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一斗)烏頭(炮,去皮)黃澤瀉(各三兩)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半夏(六兩,洗)茯苓白術(各五兩)生姜(七兩,切)麻黃(去節)豬苓(去皮)防風木防己(各四兩)甘遂甘草(炙,各二兩)酒(一升)上一十六味,以水四斗,先煮豆取一斗,去豆,納藥及酒合煮取七升,分七服,日四夜三,得快利小便為度,腫減便住,不必盡劑。若不得利小便者,加生大戟一升,葶藶二兩半,無不快也,萬不失一。
<篇名>麻黃湯
內容:主風濕,水疾,身體面目腫、不仁而重方。
麻黃(四兩,去節)甘草(二兩,炙)上二味,咀。以水五升,煮麻黃再沸,去沫,納甘草,煮取三升,分三服,重復日移二丈,汗出。不出更合服之,慎護風寒,皮水用之,良。
治水腫方以苦瓠穣一枚,以水一石,煮一炊久,去滓,煎令可丸服如大豆,小便利后,作小豆羹,乃飲食之。
又方葶藶(五兩,熬)牽牛子澤瀉昆布(洗)海藻(洗)豬苓(去皮,各三兩)上六味末之,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五丸,日三。
<篇名>石膽丸
內容:主足脛腫,小便黃,胸痛頰車骨筋解開痛方。
石膽(研)吳茱萸天雄(炮去皮)芫花(熬)柏仁(各一分)防風蕘花(熬)杜仲(上一十一味,搗篩為末,煉蜜和為丸如蜱豆。以飲服三丸,日二。
<篇名>痰飲第四
內容:方一十四首治痰飲頭痛,往來寒熱方。
常山(一兩)云母粉(二兩)上二味,搗篩為散。熱湯服一方寸匕,吐之,止,吐不盡,更服。
<篇名>杜蘅湯
內容:主吐百病方。
杜蘅松蘿(各三兩)瓜蒂(二七枚)上三味,切。以水酒各一升二合漬二宿,去滓,分再服。若服已即吐者,止。不吐者更服之。每服相去如人行十里,欲令藥力盡,飲一升稀粥便定,老小用之亦佳。(《千金》云∶酒一升二合漬二宿)
<篇名>蜜煎
內容:主寒熱方。
赤蜜(五合)常山(四兩)甘草(半兩,炙,一法二兩)上三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納蜜,溫服七合,吐則止,不吐更服七合。
勿飲冷水。
又方蜜二合醋八合上二味調和,旦頓服,須臾猥猥然欲吐,摘之,若意中不盡,明旦更服,無毒,不大嘔吐,其藥安穩。
<篇名>蔥白湯
內容:主冷熱膈痰,發時頭痛悶亂,欲吐不得方。
蔥白(二七莖,切)桃葉(一把)烏頭(炮,去皮)真珠另研常山甘草(炙,各半兩)上六味,咀。以酒四升,水四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納真珠服一升,得吐,止。
<篇名>松蘿湯
內容:主胸中痰積熱皆除之方。
松蘿(二兩)烏梅(二七枚)常山(三兩)梔子(二七枚,擘)甘草(五兩,炙,一云一兩)上五味,咀。以酒三升漬一宿,旦以水三升合煮取二升五合,分再服,得快吐,便止,不要頓盡,二服也。
又方松蘿(一兩)烏梅(三七枚)常山甘草(各二兩,炙)上四味,咀。以酒三升漬一宿,煮取二升,服一升,取吐,止。
<篇名>大五飲丸
內容:主五種飲,一曰留飲,停水在心下;二曰飲,水在兩脅下;三曰痰飲,水在胃中;四曰溢飲,水溢在膈上,五臟間;五曰流飲,水在腸間,動搖有聲。夫五飲者,皆由飲酒后傷寒,飲冷水過多所致方。
遠志(去心)苦參藜蘆白術烏賊骨甘遂大黃石膏半夏(洗)紫菀桔梗藥大戟葶藶(熬)黃芩(各一兩)附子(炮,去皮)常山濃樸(炙)細辛薯預甘草(炙,各三分)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上三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丸,日三,稍加之。以知為度。
<篇名>前胡湯
內容:主胸中久寒,實宿痰隔塞,胸痛,氣不通利,三焦冷熱不調,食飲減少無味,或寒熱體重,臥不欲起方。
前胡人參大黃當歸甘草(炙,各二兩)黃芩防風麥門冬(去心)吳茱萸(各一兩)半夏(三兩,洗)生姜(四兩,切)杏仁(三十枚,去皮尖、兩仁)上一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篇名>白術茯苓湯
內容:主胸中結痰,飲結臍下,弦滿,嘔逆不得食,亦主風水方。
白術茯苓橘皮當歸(各三兩)附子(炮,去皮,二兩)半夏(洗)生姜(切)桂心(各四兩)上八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服,三劑佳。(《深師方》有細辛一味,一作人參)
<篇名>姜椒湯
內容:主胸中積聚痰飲,飲食減少,胃氣不足,咳逆嘔吐方。
生姜汁(七合)蜀椒(三合,汗,去目、閉口者)半夏(三兩,洗)橘皮(二兩)茯苓上九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納姜汁煎取二升,分三服,服兩劑佳,若欲服大散諸五石丸,必先服此方,乃進黃丸輩必佳。
<篇名>半夏湯
內容:主痰飲氣吞酸方。
半夏(三兩,洗)生姜(六兩,切)附子(一枚,炮,去皮)吳茱萸(三兩,熬)上四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日三,老小服半合。
<篇名>姜附湯
內容:主痰冷氣方。
生姜(八兩,切)附子(四兩,生,去皮,四破)上二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四服,日二。亦主猝風,大良。
論曰∶凡痰飲盛,吐水無時節,其源為冷凍飲料過度,遂令痼冷脾胃氣羸,不能消于食飲,食飲入胃,皆變成冷水,反吐不停者。
赤石脂散主之方∶赤石脂(三斤)上一味,搗篩為散。服方寸匕,日三,酒飲并可下之,稍稍漸加至三匕,服盡三斤,則終身不吐水。又不下利,補五臟,令肥健,有人痰飲,服諸藥不瘥,惟服此一斤,即愈。
<篇名>癖積第五
內容:方一十四首
<篇名>大五明野狼毒丸
內容:主堅癖或在人胸脅,或在心腹方。
野狼毒干地黃(熬,各四兩)杏仁(三十枚,去皮尖、雙仁熬)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熬)干姜桂心(各一兩半)旋復花芫花(熬)莽草(各半兩)細辛五味子蜀椒(汗,去目、閉口者)漆頭茹(各一兩)人參附子(炮,去皮)大黃濃樸(炙)木防己上二十一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二丸,日二夜一,以知為度。
<篇名>小野狼毒丸
內容:主病與前方同。
野狼毒(三兩)附子(炮,去皮)半夏(洗)白附子(各一兩)漆頭茹旋復花(各二兩)上六味,搗為末,煉蜜和,更杵五千杵,丸如梧子。飲服三丸,日二,稍加至十丸。
<篇名>石丸
內容:主積聚,癥堅不能食方。
石(五兩,煉)雄黃(研)人參(各一兩)杜蘅桂心(各一兩半)前胡藜蘆(各三分)大黃(二兩)干姜(二兩)皂莢(半兩,炙,去皮、子)丹參(各二兩)半夏(洗)上一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服二丸,日二可至四丸。
治癥癖乃至鼓脹方。
取烏牛尿一升,微火煎如稠糖,空腹服大棗許一枚,當鳴轉病出,隔日更服。忌口味。
又方人尿三升,煎取一升,空腹服,如牛尿法。
<篇名>芒硝湯
內容:主暴癥堅結方。
木防己白術鬼臼(各一兩半)芒硝芍藥當歸(各二兩)大黃(三兩)蜈蚣(炙)蜥蜴(炙,各二枚)甘草(一兩,炙)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芒硝,分為三服,日三。
治猝暴癥方蒜(十片,去皮,五月五日戶上者)桂心(一尺二寸)伏龍肝(鴨卵大一枚)上三味,合搗,以淳苦酒和之如泥,涂著布上掩病處,三日消。(《千金》云∶凡蒜或無蒜,亦得用也)又方取商陸根搗蒸之,以新布藉腹上,以藥鋪布上,以衣覆上,冷即易,取瘥止,數日之中,晨夕勿息為之,妙。
三棱草煎主癥癖方。
三棱草(切,取一石)上一味,以水五石煮取一石,去滓,更煎取三斗,于銅器中重釜煎如稠糖,出納密器中,旦以酒一盞服一匕,日二服。每服常令酒氣相續。
療十年癖方。
桃仁(去皮尖雙仁,熬)豉(干,暴去皮,熬,搗篩,各六升)蜀椒(去目、閉口者,生,搗篩)干姜(搗篩,各三兩)上四味,先搗桃仁如膏,合搗千杵,如干,可入少蜜和,搗令可丸如酸棗大,空腹酒服三丸,日三,仍用熨法。
椒鹽方取新盆一口受一斗者,鉆底上作三十余孔,孔上布椒三合,椒上布鹽,鹽上安紙兩重,上布冷灰一升,冷灰上安熱灰一升,熱灰上安熟炭火如雞子大,常令盆大口熱,底安薄氈,其口以板蓋上,以手捉勿令落,仰臥安盆于腹上,逐病上及痛處,自捉遣移熨之,冷氣及癥結皆從下部中作氣出,七日一易椒鹽,滿三七日,百病皆瘥,乃止。
江寧衍法師破癖方。
白術枳實(炙)柴胡(各三兩)上三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可至三十劑,永瘥。
<篇名>陷胸湯
內容:主胸中、心下結堅,食飲不消方。
大黃(一兩)栝蔞(二兩)甘草(二兩)甘遂(一兩)黃連(六兩)上五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三臺丸主五臟寒熱,積聚,臚脹腸鳴而噫,食不作肌膚,甚者嘔逆,若傷寒寒瘧已愈,令不復發,食后服五丸,飲多者吞十丸,常服令人大小便調和,長肌肉方。
大黃(二兩,熬)熟硝石葶藶(各一升,熬)茯苓(半兩)濃樸(炙)前胡附子(炮,去皮)半夏(洗)細辛(各一兩,切)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熬)上一十味,搗篩為末,別搗杏仁如脂,次納藥末,煉蜜相和令得所,更搗五千杵,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稍加至十丸,以知為度。
<篇名>大桂湯
內容:主虛羸,胸膈滿方。
桂心(一斤)半夏(一升,洗)黃(四兩)生姜(一兩,切)上四味,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篇名>寒冷第六
內容:方九首
<篇名>鹿骨湯
內容:主虛勞風冷,補諸不足,乏少氣方。
鹿骨(一具,銼)蓯蓉(一兩)防風橘皮芍藥人參當歸龍骨黃(各二兩)桂心濃樸(炙)干姜獨活甘草(炙,各三兩)上一十四味,咀。以水三斗先煮骨,取一斗澄取清,納藥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日再。
<篇名>大桂皮湯
內容:主氣逆,又胸寒熱往來,吸吸短氣,惡聞人聲,諸煩酸疼,咳逆不能飲食,飲食不生肌肉,溺黃,里急絞痛,氣上沖發咳,胃脘有熱,雷鳴相逐,寒冷厥逆,傷損五臟,語言難,喜直視,大便難方∶桂心(六兩)當歸細辛黃芩(各二兩)人參(五兩)濃樸(炙)枳實(炙)芍藥芎(各三兩)黃(四兩)麥門冬(去心)吳茱萸半夏(洗,各一升)蜜(五合)附子(一枚,炮,去皮)生姜(二斤)五味子飴(各半斤)甘草(六兩,炙)上一十九味,咀。搗生姜取汁三升,以水二斗煮藥,取六升,去滓,微火上煎,納姜汁、蜜、飴攪相得,煮取六升,煮服一升,日二。
<篇名>大半夏湯
內容:主胸中虛冷,滿塞下氣方。
半夏(一升,洗)生姜(七兩,切)桂心(五兩)蜀椒(三百粒,去目、閉口,汗)茯苓枳實(炙,各二兩)大棗(二十枚,擘)附子(炮,去皮,破)當歸人參濃樸(炙)甘草(炙,各一兩)上一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篇名>茱萸湯
內容:主風冷氣,腹中虛冷、急痛,飲食不消,心滿,少腹里急引痛,手足逆冷,胃中響響干噫欲吐,吐逆短氣方。
吳茱萸(二升)小麥半夏(洗,各一升)生姜(十五兩)大棗(五十枚,擘)桂心(三兩)人參黃芩甘草(炙,各二兩)上九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為四服,一服一升,日再。
<篇名>茱萸湯
內容:主男子虛熱,寒冷,婦人寒勞氣逆,及胸腹苦滿而急,繞臍痛,寒心,吞酸,手足逆冷,臍四邊堅,悸氣踴起,胃中虛冷,口中多唾,或自口干,手足煩,苦渴濕痹,風氣動作,頑痹不仁,骨節盡痛,腰背如折,惡寒大呼即驚,多夢,夢見鬼神,此皆五臟虛方吳茱萸(二升)半夏(一升,洗)生姜(一斤,切)芍藥桂心(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擘)人參黃芩甘草(炙,各二兩)上九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棗極沸,乃納諸藥煮取四升,服八合,日三。
<篇名>烏頭當歸湯
內容:主虛勞損胸滿痛,攣急短氣,面黃失色,頭眩心煩,夢寤失精,寒氣支節疼,又兩腋不得喘息,喘息輒牽痛,逆害飲食,悉主之方。
烏頭(炮,去皮)獨活芍藥蜀椒(去目、閉口者,汗)白術人參(各二兩)濃樸(四兩,炙)桂心(五兩)麥門冬(去心)細辛(各一兩)吳茱萸(一升)當歸生姜(切)上一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一服七合,日三,烏頭炮令黃,乃用之
<篇名>澤蘭子湯
內容:主傷中里急,兩脅攣痛,久致咳嗽,四肢寒熱,小便赤黃,飲酒困臥,長風百脈開張,血痹不仁,夢寤失精,唇口干燥,奄然短氣方。
澤蘭子半夏(洗)麻仁(各一升)大棗(二十枚,擘)糖(一斤)人參茯苓細辛(各二兩)遠志(去心)桂心龍骨甘草(炙,各一兩)上一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分四服,日三,夜一。
<篇名>瀉膈湯
內容:主胸心逆滿,牽引腰背疼痛,食飲減少方。
桂心干姜枳實(炙)甘草(炙,各四兩)芫花(一分,熬)茯苓(二兩)大黃(半兩)半夏(洗)人參桔梗麥門冬(各五分,去心)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篇名>人參湯
內容:主養神補益,長肌肉,能食,安利五臟,通血脈調氣方。
人參干姜黃芍藥細辛甘草(炙,各一兩)上六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八合,一服三合。
<篇名>飲食不消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