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4章 失編(4)

  • 章大力先生稿
  • 章世純
  • 3712字
  • 2015-12-26 18:09:59

千子此等評論。真有功于后學。不淂漫以時文批語忽之。只一個性字沒欛柄。以下道理摠無準的。有時道著便佳。有時亂道便謬。亦不論人事題與性理題也。此病說他讀書未廣。彼卻不服。只是他看淂孔孟程朱。與老莊瞿曇達摩。儀秦雜阮。及近日陳獻章王守仁李贄等說數。摠是一樣。可彼可此。絕無是非邪正?;蚍吹箒y亦淂。則讀書越廣。越不可救矣。此病不止大力。正嘉以后。文人學人。無不爾也。

口之于【三】

口之于味全

章世純

君子之于性命、亦各有取也、夫惟命無相劣之分、唯其能成吾是耳、君子所以有取性取命之分也、且天下之所謂小人者。非能離乎性與命之物也安命養性之說小人亦由之而不于其所則以成其小人而已。故雖復桀跖。亦為養性非為性之故自暴不至此雖復桀跖。亦以安命非委命之故自棄不至此君子非盡反其贍養之說也。道無以相易。而獨順手取舍之分。亦未益乎性命之事也。理無以相多。而獨審乎輕重之權安命之學信有之矣而所安者則聲色臭味安逸之為奉者也于此而舍性取命此其淂力于命耳夫命豈不茫茫氣數之事哉而使有功于圣賢囗欲之學則君子之善取命也矣養性之學信有之矣而所養者則仁義禮智圣之為德者也于此而合命取。此其淂力于性耳。夫性也豈不是情志之物哉而使有功于圣賢進修之方則君子之善取性也矣其抑性伸命。所以使天有權雖然竟何妨于性也人有欲而后生。欲者生道存焉耳然與以不過所以適于當然則節而亨之道焉亦所以為性之利之其抑命中性所以使人有權雖然竟何逆于命也天用理以生物。偏者陰陽殊焉耳而俌其不足所以同于各正則善反之道焉亦所以全命之事也。故有君子之取舍。而性命皆無罪于世矣。

簡貴無枝葉牽纏。亦無大力自套。存之?!景ё印?

看其用意處。定不走人熟路。正使人尋歷不到。其能雖人之所易毒口只能易人之所雖自有制義以來可稱能文者先生事一人也【耀星】

口之于

義之于君臣也

章世純

義之所效、于其分之相屬者也、夫人有義、則必著其用于事矣、君臣之間、固義之所獨厚也、且凡人所有于身者。莫不畢行于物。非獨耳目之類也。有精于此者矣。又非獨仁于父子也。有等于此者矣。而義非乎。義不若仁之易見。而感之以所切。則亦均有自致之誼。義又出仁之轉用。而施之于易地。故亦同有深至之事、則其于君臣是矣。尊卑有大辨則狎昵之私。莫得而用反之于我原有是嚴威儼恪者自將于是而畢效也此嚴威儼恪者屬義亦自因于君臣之辨用耳上下有泰交。則離合之念。亦無所容反之于我原有是忠誠懇側者自將于是而罄竭也此忠誠懇切者屬義亦自因于上下之交而用耳。是故其為義也。不以自為義也而固已義矣食王土者。有高天厚地之戴、纓圭組者、有捐軀碎首之思。夫人皆已如斯固不以為法制之所使也其義行于君臣也。不必以邀君臣之歡也而固自行于君臣矣在盛明。有鳳梧魚水之美。履危亂。有呼天吁地之哀、千古蓋已如斯固不以為圣賢之所教也而君臣之待于義也重矣。為之名以定之而名有所止。為之儀以隆之而儀有所窮。有義以行之而后君得以有其尊而臣淂以有其卑也則義之足以明君臣也且義之待于君臣也亦重矣。用義于他人而分不足以生其恭。用義于至戚而囗已足以撿其敬。有君臣以效之而后盡于義之情而究于義之節則君臣之足以明義也理不于其所關切。不足以見其深至。故于君臣之交而見義之如是焉于此可以尊義矣理不于其所深至。不可以推其原本。故義之篤于君臣而知義之必難緩矣于此可以得義之從來矣夫義所從來則性也。非自外淂也。雖然、仁之為性易言也。義之為性難言也。父子之恩。不可絕乎人心。而君臣之分、常莫能自全此何故與、勢既暌而欲交奪。則義之為性固易揜耳。要之義即不見于君臣。猶能以他端自見也。

極其澹蕩猶九。而深微之致自在。順題成勢。無一倒語。【吳次尾】

筆勢趨下。會大旨而為言。其層累遞換之法。尤古人所難。【陳大士】

之于二字。顛倒飛舞。撲起性也二字。如蝶弄游絲。燕翻花片。驚旋無定。可玩而不可捉搦。是為筆妙。亦繇思靈。只義便是性。非義之上更有性也。是則從。非則諫。可則進。否則退。明則良?;鑴t死之類。乃所謂義。非血性真切之謂也。文于義字性字。猶有蒙隔。欠分明在。故看來終與仁字不同。即告子內外疑團也。

義之于

土地人民政事

章世純

有國者、不可不明于所有之重也、夫諸侯有國、國之所有者何也、所有在是、所寶即在矣、且為人君者。不可不自知其所托其所托也。危淂由之然而不知則無藏身之固矣諸侯之三寶。諸侯之所托也。蓋位者。諸侯之所以加其臣庶也。問所以成其位者幾何事、勢者、諸侯之所以懸權天下也、問所以立其勢者幾何事。夫能令國一富一貧者。土地也。土地者。五谷之所生也。土地者。百物之所生也是博則富是儉則貧所從來矣夫以鄒魯之國。不能與晉楚爭饒乏之數者。非智不若土地之相去遠矣夫能令國一弱一強者。人民也。人民者才俊之所出也。人民者。兵賦之所出也是眾則強是寡則弱所從來矣。夫以宋中山之君。不能與齊魏爭勝負之衡者。亦非智不足人民之相多遠矣若夫能令國輕重者政事也。政事者。功業之所由也。政事者。霸王道之所由也。舉失則國輕舉淂則國重所從來矣夫以商周之勢。能與桀紂定天下之分。非分相過政事足以相傾矣蓋三者若斯之重也是以天子建德祚之土。賜之民而啟之以政敷時斁思我徂求定蓋其慎也分之以為寶故也諸侯受命疆其土。籍其民。而三年報政謹爾侯度用戒不虞亦其慎也有之以為寶故也然權三者而要其所歸則人民為之主土地其所依而政事其治之者也摠三者而計所播財政事為其紀土地其所理而人民其聽囗者也夫能審端政事以拊其人民。而固其疆土。則三寶者全矣。

機局與骨力。俱古人精神融結成之。剽綴者。無從夢見其藩籬也。

土地人

牿之反復二句【其一】

章世純

良心之竟失則其害深也、夫仁義、誠有根之良也、仁義固終不絕于人心也、然其如此反復者何哉、且天下圣賢少而狂愚特多。仁義之人少而不仁不義之人特多。則性善之說。幾無以解于天下矣本善者不宜有不善也而固有之者解在乎牿亡也而牿亡之說。亦無以解于吾性矣有根者不宜受奪也而受奪者解在牿之反復也物之害心。非一害之而已也一害之而即已則必無有能害者矣心之受害。非一受害而已也一受害而即已則亦無有見害者矣唯其相尋于無已則其道為習至習至則久久而心與狃矣夫天下豈有久于吾性者哉生而稟之以至于今日亦以成故矣今之來者亦以狎至而累積于歲月因以相勝則夫向之久者亦不足以當也夫后來者囗據于念所甘也唯其相累于至久則其類且眾至眾至則多多則物九強矣夫天下又豈有多于性者哉自一良而演之以至于百善亦已有類矣今之來者亦以累積而大得其朋從因以相傾則夫向之多者亦將不足以敵也夫后來者尤乘于見所用也于是乘清夜而養者。至此不能養也。何也。清夜亦牿亡之時也。覺之所習。夢亦同趣。而擾擾之境。不復置于向晦晏息之會于是乘清夜之余而見者至此亦不能見也何也清夜之余。亦牿亡之余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而重陰之人。不復能受天地清陽之氣。如是而猶有存焉者哉夫不至于反復相牿而遂失者。則不得謂之性矣言性則本之省深也逮夫勢窮理極而后不能不奪也此深者之事也至于反復而不失者亦不得謂之性也矣言性則其變化神也逮夫易物相習而亦能與之為囗也此又神者之事也知此說者可與論心矣

夜氣亦牿亡處。不如前篇。而反復二字特佳。將二作合之??沙扇?。【艾千子】

旦晝牿亡。尚有夜氣一線滋生。至于反復。則消者日甚。而息者不足以供所消。此一線澌滅。良心乃喪盡矣。重發反復二字。極得肯綮。較勝前作夜氣亦牿亡之有病也。

牿之反

五霸桓公為盛

章世純

霸之最勝、不可以霸少之也、夫霸不如王、霸之中猶有升降焉、若桓公者、亦非晉文以下所幾也、蓋霸之衰者夷于狄。而霸之盛者亦近于王。自周衰而五霸迭興。代主齊盟。而事始于桓公。然天下之氣亦于始而厚也何也。天下固猶知有王也。猶有故事。而遂繼踵其跡。雖有變革。亦不遠矣。此以知桓之淂天多也。天下之事。亦作始者厲也。何也。天下固不知有霸也。未有故事。而欲服從其人。非大有制斷。必不行矣。此以知桓之人事盡也。故桓之功非余所及也。征伐會盟。陟禹跡之方。伐戎。戎也。伐徐。夷也。伐山戎。狄也。而大莫重于攘刑。震之以八國之師。而屈完來盟。江漠之間。亦稍集矣。故桓之盛也。東西南北?;卣鞑煌ァR幻魍躅持杏?。則無外也?;钢乱喾怯嗨耙病7Q仁稱順。被同盟之國。救邢。為邢也。城葵丘。為衛也。城穆陵。為杞也。而大莫重于寧魯。高子帥南陽之甲。而僖公以立。內外大釁。溘其定矣。故桓之盛也。四十年間。親近來遠。一以天下而為心則至公也是以春秋于幽之盟也。列諸侯而書同盟。予之諸侯也。王者之舉也。法天而樹同德焉。霸者之舉也。臣王而濟同欲焉。是同盟之義也。則春秋于桓之效也。春秋于存三亡國也。略美績而不序。進之王也。天下之危。與天下安之。天下之亡。與天下存之。民其德怨之跡也。是春秋將桓之厚也故桓公之囗所謂盛而近于王者也。晉文囗衰矣。踐亦之功。有似首止。翟泉之會。有似召陵。然寔何可比乎。文具而寡忠。開大專不盟之大。霸道替矣。楚莊人而萬天城陳而復。若合于仁。退合盟鄭。若比于禮。然竟安足數乎。以夷而主夏。肆其凌篾之心。去霸遠矣。若夫秦穆。無志于中國者也。宋襄。仁義及悖者也。每降愈下耳。則所謂爽于狄者乎。

填贅可厭。何不以簡嚴二字。盡桓公之勝。若抄盡左傳公谷胡氏四書。盡數寫入。謂之無學無才可也?!景ё印?

盡數寫入亦無害。苐須議論足以駕。即謂之才。謂之學矣。此不是無議論。只是不甚精當耳。

五伯桓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社会| 大荔县| 张家口市| 沐川县| 永清县| 扎兰屯市| 汕尾市| 台中县| 西平县| 东平县| 麦盖提县| 辽宁省| 常山县| 克什克腾旗| 灵山县| 德庆县| 广丰县| 德安县| 广南县| 普安县| 海阳市| 霸州市| 宁乡县| 绥棱县| 泸西县| 长阳| 林口县| 黔西县| 黄大仙区| 依兰县| 拜泉县| 金湖县| 紫云| 东辽县| 扶风县| 揭东县| 西盟| 长沙市| 阜平县| 海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