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79字
  • 2015-12-26 18:09:16

《巢氏病源》小兒驚癇候∶驚癇者,起于驚怖大啼,精神傷動,氣脈不定,因驚而發作成癇也。初覺兒欲驚,急持抱之,驚自止。故養小兒常慎驚,勿聞大聲。每持抱之間常當安徐,勿令驚怖。又,雷鳴時常塞兒耳,并作余細聲以亂之。驚癇當按圖灸之、摩膏,不可大下。何者?驚癇心氣不足,下之內虛則甚難治。凡諸癇正發,手足掣縮,慎不可捉之,捉之則令曲戾不隨也。

《本草》治小兒驚癇方。

上以豬齒燒灰,飲服半錢匕,并治蛇咬。

《本草》治小兒驚癇方。

上以蛇黃,少水煮,研,服汁。

《顱囟經》治小兒、孩子二十四種驚癇,壯熱,抽掣腳手,嘔吐,夜啼,眼腫。安驚癇。虎睛丸方虎睛(一枚。《圣惠》用一對) 梔子仁 茯苓(各二分) 牛黃(少許。《圣惠》用半兩) 人參(一分。《圣惠》用一兩) 鉤藤 大黃(各四分) 犀角(末,一分。《圣惠》用二兩) 黃芩(一分。《圣惠》用二兩) 蛇蛻(七寸。

《圣惠》用一分,燒灰)上為末,以蜜丸黍大。空心熟水下,隨年丸。輕者一服,重者三服,奶汁下亦得。《圣惠》熟水下。奶母忌一切生冷、油膩、毒物。

《廣利方》治孩子驚癇,不知迷悶,嚼舌仰目。

上以牛黃一大豆,研,和蜜水服之。

《廣利方》治孩子驚癇,不知迷悶,嚼舌仰目者方。

上以犀角末半錢匕,水三大合,服之,立效。

《葛氏肘后》療小兒驚癇, 掣方。

上以大蟲眼睛豆許,火炙,和水服,大良。

《嬰孺方》用虎睛中水治一切癇。

《葛氏肘后》又方上取熊膽一兩,豆大,和乳汁及竹瀝汁服,并良。得去心中涎,至良。高家用效驗。

《金匱要略》∶風引除熱,主癲癇湯。深師云∶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螈 ,日數十發,醫所不療,除熱方。

大黃 干姜 龍骨(各四兩) 桂枝(三兩,去皮。《千金方》用五兩) 甘草(炙) 牡蠣(各二兩,熬。《千金》各用五兩。《外臺》各三兩) 凝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石膏 紫石英(各六兩。《外臺》此六味各八兩)上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華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溫服一升。《巢源》∶香港腳宜風引湯《千金》紫石煮散與此方治瘡藥味皆同。《外臺》崔氏紫石湯治療藥味亦同,有分兩不同者各注于下。注云∶永嘉二年,大小兒頻行風癇之病,得發,倒不能言;或發熱,半身掣縮;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張思維合此散,所療皆愈。

此方本仲景《傷寒論》方。

《千金》鎮心丸 治小兒驚癇百病,鎮心氣方。

銀屑(十一銖) 水銀(二十銖) 牛黃(六銖) 大黃(六分) 茯苓(三分) 茯神 遠志(去心) 防己 白蘞雄黃(別研) 人參 芍藥(各二分) 防葵 鐵精 紫石英 真珠(各四分)上十六味,先以水銀和銀屑如泥,別治諸藥和丸。三歲兒,如麻子大二丸。隨兒大小增減。一方,無牛黃一味。

《食醫心鑒》治小兒驚癇方。

上以青羊肝一具,細起薄切,以水洗,漉出瀝干。以五味醬醋食之。

《食醫心鑒》治小兒驚癇,發動無時方。

上以豬乳汁三合,以綿纏浸,令兒吮之,惟多尤佳。

《食醫心鑒》治小兒壯熱,嘔吐不住,驚癇方。

上以葛粉二大錢,水二合,調令勻,瀉向 鐸中,傾側令遍,重湯中煮,令熟。以糜飲相和食之。

《仙人水鑒》天南星丸 治男子、女人上膈痰壅,頭目昏眩,喉嚨腫痛;小兒驚癇,朝熱,一切涎積等患方。

天南星(四兩,湯洗,去皮臍) 齊州半夏(二兩,同上)上兩味焙干,以生薄荷葉五斤已來,搗取自然汁一大碗,入藥浸、焙,直候藥汁盡。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十五丸,生姜薄荷湯吞下。小兒丸如黍米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驚風,金銀薄荷湯吞下;心臟壅熱,荊芥薄荷湯吞下。食后臨臥服。

《仙人水鑒》孩子百日內驚癇神驗方。

黃梨汁和黃梨花,偏治驚癇力更加,牙硝入之一大分,亦須更著少鉛華。(鉛華,黃丹也。)《外臺》∶深師療大人風引,少小驚癇掣 ,日數十發,醫所不能療,除熱方。

龍骨 大黃 干姜(各四兩) 牡蠣(熬)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桂心 甘草(炙。各三兩)上九味搗,下篩,韋囊盛。大人三指撮,以井華水二升煮三沸,藥成。適寒溫,大人服一升,未滿百日兒服一合。未能飲者,綿裹箸頭納湯中,著小兒口中,以當乳汁。熱多者,日四服。無毒,以意消息之。忌海藻、菘菜、生蔥。一方無大黃、赤石脂、桂心、甘草。

《外臺》∶崔氏療暴得驚癇立驗方。

鉤藤皮 茯神 黃芩 升麻 白蘚皮 沙參(各二兩) 龍齒(三兩) 蚱蟬(七枚,去翅,炙,研,湯成內之)石膏(八兩) 寒水石(六兩,碎研,裹) 甘竹瀝(二升,湯熟內之)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相去六、七里久。若小兒孩子患,藥各減量,取多少細細飲之,立瘥。忌醋物。

《外臺》∶《廣濟》療小兒驚癇,體羸不堪,療子母五癇煎方。

鉤藤(二分) 知母 子芩(各四分) 甘草(炙) 升麻 沙參(各三分) 寒水石(六分) 蚱蟬(一枚,去翅,炙) 蜣螂(三枚,炙)上九味搗、篩。以好蜜和薄泔,著銅缽于沸湯調之,攪不停手,如飴糖。煎成,稍稍別出少許。一日兒,啖之一枚,棗核大,日夜五、六過服不妨;五六十日兒,啖之三枚;一百日兒,啖四枚;二百日兒至三百日兒,啖五枚;三歲兒,啖七枚。以意量之。

《藥性論》治小兒驚癇、客忤。鎮心安神方麝香當門子(一粒) 丹砂(一塊,大小相似)上以細研,熟水灌之下。

《藥性論》治小兒驚癇方。

上以 羊角燒灰,酒服之少許。

《圣惠》治小兒忽得驚癇,壯熱口燥。鉤藤散方鉤藤 白茯苓 黃芩 川升麻 白蘚皮(各三分) 龍齒 元參 石膏 寒水石(各一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攪令勻,重煎一、兩沸,分溫二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癇,發作不定。蛇蛻皮散方蛇蛻皮(五寸,炙黃) 蚱蟬(十枚) 蜣螂(三枚,各去翅,足,微炙) 麻黃(去根節) 甘草(炙微赤,銼)當歸(銼,微炒) 細辛 黃 (銼碎。各半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二豆許,攪令勻,溫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嬰孺方》云∶兒體氣羸者,以桂心二分代大黃,治百病驚癇。初瘥后,變成諸疾、風癇悉治之。)《圣惠》治小兒驚癇,仰目嚼舌,精神昏悶。宜服鉤藤散方鉤藤 川大黃(銼碎,微炒) 子芩(各半兩) 龍齒 麥門冬(去心,焙) 石膏(各三分) 梔子仁(一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

《圣惠》治小兒驚癇,邪氣發即吐涎,迷悶難醒。白蘚皮散方白蘚皮 鉤藤 龍齒(各一兩) 犀角屑(三分) 子芩(三分) 蚱蟬(半兩,去翅、足,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淡竹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癇,壯熱心躁,發歇不定。宜服牛黃散子方牛黃(一分) 馬牙硝 鐵粉 龍齒(各三分)上件藥都細研為散。每于乳食后,以熟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心肺積熱,發驚癇,煩悶吐逆,心神昏迷,痰涎壅滯。朱砂丸方朱砂 牛黃 鉛霜(各細研) 干蝎 蠶蛾(并微炒。各一分) 膩粉(一錢) 腦麝(各細研,半分) 天漿子(二七枚,內有物者,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薄荷湯化五丸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癇,多涎體熱。犀角丸方犀角屑 天麻 白附子(炮裂) 天竺黃 鉛霜(并細研。各半兩) 朱砂(一兩,細研,水飛過)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以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竹葉湯下五丸。看兒大小加減丸數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癇。鎮心丸方金銀箔(各細研,五十片) 防葵 水銀(以少棗瓤研,令星盡) 鐵粉 紫石英(細研,水飛過) 真珠(末)雄黃(細研) 人參(去蘆頭) 白芍藥(各半兩) 牛黃(細研) 遠志(去心) 漢防己 白蘞(各一分) 川大黃(銼碎,微炒) 茯神(各三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三丸,日三服。看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癇壯熱,心神不定。犀角丸方犀角屑 麝香(各半兩) 朱砂 天竺黃 牛黃(并細研) 干蝎(微炒。各一分) 天南星(半分,炮裂)上件藥搗,羅為末,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癇邪氣,皮肉壯熱,嘔吐心煩,不得安睡。虎睛丸方虎睛(一對,細研) 牛黃 天竺黃 麝香(各細研,一分) 川升麻 鉤藤 甘草(炙微赤,銼) 犀角屑 梔子仁(各半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蚱蟬 蜣螂(各去翅足,微炒,三枚) 蛇蛻皮(五寸,燒灰)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以粥飲,研三丸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癇,頻發不定。至寶丸方金銀箔(各五十片,細研) 川升麻 子芩 犀角屑 梔子仁 川大黃(銼碎,微炒) 朱砂(細研,水飛過。各一兩) 鐵粉 龍齒(并細研。各二兩)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 蜣螂(三枚,去翅足,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煎竹葉湯研下五丸。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癇煩熱,眠臥不安。龍腦丸方龍腦(半分,細研) 朱砂(一兩,細研,水飛過) 粉霜(半兩,細研) 鐵粉 龍齒(各細研,二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更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癇發熱,搐搦不定。鉛霜丸方鉛霜(細研) 馬牙硝(各半兩) 朱砂(細研,水飛過) 鐵粉(細研。各一兩) 麝香(半分,細研) 川大黃(銼碎,微炒) 人參(去蘆頭。各三分) 羌活 芎 白茯苓 牛黃 干蝎(微炒) 龍膽(去蘆頭。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荊芥薄荷湯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癇。蛇黃丸方蛇黃(三枚大者,細研) 麝香(半分) 郁金(三分,為末) 金銀箔(各細研,五十片)上件藥同研令勻,以粳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用磨刀水煎一、兩沸,如人體,下三丸。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癇,體熱羸瘦。鉤藤煎方鉤藤 沙參(去蘆頭。各一分) 子芩 甘草(炙微赤,銼) 川升麻 知母(各半兩) 寒水石(三分) 蚱蟬(二枚,去翅、足,微炙) 蜣螂(二枚,去翅、足,微炙)上件藥搗,羅為末,入蜜五兩,以慢火煎,煉為膏。每以熟水調一杏仁大服,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癇,頻頻發動,經久不瘥,肌體瘦弱。蚱蟬煎方蚱蟬(三枚,去翅足,微炙) 麻黃(去根節) 鉤藤(各一分) 柴胡(去苗) 白芍藥 犀角屑 知母 沙參(去蘆頭) 甘草(炙微赤,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作膏。各半兩) 蛇蛻皮(五寸,燒灰) 生姜汁(一合) 牛黃(一分,細研) 生地黃汁(一兩) 石膏 子芩 蜜龍齒(各一兩)上件藥除姜汁、地黃汁、蜜、杏仁、牛黃外,并細銼。先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入竹瀝一小盞,又煎五七沸,納杏仁、蜜、姜汁、地黃汁;以慢火煎,攪不停手,約十余沸,放冷,于瓷合中盛;入牛黃,攪令勻。每一合,分為三服。更量兒大小加減。

《圣惠》治小兒發驚癇,體瘦煩熱。犀角煎方犀角屑 知母 川升麻(各一兩) 子芩 人參(去蘆頭) 鉤藤(各三分) 蚱蟬(二枚,去翅足,微炒) 蛇蛻皮(三寸,微炙) 甘草(炙微赤,銼) 柴胡(去苗。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水二盞入銀鍋中,以文火煎取六分,去滓;入蜜二合,竹瀝一小盞,再煎如錫。每服抄半錢,以溫水調化服之。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驚癇,四肢抽掣及身體反張,目睛上視,色青,大叫聲不轉者。宜服寒水石散方寒水石 紫石英 石膏 貝齒(各半兩) 龍齒(一兩)上件藥搗碎,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癇極妙方。

鐵粉 石膏 牡蠣粉(各一分) 黃丹(半兩)上件藥細研為散,以井華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癇,連發不醒,體羸反張,不堪服藥。麻黃拭體方麻黃(去根節) 葛根 雷丸(各三兩) 金(一兩) 石膏(五兩,末) 蛇蛻皮(一條)上件藥細銼,用水七升,煎取一升,去滓。以軟帛浸,拭兒身上,即效。

《圣惠》治小兒二十四種驚癇,壯熱,抽掣手足,嘔吐,夜啼,睡臥不安。虎睛丸方虎睛(一對,微炙,細研) 牛黃(細研) 川大黃(銼碎,微炒) 白茯苓(各一分) 人參(半兩,去蘆頭)蛇蛻皮(五寸,微炙)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一、二歲兒每服以乳汁化破二丸服,三、四歲兒薄荷湯化破五丸服。更看兒大小以意加減服。

《圣惠》治小兒二十四種諸驚癇,眼口牽掣,嚼舌反拗。牛黃散方牛黃(一分,細研) 石膏(細研) 鉤藤(各一兩半) 甘草(炙微赤,銼) 白蘞(各一兩) 蛇蛻皮(半分,炙令黃色)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牛黃一字。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环县| 凉山| 道真| 武清区| 瓮安县| 安康市| 赤峰市| 金乡县| 太仓市| 永川市| 宁明县| 张家界市| 广德县| 延津县| 金湖县| 菏泽市| 襄城县| 铅山县| 百色市| 图木舒克市| 汪清县| 兴义市| 八宿县| 神木县| 吉林市| 东莞市| 志丹县| 左贡县| 沙雅县| 德昌县| 涞水县| 大荔县| 德兴市| 洪江市| 凌云县| 自贡市| 兴化市| 和林格尔县| 广南县| 鄂尔多斯市| 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