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忌口將息,即便疼痛淚出,赤澀,怕日難開,腫便翳如銀色,此為熱氣在肝,上沖入眼,肝膈壅毒,致成障翳。宜用秦皮湯洗之,然后服涼肝丸。(二方并見本門。)亦不宜鐮洗出血,點藥挑撥。疼痛定后,即點退翳藥,亦得。立效。
《惠濟論》小兒斑瘡入眼候歌∶斑痘才生眼不開,淚流頻有熱橫腮。如桃腫赤如錐痛,此疾應知奔眼來。因與毒餐同熱面,或因雞鴨與鵝災。急交制造威靈散,百日無逾尚可回。
《龍木論》涼肝丸方防風(二兩) 黃芩 茺蔚子 黑參 大黃 知母(各一兩) 人參 茯苓(各一兩半)上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龍木論》秦皮湯方秦皮(二兩) 秦艽 細卒 防風(各一兩) 甘草(半兩)上為末。水二盞,散二錢,煎至三五沸,淋洗眼,立效。
《圣惠》治小兒疹痘瘡入眼,并無辜氣入眼。密蒙花散方密蒙花(三兩) 青葙子(一兩) 決明子 車前子(各一兩)上件藥各搗,羅為末。每服以密蒙花一錢半,諸藥各半錢相合令勻。用羊肝一大片切破,摻諸藥在肝內。
以濕紙裹,煨令熱,空心量力與食之。錢乙治小兒痘瘡入眼及無辜氣入眼方同,名羊肝散。《活人書》治疹痘瘡并諸毒瓦斯入眼,亦名密蒙花散。
《譚氏殊圣》治瘡子入眼。仙靈脾散仙靈脾 威靈仙(各等分)上件為末。每服二錢,食后用米飲調下,小兒半錢與。《趙氏家傳》方同,趙氏名二仙散。治斑疹入眼,因食毒突睛出外。
《養生必用》治目暴赤腫痛,小兒斑瘡入眼方子(炒香) 蔓菁子(絹袋盛,飯上蒸熟,取出焙干,炒令香) 甘草(炙) 木賊(去節,各等分)上為末。沸湯點一錢,食后服,日三。
《養生必用》治小兒斑瘡入眼方。
谷精草 蛤粉(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豬肝二兩來批開、摻藥在內;卷了,青竹葉裹,麻縷扎定。水一碗,煮令熟,入收于瓷瓶內熏眼,候溫取食。日作,不過十日退。《活人書》治小兒瘡子入眼方同,名蛤粉散。
錢乙蟬蛻散 治斑瘡入眼半年以里者,一月取效。
蟬殼(去土,取末一兩) 豬懸蹄甲(二兩,罐子內鹽泥固濟,燒存性)上二味,研入羚羊角細末一分,拌勻。每服一字,百日外兒半錢,三歲以上一二錢,溫水或新水調下。日三四,夜一二,食后服。一年以外難治。
錢乙附方治瘡疹太盛,宜服此調肝散,令不入眼。(方見已出未出門中。《圣惠》犀角飲子同。)錢乙附方治瘡疹入眼。
馬屁勃 蛇皮(各半兩) 皂角子(十四個)上入小罐子內,鹽泥固濟,燒存性,研細,溫酒調下一二錢,食后服。(董汲方同。名蛇蛻散。)錢乙又方 治瘡疹入眼成翳。
栝蔞根(半兩) 蛇皮(二錢)上同為細末。用羊子肝一個,批開入藥末二錢,麻纏定,米泔煮食,頻與食之。未能食肝,與乳母多食。
董汲方同,名真珠散。仍云∶少小未能食,即羊肝令熟,研和為丸如黃米大。以米泔下十丸,或乳上與亦可,日三服。
錢乙又方上用蟬殼末,水煎羊子肝湯調服二三錢。凡痘瘡才欲著痂,即用酥或面油不住潤之,可揭即揭去。若不潤及遲揭,瘡痂硬即隱成瘢痕。
張渙決明丹方 治疹痘瘡后毒瓦斯入眼。
決明子 密蒙花(各一兩) 青葙子 車前子 川黃連(去須) 羚羊角(屑者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煮羊肝一具,切破同諸藥搗一二百下,如黍米大。每服十粒,荊芥湯下,乳食后。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護目膏方 截斑毒入眼。
黃柏(蜜炙) 綠豆 紅藍花(各一兩) 甘草(半兩,生用)上件搗羅為細末,研勻,用好脂麻油調如薄膏。從耳前眼 外涂之,時時用。
《惠濟論》威靈散 治小兒斑瘡,雀目,眼生翳障遮瞞。
威靈仙 仙靈脾 甘草(炙) 茯苓 子芩 青葙子 大青 芍藥 大黃(蒸)上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 豬膽二個,批開摻藥末在內,麻皮纏,米泔煮熟,放冷吃。
《良方》治小兒豌豆瘡入目,痛楚,恐傷目。
上用浮萍陰干。每服一二錢,隨兒大小,以羊子肝半個入盞子內,以杖子刺傷爛,投水半合,絞取肝汁調下,食后服。不甚者,一服瘥。已傷目者十服瘥。邢州杜醫用此藥,前后效者甚多。
《疹痘論》蕤仁散方蕤仁(去灰,炙) 黃芩 梔子仁 黃連 黃柏皮 川升麻 甘草(炙。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溫服,量兒大小。如生翳障重者,兼密蒙花散。
《疹痘論》密蒙花散方密蒙花(三兩,別為末) 井泉石 青葙子 決明子 車前子(各一兩)上為細末。密蒙花散半錢末與蕤仁散半錢相和合,羊肝一片切破,摻藥末在肝內,濕紙裹,火煨令熟。空心量力食,翳膜退即止服。
《活人書》決明散 治疹痘瘡入眼方。
決明子 赤芍藥 甘草(炙。各一分) 栝蔞根(半兩)上搗羅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下,逐日三服。
《活人書》撥云散 治疹痘瘡入眼及生翳方。
上用桑螵蛸真者一兩,炙令焦,細研,搗羅為細末。入麝香少許,令勻。每服一錢,生米泔調下,臨臥服。
《活人書》通圣散 治疹痘瘡入眼及生翳方白菊花(如無,只甘菊花代之,然不如白菊) 綠豆皮 谷精草(去根。各一兩)上搗,羅為細末。每服用一大錢,干柿一個,生粟米泔一盞,共一處煎,候米泔盡,只將干柿去核與食之。
不拘時候,一日可吃三枚。日淺者,五七日可效。遠者,半月余。
《聚寶方》泉石散 治小兒風熱攻眼,及斑瘡入眼。
井泉石(先為末,再研、水飛) 蟬殼 蛇皮 甘草(三味炙。以上各一兩)上四味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蜜水調下。忌油膩。
《劉氏家傳》小兒目中痘瘡成翳方。
大黃(炒為細末,挑二錢) 水銀(半錢)上用男人津唾化水銀為泥,次入大黃末,方入冷水調涂腮上。如干時,用水濕之。極效。
《劉氏家傳》治眼昏澀,赤脈侵睛,淚多或作翳障。羚羊角丸方羚羊角(屑) 黃芩 大黃 芥菜子(各二錢半) 當歸 元參 甘草(炙) 木賊 蟬殼(去足) 珍珠(末) 決明子(炒。各半兩) 荊芥穗川白芷 蒼術(用米泔汁浸一宿,焙干。各二兩) 羌活(一兩)上件為末。煉蜜為丸如蟬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用荊芥湯嚼下。小兒斑瘡眼,看兒大小加減,用蟬殼湯化下,食后服。
《張氏家傳》治孩子痘瘡入眼。
蕤仁 桃仁 杏仁(各七個,皮尖次入) 膩粉 龍腦 砂 牙硝(各一錢,研極細)上用白砂蜜調末,炙三次收之。每用一粟米點立效。
《張氏家傳》治小兒麩痘瘡入眼,昏暗翳膜遮障。金花散黃連(去須) 菊花 枸杞子(各一兩) 牛蒡子( ,炒,半兩) 甘草(三分,炙)上件搗,羅為末。每服一錢,薄荷湯調下。不計時候服。
《張氏家傳》治小兒斑瘡入眼。
黃連 菊花 密蒙花(各半兩) 蛇皮(一條,燒灰存性) 甘草(炙,一分)上件為散,煉蜜丸如綠豆大。冷綠豆湯下五丸、十丸加減用。
《張氏家傳》治小兒斑瘡入眼。蛇蛻散蛇蛻皮 馬屁勃 皂角(不 者) 谷精草上四味各秤等分,同入瓦藏瓶內,用鹽泥固濟,木炭燒令通赤,出于地坑子內出火毒,候冷取出,細研為末。每服一字,溫米泔調下。
《莊氏家傳》樺皮散 治小兒斑瘡入眼及裹黑睛。
樺皮 頭發 蛇蛻(各半兩)上細銼,凈器內點火燒之,候煙盡,研細。每服半錢,煎黑豆湯,入酒三滴調下,日五服。
《莊氏家傳》又方上用蠶沙燒灰為末。每服一錢,以米泔研生綠豆七粒調下,每夜一服,病去即止。
《莊氏家傳》斑瘡入眼方。
上用黃芩為末,臘月內黃牛膽內,就吊于北陰中,旋丸綠豆大。曲湯下五丸,只一服退。隔年者,三服至五服。三年外者,不醫。
《王氏手集》∶小兒瘡疹入眼方。
地骨皮 鹽豉(等分,于新瓦上焦)上為末。每服一錢,陳粟飲調下,日三服。神妙。
善化陶宰治小兒斑瘡入眼。
上用一鱔魚,以針刺血貯器內,點入眼即愈。甚佳。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斑瘡入眼方。
斑瘡入眼莫尋常,熱氣流來到此方。鶴頂一膏能取效,時間病退號醫王。
黃芩散(謂涂藥如鶴頂)黃芩 山梔子 黃丹(各等分)上件為末。用牛蒡子葉杵汁調涂在頂門。
長沙醫者丁安中傳治斑瘡翳障,眼不見光明。宜服蟬蛻散(如睛爆破不可醫)蟬蛻(去土) 蛇蛻(炙) 川升麻(洗) 蒺藜(炒,去角) 黃連(炒) 谷精草 大青葉 仙靈脾威靈仙 井泉石(各半兩) 朱砂(研) 螺粉(各一分)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蜜水調下。大人、小兒加減服。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斑瘡入眼。甘菊花散方甘菊花 谷精草 石決明(各等分)上件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干柿子一個,同煎至七分,只服干柿,細嚼服。
《圣惠》灸法∶小兒斑瘡入眼,灸大杼二穴各一壯,項后第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瘡疹后解余毒第十五
《圣惠》治小兒疹痘瘡出盡后,宜服大黃散方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芩 黑參(各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萬全方》同。
《疹痘論》若瘡毒出盡后,宜服黃芩散以解余毒方黃芩 大黃(各半兩) 山梔子仁(三分) 元參(六錢)上件為粗末。用末一兩,水二升,煎至八合,去滓。量大小服。嘔吐當先定。
《疹痘論》瘡毒出盡,服黃芩散以解余毒,嘔吐先定。尚口赤有瘡,下部亦有瘡,自下利者服黃連散方黃連 濃樸(炙。各一兩) 陳皮 杏仁(去皮,炙) 枳實(麩炒) 麻黃(去節) 干葛(各半兩)上件為銼散。每服藥一兩,水一升,煎至半升。量大小與服,一日三服。下利后,別看形候用藥。
《疹痘論》瘡疹出后,煩喘,小便不利者,宜進燈心湯主之。
燈心(一把) 鱉甲(醋炙黃,秤取二兩)上為銼散。每服用一兩,水八合,煎取四合。量大小溫服。
董汲甘露飲方解胃熱及小兒瘡疹已發后,余熱溫壯,齒齦宣腫,牙痛不能嚼物,饑而不欲食,煩熱,身面黃及病瘡 ,乳母俱可服之。(方見瘡疹攻咽痛門中,錢乙方同。)董汲調肝散敗肝臟邪熱,解散斑疹余毒。(方見瘡疹已出未出門中,《圣惠》犀角散同。)《劉氏家傳》治嬰孩小兒斑瘡,余熱不退。槐花散方槐花 赤小豆(各炒,二錢) 麝香(少許,研)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用蜜湯調下,不計時候。
《王氏手集》治痘疹出欲盡便服之。如入眼即自退。凈心散方蛇蛻(一條,燒灰) 不 皂角(十挺,燒灰) 甘草(生用,為末。各半兩)上研細。每服一錢,熱水調下,小兒半錢。
《王氏手集》牛黃生金散 解利瘡子。
虎杖 滑石(各一兩) 甘草(二錢五分) 藿香(一錢,頭高)上為細末。每服一平錢,水八分,煎至三分,去滓。通口服,兒大增之。
《吉氏家傳》牛蒡散 治小兒疹痘不出,或用藥發出后余熱未退,發渴飲水,乃下血斑疼痛,用此藥解。(方見瘡疹攻咽痛門中。錢乙消毒散同。此以薄荷湯調下一錢。未出者紫草湯。)長沙醫者鄭愈傳黃 散方黃 柴胡 干葛 甘草(各一錢半)上為末。每服半錢,薄荷三葉,湯水五分,煎至三分,作三呷,空心服。
瘡疹后減瘢痕第十六
《巢氏病源》傷寒發痘瘡后減瘢候∶傷寒病發瘡者,皆是熱毒所為,其病折則瘡愈,而毒瓦斯尚未全散。故瘡痂雖落,其瘢猶 ,或凹凸肉起,所以宜用消毒減瘢之藥以敷之。
譚氏小兒方療小兒面上瘡痘子瘢。
上用黃明膠,慢火炙為末。溫酒調服一錢匕,出者服之無瘢,未出服之瀉下。
譚氏小兒方療痘瘡瘢 。
上以密陀僧細研。水調,夜涂之,明旦洗去,平復矣。
《圣惠》治小兒熱毒發疹痘瘡初愈,宜涂瘡瘢方蒺藜子 豉(各一兩) 梔子仁(二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醋漿水調如泥,每夜涂瘡上,來日以淡漿水洗之。
《圣惠》又方胡粉(一兩) 膩粉(一分)上件藥相和,研令勻。入煉了豬脂拌和如膏,薄薄涂瘢上。每夜涂之,至明以漿水洗之。
《圣惠》又方鷹糞白(一兩) 衣中白魚(二十枚)上件藥細研,入白蜜調和如稀湯。用涂瘡瘢上。
《圣惠》又方牡蠣( 為粉,三兩) 土瓜根(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夜取二錢,用白蜜調涂面及瘡瘢,明旦以暖漿水洗之。
《圣惠》治小兒傷寒熱毒斑瘡、疹痘瘡瘥后減瘢膏方。
馬齒莧(自然汁,一升) 煉成豬脂(三兩)上件藥相和,以慢火煎成膏,日夜涂瘡瘢上。
《圣惠》又方羊 (一具,用酒一升,浸一宿,來日攪濾去汁。取羊 盡去筋膜) 牛酥(四兩)上二味入銀銚子內,慢火煎三五沸,新綿濾入凈器中盛。每夜取涂面上,來日用生甘草一兩,以漿水二大盞,煎七八沸,去滓,放溫,洗面。
《圣惠》又方豬 (一斤) 天鼠(二枚)上二味細切,入銚子內,煎煉令天鼠焦,絞濾取膏。日夜摩涂瘡瘢上。
《圣惠》又方上用顱 糞二兩,研如粉。以煉了臘月豬脂三合,調攪令勻,涂于瘡瘢上。
《圣惠》又方上用川升麻,不計多少,細銼,用水煎,去滓取汁。以綿沾汁洗拭瘡瘢上。
《圣惠》又方豉(一升) 羊糞(一合)上件藥相和,以水一斗,煎十余沸,去滓。看冷暖,洗浴瘡瘢。
《圣惠》又方上用黃柏細銼二兩,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摩拭瘡瘢上。
《圣惠》又方上用赤小豆末一兩,以雞子白調如稀餳,涂瘡瘢上。
《圣惠》又方上用上好白蜜,不計多少,通身涂瘡,痂落無瘢。
《圣惠》治小兒疹痘瘡,并減瘢痕方。
上用羊 骨髓一兩,煉之,入輕粉一分,研成白膏。于瓷合內盛,用涂瘡上,減瘢極效。
張渙青金散方 治痘瘡、麩疹、瘡瘢不省。
白蒺藜 山梔子(并為細末) 青黛(研細。各半兩) 膩粉(研一分)上件一處都細研為末。每用少許,生油調涂瘡上。
《良方》療病豌豆瘡,欲無瘢。
上頻揭去痂,勿令隱肌,乃不成瘢。縱揭傷有微血,但以面膏涂,即無苦也。瘡家不可食雞鴨卵,實時盲。
瞳子如卵白,其應如神,不可不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