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 太平圣惠方
  • 佚名
  • 4901字
  • 2015-12-27 00:21:39

治傷寒一日候諸方

夫傷寒一日。太陽受病。太陽者膀胱之經也。為三陽之首。故先受病。其脈絡于腰脊。

主于頭項。故得病一日而頭項腰脊痛也。

治傷寒一日。太陽受病。頭痛項強。壯熱惡寒。宜服桂枝湯方。 桂枝(半兩)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干姜(半兩炮裂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麻黃(二兩去根節)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二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五里。以稀蔥粥投之。衣蓋取汗。如未汗。一依前法再服。

治傷寒一日。頭痛。身體百節酸疼。惡寒。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桂心(三分)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芎 (一兩) 赤芍藥(三分) 白術(三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五六里再服。濃覆取汗。

治傷寒初患一日。宜服解肌湯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赤芍藥(半兩) 葛根(一兩半銼) 石膏(一兩半) 桂心(三分)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頻服。衣蓋以汗出為效。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目四肢疼痛。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 赤芍藥(一兩) 桂心(三分) 干姜(半兩炮裂銼)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熱服。良久吃蔥粥投之。衣蓋出汗。

治傷寒一日。脈弦而數。頭項腰脊痛。身熱煩滿。不得睡臥。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干姜(半兩炮裂銼) 石膏(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半分。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頻服。衣蓋出汗。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惡寒。宜服桔梗散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 細辛(半兩) 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半兩去根節)白術(半七遍焙干微炒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衣蓋出汗。如未汗出。即再服之。

治傷寒一日。頭痛壯熱。煩悶。其脈洪數。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 桂心(三分) 赤芍藥(半兩) 白術(半兩) 干姜(半兩炮裂銼) 麻黃〔二(三)分去根節〕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并四五服。汗出效。

治傷寒一日。頭痛壯熱。心神煩悶。宜服石膏飲子方。 石膏〔二(一)兩搗碎〕 柴胡(半兩去苗) 豉(一合微炒) 麻黃(一兩去根節) 蔥白(二莖) 薄荷(一分)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二(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

如人行三二里相續服。盡濃蓋取汗。

治傷寒百邪毒瓦斯。在皮膚肌肉。宜服解肌湯方。 麻黃(半兩去根節) 桑根白皮(半兩銼) 赤芍藥(一分) 梔子仁(一分) 前胡(一分去蘆頭)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桂心(一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以濃衣蓋出汗。

治傷寒初覺頭痛。膈上痰壅。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人參(一兩去蘆頭) 細辛(半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桂心分炙微赤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初覺一日。頭項腰脊痛。惡寒。麻黃散方。 麻黃(半兩去根節) 干姜(半兩炮裂銼) 蔥白(三莖) 豉(一合)上件藥。搗細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衣蓋出汗。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項腰腳疼痛。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葛根(一兩銼) 柴胡(一兩去苗) 赤芍藥(三分) 桂心(三分)石膏(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半合。椒六(二)七粒。蔥白二莖。

薄荷二十葉。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服藥后吃蔥豉粥投之。以衣蓋出汗。

治傷寒初覺。憎寒壯熱。頭痛口苦。宜服此方。 桂心(一兩) 赤芍藥(一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須臾吃蔥豉粥投之。衣蓋取汗。未汗即再服。

治傷寒一日。頭痛項強。上連腑。壯熱憎寒。體痛口苦。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分) 麻黃(半兩去根節) 干姜(半兩炮裂) 蔥白(四莖) 豉(半合)上件藥細銼。和勻四分為二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衣蓋取汗。未汗即再服。

治傷寒一日初覺。頭痛惡寒。壯熱。腹內熱。脈洪大。宜服葛根湯方。 葛根(一兩) 蔥白(五莖) 豉(一合) 柴胡(半兩去苗) 生姜(一兩) 黃芩(半兩)上件藥。都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再服。衣蓋取汗。

又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銼)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銼) 生姜(半兩切) 蔥白〔二(五)莖切〕豉(一合)上件藥。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再服。衣蓋出汗。

治傷寒一日頭痛。遍身壯熱。時時惡寒。宜服發汗神丹丸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赤茯苓(一兩) 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姜湯下十丸。良久吃蔥豉粥投。以衣覆取汗。未汗即再服。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其背惡寒者。宜服附子湯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赤茯苓(半兩) 赤芍藥(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術(半兩) 桂心(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先宜煎蒴 湯。淋背發汗方。 蒴 (五兩) 槐枝(三兩) 柳枝(四兩) 桃枝(三兩) 構葉(四兩) 豉(一升) 蔥白(十莖)上件藥。細銼。以水三斗。煎取二斗。去滓。于無風處看冷暖。淋背訖。便吃蔥豉粥了。以衣蓋取汗。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痛。宜服蔥豉湯方。 蔥白(三莖切) 麻黃(一兩去根節銼) 豉(一合) 生姜(半兩拍碎)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頻服。衣覆出汗。

治傷寒一日。服蔥豉湯不得汗。宜服此方。 葛根(一兩銼) 蔥白(三莖切) 豉(一合)上件藥。都以水二大盞。入生姜半兩。同煎至一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頻服。衣蓋取汗。

治傷寒初得。一日在皮膚。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宜用青膏方。 當歸(三兩) 芎 (三兩) 川椒(三兩去目及閉口者) 吳茱萸(三兩) 白芷(三兩) 附子(三兩去皮臍生用) 川烏頭(三兩去皮臍生用) 莽草〔二(三)兩〕上件藥。細銼。以醇酒浸之。良久漉出。以煉成豬脂四斤。煎至藥色黃。絞去滓。不計時候。以溫酒服如半棗大。日三服。稍稍增之。若頭項強。即摩之。

治傷寒一日。敕色。頭痛頸項強直。賊風所中。宜用黃膏方。 川大黃(半兩) 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 細辛(半兩) 干姜(半兩) 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 桂心(半兩) 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心)上件藥。細銼。以醋浸一宿。漉出。以臘月豬脂一斤。煎之。附子色黃即止。濾去滓。

瓷盒走注 治傷寒一日。敕色惡寒。肢節疼痛。并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頭馬鞍瘡。癰腫。 摩之皆天雄(三兩去皮臍生用) 川烏頭(三兩去皮臍生用) 莽草(三兩) 躑躅花(三兩)上件藥。以酒三升。浸一宿漉出。用煉了豬脂三斤。與藥一處。于銅器中。文火。煎令諸藥棗核

治傷寒二日候諸方

夫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胃之經也。主于肌肉。其脈絡于鼻。入于目。故得病二日。

也。

治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主于肌肉。其氣往來寒熱。鼻干不可眠臥。面赤 身熱。

桂枝(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赤芍藥(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頻服。汗出即愈。

治傷寒二日。頭痛鼻干。面赤壯熱。四肢煩疼。宜服人參湯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訶黎勒皮(三分) 干姜〔三(一)分炮裂銼〕 桂枝(三分) 赤茯苓〔一(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頻服之。汗出瘥。

治傷寒二日。頭痛發熱。煩悶。宜服麻黃湯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桂心(三分) 石膏(三分) 黃芩(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赤芍藥(半兩) 杏仁(二十一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汗出愈。

治傷寒二日。頭痛壯熱。骨節煩疼。宜服解肌湯方。 干姜(一兩炮裂銼) 麻黃(一兩去根節) 赤芍藥(三分) 黃芩(三分) 石膏(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二莖。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汗出瘥。

治傷寒二日。皮膚煩(頑)痛。項強。四肢煩疼。宜服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干微炒) 當歸(一兩銼微炒) 芎 (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兩去目及閉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七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二服。頻服。以衣覆取汗出瘥。

治傷寒二日。頭項強。四肢煩疼。宜服荊芥散方。 荊芥(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前胡(一兩) 麻黃(二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術(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以衣覆出汗。

治傷寒二日不解。宜服發汗白薇散方。 白薇(半兩)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貝母(三分煨令微黃)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服二錢。衣蓋出汗愈。

治傷寒二日。頭項四肢。煩熱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桂心(一兩) 石膏(二兩) 葛根(一兩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稍熱服。以衣蓋取汗。如人行五里未汗再服。

治傷寒二日。心中悸而煩者。宜服建中湯方。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芍藥(一兩) 桔梗(一兩去蘆頭)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術(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二日。頭疼壯熱。發表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白術(一兩)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干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候熱服。宜頻服。令有汗出即瘥。

治傷寒二日。發汗立效方。 附子(半兩去皮臍) 白附子(一分) 半夏〔半兩(分)〕上件藥。并生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衣覆出汗。

治傷寒二日。痰逆頭疼。四肢壯熱。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水煮一伏時曬干) 澤瀉(一兩) 桂心(一兩) 干姜(一分炮裂銼)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

治傷寒二日。頭痛壯熱。宜服走馬散方。 草烏頭(半兩燒灰) 桂心(半兩) 硫黃(半分細研)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稍熱頻服。蓋出汗瘥。

治傷寒二日。頭痛。腰脊強硬。憎寒壯熱。遍身疼痛。宜服霹靂散方。 大黑附子(一枚入急火內燒唯存心少多在臨出火時便用瓷器合蓋不令去卻煙焰)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汗出立瘥。

治傷寒三日候諸方

夫傷寒三日者。足少陽受病。少陽者膽之經也。其脈循于脅。上于頭耳。故得病三日。

胸脅熱而耳聾也。三陽經絡始相傳。病未入于臟。可汗而解也。

治傷寒三日不解。頭痛肌肉熱。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葛根(一兩銼) 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衣蓋汗出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逊县| 铜山县| 志丹县| 阿拉善左旗| 静宁县| 凤台县| 桦甸市| 林州市| 翼城县| 霍林郭勒市| 罗田县| 汤阴县| 涞源县| 宜章县| 保亭| 南江县| 麦盖提县| 侯马市| 连城县| 灵丘县| 清远市| 灯塔市| 牙克石市| 新营市| 马山县| 沾益县| 黔南| 磴口县| 鸡泽县| 托克托县| 类乌齐县| 沾化县| 新宁县| 安乡县| 黑龙江省| 繁昌县| 麻城市| 桐城市| 芒康县| 呈贡县|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