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相身
(謂凡圣情盡。人法雙忘。離一切相。故名實相)。
法門身
(謂自性清凈。名凈法身。說法被機。名法門身)。
性念處
(謂念自性染污。緣理斷結。解空直入。除自性過故)。
共念處
(謂念事理正助。兼修無礙。三明八解。十八神變圓滿具足故)。
緣念處
(謂緣念三藏。及世間經書。無不通達故)。
擇滅無為
(擇。即揀擇。滅。即寂滅。無為。即真空。謂用智揀擇四圣諦法。遠離見思煩惱。證寂滅真空理故)。
勝義正法
(謂三乘道果也)。
世俗正法
(謂法律教戒也)。
正因佛性
(謂。佛性有三。一。在自性。名正因佛性。二。引出性。名緣因佛性。三。至得果。名了因佛性)。
分段
(謂界內支形分段故)。
變易
(謂界外改粗形為細質。易短壽為長年故)。
蒂
(音嘬。蒂芥。小鯁也)。
遍執
(謂遍一切諸法。而起執著故)。
真常
(謂真如佛性。無生無滅故)。
隨煩惱
(隨者隨其根本煩惱分位差別等流性故。由自類俱起。遍染二性。遍諸染心。此之三義皆具。名大隨具一。名中隨。同無。名小隨)。
聲聞緣覺菩提
(聲聞但樂自利以求解脫名聲聞菩提緣覺但起心念。觀諸緣法。名緣覺菩提)。
識息暖三
(唯識云。謂壽暖識三。暖即阿賴耶相分色法。身根所取故。此識種子名壽。以能生識故。現行是識。執持為義故由此三法。更互依持。相續而為命也)。
道種智
(謂知十法界諸道種故)。
正道
(六度行也)。
助道
(三十七品助道法也)。
臨濟參大愚
(臨濟義玄禪師參大愚。愚問甚處來濟云。黃檗來。愚曰。黃檗有何言句。濟云。弟子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有過無過。愚曰老婆心切。為汝徹困。更問有過無過。師于言下大悟)。
夾山見船子
(夾山善會禪師上堂因語不契道吾指見船子。子問大德住甚寺。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子曰。不似似個甚么。山曰。不是目前法。子曰。甚處學得來。山曰。非耳目之所到。子曰。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厥。山無語。子曰。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山擬開口。被師一橈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子曰道道。山擬開口。又打落水。山于此大悟)。
道慧道種慧
(謂見道實性中。得聞佛知見。名曰道慧。知十法界諸道種。別解惑之相。一一皆示佛知見。名道種慧)。
一切智一切種智
(謂知一切法。一相寂滅。即悟佛知見。故名一切智。知一切法。一相寂滅。種種相貌皆知。即入佛知見。故名一切種智)。
檀滿
(謂如來修檀度時。號曰尸毗。此云與施。帝釋天主。欲驗其虛實。身變為鷹。天臣變鴿。鷹來逐鴿。鴿入王胸。鷹為索鴿。王曰我割身肉以代。鷹言。肉要與鴿相等。其時秤之。鴿愈重。而肉愈輕。王便舉身削盡而與。不惱不沒。即時身體平復如故。是為檀滿)。
尸滿
(如來修戒度時。號普明王。時斑足王。欲取千王以祭山岳。唯少一人。王被所獲。王告彼言。吾生來不妄。欲建大會普濟貧窮。愿延七日。當來應之。斑足云。今如所愿。汝若不來。欲取無難。時王回國。作會已畢。委付國事。即便往彼。斑足語言。世間之人。貪生畏死。汝去復來。真不妄語。我今放汝。并釋千王。是為尸滿)。
忍滿
(如來修忍度時。為忍辱仙人。巖間坐禪。時歌利王。游歷山中。形乏寢息。時宮妃諸仙問法。王醒不見。巡至仙所。問曰。汝得非非想否。汝得四道果否。皆答言未。王曰。未離欲人。為何視吾宮眷。即便割截身體。王曰。汝嗔恨耶。仙曰。我不嗔恨。即時血變為乳。身體平復。王見此相。即便求悔。是為忍滿)。
進滿
(如來修進度時。名大施太子。求如意珠。甫寶濟貧。得珠墮海。抒海取珠。諸天問言。抒海云何。答言。得珠墮海。故抒取之。天云。海水如何得竭。答曰。海水不竭。我終不休。天知心固。共助抒之。水即減半。龍恐海干。送珠與之。是為進滿)。
禪滿
(如來修禪度時。號螺髻仙人。亦名尚阇黎。得第四禪。出入息斷鳥謂為木。于髻生卵。定起欲行恐傷其卵。即更入定。鳥飛方起是名禪滿)。
智滿
(如來修智度時。號劬嬪大臣。時有七王。各欲吞取閻浮提界。軍民不安。劬嬪大臣。分為七分。城邑山川。不多不少。遂而息諍。是為智滿)。
降兜率
(謂菩薩利生念切。從兜率天。將降神時。觀閻浮提內。迦毗羅國。最為處中。往古諸佛。皆生于此。即便下生。是名降兜率。梵語兜率。此云知足。謂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
托胎
(謂菩薩將托胎時。觀凈飯王。性行仁賢摩耶夫人。前五百世。曾為菩薩母。應往彼托胎。大機之人。見乘旃檀樓閣。小機之人。見乘六牙白象。從右脅入。如處琉璃。身映于外。是名托胎)。
出胎
(謂四月八日。日初出時。摩耶夫人。在毗嵐園。手攀無憂樹枝。菩薩從右脅而出。放大光明。九龍吐水。沐金色身。是名出胎)。
出家
(謂太子年至十九時。出游四門。見生老病死之相。厭世無常。心思出家。啟白父王。父王不許。二月七日。諸天白言。太子于無量劫來所修行愿。今正是時。太子遂于后夜。乘馬入山。至跋伽仙人所。苦行林中。剃除須發。是名出家)。
降魔
(謂菩薩將成佛時。放大光明。隱蔽魔宮。時魔波旬。即令三女。亂其凈行。菩薩以神力故。變其魔女。皆成老母。魔王大怒。遍敕部從。上震天雷。雨熱鐵丸。刀輪器仗。交橫空中。挽弓放箭。箭停空中。變成蓮花。不能加害。群魔驚怖。悉皆歸服。是名降魔)。
成正覺
(謂菩薩降伏魔已。坐菩提樹下。即便入定悉知過去所造善惡。死此生彼之事。于臘月八日。明星出時。豁然大悟。得無上道。是名成正覺)。
轉法輪
(謂菩薩成正覺已。即便思惟。我所得法。無能信受。不如入于涅槃。爾時梵天白言。今日法海已滿。法幢已立。潤濟開導。正在此時。云何舍于眾生。欲入涅槃。爾時如來受梵天請已。先于普光明殿。為利根菩薩。說梵網經。頓制五十八戒。次于鹿野苑中。為憍陳如等轉四諦法輪。是名轉法輪)。
入涅槃
(謂如來度人已畢。將入涅槃。二月十五日。于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臥七寶床。其林忽然變白。爾時佛受純陀供已。與文殊師利等言。諸善男子。但當自修其心。慎莫放逸。遂于中夜。即入涅槃。是名涅槃)。
十類
(即十法界身也)。
七趣
(六趣加仙)。
五位
(資糧。加行。通達。修習。究竟)。
足輪放光
(出華嚴經)。
十八變化
(右脅出水。左脅出火。右脅出火。左脅出水。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履水如地。入地如水。空沒在地。地沒升空。空中行。空中住。空中坐。空中臥。現大身滿虛空。大復現小)。
奢摩他
(此云止。以寂靜為義。乃定之別名也)。
與元負人
(謂地獄報是情業。餓鬼報是想業。故鬼業盡。二報俱空。則為畜生。與前造惡因時。與負債元人相值。而酬償先債也)。
五大法界
(地水火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