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書屋。無年號刻《初學(xué)記》三十卷,見《天祿琳瑯》九,又《后編》十七、《繆記》。一曰堂。則有:梁氏安定堂。正統(tǒng)丁巳(二年。)刻《韻府群玉》二十卷,見《森志》。
善敬堂。正統(tǒng)戊辰(十三年。)刻《增廣注釋音辨唐柳先生集》四十二卷、《別集》二卷、《外集》二卷、《附錄》一卷,見《森志》。
鰲峰熊宗立種德堂。正統(tǒng)五年刻《類證注釋小兒方訣》十卷,天順甲申(八年。)刻《外科備要》三卷,(末題種德堂,未著姓名。)刻《新編婦人良方補(bǔ)遺大全》二十四卷,成化二年刻《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己丑(當(dāng)是成化四年。)刻《增證陳氏小兒痘疹方論》二卷,見《森志》。刻《新刊補(bǔ)注釋文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十二卷,(后有木記云“鰲峰熊氏種德堂識”八字。)刻《素問入式運(yùn)氣論奧》三卷,《素問內(nèi)經(jīng)遺編》一卷,見《丁志》。
葉氏南山堂。天順壬午(六年。)刻《新增說文韻府群玉》二十卷,見《丁志》。
書林劉宗器安正堂。弘治甲子(十七年。)刻《針灸資生經(jīng)》七卷,見《森志補(bǔ)遺》。正德六年刻《新刊京本詳增補(bǔ)注東萊先生左氏博議》二十五卷,見《張續(xù)志》。(無元號年月。吾藏本前有木牌記,末題正德六年。)正德丁丑(十二年。)刻《類聚古今韻府群玉續(xù)編》四十卷,見《孫記補(bǔ)遺》。(云序后有“正德丁丑書林安正堂劉宗器”題識,末卷后有“正德丁丑仲秋京兆劉氏安正書堂新增刊行”木長印。)正德己卯(十四年。)刻《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集》二十卷,見蕙風(fēng){囗移}藏書。(卷后有木牌記云“正德己卯仲夏月劉氏安正堂”刊。)辛巳(當(dāng)是正德十六年。)刻《象山先生集》二十八卷、《外集》五卷,見《天祿琳瑯》六。(誤入元版。云后有“辛巳歲孟冬月安正書堂重刊”木記。)嘉靖二年刻朱公遷《詩經(jīng)疏義》二十卷,見《吳記》、《瞿目》、(云前題“書林劉氏安正堂重刊”,后有“癸未年仲夏安正堂刊”墨記。)《丁志》。嘉靖三年重刊《宋濂學(xué)士文集》二十六卷、《附錄》一卷,見《丁志》。(云序后有“嘉靖三年春月安正堂新刊行”一條。)丙戌(當(dāng)是嘉靖五年。)刻《增刊校正王狀元集諸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三十卷,見《陸志》。(誤作元刻。云目后有“龍集丙戌秋月劉安正堂刊木”一行,卷末有“丙戌歲孟冬月安正堂新刊”一行。)庚寅(當(dāng)是嘉靖九年。)刻《韓文正宗》二卷,見《瞿目》。(云卷末有墨圖記,云“庚寅年季夏月安正堂新刊行”。)刻陳傅良《止齋集》二十六卷、《附錄》一卷、《遺文》一卷,見《丁志》。嘉靖九年刻明陳《春秋胡傳集解》三十卷,嘉靖壬辰(十一年。)刻宋劉達(dá)可編《璧水群英待問會元選要》八十二卷,見《范目》。萬歷壬辰(二十年。)刻宋秦觀《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見《袁簿》。萬歷辛亥(三十九年。)刻《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大全》一百二十五卷,見《繆續(xù)記》。(云書前牌子末云“萬歷辛亥歲孟夏月重新整補(bǔ)好紙版,每部價銀壹兩整,安正堂梓”。)
皇甫氏世業(yè)堂。正統(tǒng)庚辰(十五年。)刻《博雅》十卷,見《天祿琳瑯后編》十二。
贛州府清獻(xiàn)堂。嘉靖元年刻《埤雅》二十卷,見《范目》。嘉靖癸未(二年。)刻巾箱本《書經(jīng)集注》十卷、《序》一卷,見《丁志》。(云后有木楷書記二行,曰“嘉靖癸未季春月刊行于贛州府清獻(xiàn)堂”。)
南康府六老堂。嘉靖丁亥(六年。)刻陳灝《禮記集說》三十卷,見《范目》、《瞿目》、《丁志》。(不悉刊刻年月。)《四書集注》二十六卷,見《范目》。
書林葉一蘭作德堂。嘉靖乙巳(二十四年。)《新刊演山省翁活幼口議》二十卷,見《森志補(bǔ)遺》。
雷氏文會堂。嘉靖乙囗囗囗夏吉旦新刊《濟(jì)世產(chǎn)寶論方》二卷,見《森志》。(鈔本。德輝按:此書前有嘉靖己未王子沖序,則“乙”下缺字當(dāng)是“卯”字,在作序前四年。)
浙江葉寶山堂。嘉靖癸丑(三十二年。)刻《重訂校正唐荊川先生文集》十二卷,見《繆記》。(云后有牌記兩行,云“嘉靖癸丑仲冬浙江葉寶山堂”。)
張之象猗蘭堂。嘉靖甲寅(三十三年。)刻自注《鹽鐵論》十二卷,見《森志》。
寶云堂。嘉靖十一年趙繼宗刻宋趙偕《寶峰先生文集》二卷,見《丁志》。(云版心上刊有“寶云堂文藝”五字。)
陳奇泉積善堂。隆慶辛未(五年。)刻《纂圖互注老莊列三子》二十卷,見《森志》。萬歷己酉(三十七年。)刻《京本排韻增廣事類氏族大全》二十八卷,見《丁志》。
徐守銘寧壽堂。萬歷丁亥(十五年。)刻《初學(xué)記》三十卷,見《孫記》、《森志》。刻吳淑《事類賦》三十卷,見《天祿琳瑯》九、《學(xué)部圖書館目》。(云項氏刻本,板心有“寧壽堂”三字。德輝按:此當(dāng)是誤徐為項,否則徐板項得之印行也。)
吳公宏寶古堂。萬歷癸卯(三十一年。)刻《博古圖》三十卷,見《天祿琳瑯》八。
新都吳氏樹滋堂。萬歷丙午(三十四年。)刻《秦漢印統(tǒng)》八卷,見《天祿琳瑯》八、《孫記》。
周氏博古堂。萬歷己酉(三十七年。)刻《世說新語》三卷,見《孫記》、《繆記》。
董氏萬卷堂。刻《隆平集》二十卷,見《瞿目》。(云序后有墨圖記,云“董氏萬卷堂本”。)
書林龍?zhí)飫⑹蠁躺教谩Hf歷辛亥(三十九年。)刻《注解傷寒百證歌發(fā)微論》四卷,萬歷壬子(四十年。)刻《類證增注傷寒百問歌》四卷,見《森志補(bǔ)遺》。
海虞三槐堂。天啟間刻《侯鯖錄》八卷,見《丁志》。(引鮑以文跋。)
葉益蓀春晝堂。崇禎庚辰(十三年。)刻《陶靖節(jié)集》六卷,見《繆續(xù)記》。(云板心有“春晝堂”三字,葉益蓀刻,林有跋,異卿手書上板。后有“崇禎庚辰中秋既望閩中林寵異卿書于金陵清涼寺”兩行。)
新都吳繼仕熙春堂。無年號刻《六經(jīng)圖》六卷,見《天祿琳瑯后編》十三。(云卷后識云“圖象俱精,字紙兼美,一照宋本校刻無訛”。)
熊氏衛(wèi)生堂。無年號刻《新刊銅人針灸經(jīng)》七卷,見《森志》。
明德堂。無年號刻《衛(wèi)生寶鑒》二十四卷、《補(bǔ)遺》一卷,見《森志》。(云系萬歷間刊本,末有“皇明歲次乙未明德堂刊”記。德輝按:若萬歷刻本,乙未當(dāng)在二十三年。)
雙柏堂。無年號仿宋刻丁黼本《越絕書》十五卷,見《陸志》、《陸續(xù)跋》。
如隱堂。無年號刻《洛陽伽藍(lán)記》五卷,見《張續(xù)志》、《瞿目》、《繆續(xù)記》。一曰館。則有:豫章王氏夫容館。隆慶辛未(五年。)刻《楚辭章句》十七卷,見《朱目》、《森志》、《楊志》、《繆續(xù)記》。
翠巖館。萬歷戊子(十六年。)刻《素書》一卷,見《陸志》。
潘元度玉峰青霞館。重刻《大唐新語》十卷,改題《唐世說新語》,見《楊志》。
辨疑館。刻《易林》四卷,見《陸志》。(吾藏此本,不佳。明刻此書無善本。)
清真館。刻《云笈七簽》一百二十二卷,見《瞿目》、《陸志》、《丁志》。一曰齋。則有:書戶劉洪慎獨齋。弘治戊午(十一年。)刻《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卷,見《范目》。正德戊辰(三年。)刻《山堂群書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續(xù)集》五十六卷、《別集》二十五卷,見《天祿琳瑯后編》十七、《丁志》、《陸志》、《繆記》。(是書前有正德戊辰莆田守鄭京序,稱“僉憲院賓出是書示區(qū)玉,玉以義士劉洪校讎督工,復(fù)劉徭役一年以償其勞”。每卷有“建陽知縣區(qū)玉刊行,木石山人劉宏毅刊,正德十六年十一月書戶劉洪改刊”等字。十六年為辛巳,蓋閱十年而始刊成。)正德戊寅(十三年。)刻《十七史詳節(jié)》二百七十三卷,見《范目》、《天祿琳瑯后編》十五、《廉石居記》、《陸志》、又《天祿琳瑯后編》四。(誤作宋版。是書前序后有墨圖記三,曰“慎獨齋”,曰“五忠后裔”,曰“精力史學(xué)”。每卷首或刻“建陽慎獨齋”,或刻“建陽木石山人劉宏毅”,各卷不同。)刻《文獻(xiàn)通考》三百四十八卷,見《丁志》、《繆記》。正德己巳(四年。)刻《資治通鑒節(jié)要》二十卷,見《孫記續(xù)編》。正德辛巳(十六年。)重刻《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目錄》一卷,見《森志》。嘉靖癸未(二年。)刻巾箱本《西漢文鑒》二十一卷,《東漢文鑒》十九卷,見《繆記》。(云后有牌子,云“龍飛嘉靖癸未京兆慎獨齋刊”。)嘉靖己丑(八年。)刻《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卷,見《森志》。(德輝按:是書據(jù)《范目》有弘治戊午刻本,此又復(fù)見,或前后重刻,或前板后修,皆未可知。惟吾在廠肆曾見弘治本,絕似元槧,惜未見嘉靖本也。)嘉靖壬辰(十一年。)刻宋劉達(dá)可《璧水群英待問會元》八十二卷,見《丁志》。(宋本注。)嘉靖甲午(十三年。)刻明邵寶《容春堂集》六十六卷,見《丁志》。無年號刻胡寅《讀史管見》八十卷,見《陸志》。(宋刊本跋。)刻《明一統(tǒng)志》九十卷,見《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