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暑 證(二)

  • 吳佩衡醫案
  • 吳佩衡
  • 1228字
  • 2015-12-27 01:21:39

甘××,男,年二十歲,云南姚安縣人,住昆明市武成路。體素健壯,1928年6月12日,值暑熱天氣,外出旅行,汗多渴飲,因畏熱貪涼,遂避暑休息于大樹陰涼之下,汗出則腠理疏泄,復被涼風吹襲,感冒而起病。初起即懔懔憎寒,口渴思飲,頭身不適,返家后漸次發熱,渴飲更甚,頭身疼痛,小便短赤。延余診視,脈來浮弦而數,面赤唇紅,舌紅而燥,良由酷暑傷陰,邪熱內壅,復被表寒閉束,腠理不通而成表寒里熱之證,擬仲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表里兩解以治之。

生麻黃10克 生石膏24克(碎,布包) 杏仁10克 甘草10克

13日復診。服上方一劑后即汗出淋漓,發熱退,頭體疼痛已愈,繼以清熱養陰之劑肅清余熱,擬方人參白虎湯含生脈散。

沙參20克 生石膏15克(碎,布包) 知母12克 寸冬15克生地12克 甘草6克 粳米10克

14日復診。原已脈靜身涼,今又身反灼熱,渴飲更甚,唇焦舌干而起芒刺,脈來洪數。何以服清熱養陰之劑,病反沉重,邪熱更甚囗是投藥失宜,抑或余邪再燃囗詢及由來,病者三、四日來大便不通,經親友介紹服通便丸一包,內有巴豆溫下等藥,服后大便雖瀉通數次,但反而熱勢再張而成是狀,始知為錯服濕熱丸藥所致。當即急以人參白虎湯加重分量,并加黃連、麥冬、玄參以清心肺之熱而滋水生津,佐綠豆以解巴豆之熱毒。

土人參24克 生石膏36克(碎,布包) 知母12克 黑玄參12克 川黃連6克 寸冬21克 小綠豆15克 生甘草6克 白粳米12克

15日復診。此方服后,盡然汗出熱退,口津回生,舌苔芒刺變軟,小便色雖黃赤但已較長,脈沉細而帶數象,手心尚熱,仍喜冷飲。此乃大病已退,邪熱未凈,真陰尚虛,再以養陰生津而清余熱治之。

方用:

黑玄參12克 生地15克 寸冬15克 知母12克 沙參15克 杭芍15克 石膏12克(碎,布包) 小綠豆10克 甘草6克

16日復診。脈已和緩,手心熱退,渴飲止,津液滿口,小便清長,神食較增,繼以生脈散加口芪、當歸、杭芍,兩劑而痊。

沙參15克 寸冬12克 五味子3克 當歸12克 口芪24克 杭芍12克 甘草6克

甘××暑證痊愈后,隨即介紹其同窗學友李某來診。李亦患暑證,病已六、七日,脈來浮洪,面赤多汗,壯熱煩渴而喜冷飲。唇焦舌紅苔白而燥,食物不進,小便短澀而赤。

曾服黃連、黃芩、枳殼、梔子、連翹、薄荷、木通、滑石、藿香、香薷等藥無效。此系暑邪傷陰、津液枯燥.內熱如焚,誤服此等苦燥辛散之劑,更增傷津耗液之弊。雖有苦寒之藥夾雜其方,猶如杯水無力以救車薪,遂擬人參白虎湯加味治之。

沙參24克 生石膏60克(碎,布包) 知母12克 寸冬24克 生地15克 玄參12克 杭芍12克 甘草6克 粳米12克

次日復診。一劑后即汗出淋漓,邪熱潰退,真陰來復,唇舌較潤,煩渴已減少,小便轉長,但色仍赤。繼以清署解熱,養陰生津之法,原方加減主之。

沙參15克 石膏12克(碎,布包) 寸冬12克 五味子3克 知母10克 杭芍12克 尖貝10克 竹葉5克 甘草6克

上方服后,脈靜身涼,舌潤和,口津生,煩渴止,小便清長,食量漸增,以生脈散加當歸、杭芍、生地。連服二劑,邪去正安,食增神健而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渡县| 永济市| 乌苏市| 山丹县| 长岛县| 碌曲县| 高雄市| 东兰县| 云和县| 南雄市| 汉中市| 奈曼旗| 尉氏县| 汉阴县| 乌鲁木齐县| 西吉县| 阿荣旗| 巴彦县| 松江区| 庆阳市| 武威市| 岱山县| 莱芜市| 寿光市| 响水县| 辽阳县| 土默特右旗| 海门市| 阿克苏市| 赤壁市| 广丰县| 怀远县| 顺昌县| 乐东| 云林县| 长沙市| 务川| 浏阳市| 河津市| 内江市|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