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同人之第十三

同人。櫜置山顛,銷鋒鑄刃。示不復用,天下大歡。通《師》。坤為櫜,震為陵,干亦為山陵、為顛。艮為鋒刃,艮覆故銷、故不用。坤為天下,震樂故曰大歡。櫜置,宋本作密櫜,疑非,茲依汲古。

干。一臂六手,不便于口。莫肯為用,利棄我走。便于,從宋本,汲古作使堵,非。

坤。獐鹿逐牧,飽歸其居,安寧無悔。寧,從宋本,汲古作息,此用《同人》伏象。

屯。鴻魚逆流,至人潛處。蓬蒿代柱,大屋顛仆。艮為鴻,坤為魚、為水、為逆,故曰鴻魚逆流。鴻,大也。坎為圣人,在下故曰潛處。坤為蓬蒿,震木為柱。坤在艮屋下,故曰代柱。坎陷故顛仆。大,從宋元本,汲古作天屋。處,宋元本作渚,依汲古。仆,依《觀》之《需》校,各本皆作倒。《五行志》:"眾逆同志,河魚逆流上",故林詞不吉。

蒙。三羖五囗,相遇俱行。迷入空澤,經涉六駁,為所傷賊。伏兌為羊,故曰羖、曰囗。艮納丙,故曰三羖。坎納戊,故曰五囗。互震為行,坤為迷、為虛,故曰空澤,坎陷故曰澤。艮為駁,能食虎豹,然曰經涉則非獸也。《詩·秦風》:"隰有六駁",《傳》:駁,如馬。陸機云:駁馬,梓榆也。樹皮青白駁犖,遙視似駁馬,故謂之駁。下章云"山有苞棣,隰有樹檖",皆言木,此不應言獸,茲林詞曰經涉六駁,為所傷賊,正用詩語。亦以六駁為木,與陸詁合。坎數六,故曰六駁。坎又為賊。駁,依宋本,汲古訛駿。末句汲古作為賊所傷,依宋元本。為所傷賊者,言羊為駁木觸傷也。

需。黃帝出游,駕龍乘馬。東上泰山,南過齊魯,邦國咸喜。離為黃,干為帝、干為馬,故曰駕龍乘馬。離為東,干為山,兌為魯。伏坤為邦國。兌悅為喜。東,依宋本,汲古訛乘。

訟。履危不安,心欲東西。步走逐鹿,空無所得。通《明夷》。震為履,坎為危,故履危不安。坎為心,為西,離為東,震為鹿、為走,坤虛,故空無所得。坎西、離東證。

師。望尚阿衡,太宰周公。藩屏湯武,立為侯王。伏離為望,伏巽為權衡。震為主、為周,故曰太宰周公。又干為圣人,伏重干,故圣人多也。坤為城、為屏藩,坎水故曰湯。震為武、為王,故曰湯武也。太宰周公,依宋本,汲古作大半周公,皆訛字。

比。白龍黑虎,起伏俱怒。戰于阪泉,蚩尤敗走,死于魚首。詳《蒙》之《坎》。魚首,地名。坎為首,坤為魚,故曰魚首。魚首,宋元本、汲古皆作魯首,非。敗走作走敗,茲從《益》之《比》較改。

小畜。載石上山,步跌不前。嚬眉之憂,不得所歡,長思憂嘆。通《豫》。艮為石、為山,坤為載,故曰載石上山。震為步,坎陷,故步跌不前。坎為憂,故曰嚬眉,艮為眉也。震為歡,坎伏故不得。坎為憂。嚬,汲古訛顯,依宋元本。汲古無"長思憂嘆"四字,依宋元本。

履。周德既成,行軸不傾。申酉昳暮,耄老衰去,箴石不佑。通《謙》。震為周,艮為成,故曰周德既成。震為行,坎為軸,坎平故不傾。坤居申,坎先居酉,故曰昳暮,言日至申酉而暮也。坤為老衰,坎為箴。艮為石,箴,針也,石,砭石,即石箴也。丁晏云:《山海經》:"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注:可以為砥針者是也。坤死,故雖有箴石,不能佑助。行軸,依汲古,宋本作杼軸。申酉昳暮,依宋元本,汲古作"中酉跌墓"。

泰。乘云帶雨,與飛鳥俱。動舉千里,見我慈母。坤為云,兌為雨,震為乘,伏巽為帶。震為飛、為鳥、為舉動、為千里。坤為母、為我。兌為見。坤為云、兌為雨證,可解《易》。動舉,依宋本,汲古作舉動。

否。賚貝贖貍,不聽我辭。系于虎須,牽不得來。詳《需》之《睽》。艮為貝、為虎、為須證,可釋《易》。于,宋元本作我,依汲古。

大有。三翼飛來,是我逢時。俱行先至,多得大利。離數三,為飛、為翼,伏艮為時。坤為我,干為行、為先,伏坤為利。是,依宋本,汲古作字。

謙。兩足四翼,飛入我國。寧我伯姊,與母相得。坤數二,震為足、為翼,卦數四,故曰兩足四翼。震為飛,坤為國、為我。震為伯,伏巽為姊。坤為母。我國,從汲古,宋本作家國。震數四證、為翼證。

豫。按民呼池,玉杖文案。魚如白云,一國獲愿。艮手為按。坤為民、為河,震言坎水故曰呼池。呼池,即呼沱河。《周禮·職方氏》作虖池,《戰國策》作呼沱,并同。震為玉、為杖,坤為文,艮為案,故曰玉杖文案。《后漢書·禮儀志》:"仲秋,縣道皆案民比戶,年七十授以玉杖,八十九十禮有加文案,乃養老加禮"。坤為魚、為云,震白,故曰魚如白云。按民呼池,依宋元本,汲古作案民湖池。文案,依宋本,汲古等本皆訛為天授。愿,依宋本,與案為韻,汲古等本并訛為鯉。

隨。季姬踟躕,望我城隅。終日至暮,不見齊侯,居止無憂。兌為季姬,艮止故踟躕。艮為日、為望、為城、為終,兌昧,故曰終日。巽為齊,震為諸侯,故曰齊侯,巽伏故不見。艮為居止,震樂,故無憂。陳樸園云:案:《左傳》:"齊桓公有長衛姬、少衛姬",《易林》所云季姬即指少衛姬。《衛風·靜女》云:"俟我于城隅",戴震云:"此媵俟迎之禮,諸侯惟親迎嫡夫人,媵則至乎城下,以俟迎者而后入",故《易林》《師》之《同人》云"結衿待時,終日至暮"也,謂林詞全說《靜女》詩而與毛異。望我,依宋元本,汲古作望還。居止,宋元本作君上,非,依汲古。君者,居之訛。上者,止之訛。

蠱。龍渴求飲,黑云影從。河伯捧觴,跪進酒漿,流潦滂滂。震為龍,兌口為飲。艮為求,互大坎為黑、為云、為河。震為伯,故曰河伯。震為觴,艮手為捧。坎為酒漿、為流潦。龍渴求飲,汲古作"龍隅求泉",黑作置,均依宋元本。

臨。出門逢患,與福為怨。更相擊刺,傷我手端。震為出,坤為門、為患,坤禍,故不福。伏艮為擊,對遯臨,正反艮,故相擊。兌為傷,伏艮為手,坤為我。福,從宋元本,汲古等本皆訛為怒。

觀。播天舞,光地乳。神所守,樂無咎。艮為天、為手、為播、為舞。坤地,互艮為乳,艮為守,伏震為樂。坤為安。此三字四句宋元本作"播天舞地,神明所守,安樂無咎",汲古訛為"播衣樂天,乾坤所命,安樂無咎",皆改作四字三句,茲依《剝》之《兌》宋本校。地乳,詳《泰》之《大有》。

噬嗑。兩金相擊,勇氣鈞敵。終日大戰,不破不缺。震為金,正反震,故曰兩金。艮手為擊,正反艮,故曰相擊。震為勇,正反震,故曰鈞敵。艮為終,離為日,震為戰。兌為破缺,兌伏,故不破不缺。勇氣鈞敵,依宋本,汲古等本作"武勇敢敵",將林詞用覆之妙全失。

賁。車雖駕,兩矧絕。馬奔出,雙輪脫。行不至,道遇害。震為車、為駕,伏巽為靷。兌卦數二,故曰兩靷。兌折故絕。震為馬、為奔出。坎為輪,兌卦數二,兌毀,故曰雙輪脫。坎陷故行不至。震為道,坎陷為害。汲古作四字句而添二字作五句,為"大車難駕,兩靷如繩,馬奔山后,輪脫不行,中道遇害。"不有宋元本誰復知廬山真面,誰復知林詞奇妙如此。此與上六卦凡常本詞意失解者,皆賴宋元本復明,其可貴如此。

剝。文山紫芝,雍梁朱草。長生和氣,王以為寶。公尸侑食,福祿來處。詳《師》之《夬》。

復。抱珠入口,為我畜寶。得吾所有,欣然嘉喜。震為口、為珠玉、為寶。坤為我、為吾、為畜。震為嘉喜。

無妄。負牛上山,力盡行難。烈風雨雪,遮遏我前。中道復還,憂者得歡。艮為負、為山、為牛,艮止,故力盡行難。互巽為風,干為冰,故曰雨雪,艮止,故曰遮遏。艮為道,震反,故曰還。坎為憂,震樂,故曰得歡。力盡,依汲古,宋本作劣。負牛,依宋本,汲古作負車。

大畜。陶朱白圭,善賈息資。三致千金,德施上人。艮火,故曰陶,干為大赤,故曰陶朱。震為玉、為白,故曰白圭。二人皆善治生致富。干為富,故曰息資。伏巽為商賈,艮數三,干為金、為千,故曰三致千金。干為德,震為人。上人者,及人也。人,依宋本,汲古作仁。

頤。子鉏執麟,春秋作經。元圣將終,尼父悲心。詳《訟》之《同人》。經,依釋文。元,依汲古,宋本作作元、作陰圣,非。

大過。春日載陽,福履齊長。四時不忒,與樂為昌。通《頤》。震為春,干為日、為陽。震為福履,巽齊,故曰齊長。艮為時,震數四,故曰四時。震為樂、為昌。昌,依汲古,宋本作倡。

坎。孔德如玉,出于幽谷。飛上喬木,鼓其羽翼,輝光照國。詳《坤》之《比》。輝,依汲古,宋本作大。照國,依宋本,汲古及常本作耀光照目,非。

離。區脫康居,慕仁入朝。湛露之歡,三爵畢恩。復歸穹廬,以安其居。注:詳《訟》之《恒》。穹,宋本作窮,非。

咸。秋冬夜行,照覽星辰。道理利通,終身無患。兌為秋,干為冬,互大坎為夜。艮為明、為觀,故曰照覽。艮為星辰、為道里。巽為利,艮為身、為終。坎為患,兌悅,故無患。理,應作里。無患,依汲古,宋本作何患。

恒。鳴鵠抱子,見蛇何咎。室家俱在,不失其所。注詳《否》之《鼎》,古鵠鶴通用。

遯。安如泰山,福壽屢臻。雖有豺虎,不能危身。艮為山、為安、為壽。干為福,艮為豺虎、為身,艮安故不危。艮為身證。宋本如訛和。

大壯。耆蒙睡眠,不知東西。歲君失理,命直為曲。王稱為寶。干老故曰耆。《說文》:"耆,老也"。伏艮故曰蒙。耆蒙,即老少也。艮止坤迷,故曰睡眠。震東兌西,坤迷故不知。干為君、為年,故曰歲君。坤為理,坤伏故失理。伏巽為命。孟氏逸象干為直、為王、為寶。震口為稱。耆蒙睡眠,依汲古,宋本作老目瞢眠。老目者,耆之訛,瞢,蒙之訛。歲君失理,命直為曲,王稱為寶。依汲古,宋本作"君失理命,以直為傴,王珍為寶",非。此又汲古勝宋本處。

晉。植璧秉珪,請命于河。周公克敏,沖人瘳愈。此用《同人》象。伏震為珪璧。艮手故曰秉、曰植。坎水坤水故曰河。艮為沖人。沖,幼也。震為公、為周。艮堅故瘳愈。植璧秉珪,依宋本,汲古等本作載璧秉珪,非。植璧秉珪,金滕文。愈,依汲古。《說文》:"病瘳也"。徐鍇曰:今人作愈,非。由是證宋本作愈非。《史記·魯世家》:"成王有疾,周公揃爪沈河以祈病瘳"。

明夷。太王執政,歲熟民富。國家豐有,王者有喜。震為王,坤老,故曰太王。坤為政、為歲、為利,故曰歲熟。坤為民、為富、為國家、為豐。震為王,震喜。太,依宋本,汲古作大,他本或作天。

家人。訟爭相背,和氣不處。陰陽俱否,谷風無子。離為有言,故爭訟。坎為和,坎伏故不處。谷,毛詩作谷。傳云:東風也。巽為風,離東,故曰東風。震為子,震伏故無子。谷風詩,毛傳謂刺夫婦失道,茲曰無子,蓋齊詩義也。訟爭,依汲古,宋元本作爭訟。

睽。齊魯爭言,戰于龍門。構怨結禍,三世不安。兌魯齊,似用半巽象。正反兩兌口相背,故曰爭言。余詳《坤》之《離》。

蹇。鹿得美草,鳴呼其友。九族和睦,不離邦域。此用《同人》象。伏震為鹿、為草、為鳴,伏坤為族,震數九,故曰九族。震樂故和睦。坤為邦域。

解。百里南行,雖微復明。去虞適秦,為穆國卿。百里奚自虞適秦,故曰南行。震為百、為南、為行。離為明,坎為憂虞,震樂故去虞。坎位西,故曰秦。南,從宋元本,汲古訛難。微,從汲古,宋元本作征,非。

損。梅李冬實,國多寇賊。亂擾并作,王不能制。詳《屯》之《師》。

益。府藏之富,王以賑貸。捕魚河海,笱網多得。巨蛇大,戰于國郊,君遂走逃。詳《比》之《臨》。笱,依汲古,宋元訛茍。后三句定為衍文,應依《比》之《臨》校刪。

夬。牡飛門啟,憂患大解。修福行善,不為身禍。詳《需》之《兌》。修福行善,依《需》之《兌》校,宋元本皆作"去老乘馬",汲古無第三句。又牡,宋元本訛杜。

姤。宜昌娶婦,東家歌舞,長樂歡喜。巽為震婦,震為娶、為昌、為東、為歌舞、為歡樂。伏坤為家。

萃。正陽之央,甲氏以亡。禍及留吁,煙滅為墟。《左傳·宣十六年》:"正月,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春正故曰正陽。央,中也,言正月之中也。伏干為陽,互大坎為中。艮為甲,坤喪兌毀,故曰甲氏以亡。坤為禍,兌口為吁。坤為墟、為滅。甲,汲古訛申,依宋元。

升。鳧過稻廬,甘樂囗囗。雖驅不走,田畯懷憂。震為鳧、為稻、為樂、為囗囗。囗囗,大麥也。巽為,坤亦為魚。震為驅、為走,坤為田畯、為憂。鳧,從汲古,宋元本作鳥,非。《詩·小雅》:"田畯至喜"。

困。跛踦俱行,日暮車傷,失旅乏糧。通《賁》。坎蹇故曰跛踦。震為行,離為日,坎為夜,故曰日暮。震為車,坎折故傷。震為行旅、為糧,兌毀,故曰失旅乏糧。

井。龍門水穴,流行不害。民安其土,君臣相保。通《噬嗑》。震為龍,艮為門、為穴,坎水為流,流順故不害。坎為民,艮為安、為土,震君艮臣。艮為臣證。水,汲古作小,依宋元本。《集韻》害,音曷,與穴韻。

革。山陵四塞,遏我徑路。欲前不得,復還故處。通《蒙》。艮為山、為塞、為遏、為徑路。坎陷艮止,故欲前不得。震卦數四,故曰四塞。四,依宋元本,汲古作西,前作全,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州市| 得荣县| 微山县| 白城市| 延津县| 揭阳市| 达日县| 阜新市| 金溪县| 信丰县| 松溪县| 苍南县| 泉州市| 苏尼特右旗| 金塔县| 寻甸| 蒲城县| 紫阳县| 长兴县| 永胜县| 莆田市| 北票市| 禄劝| 苍梧县| 通化县| 三台县| 元氏县| 修文县| 福安市| 永靖县| 淄博市| 福贡县| 漳平市| 辽阳县| 随州市| 六枝特区| 大连市| 屏东市| 兴安县| 海晏县|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