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總論二(1)

禮記

曲禮

外言不入于捆內言不出于捆

捆門限也內外有限故男不言內女不言外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幣不交不親

行媒謂媒氏之往來也名謂男女之名也受幣

然后親交之禮分定

故日月以告君齋戒以告鬼神為酒食以召鄉黨僚

友以厚其別也

日月娶婦之期也媒氏書之以告于君厚其別

者重慎男女之倫也

馬氏曰禮者以為民坊也

非行媒不相知名所以遠嫌也非受幣不交不親

所以致敬也遠嫌致敬則安有桑中之奔溱洧之

亂乎明而尊者莫如君書日月以詔之幽而嚴者

莫如鬼神致齋戒以告之近而親者莫如鄉黨僚

友為飲食以命之所以備禮而厚其別也

取妻不取同姓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

鄭氏曰為其近禽獸

馂余不祭夫不祭妻

尸馂鬼神之余臣馂君之余賤馂貴之余下馂

上之余皆馂也此謂助祭執事或為尸而所得馂

之余肉以歸則不可以祭其夫之尊亦不以祭其

妻以食余之物也一說此祭是每食必祭之祭

食人之余及妻進饌于夫皆不祭而食蓋敬主人

之饌故祭而后食食人之余而祭則施于卑者

則非尊者之道

檀弓

帷殯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

禮朝夕哭殯之時必褰開其帷敬姜哭其夫穆

伯之殯乃以避嫌而不復褰帷自此以后人皆效

之故記者云非古也穆伯魯大夫季悼子之子公

甫靖也

張子曰敬姜早寡晝哭以避嫌帷殯或

亦避嫌表夫之遠色也

穆伯之喪敬姜晝哭文伯之喪晝夜哭孔子曰知禮

哭夫以禮哭子以情中節矣故孔子美之

陵方氏曰經曰寡婦不夜哭蓋其遠嫌之道不得

不然耳穆伯之于敬姜夫也故居其喪止于晝哭

而不嫌于薄文伯之于敬姜子也故居其喪晝夜

哭而不嫌于厚此孔子所以謂之知禮也

曾子問

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

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三月而廟見稱來婦也擇日

而祭于禰成婦之義也

思相離則不能寢寐故不滅燭思嗣親則不無

感傷故不舉樂此昏禮所以不賀也成昏而舅姑

存者明日婦見舅姑若舅姑已歿則成昏三月乃

見于廟祝辭告神曰某氏來婦來婦言來為婦也

蓋選擇吉日而行此禮廟見祭禰即是一事非見

廟之后更擇日而祭也成婦之義者成盥饋之禮

之義也

曾子問曰女未廟見而死則如之何孔子曰不遷于

祖不祔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歸葬于氏之黨示

未成婦也

不遷于祖不遷柩而朝于婿之祖廟也不祔于

皇姑以未廟見故主不得祔姑之廟也婿齊衰期

但不杖不草屨不別處哀次耳女之父母自降服

大功

曾子問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齊

衰而吊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

若夫死女以斬衰往吊既葬而除也

禮器

君在阼夫人在房此陰陽之分夫婦之位也

郊特牲

天地合而后萬物興焉夫昏禮萬世之始也取于異

姓所以附遠厚別也幣必誠辭無不腆告之以直信

信事人也信婦德也壹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

附遠附猶托也托于遠嫌之義也厚別重其有

別之禮也幣誠辭腆是欲告戒為婦者以正直誠

信之行信其能盡事人之道信其能有為婦之德

鄭氏曰齊謂共牢而食同尊卑也

男子親迎男先于女剛柔之義也天先乎地君先乎

臣其義一也執摯以相見敬章別也男女有別然后

父子親父子親然后義生義生然后禮作禮作然后

萬物安無別無義禽獸之道也

先謂倡道之也執摯奠雁也行敬以明其有別

故云敬章別也有別則一本而父子親親親之殺

則義生禮作而萬物各得其所矣禽獸知有母而

不知有父無別故也

婿親御授綏親之也親之也者親之也敬而親之先

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出乎大門而先男帥女女從男

夫婦之義由此始也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

夫夫死從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

親御婦車而授之綏是親愛之義也親之乃可

使之親己故曰親之也者親之也太王爰及姜女

文王親迎于渭皆是敬而親之之道以至于有天

下故曰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大門女家之門也

先婿車在前也女從男婦車隨之也夫也者丈夫

也丈夫者以才智帥人者也

馬氏曰夫主于義

故有所帥無所從婦主于聽故有所從無所帥夫

婦之道其大概不出于此故出乎大門而先男帥

女女從男夫婦之端基之于此也婦者恒其德者

也有三從之義無一違之禮故幼從父兄嫁從夫

夫死從子夫者制義者也制人而不制于人故曰

知帥人者也知帥人則非所謂不恒其德而從婦

兇也

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婦人無爵從夫之爵坐以夫

之齒器用陶匏尚禮然也三王作牢用陶匏

牢俎也尚禮然謂古來所尚之禮如此共牢之

禮雖三王所作而俎之外器用皆如古者之用陶

匏重夫婦之始也

昏禮不賀人之序也

人之序謂相承代之次序也

內則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說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

事我子行夫婦之禮焉沒身不衰

禮始于謹夫婦為宮室辨外內男子居外女子居內

深宮固門閽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

夫婦為人倫之始不謹則亂其倫類故禮始于

謹夫婦也

長樂劉氏曰凡禮者為人倫而設也

人倫之禮始于謹夫婦焉易稱家人女正位乎內

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

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

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此所以必為宮室先辨

內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內各正其德業也宮不深

則內外之聲可通門不固則出入之禁可逾閽寺

守之不嫌于處內也故男非其時不入女非其禮

不出皆所以為天下之內則也 嚴陵方氏曰天

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故禮始于謹夫婦易基

乾坤詩首關雎皆始于謹夫婦之意也謹夫婦故

為宮室以居之辨外內以防之男子居外女子居

內陰陽之分也深宮則外人不得而入固門則強

者不得而啟

男女不同椸枷不敢縣于夫之楎椸不敢藏于夫之

篋笥不敢共湢浴夫不在斂枕篋簟席襡器而藏之

少事長賤事貴咸如之

臨川吳氏曰既言外內不共湢浴男女不同椸

枷又言非特外內男女為然雖夫婦得相親者亦

然不但不共楎椸亦不共篋笥夫婦且如此則非

夫婦者其明微厚別又當何如

夫婦之禮唯及七十同藏無間故妾雖老年未滿五

十必與五日之御將御者齊漱澣慎衣服櫛縰笄囗

角拂髦衿纓綦屨雖婢妾衣服飲食必后長者妻不

在妾御莫敢當夕

天子之御妻八十一人當九夕世婦二十七人

當三夕九嬪九人當一夕三夫人當一夕后當一

夕凡十五日而遍五日之御諸侯制也諸侯一娶

九女夫人及二媵各有侄娣此六人當三夕次二

媵當一夕次夫人專一夕凡五日而遍也當夕當

妻之夕也

長樂劉氏曰夫婦雖未七十同藏未

有可嫌者圣人制禮以為天下之內則夫婦必如

此者以為男女內外之禮敬則為先焉夫婦身先

于上而男女力行于下以無嫌正有嫌也用有情

之難行正人情之易制也 嚴陵方氏曰將御者

必齊漱澣者則所以致潔敬也婢妾衣服飲食必

后長者蓋不以賤廢尊卑上下之道故也妻不在

妾御莫敢當夕者所以避上僭之嫌也

妻將生子及月辰居側室夫使人日再問之作而自

問之妻不敢見使姆衣服而對至于子生夫復使人

日再問之夫齊則不敢入側室之門

正寢在前燕寢在后側室者燕寢之旁室也作

動作之時也姆女師

慶源輔氏曰當產而辟燕

寢居側室其自斂戢者至矣豈復有驕其夫之意

哉夫使人日再問之者愛而不失于狎敬而不失

于疏妻不敢見雖病不敢忘禮使姆衣服而對雖

病不敢失禮

喪服

其妻為大夫而卒而后其夫不為大夫而祔于其妻

則不易牲妻卒而后夫為大夫而祔于其妻則以大

夫牲

妻卒時夫為大夫卒后夫黜退遂死以無祖廟

故祔于妻之禮止得依夫今所得用之牲不得易

用昔大夫之牲也若妻死時夫未為大夫死后夫

乃為大夫而死今祔祭其妻則得用大夫牲矣疏

曰此謂始來仕而無廟者若有廟則死者當祔于

祖不得祔于妻也惟宗子去他國以廟從

雜記

為妻父母在不杖不稽顙

此謂適子妻死而父母俱存故其禮如此然大

夫主適婦之喪故其夫不杖若父沒母存母不主

喪則子可以杖但不稽顙耳此并言之讀者不以

辭害意可也全山陰陸氏曰適子為妻如此則庶

子父雖在以杖即位可也

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國以夫人之禮行至以

夫人入使者將命曰寡君不敏不能從而事社稷宗

廟使使臣某敢告于執事主人對曰寡君固前辭不

教矣寡君敢不敬須以俟命有司官陳器皿主人有

司亦官受之

妻出夫使人致之曰某不敏不能從而共粢盛使某

也敢告于侍者主人對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誅敢

不敬須以俟命使者退主人拜送之如舅在則稱舅

舅沒則稱兄無兄則稱夫主人之辭曰某之子不肖

如姑姊妹亦皆稱之

遣妻必命由尊者故稱舅稱兄兄謂夫之兄也

此但言夫致之之辭未聞舅與兄致之之辭也上

文已有主人對辭下文因姑姊妹故重言對言某

之姑不肖或某之姊不肖或某之妹不肖故云亦

皆稱之也

夫婦之道合則納之以禮不合則出

之以義人倫之際有所不免也故先王亦存其辭

祭統

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袆立于東房夫人薦豆執校

執醴受之執鐙尸酢夫人執柄夫人受尸執足夫婦

相授受不相襲處酢必易爵明夫婦之別也

校豆中央直者執醴執醴齊之人也此人兼掌

授豆鐙豆之下跗也爵形如雀柄則尾也襲處謂

因其處

長樂陳氏曰禮器言夫人在房而東酌

罍尊則在房者西房也而此言副袆立于東房何

耶蓋婦人貴于從夫又貴于辨位從夫則立之東

所以待其將有事辨位則即于西所以動而行事

也至于夫婦相授受不相襲處則異其所立酢必

易爵則易其所執故曰明夫婦之別

經解

昏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別也故昏姻之禮廢則夫

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

哀公問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問人道誰為大孔子愀

然作色而對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

無辭而對人道政為大公曰敢問何謂為政孔子對

曰政者正也君為政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

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公曰敢問為政如之

何孔子對曰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三者正則庶物

從之矣公曰寡人雖無似也愿聞所以行三者之道

可得聞乎孔子對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

人禮為大所以治禮敬為大敬之至矣大昏為大大

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親迎親之也親之也者親之

也是故君子興敬為親舍敬是遺親也弗愛不親弗

敬不正愛與敬其政之本與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

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合二姓之

好以繼先圣之后以為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

已重乎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聞此言也寡人欲問

不得其辭請少進孔子曰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昏

萬世之嗣也君何謂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內以治宗

廟之禮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禮足以

立上下之敬物恥足以振之國恥足以興之為政先

禮禮其政之本與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

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親之主也敢不敬與子也

者親之后也敢不敬與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

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與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

其親是傷其本傷其本枝從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

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則愾乎

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如此則國家順矣

坊記

子云夫禮坊民所淫章民之別使民無嫌以為民紀

者也故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相見恐男女之無別

也詩云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

得蓺麻如之何橫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以

此坊民民猶有自獻其身

章明也無嫌無可嫌之行也詩齊風南山之篇

今詩作析薪如之何而豳風伐柯篇言伐柯如何

匪斧不克克能也橫從其畝言從橫耕治其田畝

也自獻其身謂女自進其身于男子也以此坊民

以下十一字舊本在詩云之上今以類推之當在

所引詩下

嚴陵方氏曰恐民之或淫故禮坊之

使有限恐民之無別故禮章之使自明若是則天

下之情無可嫌者足以為之紀矣禮器曰君子之

行禮不可不慎也眾之紀也紀散而眾亂非謂是

歟媒所以通相交之情幣所以將相見之禮自獻

其身則無俟乎媒幣矣

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別也故買妾不知其姓則

卜之以此坊民魯春秋猶去夫人之姓曰吳其死曰

孟子卒

厚別厚其有別之禮也卜之卜其吉兇也吳泰

伯之后魯同姓也昭公取吳女又見論語

子云禮非祭男女不交爵以此坊民陽侯猶殺繆侯

而竊其夫人故大饗廢夫人之禮

陽侯繆侯兩君之謚也鄭云其國未聞

方氏

曰大饗者兩君相見之饗也因陽侯之事而廢夫

人之禮則陽侯以前夫人固與乎大饗而有交爵

之禮矣乃云非祭不交爵者先儒謂同姓則親獻

異姓則使人攝此云不交爵謂饗異姓國君耳

子云昏禮婿親迎見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恐事

之違也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

舅姑女之父母也承進也子女也論語注云送

與之也儀禮父戒女曰夙夜無違命母戒女曰無

違宮事皆恐事之違也末世禮壞故有男行而女

不隨者亦有親迎而女不至者成氏曰婦人謂夫

之父母曰舅姑男子亦謂妻之父母曰舅姑但加

外字耳夫婦齊體父母互相敬也

昏義

敬慎重正而后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

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夫婦有

義而后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

禮者禮之本也夫禮始于冠本于昏重于喪祭尊于

朝聘和于鄉射此禮之大體也

父子親而后君臣正者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

同也

馬氏曰男女者夫婦之始夫婦者男女之

終始則成男女之別終則能立夫婦之義也由男

女有別以至君臣有正其序如易所謂有男女然

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以至于有君臣然

后禮義有所錯同 藍田呂氏曰禮始于冠者童

子所以成人也本于昏者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

父子然后有君臣也重于喪祭者人道之所終也

尊于朝聘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和于鄉射者所

以合人情之歡也八者備然后禮備故曰禮之體

成婦禮明婦順又申之以著代所以重責婦順焉也

婦順者順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當于夫以成絲麻

布帛之事以審守委積蓋藏是故婦順備而后內和

理內和理而后家可長久也故圣王重之

方氏曰于舅姑言順于室人言和者蓋上下相

從謂之順順則不逆可否相濟謂之和和則不同

舅姑之禮至隆也故可順而不可逆室人之禮相

敵也故雖和而不必同茲其別歟

馬氏曰責婦

順以順舅姑為至重順舅姑而不能和于室人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密市| 高邮市| 措勤县| 太康县| 仲巴县| 松阳县| 富蕴县| 宽城| 福鼎市| 江西省| 连城县| 开远市| 永清县| 马山县| 阳江市| 江川县| 工布江达县| 精河县| 汤原县| 松溪县| 同江市| 思茅市| 靖边县| 军事| 申扎县| 林芝县| 齐河县| 岳普湖县| 玉屏| 永善县| 黑河市| 宜川县| 德兴市| 扎鲁特旗| 九寨沟县| 安徽省| 五常市| 嘉黎县| 吉林省| 铜梁县| 尚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