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免費
四六話
最新章節:
第4章
宋代文章理論著作。全名為《王公四六話》。2卷。王銍著。“四六”即駢體文,本書是一部駢體四六文的專著,論述了四六文的發展、特點,并就宋人的四六文作了專門的評述。王銍在本書序言中對四六文的淵源流變作了概括介紹。王銍重視詩賦文章的師承關系,強調文章與時高下。認為自唐代天寶年間到宋代,400年來師友淵源,口傳聲授,至今始集詩賦之大成,可見一種文體的成熟,絕非一人一時之力。他指出:“世所謂箋題表啟,號為四六者,皆詩賦之苗裔也。故詩賦盛則刀筆盛,而其衰亦然。”王铚以詩賦衡量四六,所以主張“四六貴出新意”,在評議唐宋的四六文時,力贊“新語”、“高奇”、“警策”之作。他還說:“四六有伐山語,有伐材語。伐材語者,如已成之柱桷,略加繩削而已;伐山語者,則搜山開荒,自我取之。伐材謂熟事也,伐山謂生事也。”本書是流傳較廣的駢體文論著,《四庫全書》曾據江蘇巡撫采進本將其編入詩文評類。此外,本書還收入于《百川學海》及《學津討原》等叢書,并編進《叢書集成初編》。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提要
《四六話》二巻,宋王铚撰。铚有《黙記》,已著録其書。皆評論宋人表、啟之文。六代及唐詞,雖駢偶,而格取渾成,唐末、五代漸趨工巧,如羅隱《代錢镠賀昭宗更名表》所謂“右則虞舜之全文,左則姬昌之半字”者,當時以為警策是也。宋代沿流,彌競精切,故铚之所論亦但較勝負于一聨一字之間。至周必大等,承其余波,轉加細宻。終宋之世,惟以隸事切合為工,組織繁碎而文格日卑,皆铚等之論導之也。然就其一時之法論之,則亦有推闡入微者,如詩家之有句圖,未可廢也。上巻之末載其父素《為滕甫辨謗乞郡札子》誤刻蘇軾集中,铚據素手跡,殆必不誣。今軾集仍載此文,蓋失于厘正,此亦足以資考訂焉。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4 17:10:07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