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霍亂第一
內容:方二十七首
<篇名>理中丸
內容:主霍亂臨時方。
人參白術干姜甘草(炙,各一兩)上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彈丸。取湯和一丸服之,日十服。吐多痢少者取枳實三枚炙,四破,水三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吐少痢多者,加干姜一兩;吐痢干嘔者,取半夏半兩,洗去滑,水二升,煮取一升,和一丸服之;若體疼痛,不可堪者,水三升,煮棗三枚,取一升,和一丸服之;若吐痢大極轉筋者,以韭汁洗腹腎從胸至足踝,勿逆即止,若體冷微汗,腹中寒,取附子一枚,炮去皮,四破,以水二升,煮一升和一丸服;吐痢悉止,脈不出體猶冷者,可服諸湯補之。
<篇名>濃樸湯
內容:主霍亂面煩方。
濃樸(炙)高良姜桂心(各三兩)上三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篇名>四順湯
內容:主霍亂吐下腹痛、手足逆冷方。
大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干姜(三兩)人參甘草(炙,各一兩)上四味,咀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治霍亂吐痢嘔逆龍骨湯方龍骨黃連干姜赤石脂當歸(各三兩)枳實(五枚,炙)半夏(一升,洗)附子(炮,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霍亂困篤不識人方雞蘇(一大把)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再服。
治霍亂轉筋,兩臂及腳、胸脅諸轉筋,并主之方。
鹽一升五合,煮作湯,漬洗轉筋上,按灸良。
又方∶大麻子一升,搗,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盡服之。
又方∶香薷一把,水煮令極濃,服二三升即瘥。青木香亦佳。
治霍亂止吐方∶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頓服之,用水煮之亦佳。
治霍亂吐痢心煩不止方∶豬糞如雞子大一枚,為末,以沸湯一升和之,頓服,良,不瘥更作。
又方∶粱米粉五合,水一升半和之如粥,頓服,須臾即止。
治霍亂轉筋入腹方∶雞屎白末,以水六合,煮取湯服方寸匕。
治大便不通,噦數口,譫語方。
濃樸(二兩,炙)大黃(四兩)枳實(五枚,炙)上三味,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再服當通,不通盡服之。
<篇名>竹茹湯
內容:主噦方。
竹茹(一升)橘皮半夏(洗,各三兩)生姜(四兩,切)紫蘇(一兩)甘草(一兩,炙)上六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中風客熱噦方竹茹(四兩)生米(五合)上二味,以水六升,煮米熟服之。
治嘔噦方蘆根(五兩)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兼服小兒尿三合,良。
又方∶飲大豆汁一升,止。
又方∶常服白羊乳一升。
治氣厥,嘔噦不得息,又主霍亂,大豉湯方。
香豉(一升)半夏(洗)生姜(各二兩,切)前胡桂心人參甘草(炙,各一兩)上七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勿使冷。
傷寒噦而滿者,宜視其前后,知在何部不利,利之愈,噦而不利,此湯主之方。
橘皮(一升)甘草(一尺)上二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噦,橘皮湯主之方。
橘皮通草干姜桂心甘草(炙,各二兩)人參(一兩)上六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篇名>小半夏湯
內容:主心下痞堅,不能飲食,胸中喘而嘔噦,微寒熱方。
生姜(八兩,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夏(五合,洗,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上二味,合煎取一升半,稍稍服之即止。
又方∶橘皮(四兩)生姜(八兩)上二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下喉即瘥,未瘥更合。
又方∶羚羊角(屑)前胡人參橘皮甘草(炙,各一兩)上五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卒噦,爪眉頭亦可,針此主實噦。實噦者,醉飽得之;虛噦者,吐下得之。又失血虛后亦得之方。
炭末蜜和,細細咽少許,即瘥。
又方∶男噦,女人丁壯氣盛者,噓其肺俞;女子,男子噓之。
<篇名>瘧第二
內容:方二首,禳法十二首,針灸法七首
<篇名>蜀漆丸
內容:主瘧連年不瘥,服三七日定瘥方。
蜀漆知母白薇地骨皮麥門冬(去心)升麻(各五分)恒山(一兩半)石膏(二兩,研)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飲服十丸,日再,加至二三十丸。
<篇名>陵鯉湯
內容:主瘧疾、江南瘴瘧方。
陵鯉甲(十四枚,炙)鱉甲(一枚,炙)烏賊魚骨附子(炮,各一兩去皮)恒山(三兩)上五味,咀。以酒三升漬一宿,未發前稍稍啜之。勿絕吐之,并涂五心,一日斷食,過時久乃食。
肝瘧,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刺足厥陰見血。
心瘧,令人心煩甚,欲得清水,寒多不甚熱,刺足少陰,是謂神門。
脾瘧,令人病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刺足太陰。
肺瘧,令人心寒甚熱,間善驚,如有見者,刺手太陰陽明。
腎瘧,令人凄凄,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然,手足寒,刺足太陽少陰。
胃瘧,令人且病寒,善饑而不能食,支滿腹大,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
黃帝問岐伯曰∶瘧多方少,愈者何?岐伯對曰∶瘧有十二種。
黃帝曰∶瘧鬼字何,可得聞乎?岐伯對曰∶但得瘧字便愈,不得其字,百方不愈。
黃帝曰∶瘧鬼十二時,愿聞之。岐伯對曰∶寅時發者,獄死鬼所為,治之以瘧人著窯上灰火,一周不令火滅,即瘥。卯時發者,鞭死鬼所為,治之以五白衣燒作灰三指撮,著酒中,無酒清水服之。辰時發者,墮木死鬼所為,治之令瘧人上木高危處,以棘塞木奇間即瘥。
巳時發者,燒死鬼所為,治之令瘧人坐,師以周匝燃火即瘥。午時發者,餓死鬼所為,治之令瘧人持脂火于田中無人處,以火燒脂令香,假拾薪去,即瘥。未時發者,溺死鬼所為,治之令瘧人臨發時三渡東流水即瘥。申時發者,自刺死鬼所為,治之令瘧人欲發時,以刀刺冢上,使得姓字,咒曰若瘥,我與汝拔卻,即瘥。酉時發者,奴婢死鬼所為,治之令瘧人碓稍上捧上臥,莫令人道姓字,即瘥。戌時發者,自絞死鬼所為,治之左索繩,緊其手腳腰頭,即瘥。亥時發者,盜死鬼所為,治之以刀子一口、箭一只、灰一周,刀安瘧人腹上,其箭橫著底下,即瘥。子時發者,寡婦死鬼所為,治之令瘧人脫衣,東廂床上臥,左手持刀,右手持杖,打令聲不絕,瓦盆盛水著路邊,即瘥。丑時發者,斬死鬼所為,治之令瘧人當戶前臥,頭東向,血流頭下即瘥。
瘧醫并不能救者方以繩量病患腳圍繞足跟及五指一匝訖,截斷繩,取所量得繩,置項上,著反向背上,當繩頭處中脊骨上灸三十壯,即定。候看復惡寒,急灸三十壯,即定,比至過發一炊久候之,雖饑勿與食盡日,此法神驗,男左女右。
<篇名>黃膽第三
內容:論三首,方二十八首,針灸二十法論曰∶凡遇時行熱病,多必內瘀著黃,但用瓜丁散納鼻中,令黃汁出,乃愈。即于后不復病黃者矣。常須用心警候,病患四肢身面微似有黃氣,須用瓜丁散,不得令散漫,失候必大危矣。特忌酒面,犯者死。
黃膽,目黃不除,瓜丁散方∶瓜丁細末,如一大豆許,納鼻中,令病患深吸取入鼻中,黃水出,瘥。
凡人無故忽然振寒,便發黃,皮膚黃曲塵出,小便赤少,大便時閉,氣力無異食飲不妨,已服諸湯,余熱不除,久黃者,苦參散主之,方∶苦參黃連黃柏黃芩大黃瓜丁葶藶(熬,各一兩)上七味,搗篩為散。飲服方寸匕,當大吐,吐者日一服;不吐者,日再,亦得下。服藥五日,知,可消息;不知,可更服之。
<篇名>小半夏湯
內容:治黃膽,小便色不異,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噦者。
半夏(一升,洗去滑)生姜(半斤)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分再服。(一法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黃膽身目皆黃,皮肉曲塵出者方。
茵陳(一把,切)梔子仁(二十四枚)石膏(一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二味,取二升半,去滓,以猛火燒石膏令赤,投湯中,沸定,服一升,覆取汗,周身以粉粉之,不汗更服。
黃膽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里實,當下之,宜大黃湯。方∶大黃黃柏硝石(各四兩)梔子(十五枚,擘)上四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下硝石,煮取一升,先食,頓服之。
<篇名>茵陳湯
內容:主時行黃膽,結熱,面目、四肢通黃,干嘔,大便不通,小便赤黃似柏汁,腹茵陳半夏(洗,各二兩)生姜(四兩,切)大黃(二兩半)芍藥白術(各一兩半)梔子(擘)上一十二味,咀。以水四斗,煮取九升七合,分十服。
又方∶黃蒸汁三升,頓服即瘥。
又方∶蔓荊子五升,末服方寸匕,日三,數日驗。
又方∶黃蒸麥面豬矢(各一升)上三味,以水五升,漬一宿,旦絞去滓,服一升,覆取汗出。
<篇名>大茵陳湯
內容:主內實熱盛發黃,黃如金色,脈浮大滑實緊數者。夫發黃者,多是酒客,勞熱食少,胃中熱,或濕毒內熱者,故黃如金色方。
茵陳(一兩半)大黃茯苓前胡白術(各三兩)黃柏(一兩半)梔子仁(二十枚)黃芩栝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一升,得快下,三四日愈。
治黃膽病,病五年以上不瘥,但是湯藥,服之即瘥,瘥已還發者。方∶茵陳(二斤,凈擇去惡草,切之)上一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空腹服一服二升,日三夜一,隔日更服之,取瘥止,神驗黃膽變成黑疸,醫所不能治方。
土瓜根(搗取汁,一升上一味,頓服之,病當從小便出。
黃黑等疸方當歸(三兩)桂心(六兩)干棗(一十七枚,去核)麥門冬(一升,去心)大黃(一兩)草(炙,各二兩)上一十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
<篇名>赤苓散
內容: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方∶赤小豆(三十枚)茯苓(六銖,切)雄黃(一銖)瓜丁(四銖)女萎(六銖)甘草(二銖,炙)上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搗四味為散。和半錢匕服之,須臾當吐,吐則愈。亦主一切黃。
<篇名>茵陳丸
內容:主黑疸,身體黯黑,小便澀,體重方。
茵陳(一兩)甘遂(一分)當歸蜀椒(汗,各半兩,去目、閉口)杏仁(去皮尖、雙仁,熬)大黃半夏(洗,各三分)葶藶(熬)茯苓干姜(各一兩)枳實(咀,熬黃)白術(熬黃,各五分)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以飲服三丸,日三。
濕阻之為病,始得之,一身盡疼發熱,面色黃黑,七八日后壯熱,熱在里,有血,當下去之如豚肝狀,其少腹滿者,急下之。亦一身盡黃,目黃,腹滿,小便不利方∶礬石(五兩,燒)滑石(五兩,研如粉)上二味,搗篩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先食服之,便利如血已,當汗出愈。(《千金》以麥粥汁服)風疸,小便數或黃或白,灑灑惡寒壯熱,好睡不欲動方。
生艾(三月三日取一束,搗取汁,銅器中煎如漆,密封之勿令瀉)大黃黃連凝水石苦參葶藶子栝蔞(各等分,熬)上六味,搗篩為散,以艾煎和為丸如梧子。先食,飲服五丸,日三,可至二十丸。有熱加苦參,渴。加栝蔞,小便澀加葶藶,小便多加凝水石,小便黃白加黃連,大便難加大黃。
<篇名>秦椒散
內容:主膏疸飲少溺多方。
秦椒(一分,汗)瓜丁(半兩)上二味,搗篩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
秦王九疸散方胃疸食多喜飲,梔子仁主之。心疸煩心心中熱,茜根主之。腎疸,唇干,葶藶子主之(熬)。
脾疸,尿赤出少,惕惕恐,栝蔞主之。膏疸,飲少尿多,秦椒瓜蒂主之(椒,汗,“膏”,一作“肺”)。舌疸,渴而數便,鐘乳主之。肉疸,小便白,凝水石主之(研)。髓疸,目眶深,多嗜臥,牡蠣澤瀉主之。肝疸,胃熱飲多,水激肝,白術主之。
上一十一味,等分,隨病所在加半兩,搗篩為散。飲服五分匕,日三,稍稍加至方寸匕。
論曰∶夫酒疸,其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疸者或無熱,靖言了了,腹滿欲吐者,宜吐之。酒疸心中熱欲嘔者,宜吐之。酒疸必小便不利,其候當心中熱,足下熱,是其候也。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齏,大便正黑,皮革搔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也。
<篇名>寒水石散
內容:主肉疸,飲少小便多,白如泔色,此病得之從酒方。
寒水石白石脂栝蔞(各五分)知母菟絲子桂心(各三分)上六味,搗篩為散。麥粥服五分匕,日三,五日知,十日瘥。
酒疸,身黃曲塵出,牛膽煎方。
牛膽(一枚)大黃(八兩)芫花(一升,熬)蕘花(半升,熬)瓜丁(三兩)上五味,以酒一升,切,四味,漬之一宿,煮減半,去滓,納牛膽,微火煎,令可丸,丸如大豆。服一丸,日移六七尺不知,更服一丸,膈上吐膈下利,或不吐利而痊。
酒疸,心中懊,或痛,梔子湯方。
梔子(十四枚,擘)枳實(三枚,炙)大黃(二兩)豉(半升)上四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服七合,日三。
<篇名>茵陳湯
內容:主黃膽、酒疸、身目悉黃方。
茵陳(三兩)大黃黃芩黃連(各二兩)人參(半兩)梔子仁(三七枚)甘草(一兩,炙)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五合,分四服。
<篇名>半夏湯
內容:主酒胸心脹滿,肌肉沉重,逆害飲食,小便赤黃,此根本虛勞,風冷凍飲料食沖心,由脾胃客痰所致方。
半夏(一升,洗)生姜(十兩,切)黃芩(一兩)前胡茯苓(各三兩)當歸茵陳(各一兩)枳實(炙)大戟白術甘草(炙,各二兩)上一十一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篇名>宛轉丸
內容:凡患黃膽,足腫,小便赤,食少羸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