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 太平圣惠方
- 佚名
- 4972字
- 2015-12-27 00:21:39
治傷寒病三日。腹痛。小便不利而嘔者。屬少陽(yáng)病證。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赤芍藥(半兩) 白術(shù)(半兩)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干姜(半兩炮裂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已經(jīng)三日。不得汗。頭痛發(fā)熱。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二兩) 桂心(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附子(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分為二服。
治傷寒三日。咳嗽。胸膈不利。四肢煩疼。壯熱頭痛。宜服細(xì)辛散方。 細(xì)辛(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葛根(三分銼) 荊芥(一兩) 白術(shù)(一兩) 赤芍藥(一兩銼) 五味子(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已經(jīng)三日。頭痛。壯熱不解。咳嗽痰逆。宜服丁香散方。 丁香(一兩) 前胡(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二(一)兩去根節(jié)〕 白術(shù)(一兩) 細(xì)辛(一兩)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熱服之。
治傷寒三日。壯熱不解。發(fā)汗香豉粥方。 麻黃〔三(一)分去根節(jié)〕 葛根(一分) 梔子仁(一分) 石膏(半兩) 荊芥(半兩) 生姜(一分) 豆豉(一合) 糯米(一合半)上件藥。細(xì)銼。以水三大盞。先煎麻黃等七味。至一盞半。去滓。下米煮作稀粥。不計(jì)時(shí)候服之。衣蓋出汗瘥。
治傷寒三日。雖發(fā)汗后。頭痛壯熱未得全解。毒瓦斯猶盛。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 薺 (一兩) 葛根(一兩銼) 黃芩(二分) 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三日不得汗。煩熱悶亂。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jié)) 葛根(二兩) 桂心(一兩) 豉(二合) 赤芍藥(一兩) 石膏(二兩搗碎)上件藥。細(xì)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
不計(jì)時(shí)候熱服。便吃蔥粥投之。衣覆取汗。如未汗出。即再煎服之。
治傷寒三日不得汗。四肢不利。宜服通關(guān)散方。 附子(一顆炮裂去皮臍) 干姜(半兩炮裂銼) 桂心(一分) 麻黃(一分去根節(ji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熱服。
治傷寒三日。頭痛壯熱。四肢不利。宜服正陽(yáng)丸(丹)方。 太陰玄精(二兩) 硝石(二兩) 硫黃(二兩) 砂(一兩)上都細(xì)研。入瓷瓶子中。固濟(jì)。以火半斤。于瓶子周一寸 之。約近半日。候藥青紫色。住七日出為 治傷寒三日。服藥之后。不得汗。宜用蒸法。 上以薪火燒地。良久。掃去火。微用水灑地。取蠶砂桃葉柏葉糠。及KT 面等。皆可用之周身
治傷寒四日候諸方
夫傷寒四日。太陰受病。太陰者脾之經(jīng)也。為三陰之首。是故三日以后。陽(yáng)受病訖。傳之于故可 治傷寒四日。太陰初受病。宜服恒山散吐之方。 恒山(三分) 甘草(三分生用) 鱉甲(三分涂醋炙令黃去裙 ) 石膏(三分) 柴胡(三分去苗) 知母(三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十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之。當(dāng)吐頑涎。后即服和氣治中湯主之。
治太陰初受病。服恒山散吐后。宜服和氣治中湯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 藿香(半兩) 白術(shù)(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干姜〔一分(兩)炮裂銼〕 白茯苓(一分)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件藥。搗羅為細(xì)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即去生姜。和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吐后。或壯熱頭痛。身體酸疼。口苦心煩。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 葛根(三分銼) 柴胡(一兩去苗) 知母(三分) 赤芍藥(一兩) 梔子仁(三分) 石膏(一兩半)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生干地黃(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四月。頭痛背膊急疼。心腹壅滯。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恒山(一兩半) 茵陳(一兩) 知母(一兩)赤芍藥(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鱉甲(一兩半涂醋炙令微黃去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淡漿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以微吐為度。未吐再服。
治傷寒四日嘔噦頻煩。頭疼大渴。此證是脾胃痰滯。宜服半夏湯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 濃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稍熱服。
治傷寒四日。脈浮大。發(fā)熱惡寒。身體疼痛。無(wú)汗而煩者。宜服大青龍湯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jié))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石膏(二兩) 杏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因下后大渴。服冷藥過(guò)多。喘急者。陰盛故也。宜服小青龍湯方。 桂心(一兩) 五味子(半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白芍藥〔二(一)兩〕 細(xì)辛(三分)干姜(湯浸去皮尖雙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雖經(jīng)發(fā)汗后。心胸不利。頭目多疼。胃氣不和。少思粥食。宜服前 胡散方前胡(半兩去蘆頭) 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桂心(半兩) 人參(歸(半兩銼微炒) 葛根(半兩銼) 柴胡(半兩去苗)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木香(半兩)旋復(fù)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腹脅脹滿。心胸不利。四肢疼痛。咳嗽惡寒。喘急壯熱。宜服白術(shù) 散方。
白術(shù)(三分) 前胡(三分去蘆頭) 葛根(三分銼) 桑根白皮(三分銼) 川升麻(半兩)赤芍藥(一兩) 石膏(一兩半) 荊芥(半兩) 子芩(三分)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煩熱不解。大小腸澀。宜服樸硝散方。 川樸硝(三分) 犀角屑(三分) 梔子仁(半兩) 赤芍藥(三分) 黃芩(三分)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柴胡(一兩去苗)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三十片。生姜半分。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頻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四日。頭重身強(qiáng)。腰脊痛。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一兩銼)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桂心(一兩) 大青(三分) 黃芩(半兩)石膏(一兩) 赤芍藥(三分) 麻黃(二兩去根節(ji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煩熱不解。大小腸秘澀。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黃芩(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梔子仁(半兩) 地骨皮(三分)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川樸硝(一兩) 木通(二分銼)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微利為度。
治傷寒四日。頭痛。背膊急悶。骨節(jié)煩疼。心燥口干。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赤芍藥(二分) 防風(fēng)(二分去蘆頭)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未經(jīng)吐。宜服瀉心湯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黃連(一兩去須) 黃芩(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三陰受病。其脈浮而滑。腹?jié)M。口熱。舌干而渴。大便不利。宜服 三黃散黃芩(一兩) 梔子仁(一兩)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樸硝末二錢。煎至六分。
去滓。食前溫服。大便利即藥止。未利再服。
治傷寒四日。毒瓦斯入胃。喉中閉悶。宜服吐痰散方。 瓜蒂(一分) 丁香(一分) 赤小豆〔半分(合)炒熟〕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diào)下二錢。空腹服之當(dāng)吐。后便可吃蔥豉粥補(bǔ)之。
治傷寒汗出不歇。已三四日。胸中惡。但欲吐。宜吐之方。 豉(二合) 鹽(半兩) 蜜(一合)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空腹頓服之。良久當(dāng)吐。如人行十里未吐。再服。
又方。 苦參(半兩銼) 甘草(一分生用銼) 赤小豆〔二(三)十七粒炒熟〕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取半盞去滓。空心。都作一服服之。當(dāng)吐。不瘥者更吐。以苦參一 治傷寒四日。寒熱不退。頭痛。百節(jié)煩疼。此毒瓦斯在胸中。宜服松蘿散方。 松蘿(半兩) 川升麻(一兩) 甘草(一兩生用) 恒山(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取七分。入粗米(茶末)二錢。更煎一兩沸。去滓。空腹溫服。如未吐。相去如人行三四里再服。以吐為度。
治傷寒四日。已嘔吐。更宜吐方。 苦參末(二錢)上以溫酒五合調(diào)服之。得吐即瘥。
治傷寒四日。心胸中滿悶。取吐方。 豬膽(一枚取汁)上以醋一小盞。酒一小盞。內(nèi)豬膽汁相和。溫過(guò)。分為二服。當(dāng)吐之瘥。
治傷寒五日候諸方
夫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少陰者腎之經(jīng)也。其脈貫于腎。絡(luò)于舌。故得病五日。口熱舌干。渴而引飲也。其病在腸。故可下而愈也。
治傷寒五日。舌干而渴。煩熱不解。大小腸皆澀。宜服柴胡湯方。 柴胡(一兩去苗) 犀角屑(一兩) 赤芍藥(三分) 黃芩(一兩) 梔子仁(十四枚)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樸硝(一兩半)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如人行四五里再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五日。頭痛目眩。大渴飲水。口干。小便不利。憎寒壯熱。腿膝酸疼。不 可忍。
豬苓(一兩去黑皮) 赤茯苓(一兩) 白術(shù)(半兩) 桂心(半兩) 澤瀉(一兩)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不計(jì)時(shí)候。以新汲水調(diào)下二錢。日三四服。若嘔吐不可下食者。服之亦效。
治傷寒五日。口熱舌干頭痛。腳脛酸疼。四肢壯熱。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子芩(三分) 葛根(一兩銼) 前胡(一兩去蘆頭) 知母(三分) 玄參升麻(半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熱在胸中。不能言語(yǔ)者。宜服麥奴丸方。 麥奴(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芒硝(一兩) 灶下黃土(一兩) 黃芩(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 梁上塵(一兩) 釜底墨(一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jì)時(shí)候。以新汲水研下一丸。
治傷寒五日。發(fā)熱惡寒。肢節(jié)煩疼。微嘔吐。心下痞結(jié)。外證未解。柴胡桂枝湯方 。 柴胡(二兩去苗) 桂枝(一兩) 黃芩(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半姜汁炙令香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煩熱未退。大小便澀。宜服川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知母(一兩) 川升麻(一兩)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 ) 赤茯苓(一兩) 梔子仁(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川樸硝(二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以大小便稍利為度。
治傷寒五日。不能言語(yǔ)。熱在胸中。宜服(撫)圣丸方。 犀角屑(半兩) 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樸硝(一兩) 黃芩(半兩) 釜下黃土(半兩) 梁上塵(半兩) 灶突墨(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jì)時(shí)候。以新汲水研服一丸之。
治傷寒五日。熱毒瓦斯在臟。令人心腹煩躁壅悶。不得眠臥。宜服此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犀角屑(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川樸硝(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取利為度。如不利再服。
治傷寒五日。心腹壅滯。煩熱不退。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一兩) 川樸硝(一兩) 檳榔(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取利為度。不利再服。
治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口舌干燥。煩渴欲水。心膈不利。大腸秘澀。其脈滑者生 。小檳榔(一兩) 牽牛子(一兩微炒)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上件藥。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不計(jì)時(shí)候。以溫茶調(diào)下二錢。良久。吃姜粥投。利三兩行。如未利再服。
少陰病。服檳榔散下之后。宜服和氣白術(shù)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