、《繆續記》。刻《考古圖》十卷,見《天祿琳瑯》八、《陸續跋》。
豫章璩之璞燕石齋。萬歷乙未(二十三年。)刻王世貞《蘇長公外紀》十卷,見《繆記》。
真如齋。萬歷庚戌(三十八年。)刻劉嵩《槎翁詩》八卷,見《丁志》。(云目錄后有“萬歷庚戌王正吉山陰王應遴堇父監梓于真如齋中”木記。)
喬可傳寄寄齋。萬歷辛亥(三十九年。)刻《路史前紀》九卷、《后紀》十三卷、《國名紀》九卷、《發揮》五卷、《馀論》十卷,見《繆記》。
雙甕齋。萬歷丙辰(四十四年。)蔡達甫刻《蔡忠惠集》三十六卷,徐勃輯《外紀》十卷,見《丁志》。(云板心有“雙甕齋”三字。)
金陵奎壁齋。崇禎六年匯刻《忠經。孝經。小學》十卷,見《繆續記》。(云前有崇禎六年諭旨,又有牌子,云“莆陽鄭氏再訂金陵奎壁齋梓”十二字。)
單恂凈名齋。崇禎戊寅(十一年。)刻宋岳少保《忠武王集》一卷,見《丁志》。(云華亭陳繼儒輯,門人單恂訂本,板心梓“凈名齋”三字。)
歙巖鎮汪濟川主一齋。無年號刻《巢氏諸病源候總論》五十卷,見《孫記》、《瞿目》、(誤作王氏。)《楊志》、《丁志》。
霏玉齋。無年號刻《重刊分類補注李詩全集》二十五卷、《文集》五卷,見《繆記》。一曰山房。則有:徐育萬竹山房。嘉靖甲申(三年。)刻《重校正唐文粹》一百卷,見《繆記》。(云胡序板心有“萬竹山房”四字,目錄后有“姑蘇后學尤桂朱整同校正”字。)
喬世寧小丘山房。嘉靖甲辰(二十三年。)刻《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九十三卷、《目錄》一卷,見《森志》、(云板心有“喬氏世寧小丘山房刻行”等字。)《丁志》。
武林馮念祖臥龍山房。萬歷丙戌(十四年。)刻元徐天祜《吳越春秋音注》十卷,見《天祿琳瑯》八。(德輝按:目后有木牌記,云“萬歷丙戌之秋武林馮念祖重梓于臥龍山房”。后板歸楊爾曾,丙戌改戊戌,馮名改楊名,二本吾皆有之。)一曰草堂。則有:椒郡伍氏龍池草堂。嘉靖丁酉(二十五年。)刻《張說之文集》二十五卷,見《孫記》、《瞿目》。(云明初椒郡伍德手錄本,作記屬子孫付刻。至嘉靖間,其后裔刻之。序后有“嘉靖丁酉冬十月朔旦椒郡伍氏龍池草堂家藏本校刊”一行。)
玉蘭草堂。無年號刻陶九成《南村輟耕錄》三十卷,見《繆記》。(云邊闌下每葉有“玉蘭草堂”四字,再下則載匠人姓名。)一曰書林。則有:書林劉寬。宣德乙卯(十年。)刻朱子《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卷,見《天祿琳瑯后編》十四。
書林余氏。正統辛酉(六年。)刻《十八史略》二卷,見《森志》。
書林龔氏。正德己卯(十四年。)刻黃震《黃氏日鈔》九十七卷,見《浙錄》、《楊志》。
書林童文舉。萬歷三年重刻袁表校刻《脈經》十卷,見《森志補遺》。
書林董思泉。萬歷辛巳(九年。)刻《墨子》六卷,見《楊志》。(云:“首簽題‘鹿門校刻墨子全編’,上層有書林董思泉識語,稱得宋本請茅鹿門讎校。首有萬歷辛巳茅坤序,稱別駕唐公得墨子原本,將歸而梓之云云。然則鹿門第為唐公作序,并未與讎校之役。其中古字古言,多為書估所改。如‘丌’本古‘其’字,皆改為‘亦’字,可笑之甚。鹿門雖陋,恐不至此。”又云:“日本寶歷七年源儀重刻此本,以諸本之異同者校勘于書眉。不惟勝此本,且勝畢氏所據之道藏本。惜乎源氏無卓識,不刻其所引之一本,令人嘆息也。”德輝按:吾有源刻本,又有嘉靖癸丑陸穩序唐堯臣刻本,乃知茅序即用陸序原文,改題茅坤姓名。書估作偽欺人,楊氏誤信之,殊可笑也。)
書林詹氏。無年號刻《京本校正注釋音文黃帝內經素問靈樞集注》十五卷,見《丁志》。一曰鋪。則有:國子監前趙鋪。弘治丁巳(十年。)刻《澗谷精選陸放翁詩集前集》十卷、《須溪精選后集》八卷、《別集》一卷,見《丁志》。
正陽門內巡警鋪對門金臺書鋪。嘉靖元年翻刻元張伯顏《文選》六十卷,見《范目》、《丁志》。(德輝按:此即嘉靖四年同柯維熊刻《史記》之汪諒。)
杭州錢塘門里車橋南大街郭宅紙鋪。無年號刻《寒山詩》一卷,《豐干拾得詩》一卷,附慈受《擬寒山詩》一卷,見《瞿目》。(云明刻本。德輝按:《黃記》有宋本與此同,惟“紙”字空白。此必翻本,以街名牌記皆似宋式也。)其他牌記尚有:藍山書舍。洪武庚辰(即建文二年。)刻《武夷藍山先生詩集》八卷,見《丁志》。(云序后刻有“洪武庚辰秋藍山書舍刊”長方木記。德輝按:成祖篡統,革除建文元號,此豈追改耶。)
劉氏博濟藥室。宣德癸丑(八年。)刻《類證活人書括》四卷,見《森志補遺》。
維楊資政左室。萬歷己卯(七年。)刻《呂氏春秋》二十六卷,見《楊譜》。
蔣德盛武林書室。萬歷庚子(二十八年。)刻《敬齋古今︻》十二卷,見《陸志》、《繆記》、(舊鈔本。)《丁志》。(書室誤云書屋。)
太元書室。刻桓寬《鹽鐵論》十卷,見《黃記》。(校明鈔本。)
尹耕療鶴亭。嘉靖壬寅(二十一年。)重刻《誠齋先生易傳》二十卷,見《丁志》、《繆記》。
顧汝達萬玉樓。嘉靖庚戌(二十九年。)刻宋本《南唐書》三十卷,見《繆記》。
贛郡蕭氏古翰樓。嘉靖間刻《妙絕古今》四卷,見《繆續記》。(云板心有“蕭氏古翰樓”五字。)
芙蓉泉屋。嘉靖十八年刻《韓詩外傳》十卷,見《陸志》。
東里董氏茭門別墅。嘉靖壬子(三十一年。)翻刻宋紹興府洪適本《元氏長慶集》六十卷,見《丁志》。
龍邱桐源舒伯仁梁溪寓舍。萬歷二年刻《中興以來絕妙好詞》十卷,見《范目》、《瞿目》、《丁志》。(云末有墨圖記,云“萬歷二年七月既望龍邱桐源舒氏伯明新雕梁溪寓舍印行”。)
吳興花林東海居士茅一相文霞閣。萬歷庚辰(八年。)刻《蔡中郎集》十一卷,見《丁志》。
吳郡顧凝遠詩瘦閣。崇禎乙亥(八年。)仿宋刻《濟北晁先生雞肋集》七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丁志》。(云板心有“詩瘦閣”三字,卷后有“明吳郡顧氏于崇禎乙亥春照宋刻壽梓至中秋工始竣”二行。)
清平山堂。無年號刻葉祖榮《類編分類夷堅志》十一卷,見《繆續記》。(云當是南宋建陽書肆類集刊本,明人重刻之,板心有“清平山堂”四字。)
眾芳書齋。隆慶元年刻《繪圖增編會真記》四卷,見《繆續記》。
清夢軒。無年號刻蘇轍《欒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應詔集》十二卷,見《瞿目》、《丁志》。(云目錄后有“清夢軒藏板”五字。)
三衢近峰夏相。嘉靖壬子(三十一年。)仿宋刻《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續集》五十六卷、《別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見《陸志》、《丁志》、《繆記》。
揚州陳大科。萬歷丁酉(二十五年。)刻《初學記》三十卷,見《邵注四庫目》。(德輝按:吾藏此本,雕印甚精。)
金陵王舉直。刻《雅頌正音》五卷,見《黃記》、(云明初刻本。)《陸志》。
金陵周對峰。萬歷辛卯(十九年。)刻《新刊簪纓必用翰苑新書前集》十二卷、《后集》七卷、《別集》二卷、《續集》八卷,見《丁志》。
姑蘇葉氏戊廿。無年號刻《王狀元荊釵記》全卷,見《黃記再續》。(云卷末有“姑蘇葉氏戊廿梓行”八字。德輝按:此書似是元末槧本,以葉氏名戊廿證之,亦元時人名俗尚。)
沈啟南。無年號刻《晏子春秋》八卷,見《楊譜》。(按孫星衍為畢沅校刻此書,及自刻《岱南閣叢書》,均據此本。據云萬歷乙酉年刻。)以上或刻一種,或刻二三種。其中刻書獨多,為劉洪慎獨齋、劉宗器安正堂,而皆建陽產。自宋至明六百年間,建陽書林擅天下之富,使有史家好事,當援貨殖傳之例增書林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