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羅漢門在郡治之東;自猴洞口入山;崇岡復嶺,多不知名。行數里,為虎頭山;諸峰環列,樹惟槺榔。過大灣崎、蘆竹坑、咬狗坑,又東南經土樓山,壁平如削;上則狝猴跳擲,虞人張羅以捕。稍前,為迭浪崎;出茅草埔,度雁門關嶺,回望郡治,海天一色。去關口里余,中為深塹,可數十丈。緣崖路狹,不堪旋馬;一失足,便蹈不測。五里,至石頭坑。四里,至長潭;清瑩可鑒。潭發源于分水山后,由羅漢門坑入岡山溪,同注于海。自番子寮迤邐至小烏山后,入羅漢內門。峰回路轉,眼界頓開;沃衍平疇,極目數十里。東則南仔仙山、東方木山,隔淡水大溪為旗尾山;西則小烏山,南為銀錠山,北為分水山、目貓徽山。層巒迭巘,蒼翠欲滴;暝色尤堪入畫。民莊凡三:外埔、中埔、內埔;居民約二百余口。內埔汛兵五十名,分防猴洞口。狗勻昆諸地,則寥寥三十余人而已。先是,由長潭東南行,至夏尾藍、腳帛寮,轉北至外埔莊;后以逆黨黃殿潛蹤內埔,而甕菜岑、鼓壇坑尤為奸匪出沒之所,禁止往來。外埔東南,由觀音亭、更寮侖、番子路頭至大崎,越嶺即為外門。去大杰巔社十二里,中有民居,為施里莊、北勢莊。莊盡番地,往年代納社餉,招佃墾耕;繼以遠社生番乘間殺人,委而去之。今則茀草不可除矣。自社尾莊、割蘭坡嶺可赴南路,由木岡社、卓猴可赴北路。外此羊腸鳥道,觸處皆通;峻嶺深谷,叢奸最易。土人運炭輦稻,牛車往來,徑路逼狹,不容并軌;惟約晝則自內而外、夜則自外而內,因以無阻。夏秋水漲,坑塹皆平,則迷津莫度矣(「使槎錄」)。

上淡水在諸羅極北,中有崇山大川、深林曠野。南連南嵌,北接雞籠,西通大海,東倚層巒;計一隅可二百余里,洵扼要險區也。外為淡水港,八里坌山在港南、圭柔山(一作雞柔)在港北。兩山對峙,夾束中流。南北有二河:南河源出武朥灣,行四十余里;北河源出楓仔嶼,行百余里。俱至大浪泵會流,出肩脰門(即關渡門)入淡水港,曲折委宛五十余里而歸于海。圭柔山麓,為圭柔社。由山西下數里,有紅毛小城高三丈、圍二十余丈,今圯。城西至???,極目平衍,名虎尾;今淡水營所駐也。兩山南北,重岡復嶺,灌莽叢翳。南則武朥灣、里末、擺接、秀朗諸社,北則麻少翁、外北投、內北投、大浪泵、麻里即吼、楓仔嶼諸社?;巧皆趦缺蓖稙I河,山僅數仞,寸草不生。自淡水經楓仔嶼上下十里,過港至雞籠;山高多石,山下即雞籠社。稍進為雞籠港,港道狹隘。港口有紅毛石城,非圓非方,圍五十余丈、高二丈。遠望為小雞籠嶼,番不之居,惟時于此采捕。循此而上,至山朝社。又上,至蛤仔難諸社;深箐鳥道,至者鮮矣。南路界盡沙馬磯頭,相傳地脈直接呂宋。凡舟赴呂宋,必由此東放大洋;有澳名龜那禿,北風時大船可泊。沙馬磯頭之南,行四更至紅頭嶼;皆生番聚處,不入版圖。地產銅,所用雜物俱銅器(同上)。

竹塹過鳳山崎,一望平蕪;捷足者窮日之力,乃至南嵌。時有野番出沒,沿路無村落,行者亦鮮;孤客必倩熟番持弓矢為護而后行。野水縱橫,或厲、或揭,俗所云九十九溪也。遇陰雨,天地昏慘,四顧凄絕。然諸山秀拔,形勢大似漳、泉;若碁置村落、設備御,因而開辟之,可得良田數千頃(同上)。

關渡門從淡水港東入,潮流分為兩支:東北由麻少翁,搭搭悠,凡四、五曲至峰仔峙;西南內武朥灣至擺接,各數十里而止。包絡原野,山環水聚,洋洋乎巨觀也(同上)。

淡水至雞籠,有東西兩路:西由八里坌渡炮城,循外北投、雞柔、大遯、小雞籠,金包裹諸山之麓至雞籠內海,可一百二十里。沿路內山外海,多巨石巉巖碁跱,相去數武;其下澗水淺深不一,行人跳石以渡,失足則墜于水。東由關渡門坐蟒甲乘潮循內北投、大浪泵至峰仔峙,港大水深,溯灘河可四十里而登岸。踰嶺十里許,即雞籠內海(同上)。

淡水者,臺灣西北隅盡處也。高山嵯峨,俯瞰大海,與閩之福州府閩安鎮東西相望,隔海遙峙,計水程七、八更耳。山下臨江陴囗〈阝兒〉為淡水城,亦前紅毛為守港口設者。鄭氏既有臺灣,以淡水近內地,仍設重兵戍守(「稗海紀游」)。

緣海東行百六、七十里至雞籠山,是臺之東北隅。有小山圓銳,去水面七里,孤懸海中;以雞籠名者,肖其形也。過此而南,則為臺灣之東面。東面之間,高山阻絕,又為野番盤踞,勢不可通。而雞籠山下,實近弱水,秋毫不載,舟至即沉。或云:名為「萬水朝東」;勢傾瀉,卷入地底,滔滔東逝,流而不返。二說未詳孰是(同上)?

淡水登舟半日,即望見官塘山(一作關童)。自官塘趨定海行大海中,五、六十里至五虎門。兩山對峙,勢甚雄險,為閩省門戶。門外風大鼓蕩,舟甚顛越。既入門,靜淥淵渟,與門外迥別。更進為城頭(土音亭頭),十里至閩安鎮,數十里至南臺大橋(「稗海紀游」)。

澎湖島北起北山,南盡八罩澳。北山、龍門港、丁字門、西嶼頭,倭所必由,為最要地。媽宮前里澳,為次要地。春汛以清明前十日為期,駐三個月;冬汛以霜降前十日為期,駐二個月。浯、銅二寨分兵為聲援。汛畢,險要地各有兵船哨守,命曰小防(「漳州府志」)。

泉州順風二晝夜至澎湖,溝水分東西流。一過溝水,則東流達于呂宋;回日過此溝,則西流達于漳、泉(同上)。

水至澎湖漸低,近流球謂之落漈。漈者,水趨下而不回也。凡西岸漁舟到澎湖以下,遇颶風發,漂流落漈,回者百無一(「續文獻通考」)。

觀澎湖諸島,夏月正值南風,由媽宮澳入港,順駛最易。惟出港逆風,未前時計;或收入八罩,從挽門潭上岸。登天后山四望,則三十六島嶼形勢盡在目前(「赤嵌筆談」)。

澎湖島在琉球國,水行五日;地近福州、泉州、興化、漳州四郡界。天氣晴明,望若煙霧(「明一統志」)。

海中島嶼最險要而紆回,則莫如澎湖。蓋其山周回數百里,險口不得方舟,內溪可容千艘,海中舊有三山之目,澎湖其一耳。東則海壇、西則南澳,誠天險之設,何可棄以資敵(「方輿紀要」)?

福州海中有澎湖島,相去三千里,晴日仿佛可見;有參將領兵駐之。自福州順風而往,不半日至也(「玉堂薈記」)。

澎湖僻在興、泉外海,其地為漳、泉南戶;日本、呂宋、東西洋諸國皆所必經。南有港門,直通西洋(「福建海防志」)。

鄭成功竊踞臺灣,用澎湖為外藪??滴醵炅?,將軍施瑯統兵自銅山攻破,據之。八月,遂克臺灣(「諸羅雜識」)。

澎湖為漳、泉之門戶,而北港即澎湖之唇齒。失北港,則唇亡齒寒;不特澎湖可慮,即漳、泉亦可憂也。北港在澎湖東南,亦謂之臺灣(「方輿紀要」)。

澎湖媽宮、西嶼頭、北港、八罩四澳,北風可以泊舟。若南風,不但有山有嶼可以寄泊,而平風靜浪,黑溝、白洋皆可暫寄,以俟潮流。洋大而山低,水急而流回。北之吉貝沉嶕一線,直至東北,一目未了;內皆暗嶕布滿,僅存一港蜿蜒。非熟習深諳者,不敢棹至(「海國聞見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兴市| 屯昌县| 涡阳县| 连江县| 麻栗坡县| 翁源县| 疏勒县| 新疆| 兴安县| 姜堰市| 浏阳市| 本溪市| 河西区| 宜兴市| 浮梁县| 浪卡子县| 宁蒗| 汉源县| 西吉县| 通辽市| 寻乌县| 周至县| 滕州市| 元谋县| 洛浦县| 海原县| 宝坻区| 新竹市| 揭阳市| 当阳市| 神木县| 布拖县| 库尔勒市| 白城市| 彰化县| 舞阳县| 丰台区| 广水市| 湖南省| 阳泉市|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