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6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960字
  • 2015-12-26 18:09:16

《圣惠》治小兒五疳,驚熱。保童丸方青黛 蘆薈(各細(xì)研) 干蟾頭(炙微焦黃) 黃連(去須) 熊膽(研入。各一兩) 夜明砂 蝸牛殼 地龍 蟬殼(各微炒) 使君子牛黃(細(xì)研。各一分) 朱砂 腦麝(各細(xì)研,一錢)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糯米飯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治小兒五疳,面黃發(fā)枯,頭熱盜汗,臥則合面,饑即食土,疳蟲蝕于口鼻,瀉痢日夜無(wú)常,肌體羸瘦無(wú)力。蘆薈丸方蘆薈(細(xì)研) 朱砂(細(xì)研,水飛過(guò)) 胡黃連(各半兩) 腦麝(各細(xì)研,半分) 牛黃(細(xì)研) 蟬殼蝸牛殼 夜明砂(各微炒) 蜣螂(微炒,去翅足) 熊膽(研入) 蚺蛇膽 倒鉤棘針 瓜蒂(各一分) 蟾酥(一錢,研入)上件藥搗,羅為末,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奶汁研一丸,點(diǎn)入鼻中后,以桃柳湯洗兒,以青衣蓋裹。候有蟲子自出,即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三歲以上,加丸服之。

《圣惠》善治小兒五疳,能充肌膚,悅澤顏色,宜常服此保生丸方干蝦蟆(一枚,于小罐子以瓦片蓋口,勿令透氣,燒灰) 蜣螂(微炒,去翅足) 母丁香 麝香(細(xì)研) 夜明砂(微炒) 苦葫蘆子 胡黃連 熊膽(細(xì)研)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各半兩)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軟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jī)捍笮∫砸饧訙p。

《圣惠》又方鯉魚膽(二枚) 膽(三枚) 狗膽(一枚) 白附子(炮裂) 烏賊魚骨(炙令黃。各一分)上件藥,先搗烏賊魚骨并白附子為末,相和,內(nèi)入豬膽中候干,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以暖水調(diào)半錢服之。

量?jī)捍笮∫砸饧訙p。

《圣惠》治小兒五疳,不生肌肉。酒煎干蟾丸方干蟾(一枚,用無(wú)灰酒一升,煎至酒半升以來(lái),卻去蟾骨,更煎令熟爛后,于乳缽內(nèi)并酒研爛,令如膏次用后藥) 肉豆蔻(二枚,去殼) 檳榔(一枚) 甘草(一寸,炙微赤,銼) 乳香(研入) 麻黃(去節(jié)) 胡黃連 黃連(去須。各半兩) 朱砂膩粉 麝香 牛黃(各細(xì)研,一錢) 丁香 蘆薈(研入。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入蟾膏內(nèi)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

《圣惠》治小兒五疳羸瘦。蛇蛻丸方蛇蛻皮 干地龍 蝸牛(各一分) 干蟾(半兩)以上四味,入瓷合子內(nèi),以泥封閉,使炭火燒令遍身赤,即住候冷,取出研,羅為末;更入黃丹一錢,微炒同研。

丁香 阿魏(細(xì)研。各半錢) 朱砂(一分,細(xì)研)上件藥同研令勻,以蒸餅和丸如麻子大。每于空心,以熟水下二丸。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治小兒五疳金粟丸方谷精草(寒食前后花出時(shí),取令干) 白薔薇根(花出時(shí)收用) 丁香(末) 蝦蟆(雄者,炙為末。各一兩)上件藥取上二味,端四日用水一斗,宿浸端午日至二升,去滓澄清,重于小鐺中煎成膏;后入丁香、蝦蟆末令勻,和丸如黍米大。在懷抱每服半丸,三歲一丸,七歲二丸,十歲三丸。才服藥后,以桃柳湯于盆中從頭淋浴之,候湯冷,以衣拭干,青衣蓋下。不得沖風(fēng),恐蟲不出,如睡最佳,良久如醉。疳蟲于頭面、背膂如汗津,如蟻?zhàn)樱蛉琨熎⑽⒓?xì)色白稀者,七日內(nèi)瘥,不再服。如色黃赤,當(dāng)隔日更根據(jù)前法服。蟲黑者,不用服藥。此方入朱砂為金粟丸,入青黛為青金丸,入麝香為萬(wàn)勝丸。

《圣惠》治小兒五疳,齒焦,四肢黃瘦,百 后至十五歲以前,并宜服此。五蟾丸方干蟾(五個(gè)大者,細(xì)銼和骨,用好酒五升,文武火煎至二升,濾去骨。于砂盆內(nèi)研,以絹濾去滓,入熟蜜四兩,于重湯內(nèi)煮令成膏) 胡黃連 黃連(去須) 白蕪荑(輕炒,去皮。各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前煎內(nèi)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用人參湯下三丸,乳汁下亦得。量?jī)捍笮〖訙p服之。

《圣惠》治小兒五疳麝香丸方麝香 熊膽 蚺蛇膽 赤小豆(為末) 牛黃(各一分) 蟾酥(如柳葉二片)上件藥同研如粉,用瓜蒂半兩煮取汁,和丸如麻子大。三歲,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三丸。量?jī)捍笮∫砸饧訙p。

《博濟(jì)方》治小兒一十五種風(fēng)疾,五般疳氣。變蒸寒熱,便痢棗花糞,腳細(xì)肚脹,肚上青筋,頭發(fā)稀疏,多吃泥土, 眉毛,咬指甲,四肢羸瘦,疳蛔咬心,瀉痢頻并,饒?bào)@多嗽,疳蝕口鼻,赤白瘡疳,眼雀目。此皆能治療,入口大有神效。至圣青金丹青黛(上細(xì)好者,二分,研。《良方》三分) 膩粉(一分。《良方》一錢) 雄黃(二分,研。

《良方》二兩) 麝香(半分,研) 龍腦(少許,研。《局方》一字) 朱砂(一分,研。《良方》一錢) 胡黃連(二分。《良方》二兩) 熊膽(一分,用溫水化入藥。《良方》一錢) 白附子(二枚。《良方》一錢。

《局方》一錢) 蘆薈(一分,研。《良方》一錢) 蟾酥(一皂子大。《局方》一字) 霜(少許。《良方》皆同。《局方》一字) 水銀(一皂子大。《局方》一錢,膩粉研,不見星)上件一十三味細(xì)研、杵,羅為末后,再更都入乳缽內(nèi)細(xì)研令勻;用 豬膽一枚取汁熬過(guò),浸蒸餅少許為丸如黃米大。曝干,于瓷器內(nèi)收,密封,或要旋取。每服二丸,各根據(jù)湯使如后。小兒患驚風(fēng)、天 、戴上眼睛,手足搐搦,狀候多端,但取藥一丸,用溫水化破,滴入鼻中,令嚏噴三、五遍后,眼睛自然放下,搐搦亦定,更用薄荷湯下二丸。小兒久患五疳,四肢瘦小,肚高, 眉,吃土,咬指甲,發(fā)稀疏,肚上青筋,粥飲下二丸。小兒變蒸寒熱,薄荷湯下二丸,化破服。小兒久患瀉痢,米飲下二丸。小兒久患疳蛔咬心,苦楝子煎湯下二丸。小兒患鼻下赤爛,口齒疳蟲并口瘡等,用孩兒子奶汁研二丸,涂在患處。小兒患疳眼雀目,用白羊子肝子一枚,以竹刀子批開,內(nèi)藥二丸,在子肝子內(nèi)以麻縷子纏定,用淘米泔水內(nèi)煮令熟,空腹吃。仍令乳母常忌毒魚、大蒜、雞鴨、豬肉等。此藥若小兒常隔三、二日吃一服,永無(wú)百病,不染橫夭之疾。凡有患,但與服,必有功效。

《靈苑》治五疳,肥孩兒。紅丸子方郁李仁(一百粒,用溫水浸,去皮尖) 坯子燕脂(一分) 麝香(半錢,別研)上先研郁李仁細(xì)爛,次入燕脂、麝香同研,用粳米飯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一日三服,用薄荷湯下。量?jī)捍笮∨R時(shí)加減丸數(shù)。

《靈苑》青黛丸 肥孩兒,治五疳,殺蟲化食,長(zhǎng)肌肉,退風(fēng)熱方。

蚵 (十個(gè),酒浸,炙令黃紫色,去膏) 使君子(去殼取肉) 青黛(別研,更留少許滾衣) 檳榔 白蕪荑(淘過(guò),醋炒令紫) 夜明砂(各半兩) 肉豆蔻(一分,面裹煨黃,去面并用) 黃連(一分半,炒紫色) 巴豆(半分,用麩炒令紫色,去殼別研) 蛇皮(一條,燒灰) 麝香(不以多少)上件藥杵末,先研巴豆令細(xì),次入豬膽一個(gè),只取汁同研令勻,旋入藥末,搜合為丸如米,就更用少許軟飯?jiān)傺械盟瑸橥枞绱舐樽哟蟆H龤q以下,每服一丸,五歲以下二丸,十歲以下三丸,食后用熟水吞下,日進(jìn)五服。如患風(fēng)熱,大便澀,用急湯下五丸至七丸,以通利為度。如未通,更進(jìn)一服。忌雞肉、肥膩、甜等物。

《靈苑》木香丸 兼治小兒七歲以上,五般疳氣,肚痛腹脹,氣喘方。

木香 濃樸(用生姜自然汁浸過(guò),炙令黃色為度) 川大黃(微炒) 人參(各一兩) 檳榔(三兩,雞心者) 芍藥 肉桂(去粗皮) 羌活 京三棱獨(dú)活 川芎 干姜(炮。各半兩) 肉豆蔻(六個(gè),去殼) 大附子(一分,炮去皮臍) 陳橘皮(二兩,用湯浸,去白瓤,干取一兩)上件藥一十五味,精細(xì)揀擇,杵為末,以瓷罐盛,密封系。如要服食,用生牽牛子末二兩,藥末二兩同研,合和一處,以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心腹脹滿,一切風(fēng)勞冷氣,臍下刺痛,口吐清水,醋心, 癖氣塊。男子腎臟風(fēng)毒,攻刺諸處,及香港腳,目眩頭痛,心間不快者,臨臥用橘皮湯下三十丸,來(lái)日微轉(zhuǎn)為度。如未瘥,則每夜更服十丸,覺安便止。忽渾身壯熱,四肢疼痛不可忍,口內(nèi)狂言,此是陽(yáng)毒傷寒,經(jīng)三日后,臨臥時(shí)溫水下三十丸。如未轉(zhuǎn)時(shí),更加丸數(shù)。婦人血海不調(diào)刺痛,積年血塊,胃口嘔逆涎沫,手足煩,頭熱,不思茶飯,用生姜湯下三十丸,以轉(zhuǎn)為度。如未瘥,則每夜更服十丸,疾瘥即止。小兒七歲以上,五般疳氣,肚痛腹脹,氣喘,空心用生姜湯下三、五丸。飽悶不消,腹泄不止,臨臥暖酒下三十丸,一服必愈。若食毒癰疽發(fā)背,半身不遂,并皆治之。

《譚氏殊圣方》∶五歲疳傳力最微,頻頻 更饒?zhí)洌稳萜H趼暉o(wú)力,滿口生瘡發(fā)又稀。此病名為疳膈疾,三焦流轉(zhuǎn)卻還脾,紫花石膽當(dāng)門子,紅橘蒼甘請(qǐng)不疑。

龍香散白術(shù)(炮,一分) 石膽(半錢,研) 麝香(少許) 龍齒 陳皮(末。各一錢)上為末,米飲下半錢,二歲以下一字。

《譚氏殊圣》∶治五疳羸瘦,毛發(fā)稀疏,揉鼻咬甲,好食泥土,腹大頸細(xì),痢如泔淀,乳食不消,小便白濁。

蝦蟆丸方綠礬(半斤,為末) 棗(一升半,去核)上先用醋五升,并礬煮棗熟,后入黃連四兩,訶子去核二兩,使君子二兩,夜明砂二兩,蝦蟆四個(gè),燒灰存性同搗碎,入前藥內(nèi)攪勻,直到干焦為度;再杵,羅為末,棗肉丸如黍米大。三、四歲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乳食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五疳,不長(zhǎng)肌膚,不思飲食,日漸黃瘦,常服殺蟲。蘆薈丸方蘆薈 蕪荑(去皮) 青黛 檳榔 宣連(各一分) 蟬殼(二十一個(gè)) 胡黃連(半兩) 真麝香(少許) 豬膽(二枚)上為末,豬膽為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五、七丸。十歲小兒三二十丸,并用飯飲吞下。

張渙夜明丹 治五疳腹脹,目澀多睡方。

夜明砂(一兩,微炒) 干蝦蟆(五個(gè),燒存性,并為細(xì)末。次用) 蘆薈 青黛 胡黃連 草龍膽 苦楝根(各半兩)上件一處拌勻,粳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不拘時(shí)候。量?jī)捍笮〖訙p。

《嬰童寶鑒》治小兒五疳。圣功散方苦楝根(生子?xùn)|引者,米泔浸一宿) 鶴虱上件為散,每服半錢。熟水調(diào)下,連進(jìn)二服。

西京丁左藏柏葉散 治五疳腳細(xì)肚脹方。

側(cè)柏葉(五兩,干、為末) 白附子(炮) 蜣螂(炮熟,焙干) 麥芽(炒。各一兩) 木香(三錢) 伏苓 人參 青皮(去白。各一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米飲調(diào)下。忌生冷、油膩、果子。

西京丁左藏蘆薈丸 治小兒五疳方。

青黛 胡黃連 麝香 蘆薈 雷丸 貫眾 牛黃(生用) 鶴虱(各半兩) 地龍蛇蛻(燒灰。各一分)上為細(xì)末,蒸餅心和丸芥菜子大。空心米飲下,三歲五丸。

西京丁左藏青黛丸 治小兒五疳方。

青黛 雄黃 牛黃 麝香 巴豆(去心膜。各一分) 胡黃連(半分)上為細(xì)末,生醋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二丸,空心溫酒下。

《劉氏家傳》治小兒五疳羸瘦,合面臥地,筋青腦熱,吐瀉無(wú)度,渾身壯熱,口舌生瘡,痢下膿血,心腹脹滿,喘促氣急,乳食全少,多啼嘔逆,飲食不化。或時(shí)憎寒,多涕咳嗽,鼻下赤爛,十指皆癢,蝕于唇齒,生瘡出血,肛門不收,毛發(fā)焦黃,但是疳疾神效。金蟾丸方干蝦蟆(五個(gè),燒灰) 胡黃連 鶴虱 肉豆蔻 苦楝根 白皮 雷丸 蘆薈 蕪荑(各半兩) 雄黃(一分,飛過(guò))上為末,面糊為丸綠豆大,雄黃為衣。每服十五丸,飯飲下。

《張氏家傳》香蟾丸 治五疳。殺蟲消肚膨,止痛住瀉痢,生肌膚方。

干蝦蟆(酥炙黃色) 大黃連(洗,去須) 蕪荑仁 蘆薈上各等分為末,豬膽、面糊為丸如此○大。每服四十粒,用飯飲吞下,不拘時(shí),一日二服至三服。忌生冷、宿食、毒物。

《張氏家傳》五膽丸 治小兒五疳方。

五靈脂 黃連上等分搗,羅為末,用蒸餅滴水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米飲湯吞下。

《張氏家傳》五疳丸方熊膽 蕪荑(去皮。各一錢) 麝香(一字) 胡黃連(別杵為末,秤一分) 大干蟾(用上,別去膊,銼碎,入在藏瓶?jī)?nèi),鹽泥固濟(jì),以炭火燒通紅,取出停一夜,取藥研為細(xì)末,秤一分)上件先將蕪荑研極細(xì),次入麝香,次入胡黃連、蟾末,研令勻,傾出,卻研熊膽,以沸湯熔化,再入前四味,更研令勻,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歲十丸,四、五歲十五丸。米飲下,食前服。

《莊氏家傳》熊膽丸 治小兒五疳八痢,肌瘦體黃,雖進(jìn)奶食,不長(zhǎng)肌膚,及療諸疳等疾方。

熊膽(一分) 宣連 胡黃連(各末) 朱砂(別研) 白蕪荑仁 蘆薈(各研) 草龍膽 木香(各末) 麝香(各一錢) 肉豆蔻(三個(gè))上十物并合和一處研勻,用 豬膽取汁化熊膽和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一歲兒三丸,二歲五丸。量?jī)捍笮〖訙p,日一服,溫米飲下。

《莊氏家傳》治五疳蘆薈丸方蘆薈 宣連 胡黃連(三味等分,同入湯浸,慢火煎令味濃)上揉宿蒸餅和得所,丸如綠豆大。空心,米飲下。隨小兒大小加減丸數(shù),若能只服濃藥汁尤妙。

《王氏手集》治五疳,消化宿滯,進(jìn)食長(zhǎng)肌,肥孩兒。保童丸方胡黃連 草龍膽(末,炒紫色,秤各半兩) 使君子 木香 蘆薈(細(xì)研。各一錢) 大麥 (半兩。

巴豆三、七個(gè),去皮心,同麥 炒,令 紫色,去巴豆不用,以 為末) 川苦楝(一分,炒紫色)上為細(xì)末,同研令細(xì),用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粒至十五粒,米飲下,不計(jì)時(shí)候。服此藥大治小兒疳腹脹。

《王氏手集》使君子丸 治五疳羸瘦,毛發(fā)稀疏,揉鼻咬甲,好食泥土,腹大泄瀉,痢如泔淀,乳食不消,小便白濁。進(jìn)乳食,殺疳蟲方。

使君子(二十一個(gè)) 沒石子 肉豆蔻(各三個(gè)) 黑附子(炮) 木香(各半兩) 檳榔(二個(gè)) 訶子皮(十二個(gè),去核) 縮砂仁(二十個(gè),去皮)上件藥搗,研為末,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食前溫米飲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胜| 荥经县| 武汉市| 台湾省| 田林县| 卓资县| 井陉县| 永州市| 太谷县| 化州市| 灵寿县| 吉水县| 定西市| 克山县| 滨州市| 托里县| 息烽县| 囊谦县| 宝应县| 古丈县| 惠州市| 蕉岭县| 玉溪市| 蒲城县| 咸阳市| 清涧县| 江西省| 荆州市| 新沂市| 龙泉市| 塘沽区| 丰台区| 三江| 万宁市| 会东县| 黎平县| 东阿县| 体育| 两当县| 平果县|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