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 廈門志
  • 周凱
  • 4127字
  • 2015-12-27 00:03:19

魁星河在城北。上有魁星石(「縣志」),形如魁星,故名(「鷺江志」)。其西有魁星閣,祀梓潼帝君暨魁星。乾隆五十年,分巡道萬鍾杰建;道光二年,巡道倪琇改建;十年,巡道周凱復其舊制(采補)。

月眉池在城西傅氏墓前。形如弦月,故名(「縣志」)。亦種甕菜(「鷺江志」)。

雙連池在城西朝天宮下(「鷺江志」)。兩池一岸,水相通,因名(「縣志」)。

演武池在城南澳仔社口較場側相傳鄭氏演武處也。今為民田灌注(「鷺江志」)。

放生池去城東二里許,在景通橋下(「嘉禾名勝記」)。

罷湫潭在城東北洪塘。舊傳有龍穿地而出,分為三竇,下通一穴(「閩書」)。

蛟井在嘉禾里;石盤成穴。宋紹興甲寅秋,虹嘗飲之(「縣志」)。

都圖

同安縣,宋設四鄉(永豐、明盛、綏德、武德);后存三鄉,并為二十七里,又并為十一里(長興、同禾、民安、從順、翔鳳、感化、歸德、仁德、安仁、積善、嘉禾)。元改為四十四都;明改三十七都,統圖五十三。國朝乾隆四十年,分翔風、民安二里、同禾里五、六、七都歸馬巷(「縣志」)。

嘉禾里,在同安縣綏德鄉二十一都(統圖二)、二十二都(統圖二)、二十三都(統圖二)、二十四都(統圖二),共領四十五保(「縣志」)。

四社(于二十一都內;附城市廛民居,分為四社):福山社轄四保,前園保(鷺江志」無)、外清保、南聯溪保(「鷺江志」無)、南雙溪保(鷺江志作雙溪);懷德社轄四保,吳厝保(「鷺江志」作岐吳厝保)、溪岸保、岐西上保、岐西下保;附寨社轄五保,永豐保、西江保、連真保(「鷺江志」無西江、連真,作連西永豐保)、新和保、大中保;和鳳前后社轄五保,張厝前保、張厝后保、黃厝保、廈門港保、鼓浪嶼保(此?!缚h志」無)。

二十一都(一圖:五通渡、湖邊、黃水橋;二圖:店里、高林):西宮保、北山保、西林保、昭塘保、福相上保、福相下保。

二十二都(一圖:曾厝埯、小高浦;二圖:塔頭、古浪嶼、東澳):古村保、何小嶺保(「鷺江志」有嶺兜保,無何小嶺保)、長塔上保、長塔中保、長塔下保(「縣志」不分上、中、下)、曾溪保、院嶼保。

二十三都(一圖:蓮坂、豪社、吳倉;二圖:中左所、烏石浦、埭頭、呂厝);厚西上保、厚西下保(「縣志」不分上、下)、慶湖保、呂厝保、仙蓮上保、仙蓮下保(「縣志」不分上、下)、吳豪保(后山吳倉甲、麻灶甲?!跟樈尽棺鲄呛帘#环旨祝?

二十四都(一圖:店前、鍾宅、竹坑、蠔口渡;二圖:高崎、石湖、坂上、寨上):竹坑保、護安保(「鷺江志」作護官保)、店前保、寨上保、后蓮保、鍾宅保(「鷺江志有,「縣志」無)、湖蓮保(鍾宅甲)。

按廈門四面環海,舟檣畢集,宵小易于藏奸。自來分裂地段,每保各設保長,督同甲長,互相稽查。夜則令十家為團,共燃一燈,輪流支更,守望相助。隆冬倍加防范,于各保要隘設立柵欄,以禁夜行。文武各官隨時巡察,度幾不致日久廢弛,以靖閭閻而絕奸宄。

街市

橋亭街在南門外。

火燒街在鳳儀宮后。

碗街在外關帝廟左邊。

磁街在碗街中。直行向海。

中街在紙街右邊。

石埕街在懷德宮前。

紙街在外關帝廟右邊。

木屐街在中街頭。

提督街在磁街右邊。

局口街在長寮河墘。

菜媽街在海岸隘門內。

神前街在外關帝廟前。

塔仔街在大使宮前。

轎巷街在火燒街橫過。

竹仔街與提督街連。

亭仔下街在中街橫頭。

新街仔在大使宮后。

港仔口街在亭仔下街轉灣。

走馬路街在廿四崎上。

橋仔頭街在北門外。

五崎頂街在走馬路轉灣。

關仔內街在西門外。

島美路頭街與港仔口連接。

廈門港市仔街在圓山宮后。

關帝廟后街在廟后(以上皆采「同安縣志」、「鷺江志」)。

按廈門街市窄狹,民居稠密,架席片薄板蔽日;而又堆積糞土,熏蒸潮濕。宜時疏其溝道,俾水得暢流,宣泄湮郁。道光十年,廈防同知許原清疏溝最善,并立石禁止堆積糞土。石上夜燃燈,以為路燈。

墟集

油市在海岸內武廟前。每歲自十月起、至二月止,卯、辰二時,鄉間落花生油齊集于此,發兌鋪戶及負販者。

菜市在東門外三官宮前。每日黎明,諸菜畢集,青蔥夾道,轉售諸小店及負販者。

豬仔墟在新填地鬼子潭。每旬以一、六為期,販賣小豬。

舊路頭鬻販雜谷、瓜匏。每日乘潮長而至,無墟集之名。

洪本部渡頭鬻販菜、豆莢,亦乘潮長而至。

提督路頭鬻販雜果、芋頭、鹽筍,由行口轉售。雙涵、破墓各鄉地瓜,黎明集聚于此;負販者,四更時由廈城紛紛到處買回散賣,往返二十余里。貧民日食,半資以為糗糧(以上采補)。

塘埭

方塘闊五丈、深五尺,灌田二十頃(「鷺江志」作闊五尺)。

尾塘闊五丈、深五尺,灌田十八頃(「鷺江志」作闊五尺)。

雞髻塘闊一丈三尺、深五尺,灌田四畝(「鷺江志」作灌田四頃七畝)。

歐塘闊七丈、深六尺,灌田十頃(「鷺江志」作灌田四十頃)。

尫厝口塘闊十丈、深五尺。

薛尾塘闊六丈、深五尺。

后洋蔡塘闊五尺、深五尺,灌田一十二頃八畝。

洋塘闊四丈、深五尺(「鷺江志」作闊六丈)。

墩上塘闊四丈、深五尺。以上九塘現存。

洋塘橋官塘闊五丈、深五尺,灌田十八頃。

古樓徐塘闊五丈、深七尺,灌田十五頃。以上二塘廢。

下行坡闊一丈、深八尺。現存(「鷺江志」作闊三丈)。

月眉池在西門外。形如半月,故名。

演武池在澳仔社。舊為鄭成功演武處。

雙連池在西門外上宮下。兩池相連,中隔一岸;故名。

魁星河在北門魁星石下,故名。

龍船河在尾頭山前。與海隔一岸。

長寮河俗呼甕菜河。在袁厝山下(按舊名鯤池。中有小洲,曰桂洲?!跟樈尽乖疲骸好鲿r傅家物也』。今上流岸右兩河,尚屬傅家,以岸橫直為界。同安縣歲征錢糧七錢。其下為官池,歲征餉兩,參將掌之。夏月種甕菜甘美異于他處)。

岳前河在東岳廟前。中有小洲,荷庵在焉。

柳樹河在北門外洞源宮邊。舊有柳樹,故名。今河已滿,柳亦無存。地為道衙門掛號廳。

蛟井在嘉禾里,石盤成穴。宋紹興甲寅秋,虹嘗飲之。

新埭在廈渡頭。

高林埭

陳處埭

薛鵝埭

蓮坂埭

浦東埭

曾埭(以上俱「縣志」)。

陳埭(「鷺江志」)。

津澳

得勝渡平臺得勝,故名;亦名提督路頭。

島美渡橫洋、青浦等船所泊,海關設焉。

典寶渡

磁街渡嵩嶼、玉洲小渡船泊此。

打鐵渡同安、南安等船泊此。

新渡石碼、海澄、烏嶼、石美等船泊此。

水仙宮渡金門渡船、海澄石碼等船泊此。

寮仔后渡島美、浯嶼等船泊此。

太史巷渡漳浦、漳州等船泊此。

港仔口渡

竹樹腳渡舊有小路頭,因葉姓以海中小嶼填筑廣闊,往來渡船移泊焉。亦名新填地。

洪本部渡海氛時,洪旭居此;故名。

小史巷渡

東渡近竹坑。宋、元、明設官渡,號東渡。抵嵩嶼,往漳州之道也。今渡廢址存(「鷺江志」作牛家村嶼)。

五通渡往泉州大路。過劉五店,水程三十里。

高崎渡往同安大路。過潯尾,水程三十里。

打石字渡在虎頭山南。大徑、后石等船泊此。旁有石壁立海邊,明防倭時李逢年修筑炮臺,鐫其費于上,故渡因以名。

蟹仔嶼渡小渡船,往同安。

龍泉宮渡哨船,官兵由此出入為便(以上「鷺江志」)。

按廈門渡連列者十三,各處大小船輳集停泊,乃通商要地。五通、高崎二渡,乃官軍郵書往來北行大道;打石字、龍泉宮出入者亦多。而東渡系前代舊設,存古跡也。余僻處小路不載。廈門無橋梁,惟洪塘橋一處,僅存其名;余有架石為梁者,皆不以橋名,故毋庸載。

牛家村澳宋、元、明設官渡,號東渡。今廢,石路猶存?,F作餉館。

石湖澳有大石,闊數十丈。明設石湖司,有小寨基焉;前對高浦所。

下尾火燒澳有鹽埕,今在此曬鹽。

塔頭澳在二十二都。明洪武二十年,周德興置巡檢司,名曰塔頭司;自石湖徙此。城周一百三十丈、高一丈七尺;窩鋪四、南北門二。萬歷間裁,城亦圯。

東澳離虎仔山五里。有天后廟(以上「鷺江志」)。

澳甲(附)

神前澳、長塔澳、涵前澳、高崎澳、鼓浪嶼溪。

鋪遞

同安縣向于和鳳保設金門、廈門二鋪,高崎設草市鋪。乾隆二十六年,以烏泥、康力、兌山、集美、高崎、蓮坂等六鋪鋪務稀少裁汰,僅存金、廈和鳳二鋪;添設小路六鋪:

廈門五通鋪鋪額設司兵二名。上接劉五店鋪,下接蛟塘鋪。

蛟塘鋪額設司兵二名。上接五通鋪,下接金雞亭鋪。

金雞亭鋪額設司兵二名。上接蛟塘鋪,下接廈門和鳳鋪。

廈門和鳳鋪額設司兵二名。上接金雞亭〔鋪〕,下將公文交船戶帶往臺灣、澎湖投遞。

金門和鳳鋪額設司兵二名。上接和鳳鋪,下將公文交船戶帶往金門各衙門分投。

又另設一鋪:

石潯鋪額設司兵二名、渡夫一名,與金門渡口一鋪相對(以上「縣志」)。

按司兵每名年給工食銀三兩一錢二分,歸同安縣造報。凡臺灣鎮、道夾板公文過海,由廈防廳隨時具報,以察稽遲。廈門平時無驛,自同安大輪驛遞至廈門各鋪飛遞;如臺灣有警,奉檄添設腰站,則由縣專設廈門站。

城寨

廈門城在嘉禾嶼。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興造。周四百二十五丈、高連女墻一丈九尺。窩鋪二十有二(「鷺江志」:『城闊八尺五寸,垛子四百九十六』);門四:「啟明」、西曰「懷音」、南曰「洽德」、北曰「潢樞」,各建樓其上。徙永寧衛中左千戶所官軍守御(「縣志」);轄東澳、五通二寨(「一統志」?!竿ㄖ尽怪亲骱槲涫吣?,「一統志」、「府、縣志」皆作二十七年??肌该骷o」,命江夏侯周德興巡視海島筑城及置沿海巡檢司,乃洪武二十年、二十一年事;而城廈門,或二十七年也)。永樂十五年,都指揮谷祥增高三尺,四門增砌月城(「縣志」)。正統八年,都指揮劉亮督千戶韓添增筑四門敵樓,城內外皆甃以石;城北有望高石,可全收山海之勝(「縣志」。「鷺江志」云:『今建八角亭其上。按北門最高,可以遠眺鳳凰山;別有望高石』)。萬歷三十年,掌印千戶黃鑾重新所署及城(「鷺江志」)。國朝康熙二十年,總督李率泰令墮島城。二十二年,靖海侯施瑯表奏重葺城窩。二十四年,拓而廣之,周六百丈(「縣志」)。乾隆十七年,知同安縣張元芝重修(「縣志」:『以貢生黃名芳董其事』)。嘉慶十一年,浙閩總督溫成惠阿林保、巡撫汪志伊鑄造鐵炮二位,增設于四門;炮重二千觔。

塔頭城明江夏侯周德興造;為塔頭巡檢司城。周一百三十丈(「隆慶志」作一百四十丈),基廣八尺、高一丈七尺。窩鋪四,南北門二。今圯。

高崎寨在廈門西北,臨海。石炮臺一座。乾隆二十二年設。

東嶼寨在廈門東。

五通寨在廈門東北。

浯嶼寨在廈門南。周德興設。與嘉禾里隔海七十里。

大擔寨嘉慶七年設。上下二石寨。

小擔寨嘉慶七年設。

青嶼寨。

鴻山頂寨相傳為鄭氏所筑。石刻「嘉興寨」三字。今廢。

鼓浪嶼龍頭山寨相傳為鄭成功頓兵于此所筑。今廢。

陽臺山頂名羊角寨相傳鄭成功剳兵之處,廢址尚存。中有石穴,深黑莫測,人跡罕到;嘗藏奸于此(以上采補)。

官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石棉县| 禄劝| 米泉市| 嘉定区| 新蔡县| 叶城县| 全椒县| 永仁县| 保定市| 阿拉善右旗| 正阳县| 佛山市| 宁明县| 错那县| 兴海县| 杭锦后旗| 无棣县| 通城县| 巧家县| 潼南县| 洱源县| 襄城县| 肥城市| 许昌市| 舞钢市| 家居| 晋州市| 青神县| 赤水市| 凤冈县| 梁河县| 永嘉县| 肃宁县| 壤塘县| 淳安县| 大同市| 略阳县| 潮安县| 深州市|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