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總論二(2)

不順乎舅姑矣和于室人而不能當(dāng)于夫則不和

于室人矣當(dāng)于夫而不能審積蓋藏則不當(dāng)于夫

矣數(shù)者無不備然后可以盡婦順之道也和于室

人如詩所謂宜其家人者是也當(dāng)于夫者如孟子

所謂無違夫子是也以成絲麻布帛可以無寒也

以審守委積蓋藏則在中饋可以無饑也不惟可

以不饑不寒而大可以供祭祀之羞服矣婦順備

而后內(nèi)和理和則有禮理則有義有禮義則家可

長久圣人重之者重其有禮義也

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于公宮祖廟

既毀教于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教成祭之

牲用魚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婦順也

祖廟未毀者言此女猶于此祖有服也則于君

為親故使女師教之于公宮公宮祖廟也既毀謂

無服也則于君為疏故教之于宗子之家德貞順

也言辭令也容則婉娩功則絲麻祭之者祭所出

之祖也魚與蘋藻皆水物陰類也芼之為羹也

張子曰古者婦人亦須有教教于公宮宗室是也

故知夙興夜寐臨祭祀事賓客承尊長又曰祖廟

未毀教于公宮則知諸侯于有服族人亦引而親

之如家人焉

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

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nèi)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nèi)和

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

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

而國治故曰天子聽男教后聽女順天子理陽道后

治陰德天子聽外治后聽內(nèi)職教順成俗外內(nèi)和順

國家理治此之謂盛德

方氏曰六官天地四時之官也有六卿而又有

九卿者兼三公數(shù)之則謂之九卿由公至士其數(shù)

三而倍之止于九者陽成于三而窮于九以其理

陽道故其數(shù)如此后治陰德而其數(shù)亦如之者婦

人從夫故也六宮謂大寢一小寢五也先言六宮

而后言六官者欲治其國先齊其家之意也

田呂氏曰此章因講明昏禮之義推而上之至干

天子后聽天下之外治內(nèi)治則男女之義盡矣立

六官之職公卿大夫元士分治之以佐天子聽天

下之外治立六宮之職夫人嬪世婦御妻分治之

以佐后聽天下之內(nèi)治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nèi)

男女正天下之大義也有家者夫聽家之外治妻

聽家之內(nèi)治天子與后有天下者也則不得不聽

天下之內(nèi)外治也外治者明章男教也司徒之所

教皆是也內(nèi)治者明章婦順也婦順之法德言容

功皆是也陽道者男所以正其室也陰德者婦人

所以宜其家也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則正室之道

天子所理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

在公實命不同則宜家之道后所治也鄭氏謂內(nèi)

治之道婦道之法陰德謂主陰事陰令其義然也

凡天子所聽皆外治后所聽皆內(nèi)治至于教順成

俗外內(nèi)和順國家理治必如周南召南盛德之化

然后可致也

儀禮

喪服

妻為夫傳曰夫至尊也

釋曰案曲禮云天子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

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后以下皆以義稱士庶

人得其總名妻者齊也婦人無爵從夫之爵坐以

夫之齒是言妻之尊卑與夫齊者也若然此經(jīng)云

妻為夫者上從天子下至庶人皆同為夫斬衰也

傳言夫至尊者雖是體敵齊等夫者猶是妻之尊

敬以其在家天父出則天夫又婦人有三從之義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是其男尊女卑之

義故云夫至尊同之于君父也

妻傳曰為妻何以期也妻至親也

適子父在則為妻不杖以父為之主也服問曰

君所主夫人妻大子適婦父在子為妻以杖即位

謂庶子

釋曰妻卑于母故次之夫為妻年月禫

杖亦與母同故同章也以其出嫁天夫為夫斬故

夫為之亦與父在為母同傳曰何以期也者傳意

以妻疑母母是血屬得期怪妻義合亦期故發(fā)此

之傳也此問異于常例上問母直云何以期今云

為妻乃云何以期者雷氏云妻卑以擬同于母故

問深于常也云妻至親也者答以妻至親故同于

母言妻至親者妻既移天齊體與己同奉宗廟為

萬世之主故云至親也 釋曰云適子父在則為

妻不杖以父為之主也者不杖章之文也又引服

問者鄭彼注云言妻見大夫已下亦為此三人為

喪主也若士卑為此三人為喪主可知若然至此

經(jīng)為妻非直是庶子為妻欲見兼有適子父沒為

妻在其中云父在子為妻以杖即位謂庶子者案

喪服小記云父在子為妻以杖即位可知也引之

者證經(jīng)云是天子以下至士庶人父皆不為庶子

之妻為喪主故夫皆為妻杖得伸也

大夫之適子為妻

釋曰云大夫之適子為妻在此不杖章則上杖

章為妻者是庶子為妻父沒后適子亦為妻杖亦

在彼章也

傳曰何以期也父之所不降子亦不敢降也何以不

杖也父在則為妻不杖

大夫不以尊降適婦者重適也凡不降者謂如

其親服服之降有四品君大夫以尊降公子大夫

之子以厭降公之昆弟以旁尊降為人后者女子

子嫁者以出降

春秋四傳

伯姬歸紀

春秋隱公二年秋九月紀履緰來逆女冬十月伯姬

歸于紀

左傳卿為君逆也

公羊傳紀履緰者何紀大夫也何以不稱使昏禮不

稱主人然則曷稱稱諸父兄師友宋公使公孫受來

納幣則其稱主人何辭窮也辭窮者何無母也然則

紀有母乎曰有有則何以不稱母母不通也外逆女

不書此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始不親迎也始不親迎

昉于此乎前此矣前此則曷為始乎此托始焉爾曷

為托始焉爾春秋之始也女曷為或稱女或稱婦或

稱夫人女在其國稱女在涂稱婦入國稱夫人伯姬

者何內(nèi)女也其言歸何婦人謂嫁曰歸

谷梁傳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以國氏者為其

來交接于我故君子進之也禮婦人謂嫁曰歸反曰

來歸從人者也婦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

從長子婦人不專行必有從也伯姬歸于紀此其如

專行之辭何也曰非專行也吾伯姬歸于紀故志之

也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

胡傳按谷梁子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魯哀公

問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為

宗廟社稷主君何謂已重乎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

舟為梁不顯其光則世子而親迎也韓侯娶妻蹶父

之子韓侯迎止于蹶之里則諸侯而親迎也有夫婦

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夫婦人倫之本也

逆女必親使大夫非正也入春秋之始名宰咺歸赗

以譏亂法書履緰逆女以志變常眾妾之分定矣大

昏之禮嚴矣

夫人子氏薨

春秋隱公二年冬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公羊傳夫人子氏者何隱公之母也何以不書葬成

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子將不終為君故母亦不終

為夫人也

谷梁傳夫人薨不地夫人者隱之妻也卒而不書葬

夫人之義從君者也

胡傳按谷梁子曰夫人子氏者隱之妻也卒而不書

葬夫人之義從君者也邦君之妻國人稱之曰小君

卒則書薨以明齊也先卒則不書葬以明順也有夫

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夫婦人倫之大

本也春秋之始于子氏書薨不書葬明示大倫茍知

其義則夫夫婦婦而家道正矣

程子曰隱公夫人也薨上墜之聲諸侯國內(nèi)稱

之小君同婦人從夫者也公在故不書葬于此見

夫婦之義矣 陳氏曰隱桓之母俱不得為夫人

則嫡庶之義明隱妻得為夫人則君臣之分定

公娶夫人姜氏

春秋桓公三年秋七月公子翚如齊逆女九月齊侯

送姜氏于歡公會齊侯于歡夫人姜氏至自齊

左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齊侯送姜氏非禮也凡

公女嫁于敵國娣妹則上卿送之以禮于先君公子

則下卿送之于大國雖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則

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國則上大夫送之

公羊傳何以書譏何譏爾諸侯越境送女非禮也此

入國矣何以不稱夫人自我言齊父母之于子雖為

鄰國夫人猶曰吾姜氏翚何以不致得見乎公矣

谷梁傳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禮送女父不下

堂母不出祭門諸母兄弟不出闕門文戒之曰謹慎

從爾舅之言母戒之曰謹慎從爾姑之言諸母復(fù)申

之曰謹慎從爾父母之言送女逾竟非禮也無譏乎

曰為禮也齊侯來也公之逆而會之可也其不言翚

之以來何也公親受之于齊侯也子貢曰冕而親迎

不已重乎孔子曰合二姓之好以繼萬世之后何謂

已重乎

胡傳娶妻必親迎禮之正也若夫邦君以爵則有尊

卑以國則有小大以道途則有遠邇或迎之于其國

或迎之于境上或迎之于所館禮之節(jié)也紀侯于魯

以小大言則親之者也而使履緰來魯侯于齊以遠

邇言則親之者也而使公子翚往是不重大昏之禮

失其節(jié)矣故書古者昏禮必親迎則授受明后世親

迎之禮廢于是有父母兄弟越境而送其女者以公

子翚往逆則既輕矣為齊侯來乃逆而會之于歡是

公之行其重在齊侯而不在姜氏豈禮也哉不言以

至者既得見乎公也不能防閑于是乎在敝笱之刺

兆矣禮者所以別嫌明微制治于未亂不可不謹也

娶夫人國之大事故詳

薛氏曰齊侯送女于外公以會禮接之非親迎

且兩失之也夫婦大倫也不正之于其始桓之夫

婦是不為夫婦矣張氏曰齊僖愛其女之過至

于越境而送之遂使魯桓之出不為親迎而為齊

侯在歡特往會之僖之送桓之會皆非也春秋謹

而書之所以重大昏而正人倫之始也 孫氏曰

此齊侯送姜氏公受之于歡也受之于歡不以歡

至者不與公受于歡也故書至自齊以正其義

薛氏曰書至不與公俱至也桓公夫婦之道終始

乎不正也

公與姜氏如齊

春秋桓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于濼公與

夫人姜氏遂如齊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

左傳公將有行遂與姜氏如齊申繻曰女有家男有

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公會齊侯于濼遂

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謫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

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車魯人告于齊曰寡君

畏君之威不敢寧居來修舊好禮成而不反無所歸

咎惡于諸侯請以彭生除之齊人殺彭生

公羊傳公何以不言及夫人夫人外也夫人外者何

內(nèi)辭也其實夫人外公也

谷梁傳濼之會不言及夫人何也以夫人之伉弗稱

數(shù)也

胡傳與者許可之詞曰與者罪在公也按齊詩惡魯

桓微弱不能防閑文姜使至淫亂為二國患而其詞

曰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言公于

齊姜委曲順從若水從地?zé)o所不可故為亂者文姜

而春秋罪桓公治其本也易曰夫夫婦婦而家道正

夫不夫則婦不婦矣干者夫道也以乘御為才坤者

婦道也以順承為事易著于乾坤述其理春秋施于

桓公見其用

陸氏曰婦人從夫者也何夫人之伉公失為夫

之道也 劉氏曰不言及而言與猶匹夫匹婦之

相與云爾 永嘉呂氏曰古人制禮尺寸不敢逾

毫厘不敢越者夫豈強拂人之情性而以繁文末

節(jié)為尚哉經(jīng)國家定禍亂而杜未然也泉水載衛(wèi)

女思歸而不可得載馳許穆夫人欲歸唁其兄而

義不可夫人之適其國父母在則有歸寧既終則

大夫行聘問而已古人之制禮也嚴矣違此者未

有不敗公之與夫人如齊是夫而不能夫也夫者

以知帥人者也知不足以帥人而可謂之夫乎

張氏曰濼之會不言夫人者夫人不與行會禮也

如齊不言及而言與者夫人伉也以見夫不夫婦

不婦進退制于夫人也凡事之異于常者禍之所

從起觀公與夫人如齊之書則見其違男女之常

經(jīng)而禍亂之所從生圣人謹禮于微慮患于早之

意不可不察也 臨川吳氏曰此行公往會齊侯

耳夫人欲同往公不能制濼會禮畢夫人又欲從

齊侯至齊夫婦既同出公不可獨反國故遂與之

同如齊也 汪氏曰與之為言乃黨與匹敵之義

而不相屬之辭也故以尊及卑曰及以此及彼曰

及皆及者為主桓公及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陽谷

以公及夫人夫人不敢專行也傳稱王奪子禽祝

跪與詹父田又曰陳公子完與顓孫奔齊曰與則

匹敵而無彼此尊卑之別也桓公與夫人姜氏如

齊若曰夫人專行而公從之也易曰夫子制義從

婦兇也桓公不能制義而從文姜以往其咎可知

矣春秋以一字為褒貶豈不信哉

王姬歸齊

春秋莊公十有一年冬王姬歸于齊

左傳齊侯來逆共姬

公羊傳何以書過我也

谷梁傳其志過我也

胡傳按周制王姬嫁于諸侯車服不系其夫下王后

一等禮亦隆矣春秋之義尊君抑臣其書王姬下嫁

曷為與列國之女同辭而不異乎曰陽倡而陰和夫

先而婦從天理也述天理訓(xùn)后世則雖以王姬之貴

其當(dāng)執(zhí)婦道與公侯大夫士庶人之女何以異哉故

舜為匹夫妻帝二女而其書曰嬪于虞西周王姬嫁

于齊侯亦執(zhí)婦道成肅雍之德其詩曰曷不肅雍王

姬之車自秦而后尤欲尊君抑臣為治而不得其道

至謂列侯尚公主使男事女夫屈于婦逆陰陽之位

故王陽條奏世務(wù)指此為失而長樂王回亦以其弊

至父母不敢畜其子舅姑不敢畜其婦原其意雖欲

尊君抑臣為治而使人倫悖于上風(fēng)俗壞于下又豈

所以為治也其流至此然后知春秋書王姬侯女同

詞而不異垂訓(xùn)之義大矣

張氏曰王姬即齊侯之夫人王姬是也魯于齊

為讎然已易世故齊侯之來逆不書止書王姬之

歸而已王女下嫁無異于諸侯之女適人者蓋夫

婦之道乃三綱之所系不可不早正故因其始嫁

而一之于諸侯女歸之辭焉若曰往之女家必敬

必戒常禮不可紊也 汪氏曰后世公主出嫁無

王姬執(zhí)婦道之風(fēng)莫不庸奴其夫雖尚主者極有

才名而勢屈于崇貴吞悲茹氣無所逃訴故晉人

有無事取官府之說至六朝其失尤甚江尚臨

海公主讓婚表有云制勒甚于仆隸則其敝可知

矣春秋書王姬之歸與詩相表里實萬世之法也

紀叔姬歸酅

春秋莊公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紀叔姬歸于酅

公羊傳其言歸于酅何隱之也何隱爾其國亡矣徒

歸于叔爾也

谷梁傳國而曰歸此邑也其曰歸何也吾女也失國

喜得其所故言歸焉爾

胡傳莊公四年紀侯去國叔姬至此始歸于酅者紀

侯方卒故叔姬至此然后歸爾歸者順詞以宗廟在

酅歸奉其祀也魯為宗國婦人有來歸之義紀既亡

矣不歸于魯所謂全節(jié)守義不以亡故而虧婦道者

也魯人高其節(jié)義恩禮有加焉是故其歸于酅其卒

其葬史冊悉書夫子修經(jīng)存而弗削使與衛(wèi)之共姜

同垂不朽為后世勸若夏侯令女曹爽之弟婦也寡

居守志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勿許而曰曹氏全盛

之時尚欲保終況今衰亡何忍棄之聞?wù)邽橹袆?

其聞叔姬之風(fēng)而興起者乎

汪氏曰叔姬雖伯姬之娣然諸侯夫人既卒則

次妃攝治內(nèi)事故叔姬雖媵妾當(dāng)奉紀之祭祀

家氏曰夫死無子而終于父母家者非正也終于

夫家正也 杜氏曰叔姬全守節(jié)義以終婦道故

系之紀賢之 也張氏曰叔姬伯姬之娣隱七年

歸于紀者伯姬既死叔姬實攝內(nèi)事而能不以國

之存亡貳其事君子之心不以身之榮悴變其奉

宗廟之志故必歸于酅以終其身易曰眇能視利

幽人之貞于叔姬見之矣春秋可不錄其本末以

示婦道之正乎 劉氏曰邑何故不得言歸乎酅

者紀之別也紀者叔姬之家也人歸其家可不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娄烦县| 县级市| 西青区| 霍山县| 北票市| 巧家县| 龙海市| 永寿县| 铁岭县| 郎溪县| 宣城市| 安庆市| 平原县| 犍为县| 丹寨县| 望城县| 唐河县| 琼海市| 道孚县| 广昌县| 苏州市| 鄂托克旗| 甘谷县| 泸水县| 固原市| 福鼎市| 甘南县| 裕民县| 嘉祥县| 美姑县| 万全县| 高青县| 仁寿县| 中超| 杭锦后旗| 东明县| 民乐县| 海门市| 同德县| 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