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53字
- 2015-12-26 18:09:16
《千金》治冬月唇干拆血出方。
上搗桃仁,以豬脂和,敷之。
《千金》治遠行唇口面皺裂方。
上熟煎豬脂,將行夜常敷面。設行萬里,野宿不損。
《千金》治唇邊生瘡久不瘥方。
上以八月蘭葉十斤,絞取汁洗,不過三日瘥。
《圣惠》治小兒唇口吻生瘡方。
上以新瓦搗,羅為末,以生油調涂之。
《圣惠》又方上燒雞屎白作末以敷之,有涎易之。
《圣惠》治小兒唇腫、生瘡及口中生白瘡欲爛方。
上于清旦,取桑根白皮中汁涂之效。
《圣惠》治小兒唇口卒生瘡或痛癢方。
上用黃柏末,濃煎薔薇根汁,調涂之立效。
舌腫第六
《巢氏病源》小兒舌腫候∶心候舌,脾之絡脈出舌下,心脾俱熱,氣發于口,故舌腫也。
《千金》治舌腫強滿方。
上滿口含糖醋良。
《千金》又方上飲 羊乳即瘥。
《千金翼》治舌卒腫起如吹胞狀,滿口塞喉,氣息欲不復,須臾不治殺人,治之方。
上以刀鋒決兩邊第一大脈出血,勿使刺著舌下中央脈,血出不止殺人,血出數升,以燒鐵令赤,熨瘡數過,以絕血也。
《千金翼》又方上含甘草汁佳。
《千金翼》治舌卒腫如吹胞,滿口溢出,氣息不得通,須臾不治殺人方。
上急以指刮破潰去汁即愈。亦可以鈹刀于前決破之。(《千金》云∶兩邊破之。)《千金翼》又方上以苦酒一升,煮半夏一十枚,令得八合,稍稍含漱吐之。半夏戟人咽,須熟,洗去滑盡用之,勿咽汁也。
加生姜一兩佳。
張銳《雞峰方》治舌腫。
上以百草霜研細,醋調成膏。舌上下敷之,以針決出血汁敷之彌佳。
舌上瘡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舌上瘡候∶心候于舌,若心臟有熱,則舌上生瘡也。
《本草》治小兒舌上生瘡,飲乳不得。
上以白礬和雞子置醋中,涂足底二七即愈。
《千金》治小兒舌上瘡方。
上以蜂房燒灰,屋間塵各等分,和勻敷之。
《千金》又方又以桑白汁涂乳,與兒飲之。
《千金》又方上以羊蹄骨中生髓,和胡粉敷之。
《千金》∶舌主心臟,熱即應舌生瘡裂破,引唇揭赤,升麻煎泄熱方。
蜀升麻 射干(各三兩) 柏葉(切,一升) 大青(二兩) 苦竹葉(切) 地黃汁(各五合) 生蘆根 薔薇根白皮(各五兩) 生元參汁(三合) 赤蜜(八合)上十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下元參汁,令兩沸,次下地黃汁,兩沸,次下蜜,煎取一升七合,綿惹取汁安舌上含,細細咽之。
《外臺》∶《短劇》小兒舌上瘡方。
上以烏賊魚骨燒末。以雞子黃和涂之,至喉咽舌下遍敷,即瘥止。
《嬰孺》治小兒舌瘡方。
上燒葵根為灰,每用少許敷之。
張銳《雞峰方》治口舌生瘡久不瘥。
上野薔薇根銼碎。每用一匙頭,以水二盞同煎至六分,去滓,熱含,冷即吐了。
《張氏家傳》治大人、小兒口舌上生瘡方。
龍腦(半分) 寒水石(半兩,燒,細研)上每摻于舌上少許。
《吉氏家傳》治生下來三、五日爛舌上白瘡,吃奶啼叫,敷涎膏方。
黃丹(一分) 輕粉(一錢) 蜜(少許)上三味同勻,去飯上蒸一度,鵝毛掃入口舌上,一二次安。
舌上血出第八
《千金翼》治舌上黑,有數孔出血如涌泉,此心臟病也。方∶戎鹽 黃芩 黃柏 大黃(各三兩) 人參 桂心(各二兩) 甘草(一兩,炙)上七味末之,煉蜜和丸。飲服十丸如梧子,日三服,仍燒鐵烙之。
唇腫第九
《千金翼》治唇黑腫痛癢不可忍方。
上取四文大錢于磨石上,以臘月豬脂磨取汁涂之,不過數遍即愈。
《千金翼》又方上以竹弓彈之,出其惡血立瘥。
《外臺》∶《短劇》療小兒唇腫及口中生白瘡爛方。
上清旦斫桑木白皮取汁,以涂兒唇口即瘥。
緊唇第十
《圣惠》∶夫脾與胃合為足陽明,其經脈起鼻環于唇,其支脈入絡于脾,脾胃有熱氣則發于唇生瘡,而重被風邪寒濕之氣搏于瘡,則微腫濕爛,或冷或熱,乍瘥乍發,積月累年,謂之緊唇,亦名沈唇也。
《千金》治緊唇方。
上纏白布作大燈炷如指,安斧刃上,燃炷令刃汗出,拭取敷唇上,日二、三度。故青布亦佳,并治沈唇。
《千金》又方上用青布燒灰,以酒服之。亦可脂和涂。
《千金》治唇生核方。
上豬屎平量一升,以水投絞取汁,溫服之。
《千金翼》治緊唇方。
上以亂發、蜂房及六畜毛燒作末,敷瘡上。豬脂和亦佳。
《子母秘錄》小兒緊唇方。
上以馬芥子搗汁,先揩唇血出敷之,日七遍。馬芥,即刺芥也。
《唐本草》注∶治小兒緊唇方。
上搗赤莧取汁洗之。
《圣惠》治小兒緊唇,是五臟熱,毒瓦斯上沖,唇腫反粗是也,宜用黃連散方。
黃連(去須) 甘草(生,銼) 寒水石 黃柏(銼。各半兩) 檳榔(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煉蜜調涂于唇上,一日兩、三度換之。
《圣惠》又方上搗刺薊取汁,煎令濃。先以物揩唇上血,即涂之。
《圣惠》又方上爛嚼澤蘭心,安唇上良。
《圣惠》又方上以葵根燒灰為末,以酥調封之。
《圣惠》又方上燒自死螻蛄灰,細研水調敷之。
《圣惠》又方上炙松脂貼之。
《圣惠》又方上燒烏蛇灰,細研,酥調敷之。
《圣惠》又方上干蠐螬燒灰,細研,以豬脂和,臨臥涂之瘥。
《圣惠》又方上燒鱉甲令煙盡,細研,酥調敷之。
張渙葵根散方 治緊唇病。
葵根(燒灰,一兩) 烏蛇(燒灰) 黃柏(銼末) 鱉甲(燒灰,研。各半兩)上件都研勻。每用半錢,以豬脂少許和,涂唇上,時時用。
唇青第十一
《巢氏病源》小兒唇青候∶小兒臟氣不和,血虛為冷所乘,即口唇青 。亦有臟氣熱,唇生瘡而風冷之氣入。
瘡雖瘥之后,血色不復,故令唇青。
《仙人水鑒》小兒百日內,無故唇口青,不起飲乳。神仙方大藍(采取,陰干) 菱霄花 牙硝 蜀大黃(各一分)上以上并搗為散,使羊髓丸之。將一丸研碎灌之,便吃乳也。余休官去后曾游湖湘三江,長憶云水修合此方,特行救懸危者千余人,皆表功,效殊妙。(恐有熱者可服,而寒者難用。)
咽喉腫痛第十二
(喉中有瘡附)茅先生∶小兒生下中詐腮風壅候。渾身壯熱,耳邊連珠赤腫,喉中或結肉瘤起,有此為詐腮風壅。此候本固積,熱甚即沖上乃如此。所治者,先微下奪命散,略與吐下風涎(方見急慢驚風門中),后用勻氣散補(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又用朱砂膏(方見驚風門中)夾天竺黃散與服(方見實熱門中),又用蔥涎膏貼腮腫處(方見囟風傷寒門中),如此調理三日即愈。如見惡候,恐傳急驚。
《千金》治小兒卒毒腫著喉頸,壯熱妨乳方。
升麻 射干 大黃(各一兩)上三味 咀,以水一升五合,煮取八合。一歲兒分三服,以滓薄腫處,冷更暖以薄。大兒以意加之。
《千金》升麻湯 治小兒喉痛,若毒瓦斯盛便咽塞,并主大人咽喉不利方。
升麻 生姜 射干(各三兩) 橘皮(一兩)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千金》治懸癰乘熱暴腫長方。
干姜 半夏(等分)上末,以少少著舌上。
《千金》又方上鹽末,以箸頭張口柱之,日五。
《千金翼》治咽中腫,垂肉不得食方。
上先以竹筒內口中,熱燒鐵從竹中柱之,不過數度愈。
《千金翼》治熱病口爛,咽喉生瘡,水漿不得入膏方。
當歸 射干 升麻(各一兩) 附子(半兩,炮,去皮) 白蜜(四兩)上五味切,以豬膏四兩先煎之,令成膏下著地,勿令太熱,納諸藥,微火煎令附子色黃,藥成,絞去滓,內蜜,復火上令相得,盛器中令凝。取如杏仁子大含之,日四五,輒咽之瘥。
《千金翼》治咽痛不得息。若毒瓦斯哽咽,毒攻咽喉方。
桂心(半兩) 杏仁(一兩,去尖、皮,熬之)上二味為散,以綿裹如棗大,含咽其汁。
《千金翼》又方上刺小指爪甲文中出血即瘥。左右刺出血,神秘立愈。
《千金翼》治喉卒腫不不食方。
上用韭一把搗、熬,敷之,冷即易之佳。
《千金翼》又方上含荊瀝,稍稍咽之。
《千金翼》又方上含上好酢,口舌瘡亦佳。
《外臺》∶《古今錄驗》青木香湯 療春夏忽喉咽痛而腫兼不利方。
青木香(二兩) 黃連(去毛) 白頭翁(各一兩)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溫三服。小兒一服一合。忌豬肉、冷水。
《外臺》∶《千金》療小兒卒毒腫著喉頸,壯熱妨乳方。
上煮桃皮汁三升服之。
《圣惠》治小兒咽喉腫痛塞悶方。
桑株上螳螂窠(一兩,燒灰) 馬勃(半兩)上件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三歲以下每服煎犀角湯,研下三丸,三歲以上漸漸加之。
《圣惠》治小兒卒毒腫著咽喉,壯熱妨乳方。
上以馬藺子半兩,水一中盞,煎至半盞,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圣惠》又方上取牛蒡根細銼,搗汁,漸漸服之驗。
《圣惠》又方上以蛇蛻皮燒灰,細研為散。不計時候,用乳汁調下一字。
《圣惠》又方上以露蜂房燒灰,細研為散。不計時候,用乳汁調下半錢。看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脾肺壅熱,咽喉腫痛。射干散方射干 川升麻 百合 木通(銼) 甘草(炙微赤,銼) 桔梗(去蘆頭,各一分) 馬牙硝(半兩)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溫服。
《圣惠》治小兒咽喉腫塞疼痛,升麻散方川升麻 木通(銼) 川大黃(銼,微炒) 絡石葉 甘草(炙微赤,銼) 犀角(屑。以上各一分) 石膏 川樸硝(各三分)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溫服。
《博濟方》治小兒膈上壅熱,唇口生瘡,咽喉腫痛。玉芝飲子甘草(銼作半寸許,擘破,湯浸一日,微炒過) 吳石膏(研如粉。各四兩) 藿香(三分) 山梔子(六兩,去皮,炒令香)上件四味,同杵為細末。每服二錢,以新汲水調下。不以老幼,并加減服之。
《博濟方》治小兒風熱,咽喉腫痛,塞悶,生瘡,搖頭,燥悶及蟲咬心痛。龍腦膏龍腦(半錢) 白礬(一分,銚子內煉過,煎卻礬汁,候干為度) 元明粉(一錢) 蟬殼(三十個,去足,炒,研末) 蛇蛻皮(一條長二尺,用鐵器上煉焦為度,旋除下黑色焦旨,再爆,須緊按實著鐵器,焦后研為末) 牛黃(少許)上件六味一處爛研,入砂糖少許和為劑,丸如梧子大。冷水化破一丸服之。
《博濟方》治大人、小兒咽喉腫疼,氣息難通。絳雪散砂(為君,少許) 白礬(為臣,皂子大) 馬牙硝(三分,三佐) 硝石(四兩,四相) 黃丹(半兩,五方)巴豆(六兩,六甲)上件用粗瓷罐子一個,先煨令熱,后次第漸漸下藥,巴豆逐個打破后有火焰盡,更入一個,續入蛇蛻皮一條,謂之七擒,以火養成汁,候結硬乃成也。每用少許,以竹筒子吹在患處。忌雞、犬、婦人見,準臘月合之。
《養生必用》如圣湯 治喉閉,舌頰腫,咽喉有瘡,咳嗽濃血方。
甘草(炙,二兩) 桔梗(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急切不以時,日二三。(張銳《雞峰方》二味等分。)《養生必用》治咽中瘡腫方。
蓖麻子(去皮,一枚) 樸硝(一錢,研勻)上新汲水調作一服,未效再作。
《嬰孺》治小兒咽喉病,不利乳哺。半夏湯方半夏(八個,洗) 棘刺(半升,西者) 麥門冬(半兩) 人參 甘草(各一兩)上切,以水三升煮一升,稍稍飲之。
張銳《雞峰方》治咽喉腫痛閉塞。
白僵蠶(生,去絲、嘴) 馬牙硝(各二錢)上同為末。每服半錢,生姜汁調下,不以時。
韓樞密傳大圣奪命玉雪無憂散方。
元參 管仲 白茯苓(去皮) 縮砂仁 甘草(炙) 滑石(別研入) 山豆根 川黃連(去須) 荊芥穗(各半兩) 寒水石(三兩,火燒,細水中淬,別研入) 硼砂(三錢,別研入)上八味搗,羅為末,次入滑石等三味合和勻,每服半錢。此藥理喉咽塞滯,口內生瘡,心腹脹滿,脾積塊,解百藥毒,如纏喉痹、風涎。主小兒 嗽,奶瓣不消化,誤咽下叫子、魚骨、針刺、錢等。并藥用半錢,先抄入口,次用新汲水一口咽之,任是百毒、硬物,可令除化,立有妙效。如要吃巴豆、針刺麥糠、 針、瓷瓦子等諸毒藥、毒蟲、硬物,只用藥半錢與物相拌和吃之,用水一口下,并無防礙。但是心腹間有礙,亦如前法服之。潤三焦,消五谷,除三尸,去八邪,辟九蟲,趁瘟疫,專理渴病,除風涎,開牙關,神效不可具述,服者自當知之。
《張氏家傳》治大人、小兒咽喉腫塞,疼痛,口舌生瘡,上膈壅熱毒。龍石散方寒水石(一斤,燒一兩) 朱砂(一兩一分,飛,研) 生腦子(一錢)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擦患處,咽津無妨。小兒瘡疹,毒瓦斯攻口齒,先用五福化毒丹(方見驚熱門,太醫局方同)掃,次用此藥擦之立愈。
《張氏家傳》諸病無急于咽喉,死人最急。初覺咽喉腫痛,急宜此得效方。
上用白礬同白僵蠶二味等分為末,研生姜水調下一錢,不過兩服即愈。如是禁定牙關,便用巴豆七粒剝去皮,擦巴豆油在四指大四方紙花子上,用紅箸斜角卷之,卻徹去紅箸,男左女右,箸在鼻孔中,存一半在外,用燈點著外相紙花卷兒頭,實時煙透喉中,牙關隨手便開,以白礬少許吹在喉中,壓下熱涎即安。此病暴速,非其他病之可擬也。倉卒害人性命,不可不慎。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地龍散 治小兒風熱,咽喉腫痛方。
郁金(用皂角水煮干) 甘草(炙) 白僵蠶 地龍(各一兩) 蝎 牙硝(各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薄荷湯調下。兒小半錢。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大人小兒風熱,咽喉腫痛方。
白礬(一兩) 巴豆(二十一粒,餅內火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吹入口內或鼻內。
尸咽第十三
《千金翼》治尸咽語聲不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