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男,年三十五歲,四川人,住云南省昆明市珠市橋。稟賦素強,偶停宿食,兼有濕熱,于1929年9月15日 夜起入廁,感受風寒而起病。初起即發熱吐瀉,頭疼體痛,自汗而畏寒,繼則下痢赤白,小腹痛甚,里急后重,每便僅一、二匙,日夜無度,小便短赤,噤口不食,脈來浮弦而兼緊象,舌苔白膩,舌尖絳。按病原系濕熱挾食積阻遏腸胃,復感風寒外邪,閉束太陽經氣運行之機,表寒外束,又有濕熱內逼,以致身熱下痢,此即所謂“協熱痢”。法當表里雙治,以桂葛湯解肌表之邪,佐小承氣湯加黃連下宿食而清濕熱。
葛根12克 桂尖1 0克 杭芍20克 大黃10克(泡水兌入) 油樸12克枳實10克(搗) 黃連5克 生姜10克 小棗7枚 甘草3克
次日復診。服上方一劑始盡,即見汗出,汗后熱退脈平,表邪已解,痢亦減輕,惟濕熱食積尚阻遏胃腸,濕熱內逼,痢未全止,每痢仍腹痛后重,遂以“通因通用”之法,擬大承氣湯合濱芍順氣湯加減急下宿食兼清濕熱。
生杭芍24克 生大黃12克(泡水兌入) 枳實10克(炒、搗)厚樸10克(炒) 檳榔12克 麥冬12克 廣木香5克 芒硝5克 黃連4克
三診,上方服后,得快利稀糞二、三便,腹痛后重及赤白痢均減去十之七、八,膩苔已退,稍進稀粥。惟小便仍短赤,思食冷物水果。此病狀雖減而濕熱痢毒未凈,仍照原方加減主之。
生杭芍20克 生大黃6克(泡水兌入) 黃連5克 油樸10克 麥冬12克 玄明粉5克 廣木香4克
服后又下出溏薄糞便二次,痢遂止,肛門稍墜,食量較增,小便尚赤。余熱尚未全清,繼擬下方治療。
沙參13克 寸冬13克 木通10克生杭芍13克酒炙大黃5克 厚樸10克
服上方后飲食復常,神形健如,痢止溺清、腹痛若失而瘥。
按:余遇下痢之證,身熱頭體痛有表證者,當即以桂葛湯先解表邪。若無表邪,則當頭以涼下為急,如此療法,無不效如桴鼓。茍不解除表邪,則身熱不退,易轉危篤。故《內經》云: “利證身熱不休者死。”不行攻下,邪熱痢毒亦不能除。若屬久痢虛寒者,又當以溫固之法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