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王旭高
  • 3739字
  • 2015-12-27 01:08:25

杜仲 菟絲餅 丁香 當歸 白芍 炮姜 鹿角霜 木香 茯苓 砂仁陸 《脈經》云∶代則氣衰,細則氣少。多指陽氣為言。今下痢而得促脈,脾胃之陽微特著。況形衰畏冷,而小便清長者乎!惟是下痢赤者屬血分,腹中痛為有積,立方從此設想,尋其罅而通之補之,亦治病之機巧也。

附子枳實理中湯送下駐車丸。

薛 先患紅痢,續加以瘧,又變泄瀉,瀉止仍痢,兩月有余。

脈弦硬,晝無小便,每交子后至辰便痢數次,小溲亦得稍通。此伏暑濕熱蘊于腸胃及厥陰。厥陰之表便是少陽,故先見熱痢,后兼瘧象,乃厥陰、少陽表里同病也。瘧后大便溏泄者,少陽木邪侮土也。瀉止而瘧痢仍作者,胃氣強旺,土不受邪,仍還厥、少兩經也。小便少者,陰氣虧則滲愈少,當滋其化源也。今清厥陰之熱而舉清陽,兼益腎之陰,運脾之濕,從白頭翁合胃風湯意。

白頭翁湯加防風、白術、白芍、五味子、大熟地、伏苓、神曲、谷芽、北沙參。

淵按∶議論如秋月寒潭,開后學心思不少。方亦精妙。

王 厥陰有寒,腸中有熱。少腹冷痛,下痢紅粘,身熱肢寒,汗出舌膩,惡心不食,慮成噤口。擬辛通厥陰之寒,苦泄腸中之熱,用姜萸當歸四逆湯加香、連、芩、楂主之。

桂枝 白芍 吳茱萸 炮姜 炙甘草 木通 當歸 川連 木香 黃芩 楂肉炭 砂仁淵按∶有熱深厥深之象,乃濕熱積重遏腸胃,氣機不得通化,宜佐通因通用法,使膠粘之邪速去。

范 肝胃不和,濕熱積滯為痢。痢延半載,仍脘腹脹痛,惡心。治以苦辛泄肝和胃,佐以分消運化。

川連 茯苓 川樸 木香 楂肉 青皮 陳皮 砂仁 赤芍 白芍另用駐車丸三錢,烏梅丸一錢,相和服。

又 痢減腹仍痛,肝胃未和也。現值經來,脈弦寒熱,血虛木郁。擬養血疏肝。

八珍湯去草,加香附、木香、陳皮、神曲、砂仁。另駐車丸、烏梅丸、歸脾丸各一錢,相和服。

張 便痢白膩如水晶魚腦色,小便不利,少腹偏右板窒。諸醫以為腸癰,固以相似。然考腸癰為病,有寒有熱。《金匱》并出二方,如大黃牡丹湯,苡仁附子敗醬散,概可見矣。但此癥則屬寒積,脈弦緊而數,面色青而不渴,宜用溫通。

肉桂五苓散加楂肉、砂仁。

又 溫通已效,仍從前方加炮姜、木香。

又 欲溺不爽,溺后氣向下墜,便痢白膩雖稀,然腰尻酸痛如折。全屬陽虛氣陷之象。仿東垣參入前法。

西黨參 升麻 冬術 肉桂 茯苓 澤瀉 炮姜 木香 訶子(煨) 砂仁 生鹿角此方連三劑,大便白膩全無,脾胃已開。按此癥并非腸癰,乃寒積下痢耳。因諸醫皆云腸癰,只得委曲周旋,但從腸癰有寒有熱,輕輕轉筆,折入溫通方法,既不礙醫,又與病相合,不得不然之事也。故志之。

某 休息痢將及五年,腹中塊壘時痛,痢下仍兼干糞。脈弦遲,苔灰白。此虛而有寒積也。《本事方》云∶痼冷在腸胃,泄瀉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調理,不可畏虛養病。此癥的是。姑擬一方備采。信則服之,疑則勿服。

參須(三錢) 熟附子(三錢) 干姜(二錢,炒) 甘草(錢半) 當歸(錢半,酒炒)大黃(三錢,酒炒) 川樸(三錢) 枳實(三錢,土炒) 元明粉(二錢)共研細末,蜜水泛丸。每日三錢,砂仁湯送下。

淵按∶痢疾濕熱未清,早服兜澀,往往延成休息,用溫下法頗為合拍。但大黃分量宜重一倍,否則不但積不去,且不敵姜、附之溫燥耳。

張 癥有變遷,治無一定。痢疾多由積滯,而煙客中氣素虧,腎氣亦損。小溲不利,腎虛陽氣不化也;舌紅無苔,腎虛陰津不升也。腹不痛,無積可稽;氣下注,清陽下陷。種種虛象,所以淹纏不易奏功。夫有胃則生,古人是訓;而大煙傷氣,剝削可虞。故煙痢一癥,醫家難以著手。諸宜自愛,謹慎為上。

熟地炭 白芍 川芎炭 肉桂 澤瀉 歸身炭 黨參(元米炒) 冬術 茯苓 蜜炙粟殼淵按∶熟地不宜炒炭。

某 泄痢白膩,腹不痛,脈沉細。此寒也。宜溫之。

吳茱萸 茯苓 木香 陳皮 炮姜 六神曲 焦白術 訶子 烏藥 砂仁李 河間論痢屬熱者多,而景岳論痢屬寒者不少。此癥腹不甚痛,但肛 且脹,脈緊肢寒,并不發熱,兼素有寒疝,苔白不渴,寒象為多。宗景岳論治之。

吳茱萸 茯苓 炮姜 木香 炙甘草 焦六曲 陳皮 砂仁邢 休息痢必有積,延來兩月,近今發熱,濕熱郁蒸于腸胃,痢色或白或赤。化濕熱以運中州,疏積滯以和氣血。勿以為日既久,遽投固澀也。

白術 川連 白芍 木香 當歸 茯苓 廣皮 楂炭 升麻 澤瀉 防風另∶資生丸,補中益氣丸、駐車丸等分,相和一處。每朝服三錢,開水送下。

徐 紅痢匝月,仍腹痛后重。據云,先曾發熱三次。此屬中虛表邪傳里。現今脈細肢寒,太陰陽氣已弱;小便艱難,膀胱氣化又鈍。擬開其中焦,化其濕熱,兼升陽解表,亦表里雙解之法也。

柴胡 桂枝 茯苓 澤瀉 川連 木香 白術 黨參 砂仁 炮姜 炙甘草張 瘧后勞碌感寒,瘧邪復發,更加紅痢后重,此中虛氣陷,濕熱未楚也。用敗毒散。

活人敗毒散加神曲、楂炭、陳皮。

許 熱伏營中,久痢純血,腰疼腹痛。舌苔薄白,底絳,兼有紫點。此屬濕熱挾瘀之候。病將一載,法以咸苦通澀兼施。

杜仲(鹽水炒) 阿膠(川連炒) 川斷(鹽水炒) 黃柏(鹽水炒) 地榆炭 白芍防風根 炙升麻 當歸 生熟砂仁又 投咸苦通澀之劑,諸恙皆減,仍宗前法增損。

原方去黃柏、防風,加熟地、淡芩(醋炒)、荷葉蒂。

高 三瘧汗少,邪不外達,飲食不節,變增泄瀉。今竟下痢紅白粘膩。自來體質氣虛多濕,最怕淹纏。急宜忌口為要。

羌獨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花檳榔 萊菔子 陳皮 炙甘草 茯苓 山楂炭 焦六曲 木香 砂仁金 紅痢三年,腹左結塊板硬不移,按之則痛,漉漉作聲,即便下痢。此瘀凝寒積,久留于腸腑。當以溫藥下之。

蒼術炭 川熟附 枳實炭 地榆炭 茯苓 當歸 通草 桃仁(炒黑研) 大黃(酒炒)仁淵曰∶潔古芍藥湯亦治痢要方,濕熱積郁結腸胃甚者,宜通下以開壅塞,使邪不久留,正氣不致大傷,何數十證無一及之者,或未遇此等耳。夫痢疾古名腸 ,夏秋濕熱居多。邪壅腸胃重而經絡輕者成痢,腸胃輕而經絡重者為瘧疾、伏暑。亦有經腑同病,寒熱痛痢并作者,初宜苦辛芳淡通而化之。挾表則活人敗毒散。積重痛甚者,因而竭之,潔古芍藥湯。病有寒熱虛實,藥有補瀉溫涼,非一法所能概也。若噤口不納者難治。乃濕熱傷胃,邪勢捍格,絕不思谷,治法雖多,須中氣尚有根柢,猶或可治。煙痢亦難治,因久吸洋煙,腎精脾氣先已告困,迨痢疾一發,勢即不支,故諸藥不效耳。初起視其正尚可支,急為逐邪,切勿彷徨。輾轉三五日后,臟真傷而津氣竭,欲攻不能,欲補不可,即棘手矣。若邪正并急,尤宜舍邪顧正,或溫補脾胃,或清補氣液,佐徹邪一二味,能受即是生機。否恐邪未化而正已脫,但不可早用兜澀,無益而害之。蓋兜澀莫過洋煙,洋煙不靈,豈禹糧、石脂、訶、粟、榴皮能為力乎?茍元氣津液可恃,邪不自容,痢中自有去邪,邪化痢止,必然之理。虛不受補者死,且胃氣亦不可恃。平人能納谷者,雖重可治。煙痢脾腎臟真受傷,雖能納谷,不過稍延時日,待胃敗則死耳。蓋脾為倉廩,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二陰鎖鑰故也。根柢一壞,神丹莫挽矣。論脈弦急大者死,緩弱者生。須看其所下何如。若虛坐努責,或紫水敗醬,雖腹痛后重,虛象大著矣。切勿再進苦寒傷胃,宜溫運脾腎,疏達肝木。木達氣升,其痛自止;痢隨痛減,胃氣亦醒。達木用肉桂最妙,蓋甘緩辛通發散為陽,最能暢達郁結也。

黃膽門

王 兩目身體皆黃,小便自利色清。此屬脾虛,非濕熱也,名曰虛黃。

黃 (一兩) 白芍(三兩) 伏苓(二兩) 地膚子(二兩)酒浸服。

周 伏暑濕熱為黃膽,腹微痛,小便利,身無汗。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表而汗之。

麻黃 連翹 杏仁 淡豆豉 茵 草 赤苓 川樸 枳殼 通草 六神曲(炒)赤小豆一兩,煎湯代水。

朱 濕熱內走太陰,遍體發黃,肌膚粟起,小便黃赤。與茵 梔子柏皮湯。

茵 連翹 赤苓 大黃 澤瀉 黑山梔 黃柏 淡芩 通草曾 脈形乍大乍小,面色暗晦不澤,似有一團陰氣阻遏于中。苔黃而濕,腹滿足腫,小便黃赤,又有濕遏熱伏之形。色癥合參,是屬女勞黑疸。變為腹滿,在法難醫。姑擬泄腎熱以去脾濕,仿《金匱》法。

冬瓜皮 桑白皮 地骨皮 生姜皮 黃柏 川樸 茵陳大麥柴煎湯代水。

施 三瘧止而復作,腹滿平而又發。今目黃脈細,面黑溺少,防延黑疸。然疸而腹滿者難治,姑與分消。

制附子 大腹皮 陳皮 麥芽 綿茵 赤苓 滑石 焦山梔 通草 栝蔞皮淵按∶疸而腹滿,前人未言其故。余謂肝脾臟氣兩傷,木土相克也,故難治。

又 面色黎黑,腹滿足腫,脈沉而細。此脾腎之陽不化,水濕阻止于中,證勢甚重。且與通陽燥濕。

四苓散加肉桂、川樸、陳皮、大腹皮、焦六曲、細辛、香櫞皮、麥芽。

黃 面黃無力,能食氣急,脫力傷脾之證也。用張雞峰伐木丸。

皂礬(一兩,泥土包固,置糠火中,煨一日夜,取出,候冷,礬色已紅,去泥土凈)川樸(五錢) 茅術(一兩,米泔浸,切,炒) 制半夏(一兩) 陳皮(二兩,鹽水炒) 茯苓(一兩) 炙甘草(五錢)共研細末,用大棗肉煮爛為丸。每服二錢,開水送。飲酒者酒下。此方頗效。

仁淵曰∶黃膽亦濕熱郁遏之病,與伏暑、瘧疾同一來路。古人謂如 醬,濕熱壅遏不泄所致。但有陰黃、陽黃、女勞、谷、酒之分。同是濕熱,陽黃則黃色鮮明,脈大口渴,其證多實,治如茵 五苓、平胃、梔子柏皮等,甚則茵 大黃之類,開化中宮,分泄濕熱,從小便而出,其黃自退。陰黃則脾腎陽氣素虛,不能升化其邪,黃色暗晦,脈細皮寒,口不渴,分化濕熱,宜佐通陽理脾,如茵 五苓佐理中、真武之類。谷疸則食傷脾胃,酒疸則酒傷肺脾,皆濕熱阻而不化,各有所主。女勞黑疸,最為難治,乃內伏濕邪,更傷女勞而得,腎精大傷,根本已壞,濕熱之邪深伏厥、少,正氣不能勝任故也。又有虛黃一證,并非黃膽,乃中虛木勝,土色發見于外,其黃色淡白,小便不變,脈弱口淡,能食而無力,俗名懶黃,乃勞倦內傷之癥,宜崇土疏木,調補中氣,如補中益氣之類。諸黃證雖以分泄濕熱為主,尤須察其陰陽虛實,有無兼證而調之,始為盡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国县| 杭州市| 洛南县| 阿拉尔市| 寻乌县| 当阳市| 景洪市| 中超| 杭州市| 余干县| 弥勒县| 琼海市| 永川市| 平罗县| 淳安县| 临江市| 丹棱县| 临泽县| 石景山区| 宁阳县| 天峻县| 皮山县| 宽甸| 六盘水市| 宁夏| 阿克| 忻城县| 胶州市| 藁城市| 慈利县| 正镶白旗| 潞西市| 密云县| 诸暨市| 涡阳县| 瑞丽市| 尖扎县| 靖江市| 太康县| 历史|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