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太極拳練法說明 十一代傳人鄭鈞

愚自幼隨父(鄭公悟清)習練太極拳,經數十年的修煉,淺得太極拳的體會,學練太極拳,好似數學的0、1、2……9十個數字和各種運算符號;學生在小學、中學直至大學的各階段都學習其組合及變化,并逐步得到提高和升華。習練太極拳決不能一蹴而就,一曝十寒,必須經過逐步學習,長期修煉,循序而進,方能達到高深境界。

太極拳之動作輕軟異常,而一動全身皆動。習練時無須用過分之氣力。無論強弱、老幼均可習練,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寶。在太極拳的修煉過程中,由于各種條件的不同,習練者思想意識不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形式與方法。其中既有相通又有側重,但都有同樣的原則要求,都是讓人以自身修練達到自我完善、追求人生的真善美。然而習練太極拳者成千上萬,不知其要點者甚多,其主要表現在隨隨便便、人動亦動、人云亦云、不按規矩、不知要求,雖長期修煉但收效甚微。守規矩才叫練功,不守規矩到老一場空。有不得性命之真傳,不知自然先天之綱紀,落于思維之雜亂,不知太極拳的修持,錯修錯練者,正理不明,根源不透,偏執一邊,雖練太極拳,但性理不合,神氣不交,縱行修為,真氣暗耗,終無所成。或者只知拳論中之言語,但末能徹底明其精微,若不設法求之,則幻想輒出,當止不止,不當止而止之。或有意放縱,不知收斂,氣質異生,此非師傳不真,乃自已不查已之過也。或丹田之氣已成者,急于超脫,貪念塵俗,一時不覺,丹田之氣失控而出,空空而已。或用旁門小技,以為見功,而世人多得相互傳授,終生不悟,尋枝摘葉,迷惑后人,以錯傳錯,遂成風俗而迷失真理,致使正理日遠月疏,異端并起,迷失先師之本意。更有道聽途說,口耳之學傳于無知之徒,遞相訓式。并非不想傳授太極拳之真諦,蓋世人享受心重,不知修煉,不知天機,不知修為。雖練太極,卻末入太極之門。拳經云:“斯技旁門甚多。”因此,初練者宜端正方向,以立根基,不使動向散亂。最忌粗心浮氣,精神不專,不專心細學,眼不顧手,手不顧腳,上中下不能合一,就是瞎練。尤忌身手不活,手腳不隨,即用猛力,處處以力奪力顯力者,此謂癡練耳。償能平心靜氣,凝目靜神,輕搖之以松其肩,柔隨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穩其步,待到戶松、身活、步穩然后鎮頭領氣以衛其力,力順氣自通,氣通力自重,以此法修煉,至其純熟,手眼步一致,心神氣相同,自能達到自然而然之妙境。

習練太極拳能守規矩,按照規矩去練,有明師教誨,氣流運行,血脈暢通,做到分而有數,變而有象,列而有位,散而有質,苦下功夫,方能強身健體,從規律中得到應有的效果。繼師之后傳藝于世者,應從前輩規矩中走出來,扔掉套路包袱,走向新的層次。數歸無數,不分則無數;象反無象,不變則無象;位至無位,不列則無位;質還無質,不散慢無質。追溯太極之源,無象太極之本,無位太極之真,無質太極之妙,無象數位形成虛實無位高境界,發展進取,隨心所欲。要達此境,必須著熟、氣順、神行,方得其妙。

太極本無體,寓于宇宙,其大無外無物可容;太極本無用,運行于物,其深莫測,其理可究。以體而論,太極之始有內外之辨。以用而論,太極之始能觀基本之情。觀其內而不觀其外,究其外而明其內,觀其神而不觀其形,形無不備而神得現。神者精,保精則神明,神明則長生。保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精為血脈之川流,守骨之神靈,精去則骨枯,骨枯則死。愿同道細心悟解,精微而行,不失其真,以達到體清氣固,形靜神明的太極化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保市| 长丰县| 中西区| 青冈县| 天长市| 新干县| 高州市| 高雄县| 浪卡子县| 买车| 洪雅县| 寻乌县| 理塘县| 怀宁县| 吉首市| 林口县| 海晏县| 徐闻县| 吴忠市| 永和县| 龙门县| 正宁县| 湛江市| 银川市| 丰原市| 麟游县| 嵊州市| 嘉祥县| 顺昌县| 光泽县| 开封县| 丹凤县| 双桥区| 固始县| 芜湖市| 郸城县| 和田县| 保山市| 乌拉特前旗| 祁门县|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