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8章 雜病上(4)

  • 千金翼方
  • 孫思邈
  • 4926字
  • 2015-12-27 00:00:05

內(nèi)容:主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下,手足寒熱方(巴郡太守奏)。

春三月∶黃芩(四兩)大黃(三兩)黃連(四兩)夏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一兩)黃連(七兩)秋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二兩)黃連(三兩)冬三月∶黃芩(三兩)大黃(五兩)黃連(二兩)上三味,隨時(shí)合搗為末,煉蜜和如大豆。飲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至七丸,服一月病愈。久服,行及奔馬,嘗試有驗(yàn)。

<篇名>鉛丹散

內(nèi)容:主消渴方。

鉛丹(二兩)栝蔞(八兩)茯苓甘草(炙,各一兩半)麥門冬(八兩,去心)上五味,搗篩為散。旦以漿服方寸匕,日二。

膀胱冷,小便數(shù)多,每至夜偏甚方。

雞腸(五具,治如食法)羊腎(一具,去脂,并干為末)赤石脂(六兩)龍骨(三兩)蓯蓉(四兩)黃連(五兩)桂心(二兩)上七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半日再服,五日中可作羊湯炙一劑,十日外可作羊肉,香味如常,食飽與之。

<篇名>尿煮牡蠣

內(nèi)容:主內(nèi)消,小便數(shù)方。

牡蠣(五兩,熬)上一味,以患人尿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治渴利方豆(一升醋拌蒸,曝干,三拌、三曝、三蒸,熬)黃連(一斤,如金色者)上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十丸,日二,稍加至四十丸,神驗(yàn)。

大病后虛羸不足成渴方取七歲以上、五歲以下黃牛新生犢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適寒溫,稍稍飲之,不得過多,十日服之不住,佳。一云渴即飲,不限多少。

又方取自死雞大者一枚,以三升半白湯捉腳倒,細(xì)細(xì)淋之三七遍,拔毛置于湯中,毛盡,去毛,取汁澄清湯,即任性飲之,飲盡即愈。其雞故殺作藥,不過七日其病倍發(fā),以后百藥不可瘥。慎之慎之!

<篇名>栝蔞散

內(nèi)容:主消渴,延年益壽方。

栝蔞枸杞根赤石脂茯苓(各一兩半)天門冬(二兩半,去心)牛膝干地黃(各三兩)桂心菊花麥門冬(去心)菖蒲云母粉澤瀉卷柏山茱萸遠(yuǎn)志(去心)五加皮杜仲(炙)瞿麥續(xù)斷石斛黃連柏仁石葦(去毛)忍冬(各一兩)菟絲車前子蛇床子巴戟天鐘乳(研)薯蕷甘草(炙,各五分)上三十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丸,服十丸,日三。

<篇名>淋病第二

內(nèi)容:方二十首治血淋、熱淋方以韭七莖燒令熱,以手熟熱掩尿處,冷即易之,可六七度,瘥。

治熱淋方白茅根(四斤)上一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治石淋方車前子二升,絹袋貯,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空腹頓服之,須臾當(dāng)下石子,宿勿食,服之良又方常煮冬葵根作飲服之,石出。

關(guān)格不通方芒硝(五兩)芍藥(四兩)杏仁(四兩,去皮尖、雙仁)麻子仁(三兩)枳實(shí)(一兩,炙)大黃(半斤)干地黃(二兩)上七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用烏梅、榆白皮各五兩,無枳實(shí)、地黃)治淋方車前子(一把)榆白皮(一握)亂發(fā)(如雞子大,燒之取灰)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再服。

又方黃芩(四兩)上一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亦主下血)。

治淋方榆白皮(切,一升)車前子(切,五升)葵子(一升)滑石(八兩)通草(八兩)赤蜜(一升)上六味,咀。以水三斗,煮取七升,去滓下蜜,更煎取三升,分三服。

治尿白稠方露蜂房燒灰。服方寸匕,煮汁服,亦佳。

治小便不通方滑石(二兩)葵子(一兩)榆白皮(一兩)上三味,為散。濃煮麻子汁一升半,取一升,以散二方寸匕和服兩服,即通。

治小便不通方納姜黃末如豆許大,小便孔中即通。

又方通草豬苓(去皮)桑白皮(各二兩)上三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治丈夫、女人胞轉(zhuǎn),不得小便八九日方。

滑石(一斤)寒水石(一兩,碎)葵子(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盡服即利。

<篇名>久房散

內(nèi)容:主小便多或不禁方。

菟絲子(二兩)蒲黃(三兩)黃連(三兩)硝石(一兩)肉蓯蓉二兩上五味,并雞中黃皮三兩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行三、四里又服。(一方用五味子三兩)治小便不利,膀胱脹,水氣流腫方。

水上浮萍曝干末。服方寸匕,日三。

治小便不禁、多,日便一二斗,或如血方。

麥門冬(八兩,去心)蒺藜子(二兩)甘草(一兩,炙)干姜(四兩)桂心(二兩)干地黃(八兩)續(xù)斷(二兩)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又方鹿茸(長三寸,炙)躑躅(一升)桂心(一尺)韭子(一升)附子(三枚,炮去皮)澤瀉(三兩)上六味為散。服五分匕,日三,稍加至一寸匕,漿水服之,瘥。

治大小便不通方∶當(dāng)歸(三斤)大戟(一斤)牛膝(三斤)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以大豆五升煎令汁盡,豆干,初服三枚,以通為度

<篇名>濡臟湯

內(nèi)容:主大小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屎,寒熱煩迫短氣,汗出腹?jié)M方。

生葛根(二斤)豬膏(二升)大黃(一兩)上三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納膏,煎取三升,澄,強(qiáng)人頓服,羸人再服霹靂煎方好濃酒(一盞)鹽(一大錢)上二味,和于鐺內(nèi),文火煎,攪勿住手,可丸,得就鐺丸如小繭大。納肛腸中,不過三,必通。如不通者,數(shù)盡也,神效。(酒當(dāng)作蜜)

<篇名>水腫第三

內(nèi)容:方二十六首,并五不治證凡水腫有五不治∶一面腫蒼黑,是肝敗不治;二掌腫無紋理,是心敗不治;三腹腫無紋理,是肺敗不治;四陰腫不起,是腎敗不治;五臍滿腫反者,是脾敗不治。

<篇名>豬苓散

內(nèi)容:主虛滿,通身腫,利三焦,通水道方。

豬苓(去皮)茯苓葶藶(熬)人參五味子防風(fēng)澤瀉野狼毒玄參干姜白術(shù)合)蓯蓉(二分半)上一十九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老小服一錢匕,日三,以小便利為度治百病諸荒邪狂走,氣痞冷病,歷年黃黑,大腹水腫,小兒丁奚,瘧疾經(jīng)年,霍亂中惡,蜚尸及暴疾,皆悉主之方。

芫青巴豆(去心皮,熬)斑蝥(各三十枚,去翅足,熬)天雄(炮,去皮)干姜(各半兩)烏頭(炮,去皮)細(xì)辛蜀椒(汗,去目、閉口者)附子(炮去皮)躑躅黃芩上一十二味,細(xì)切,以絹袋中盛酒一斗,漬十日,去滓,服半合,日三,以知為度,暴滓作散。酒服半錢匕,日三,強(qiáng)人一錢。傷寒、中溫、濕冷、頭痛、拘急、寒熱、瘧發(fā)、頭風(fēng),皆須服一錢匕,濃覆取汗,初服當(dāng)吐清汁三四升許。又主心疝,婦人無子。服之煩悶不堪者,飲冷水一升即解。

<篇名>蒲黃酒

內(nèi)容:主通身腫,此風(fēng)虛水氣,亦主暴腫方。

蒲黃小豆大豆(各一升)上三味,以酒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篇名>商陸酒

內(nèi)容:主風(fēng)水腫方。

取商陸,切一升,以酒二升,漬三宿,服一升當(dāng)下,下者減之,從半升起,日三,盡更合服。

又方取大豆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上酒一升,合煎取一升,隨能杯飲之,日三服,常令有酒勢(shì)。

<篇名>茯苓丸

內(nèi)容:主水脹大。甄主簿與康公處得效方。

茯苓白術(shù)椒目(各一兩)葶藶子(一兩半,熬)桂心(三分)芒硝澤瀉木防己(各五分)甘遂(三分)赤小豆前胡蕘花(各半兩,熬。《千金》作芫花)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蜜湯服五丸,日一,稍加,以知為度。

<篇名>漢防己煮散

內(nèi)容:主水腫上氣方(褚澄秘之)。

漢防己澤漆葉石葦(去毛)桑白皮澤瀉丹參茯苓橘皮白術(shù)(各三兩)生姜(十兩,切)郁李仁(五兩)通草(一兩)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以水一升七合,納四方寸匕,煮取八合,頓服,日二,小便利為度。

第一之水,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名曰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第二之水,先從心腫,名曰赤水,其根在心,葶藶主之;第三之水,先從腹腫,名曰黃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第四之水,先從腳腫,上氣而咳,名曰白水,其根在肺,本主之;第五之水,先從足趺腫,名曰黑水,其根在腎,連翹主之;第六之水,先從面至足腫,名曰玄水,其根在膽,芫花主之;第七之水,先從四肢起,腹?jié)M大,身盡腫,名曰風(fēng)水,其根在胃,澤漆主之;第八之水,先四肢小腫,其腹腫獨(dú)大,名曰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第九之水,先從小腸滿,名曰果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第十之水,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名曰氣水,其根在大腸,赤小豆主之。

上十病,皆藥等分,與病狀同者則倍之,白蜜和,先食,服一丸如小豆,日三,欲下病者,服三丸,弱者當(dāng)以意節(jié)之。

治宿食、流飲、寒熱、溫病、水腫方∶郁李仁(十枚,熟研)粳米(三合,研,令中斷)上二味,以水四升合煮取二升,頓服,此粥日三度作服之,人強(qiáng)用十五枚,羸者五、六枚,不知者稍加之,以知為度。

炙鯉魚主腫滿方取鯉魚長一尺五寸,以尿漬令沒一宿,平旦以木篦從口貫之至尾,炙令黃熟,去皮,宿勿食,空腹頓服之,不能者再服令盡,勿與鹽,神方。

男女新久腫得惡,暴風(fēng)入腹,婦人新產(chǎn)上溷,清風(fēng)入臟腹中如馬鞭者,噓吸短氣,咳嗽,一味大豆煎方。

大豆(一斗,擇令凈)上以水五斗,煮之得一斗三升,澄清去下濁者,納釜中,以一斗半美酒納汁中,煎取九升,宿勿食,旦服三升,溫覆取汗兩食頃,當(dāng)下去風(fēng)氣腫減。慎風(fēng)冷。十日平復(fù)如故,除日服之佳。若急不可待除日,逐急令服合時(shí),于清凈無人處,令童子一人視之,不用六畜婦人見之,自度身中腫未盡退,更服三升,瘥了了者,勿服也,神驗(yàn),千金不傳。

又方楮皮葉(一大束)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服之不過三四日,面腫乃減,雖得瘥,常可服之

<篇名>莨菪丸

內(nèi)容:治水氣腫,鼓脹,小便不利∶山連治韋司業(yè)得瘥,司業(yè)侄云表所送,云數(shù)用神莨菪子(一升)羊肺(一具,青羊亦佳)上二味,湯微炸肺,即薄切之,曝干搗末,以三年大醋浸莨菪子,一伏時(shí)出之,熬令變色,熟搗如泥,和肺末,蜜和搗作丸。食后一食久,服如梧子四丸,麥門冬飲服之,日三以喉麥門冬飲法麥門冬(二十五枚,去心)粳米(二十五粒)上二味,以大合三合半水煮之,米大熟,去滓,以下丸藥,每服常作。

有人虛肌積年,氣上似水,病眼似腫,而腳不腫方。

楮葉(八兩)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米煮粥,食如常食,勿絕,亦以當(dāng)水,煮羹等皆用之,秋時(shí)多收,以擬經(jīng)冬用,其水多少濃淡,任人勿拘,此方慎蒜、面、豬、雞、魚、油膩,重者三年服之,永瘥,輕者一年瘥。

治水腫方葶藶子(六兩,生用)桂心(二兩)上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二。慎如前法,忌口味。

<篇名>麻豆煎

內(nèi)容:主大腹水腫方。

大麻(一石,未入窖,不郁挹者)赤小豆(一石,不得一粒雜)上二味,取新精者仍凈揀擇,以水淘曝令干,蒸麻子使熟,曝令干,貯凈器中,欲服,取五升麻子熬之令黃香,惟須緩火,勿令焦,細(xì)搗取末,以水五升,研取汁令盡,凈器密貯之,明旦欲服,今夜以小豆一升凈淘漬之,至?xí)愿射跞ニ孕滤螅刮醇昂檬旒翠醭隽罡桑{麻子汁中煮令火爛熟為佳,空腹恣意食,日三。其陳郁麻子,益增其病,慎勿用之。

一切水腫,皆忌飽食,常須少饑后,有灸三里、絕骨,作魚羹法,見《千金》中。

<篇名>苦瓠丸

內(nèi)容:主大水,頭面、遍身大腫滿方。

苦瓠白穣實(shí)捻如大豆粒上一味,以面裹煮一沸,空腹吞七枚,午后出水一升,三四日水自出不止,大瘦即瘥,三年慎口味,苦瓠須好無靨翳者,不爾有毒,不堪用。

<篇名>檳榔丸

內(nèi)容:主水腫方。

檳榔桂心栝蔞麻黃(去節(jié))杏仁(去皮尖、雙仁,熬)茯苓椒目白術(shù)(各三兩)附子(炮,去皮)吳茱萸(五合)濃樸(炙)干姜黃海藻(一本無)木防己葶藶(熬)甘草(炙,各二兩)上一十七味,搗篩為末,煉白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二丸,日三,加至四丸,不知,又加二丸,可至十二丸。此主老小水腫、虛腫、大病客腫作喘者,用之佳。(一云忌海藻,必恐無此一味)風(fēng)水,通身腫欲裂,利小便方。

防風(fēng)豬苓(去皮)澤瀉麻黃(去節(jié))茯苓(各四兩)黃(三兩)澤漆白術(shù)(各五兩)杏仁(去皮尖、雙仁)大戟(各一升)獨(dú)活(八兩)酒(一斗)大豆(二升,以水七升,煮一升)上一十三味,咀。以豆汁及酒合煮取七升,分六七服,一日一夜令盡,當(dāng)小便極利為度。

<篇名>澤漆根湯

內(nèi)容:主水通身洪腫,四肢無堪,或從消渴,或從黃膽,支飲,內(nèi)虛不足,榮衛(wèi)不通,血?dú)獠换瑲鈱?shí)皮膚中,喘息不安,腹中響響脹滿,眼不得視方。

澤漆根(十兩)赤小豆(二升)茯苓(三兩)鯉魚(一枚重五斤者,凈去腸胃)生姜(八兩,切)人參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二兩)上八味,以水一斗七升,煮鯉魚、豆減七升,去之,納藥,煮取四升五合,去滓,一服三合,日三,弱人二合,日再服,氣下喘止可至四合,時(shí)小便利,腫氣減,或小溏下。若小便大利,還從一合始,大利便止。若無鯉魚,魚亦可。若水甚,不得臥,臥不得轉(zhuǎn)側(cè),加澤漆一斤;渴,加栝蔞二兩;咳,加紫菀二兩,細(xì)辛一兩,款冬一兩,桂心三兩,增魚汁二升。

<篇名>大豆湯

內(nèi)容:主風(fēng)水,通身大腫,眼不得開,短氣欲絕或咳嗽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充市| 梁山县| 韶关市| 怀柔区| 镇江市| 监利县| 靖远县| 临安市| 阳谷县| 肥西县| 逊克县| 霞浦县| 平乐县| 封开县| 汶川县| 华阴市| 勐海县| 天峻县| 怀化市| 大安市| 北辰区| 左贡县| 宣城市| 新河县| 格尔木市| 三河市| 静乐县| 贡山| 松潘县| 文水县| 墨脱县| 杭锦后旗| 兴安盟| 英山县| 永济市| 项城市| 奇台县| 安义县| 喜德县| 阿城市|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