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中風下(2)
書名: 千金翼方作者名: 孫思邈本章字數: 4822字更新時間: 2015-12-27 00:00:05
論曰∶圣人以風是百病之長,深為可憂,故避風如避矢,是以防御風邪,以湯藥針灸蒸熨,隨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雖曰針湯散皆所不及,灸為其最要。昔者華佗,為魏武帝針頭風,華佗但針即瘥,華佗死后數年,魏武帝頭風再發,佗當時針訖即灸頭風,豈可再發?只由不灸,其本不除。所以學人不得專恃于針及湯藥等,望病畢瘥,既不苦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雖豐藥餌,諸療之要,在火艾為良。初得之時,當急下火,火下即定,比煮湯熟已覺眼明,豈非大要?其灸法∶先灸百會,次灸風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間使,各三壯;次灸三里五壯。其炷如蒼耳子大,必須大實作之,其艾又須大熟,從此以后,日別灸之,至隨年壯止。凡人稍覺心神不快,即須灸此諸穴各三壯,不得輕之。茍度朝夕,以致殞斃。戒之哉,戒之哉!又論曰∶學人凡將欲療病,先須灸前諸穴,莫問風與不風,皆先灸之。此之一法,醫之大術,宜深體之,要中之要,無過此術。是以常預收三月三日艾,擬救急危。其五月五日亦好,仍不及三月三日者。又有卒死之人,及中風不得語者,皆急灸之。夫卒死者是風入五臟,為
<篇名>香港腳第二
內容:論一首方二十一首論曰∶治香港腳順四時,若春秋二時宜兼補瀉;夏則疾成,專須汗利;十月以后少用補藥。雖小變不越此法。
治香港腳初發,從足起至膝脛腫,骨疼者方∶取胡麻葉,切,搗,蒸,薄裹,日二易即消。若冬月取蒴根切,搗,和糟三分,根一分,合蒸令熱,裹如前法。
遍身腫,小便澀者,用麻豆湯主之方∶大麻(二升,熬,研)烏豆(一斗以水四半煮取汁一斗半,去豆)桑白皮(切,五升)上三味,以豆汁納藥,煮取六升,一服一升,日二服,三日令盡。
又方∶烏牛尿,一服一升,日二,腫消止,羸瘦者,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乳浮結,乃服之。
又方∶生豬肝一具,細切,以淡蒜齏食盡,不可盡者,分再食之。
治腰腳疼方∶胡麻子(一斗,新者)上一味,熬令香,搗篩,若不數篩當脂出不下,日服一小升,日三服,盡藥汁一斗,即永瘥。酒飲、羹汁、蜜湯,皆可服之。
大下之后而四體虛寒,腳中羸弱,腰攣痛,食飲減少,皮肉虛疏,石斛酒方∶生石斛(一斤)秦艽遠志(各五兩,去心)橘皮白術(各三兩)丹參茯神五加皮(各六兩)桂心(四兩)牛膝(八兩)上一十味,咀,以酒三斗,漬七日,一服六合,稍加至七八合,以知為度。
調利之后未平復,間為外風傷,腳中痛酸轉為香港腳,補虛防風湯方∶防風石斛杜仲(炙)前胡(各四分)薏苡仁(半斤)秦艽丹參五加皮附子(炮,去皮)橘皮白術白前(各三分)防己(二分)麻仁(一升,熬取脂)上一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服湯已香港腳仍不止,防風丸方∶防風(二兩)秦艽(二兩)石斛(二兩)丹參(一兩)薏苡仁(三合)前胡橘皮杜仲(炙)附子(炮,去皮)白術(各一兩)桂心(一兩半)麻仁(一升,熬取脂)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服。
治香港腳常作,谷白皮粥防之,法即不發方∶谷白皮(五升,切,勿取斑者,有毒)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煮米粥常食之。
<篇名>溫腎湯
內容:主腰脊膝腳浮腫不遂方∶茯苓干姜澤瀉(各二兩)桂心(三兩)上四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篇名>竹瀝湯
內容:主兩腳痹弱,或轉筋,或皮肉脹起如腫,而按之不陷,心中惡,不欲食,或患甘竹瀝(五升)葛根防風(各二兩)麻黃(六兩,去節)升麻(五分)桂心(一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秦艽細辛木防己黃芩干姜白術甘草(炙,各一兩)上一十四味,咀,以水七升,納甘竹瀝五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取汗。(《千金》有茯苓、杏仁,無白術。)
<篇名>大竹瀝湯
內容:主卒中惡風,口噤不能言,四肢緩,偏攣急痛,風經五臟,恍惚喜怒無常,手足不遂,皆悉主之方∶甘竹瀝(一斗四升)人參細辛石膏(各一兩,碎)生姜(五兩,切)烏頭(三枚,炮,去皮)防風獨活芍藥黃芩茵芋麻黃(去節)葛根木防己桂心茯苓甘草上一十八味,咀,以竹瀝煮取四升,分三服。(一方以水五升,《千金》有白術)。
<篇名>又竹瀝湯
內容:主風氣入腹,短氣心下煩熱不痛,手足煩疼,四肢不舉,口噤不能言方∶竹瀝(一斗)當歸秦艽防風葛根(各二兩)人參芍藥木防己附子(炮,去皮)細辛茯苓(一作茯神)通草桂心白術甘草(炙,各一兩)上一十五味,咀,以竹瀝漬半日,煮取四升,分三服,不能者四服。(《千金》有芎》、生姜、黃芩、升麻、蜀椒、麻黃、無芍藥、防己、通草。)
<篇名>大鱉甲湯
內容:主腳弱風毒攣痹氣止,皆主之方∶鱉甲(炙)防風麻黃(去節)半夏(洗)白術茯苓芍藥杏仁(去皮尖雙仁)麥門冬(去心)生姜(切)人參石膏(碎)羚羊角(屑)甘草(炙,各一兩)犀角(一分,屑)雄黃(半兩,研)青木香(二兩)吳茱萸(半升)大黃(一分半)麝香(三分)薤白(十四枚,切)烏梅貝齒(各七枚)大棗(二十枚,擘)赤小豆(二十四枚)上二十五味,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二夜一服。
<篇名>大投杯湯
內容:主腳弱,舉體腫滿,氣急,日夜不得眠方∶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及雙仁)桂心黃芩橘皮石膏(二兩,碎)生姜(六兩,切)半夏(洗)濃樸(炙)枳實(炙,各三兩)茯苓(四兩)秦艽(一兩半)大戟細辛(各一兩)大棗(二十枚,擘)甘草(二兩,炙)上一十六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篇名>獨活湯
內容:主香港腳風,疼痹不仁,腳中沉重,行止不遂,氣上方∶獨活桂心半夏(洗,各四兩)麻黃(去節)芎人參茯苓(各二兩)八角附子(一枚,炮,去皮)大棗(十三枚,擘)防風芍藥當歸黃干姜甘草(炙,各三兩)上一十五味,咀,以水一斗五升,酒二升,煮取三升半,分為五服。
<篇名>硫黃煎
內容:主腳弱連屈虛冷方∶硫黃(五兩)牛乳(五升)上二味,以水五升合煮及五升,硫黃細篩納之,煎取三升,一服一合,不知至三合。
<篇名>硫黃散
內容:主腳弱大補面熱風虛方∶硫黃(研)鐘乳(粉)防風(各五兩)干姜(一兩)白術人參蜀椒(汗,去目及閉者)細辛附子(炮,去皮)天雄(炮,去皮)茯苓石斛桂心山茱萸(各三分)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散,旦以熱酒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
<篇名>青丸
內容:主腳風,皮肉身體諸風方∶烏頭(一兩,炮,去皮)附子(三兩,炮,去皮)麻黃(四兩,去節)上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篇名>硫黃丸
內容:主膈痰滯,逐腳中風水方∶硫黃(五兩)上一味,細粉,以牛乳三升,煮令可丸,如梧子大,曝令干,酒服三十丸,日三,不知,漸加至百丸。
<篇名>石硫黃丸
內容:主腳風弱,胸腹中冷結方∶石硫黃(半兩)桂心(四兩)石(燒)附子(炮,去皮)天雄(炮,去皮)烏頭(各二兩,炮,去皮)上六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酒服五丸,日三服。
<篇名>癮疹第三
內容:方一十六首灸法一首
<篇名>石楠湯
內容:主癮疹方∶石楠干姜黃芩細辛人參(各一兩)桂心當歸芎(各一兩半)甘草(二兩)上一十二味,咀,以酒三升,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大汗,慎風冷,佳。
又方∶酪和鹽熱煮摩之手下消。
又方∶白芷根葉煎湯洗之。
治風瘙癮疹煩心悶亂方∶天雄(炮,去皮)牛膝知母(各一兩)栝蔞(五分)白術(二兩)人參(半兩)干姜上一十味,搗篩為散,酒服半錢匕,日再夜一,以知為度。稍增至一錢匕。
治大人小兒風疹方∶白礬(二兩,末之)上一味,以酒三升,漬令消,拭上愈。
又方∶吳茱萸(一升)上一味,以酒五升,煮取一升半,拭上。
治風痹癮疹方∶大豆(三升)酒(六升)上二味,煮四五沸,服一杯,日三。
治風痹癮疹洗湯方∶蛇床子(二升)防風生蒺藜(各二斤)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以綿拭上,日四五度。
又洗湯方∶黃連黃芩白術(各二兩)戎鹽礬石(各半兩)細辛(二兩)芎茵芋(各一兩)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洗之,日三度。
又洗湯方∶馬蘭(一作馬蘭子)蒴茺蔚子礬石蒺藜茵芋羊桃根蓄(各二兩)上八味,切,以醋醬二斗,煮取一斗二升,納礬石洗之,日三度。
治曝風氣在上,表皮作癮疹瘡方∶煮槐枝葉以洗之,灸瘡,火瘡亦愈。
青羊脂膏主風熱赤疹癢,搔之逐手作瘡方∶青羊脂(四兩)芍藥黃芩黃白芷寒水石(各一兩)竹葉(一升,切)石膏(一斤,碎)白及升麻防風甘草(炙,各三分)上一十二味,切,先以水一斗,煮石膏、竹葉,取五升,合漬諸藥,以不中水豬脂二升,合煎白芷黃,膏成,以敷之。
灸法∶以一條艾蒿長者,以兩手極意尋之著壁,立兩手并蒿竿拓著壁伸十指,當中指頭,以大艾炷灸蒿竿上,令蒿竿斷,即上灸十指,瘥,于后重發,更依法灸,永瘥。
<篇名>楓香湯
內容:主癮疹方∶楓香(一斤)芎大黃黃芩當歸人參射干甘草(炙,各三兩)升麻(四兩)上一十味,切,以水二斗,煮取七升,適冷暖分以洗病上,日三夜二。
<篇名>地榆湯
內容:主癮疹發瘡方∶地榆(三兩)苦參(八兩)大黃黃芩(各四兩)黃連芎(各二兩)甘草(六兩,炙)上七味,切,以水六斗,煮取三斗,洗浴之,良。
又方∶大黃當歸升麻防風芍藥青木香黃芩甘草(炙,各二兩)楓香(五兩)黃柏芒硝(各三兩)地黃汁(一升)上一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去滓,納芒硝令烊,帛拓病上一炊久,日四五夜二三,主癮疹痛癢,良。
治癮疹痛癢,搔之逐手腫方∶當歸芎大戟細辛芍藥附子(去皮)芫花躑躅椒(各一兩)莽草(半兩)上一十味,切,以苦酒浸藥一宿。以豬膏二升半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敷病上,日三夜一。
<篇名>瘍第四
內容:方一十四首灸法一首治白癜白駁,浸淫瘍,著頸及胸前方∶大醋于甌底磨硫黃令如泥,又以八角附子截一頭使平,就甌底重磨硫黃使熟,夜臥先布拭病上令熱,乃以藥敷之,重者三度。
又方∶硫黃水銀礬石灶墨上四味,等分,搗下篩,以蔥涕和研之,臨臥以敷病上。
又方∶石硫黃(三兩)附子(去皮)鐵精(各一兩)上三味,并研搗,以三年醋和,納瓷器中密封七日,以醋泔凈洗,上拭干,涂之,干即涂,一兩日,慎風。
炙法∶五月五日午時,灸膝外屈腳當紋頭,隨年壯,兩處。灸一時下火,不得轉動。
治頭項及面上白駁,浸淫漸長,有似于癬,但無瘡方∶干鰻鱺魚炙脂涂之,先洗拭駁上,外把刮之,令小磣痛,拭燥,然后以魚脂涂之,一涂便愈,難者不過三涂之,佳。
又方∶取生木空中水洗之,食頃止。
又方∶桂心末唾和,敷駁上,日三。
又方∶白芨(一作白蘞)當歸附子(炮,各一兩,去皮)天雄(炮,去皮)黃芩(各一兩)干姜(四兩)躑躅(二升)上七味,搗篩為散,酒服五分匕,日三服。
凡人身有赤疵方∶常以銀揩令熱,不久漸漸消滅瘢痕。
治疣贅疵痣方∶雄黃硫黃真珠礬石(熬)茹巴豆(去皮心)藜蘆(各一兩)上七味,搗篩為散,以漆和令如泥,涂貼病上,須成瘡,及去面上黑子,點之即去。
治皮中紫赤疵痣靨穢方∶干漆(熬)雌黃礬石(各三兩)雄黃(五兩)巴豆(五十枚,去皮)炭皮(一斤)上六味,為散,以雞子白和涂故帛,貼病上,日二易之,即除。
<篇名>九江散
內容:主白癜及二百六十種大風方∶當歸(七分)石楠(一兩半)秦艽躑躅菊花干姜防風麝香雄黃(研)丹砂(研)斑蝥(各一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汗)連翹知母鬼箭石長生(各二兩)附子(炮,去皮)王不留行人參鬼臼莽草木防己石斛烏頭(炮)天雄(炮,去皮)獨活(各三兩)地膽虻蟲(各十枚)蜈蚣(三枚)水蛭(一百枚)上三十味,諸蟲皆去足羽,熬,炙,合搗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其白癜入頭令發白,服之百日,白發還黑也。
<篇名>芎湯
內容:主面上及身體風瘙癢方∶芎白術山茱萸防風羌活枳實(各三兩,炙)麻黃(二兩半,去節)薯蕷(四兩)蒺藜子生姜(各六兩,切)烏喙(炮)甘草(炙,各二兩)上一十二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又洗方∶蒴根蒺藜子景天葉(各切,二升)蛇床子(五兩)玉屑(半兩)上五味,切,以水一斗半,煮取一斗,稍稍洗身面上,日三夜一,慎風。
<篇名>大黃湯
內容:主風瘙腫癢在頭面方∶大黃芒硝(各一兩)莽草黃芩(各二兩)蒺藜子(半升)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納芒硝令烊,以帛拓腫上數百遍。日五夜三,勿令近眼。(一方有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