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4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780字
  • 2015-12-26 18:09:16

《圣惠》治小兒風熱,心神煩躁,少得睡。牛黃丸方牛黃(一錢,細研) 朱砂(細研,水飛過) 犀角(屑) 川升麻(各半兩) 人參 防風(各去蘆頭) 麥門冬(去心,焙) 黃芩 赤茯苓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散,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竹葉湯研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風熱,心神驚悸,臥不眠安。真珠丸方真珠(末) 龍膽 防風(各去蘆頭) 羌活 鉤藤 川升麻 天竺黃 牛黃(二味細研。

各一分) 茯神 人參(去蘆頭) 羚羊角(屑) 犀角(屑。各半兩) 鉛霜 腦、麝(并細研,一錢)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荊芥薄荷湯研下五丸,日三、四服。

量兒大小加減。

《圣惠》治小兒心肺風熱。龍膽丸方龍膽(三錢,去蘆頭) 牛黃(一錢,細研) 川大黃 胡黃連 犀角(屑。各二錢)上件藥搗,羅為細末,入牛黃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化破,服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風熱,心神驚悸。犀角丸方犀角(屑) 天竺黃(研) 朱砂(研,水飛過) 鐵粉 人參 赤茯苓(各半兩) 牛黃 腦麝(各研,一錢) 鉛霜(研) 蚱蟬(銼,炒) 白附子(炮裂。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薄荷湯研下三丸。

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風熱,鎮心安神化涎。鉛霜丸方鉛霜 牛黃 天竺黃 麝香(各研) 天麻 甘草(炙。各一錢) 茯神 人參(各二錢) 龍腦(一分,研) 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薄荷湯研下一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風熱多驚。朱砂丸方朱砂(細研,水飛過) 茯神 柴胡(去苗) 鐵粉(細研) 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 天竺黃(細研) 人參(去蘆頭) 黃 (銼) 黃芩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牛黃 麝香(各細研,一錢)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竹葉湯研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心肺風熱,多驚鎮心。鉛霜散方鉛霜 天竺黃(各細研一分) 柏子仁 白附子(炮裂) 牛黃 腦麝(各細研一錢) 朱砂(二錢,細研)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每服以荊芥薄荷湯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風熱,心胸煩悶。牛黃散方牛黃(一分,細研) 郁金(末,半兩) 人參(末,一錢)上件藥都研令勻。每服以荊芥湯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心臟風熱,昏憒躁悶,不能下食。梨湯粥方梨(三枚,切) 粳米(一分)上以水二升,煮梨取汁一盞,去渣投米煮粥食之。

《圣惠》治小兒心臟風熱,精神恍惚。淡竹葉粥方淡竹葉(一握) 粳米(一合) 茵陳(半兩)上以水二大盞,煎二味取汁一盞。去渣,投米作粥食之。

《圣惠》治小兒風熱嘔吐,頭痛驚啼。葛根粥方葛根(一兩) 粳米(一合)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下米作粥,入姜、蜜少許食之。

《靈苑》治小兒驚風內熱,渾身如火,心胸煩悶,不思飲食,吐逆不止及諸般風熱,大效。三解散川大黃(微炒) 芍藥 甘草(炙) 干蝎 白僵蠶 桔梗 人參 郁金(各一分) 白附子 防風(各半兩) 黃芩(半兩)上件藥一十一味并同搗,羅為細散。如渾身壯熱,吐瀉不止,用防風、麥芽煎湯調下一字,或半錢,或一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若只渾身熱、用甘草、柳枝煎湯下。如不退,用熟蜜、牛蒡子、薄荷湯調下。如吐瀉不止者,則用后方。

肉豆蔻(三個,用糊餅面裹,煨熟,候冷取出)上為細末,卻取裹者面和杵,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用飲湯吞下五丸至七丸,立止。

《靈苑》甘露丸解毒退風熱,治口舌干燥,心煩身熱,夜臥驚悸,狂躁等候。(方見膈熱門,太醫局方同。)太醫局洗心散 治風壅壯熱,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節煩疼,熱氣上沖,口苦唇焦,咽喉腫痛,痰涎壅滯,涕唾稠粘,心神煩躁,眼澀睛疼;及寒壅不調,鼻塞聲重,咽干多渴,五心煩熱,小便赤澀,大便秘滯。

大黃(面裹煨,去面切,焙) 甘草( ) 當歸(去苗,洗) 麻黃(湯浴,不去節,焙干,秤) 芍藥荊芥穗(各六十兩) 白術(一十五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薄荷各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小兒麩豆瘡疹,欲發先狂語、多渴及驚風積熱,可服一錢,并臨臥服。如大人五臟壅實,欲要溏轉,加至四、五錢,乘熱服之。

太醫局牛黃生犀丸 治風盛痰壅,頭痛目眩,咽膈煩悶,神思恍惚,心忪面赤,口干多渴,睡臥不安,小便赤澀,大便多秘,小兒風熱痰壅。

牛黃(研) 生犀(鎊。各二兩半) 牙硝(研) 半夏(用白礬制) 天麻(去苗。各二十兩) 羚羊角(鎊) 膩粉 黃丹(各研) 雄黃(水飛。各五兩)龍齒(水飛) 朱砂(飛研。各十兩) 龍腦(研,二兩半) 水銀(用鉛結砂子,秤十兩)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二十丸。每服一丸,溫薄荷湯化下。中風涎潮,牙關緊急,昏迷不省,用膩粉一錢,藥三丸,生姜自然汁七點,薄荷水同化下。得吐或利,逐出痰涎即愈。小兒風熱痰壅,睡臥不安,上竄 齒,每服半丸。加急驚風,涎潮搐搦,眼目戴上,牙關緊急,用膩粉半錢,生姜自然汁三、五點,薄荷水同化下一丸,更看歲數大小加減。

太醫局如圣湯 治風熱毒瓦斯上攻,咽喉痛,喉痹腫塞妨悶,及肺壅咳嗽,咯唾膿血,胸滿振寒,咽干不渴,時出濁沫,氣息腥臭,久久吐膿,狀如米粥。又治傷寒咽痛。

桔梗(一兩) 甘草(銼,炒,二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小兒時時呷服,食后臨臥。

太醫局龍腦飲子 治大人、小兒蘊積邪熱,咽喉腫痛,赤眼口瘡,心煩鼻衄,咽干多渴,睡臥不寧;及除痰熱咳嗽,中暑煩躁,一切風壅,并宜服之。

甘草(十斤,蜜 ) 藿香葉(一斤半) 石膏(四十兩,細研) 縮砂仁 栝蔞根(各三十兩) 大梔子(一百二十兩,去皮,微炒)上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用新水入蜜調下。又治傷寒余毒,潮熱虛汗,用藥二錢,水一盞,入竹葉五、六片,煎七分,溫,并食后服。

太醫局清涼飲子 治小兒血脈壅實,腑臟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寧,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理,腸胃不調。或溫壯連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歇,欲發驚癇。又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余毒,一切壅滯,并宜服之。

大黃(米下蒸,切,焙) 赤芍藥 當歸(去蘆頭) 甘草(炙)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量兒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食后臨臥服。

太醫局消毒散 治小兒瘡疹已出,未能勻透,及毒瓦斯壅遏,雖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睡臥不安,大便秘澀。及治大人、小兒風熱,上膈壅熱,咽喉腫痛,胸膈不利方。

牛蒡子( ,六兩) 甘草(炙,二兩) 荊芥穗(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一錢,用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食后。小兒量力少少與之。如治瘡疹,若大便利者,不宜服之。

太醫局惺惺散 治小兒風熱瘡疹,傷寒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流涕方。

桔梗 細辛(去葉) 人參(去蘆頭) 甘草(炙) 白茯苓(去皮) 栝蔞根 白術(各一兩)上七味同杵,羅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薄荷三葉,同煎至四分,溫服。如要和氣,即入生姜煎服。不計時候。

太醫局鶴頂丹 治大人、小兒風熱痰實,咽膈不利,口干煩渴,睡臥不安,及中暑頭痛,躁渴不解方。

寒水石粉(一百一十兩) 麝香(研,二兩半) 甘草(銼,炒為末,三十五兩) 朱砂(飛研,一百兩) 牙硝(枯過,研,一百二十五兩)上合研勻,煉蜜搜和,每一兩二錢作十丸。大人溫生姜水化下一丸。如治中暑,入生龍腦少許,同研細。

新水化下。小兒一丸分四服,更量大小加減。又治小兒腑臟積熱,心神不寧,夜臥狂叫,口舌生瘡,用薄荷自然汁化下,并食后服。

《譚氏殊圣》治小兒風熱,狂語煩躁。養心丹安息香(一兩半) 朱砂(飛過,一兩) 真珠(末,三分) 玳瑁(三錢,水磨成粉) 牛黃 腦子(各一分)上研令細,以重湯酒煮,安息香膏和勻,丸如綠豆大。食后臨臥,人參湯下三、五丸。

《嬰孺》枳實丸 治小兒瘙癢,癢痛如疥,搔之汁出,身中 如麻豆,年年喜發,面目虛肥,毛發細黃,皮膚薄而光澤,時生鼻氣。此是少時熱盛極,體當風中,風熱相搏所得也,不治成大風疾方。

枳實(六分,炒) 菊花 蛇床子 防風 白薇 蒺藜 浮萍草(各四分) 天雄(炮) 麻黃(去節) 漏蘆(各二分)上為末,蜜丸大豆許。五歲飲服十丸至二十丸,至大者兒并大人可散服方寸匕,酒服。量兒歲與之。

錢乙抱龍丸 治傷風溫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實壅嗽;治驚風潮搐及蠱毒中暑,沐浴后并可服。壯實小兒宜時與服之。

天竺黃(一兩) 雄黃(水飛,一分) 辰砂 麝香(各研半兩) 天南星(四兩,臘月釀牛膽中,陰干百日,如無,只將生者去皮臍,銼,炒干用,然不及。)上為細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溫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兒每丸分作三、四服,五歲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亦治室女白帶,伏暑,用鹽少許,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臘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藥尤佳。一法用漿水或新水浸天南星三日,候透軟,煮三、五沸,取出乘軟切去皮,只取白軟者薄切,焙干炒黃色,取末八兩,以甘草二兩半拍破,用水二碗浸一宿,慢火煮至半碗,去滓;旋酒入天南星末,慢研之,旋令甘草水盡,入余藥。《孔氏家傳》方同,云更加牛黃半分,是孫兆方。

張渙治小兒風熱,百合湯方百合 白術(炮) 紫菀(洗,焙干)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白茯苓 青橘皮 麥門冬(去、心) 甘草(炙。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竹葉三片、薄荷兩葉,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嬰童寶鑒》治小兒風熱,體如湯火,夜啼。綠霞散方柏葉(二分) 天南星(炮) 僵蠶 蝎 郁金(并末。各一分) 雄黃(末,一錢)上件都研勻,每服薄荷蜜水下一字,加至半錢。

《良方》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等。桔梗散桔梗 細辛 人參 白術 栝蔞根 甘草(炙) 白茯苓 芎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薄荷二葉,同煎七分。三歲以下兒作四、五服,五歲以上分二服。予家常作此藥,凡小兒發熱,不問傷寒風熱,先與此散服,往往輒愈。兼服小黑膏尤善(方見傷寒門中。)此桔梗散與《活人書》方同,名惺惺散。(《孔氏家傳》云∶惺惺散加鉤藤、蟬蛻與小兒吃,甚妙,理上壅風熱。)《活人書》連翹飲 治小兒一切風熱方。

連翹 防風 甘草 山梔子上件等分,搗羅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七分。

《九 衛生》黍粘子散 療小兒傷寒,斑瘡、毒瓦斯,咽膈不利,聲不出、疼痛方。

牛蒡子(炒) 甜參 升麻 甘草(炙) 干薄荷(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萬全方》治小兒風熱,心胸煩悶。牛黃散牛黃(細研入) 馬牙硝(研。各一分) 郁金(末,半兩) 人參(一錢,末)上件都研令勻。每服半錢,以荊芥湯調下,日三、四。

《聚寶方》牛黃丸 治一切風熱,化涎止頭痛,解蠱毒。

黃牛膽(十二月收取汁,和天南星末入膽袋內,實填捏扁,掛透風處一百日) 水窟雄黃(每煎藥一兩用一分,水飛) 真麝香(研,炒,一錢)上三味為末,糯米煮稀糊,丸皂子大。每服一丸。頭疼,金銀薄荷湯嚼下一丸;傷暑毒,生姜蜜水嚼下;纏喉風,生姜薄荷自然汁化下;小兒風熱,麥門冬熟水化下;解蠱,汗 洗湯化下五丸。余疾一丸或二丸。

如墜涎,生姜湯下;暴中風,豆淋酒下;沐浴傷風,溫酒嚼下。

《聚寶方》惺惺散 治小兒風熱溫壯,及外傷風冷。

桔梗 細辛(去葉) 甘草(炙) 人參 白茯苓(去皮) 栝蔞根 白術(炮。各一兩)上七味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六分,薄荷少許,同煎至四分,溫服。如要和氣,即入生姜煎服。

《惠眼觀證》牛黃丸 下風熱,取涎泛。常不使 湯丸,只用此藥。

雄黃(一錢) 朱砂(二錢) 全蝎(七個) 輕粉(二匣)上同研令勻,用飯飲丸如此○大。每服一歲以上十五丸,二、三歲以上二十五丸。其余加減,大小服之。

《惠眼觀證》烏犀膏解風熱,開胸下膈。

干地黃 元參(潤者) 牛蒡子(炒。各半兩) 甘草(炙,一分) 龍腦(少許,研)上為末,煉蜜為膏。每服兩皂子大,蜂糖熟水下。

《張氏家傳》天竺黃散子 治小兒風熱驚風。

天竺黃 蟬殼 白僵蠶 山梔子 甘草(炙) 郁金上件等分,同杵,羅為末。每服一錢,熟水調下。三歲孩兒可半錢,牙兒只一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格尔木市| 金沙县| 黎城县| 汽车| 马山县| 搜索| 榆树市| 婺源县| 永兴县| 开江县| 广南县| 湟中县| 安西县| 敦化市| 遂溪县| 宜昌市| 墨竹工卡县| 新竹县| 林周县| 陆丰市| 永定县| 白山市| 姚安县| 莱阳市| 乡宁县| 阿拉善盟| 额敏县| 阆中市| 招远市| 白银市| 上高县| 织金县| 平原县| 密山市| 樟树市| 江津市| 武邑县| 贵港市| 汉沽区| 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