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7章

  • 幼幼新書
  • 佚名
  • 4888字
  • 2015-12-26 18:09:16

《吳氏家傳》黃 飲子 治小兒五疳,或傷脾、腹脹、發黃,時時壯熱,頭上虛汗,日漸黃瘦,或泄瀉方。

綿黃 (一兩) 人參 陳皮(微炙,不去白) 白茯苓 白檳榔(極大者) 甘草(炙。

各半兩) 肉豆蔻(一個小者)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慢火煎至七分,濾去滓。時時與服,溫吃。

《趙氏家傳》治小兒五疳,退熱黃,榮肌膚,解積熱,壓驚消,進飲食方。

使君子(二十一個) 胡黃連(半兩) 五靈脂 蟾頭(炙令焦 各一分) 麝(半錢,研) 蘆薈熊膽(各研,二錢)上為末,燒粟米飯為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十五種風,五疳氣疾,變蒸傷寒,肚上青筋,頭發稀少,吃泥土, 眉毛,咬指甲,四肢羸瘦,疳蛔咬心,瀉痢頻頻,饒驚多嗽,疳口鼻赤,疳眼雀目。神效牛黃膏方牛黃 真珠(末。各半錢) 輕粉 蘆薈 鉛白霜 水銀(用少錫研細砂子。各一錢) 雄黃(各二錢) 熊膽(用溫水化入眾藥) 白附子青黛 朱砂 胡黃連(各二錢) 腦麝(少許)上件為末,蜜丸如○此大。如小兒非時天 ,手足搐搦,喉內作涎聲,用麝香薄荷湯磨下一丸。小兒五疳,四肢瘦小,肚高, 眉,咬甲,發疏,肚上青筋,用飯飲化下一丸。或變蒸,久瀉痢,疳眼等疾,用鳩梨化下一丸。奶母忌鴨肉三、五日。如諸般驚積在腹,并疳蛔肚脹,危困不可治者,此藥治之。

《朱氏家傳》治五般疳氣。黃連丸方黃連 蕪荑(炒,去衣) 龍膽草 郁金(各等分)上為末,米糊為丸麻子大。每服十丸,飯湯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五疳方。

五疳五色在消詳,黑氣侵唇入死鄉,肚大渴時身火熱,雄黃丸子是奇方。雄黃丸雄黃 黃連(各一分) 巴豆(半分) 白姜(一分。巴豆、白姜用醋一碗,煮干為度,不用巴豆) 朱砂(一錢)上件為末,蒸餅心丸。每服五丸、七丸,熟水吞下。

蕭景仁獻《海上方》治小兒五疳丸黃連 大黃 黃柏 苦參(各二錢) 蕪荑 使君子(一個)上用醋煮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五丸,白湯吞下,空心服。

蕭景仁獻治小兒患后不思飲食方。

上用黃連,不以多少,為細末, 豬膽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麥門冬熟水吞下。

風疳第五

(亦名肝疳。風疳生核附)《圣惠》云∶小兒風疳者,由肝臟壅熱,乳食不調之所致也。是以孩子十旬之內,三歲之間,氣血未調,骨木輕軟,凡為動靜,易為所傷。若乳母昧于寒暄,失于調適,滋味不節,喜怒無常,或外中風寒,內懷驚怒,便即乳兒,邪氣未除,傷兒臟腑,致成風疳也。其狀搖頭揉目,眼赤多睡,腦熱發焦,百脈拘急,漸漸黃瘦者,是其候也。

《圣惠》治小兒風疳,日漸羸瘦,多睡壯熱,面色青黃,或時吐乳。龍腦散方腦麝 牛黃 雄黃 朱砂(各細研) 熊膽 蚺蛇膽(并研) 黃連(去須) (微炒) 天麻蝸牛(炒令微黃) 藍葉 川大黃(銼,微炒) 五靈脂 馬兜鈴(以上各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風疳,剜鼻揉眼,不知癢處。胡黃連丸方胡黃連 人參(去蘆頭) 地龍(微炒) 代赭(細研) 赤石脂(各半兩) 蝸牛肉(二枚) 豬牙皂莢(二挺,去黑皮,涂酥炙焦黃,去子) 大蜣螂(五枚,去翅足,微炒) 青黛 蟾酥(并研入) 木香 檳榔 黃連(去須) 天麻當歸(銼,微炒) 犀角(屑) 干蝎 蟬殼(各微炒)羌活 使君子 白蕪荑 驢胎耳(炙令焦黃) 蛤蚧(頭尾全者,涂酥、炙微黃) 朱砂麝香 蘆薈 牛黃(并細研。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 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每于空心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一切風疳、搐搦。牛黃丸方牛黃 朱砂 雄黃 龍腦(各細研) 黃連(去須) 桂心 白附子(炮裂) 川大黃(銼,微炒) 膩粉(研入) 人參(去蘆頭) 茯神 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栝蔞瓤和丸如綠豆大。濃煎蔥白湯下三丸,取下惡物為度。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肝肺風熱,心脾壅滯,體瘦壯熱,致成風疳。宜常服解風熱,殺疳蘆薈丸方蘆薈 天竺黃 青黛 朱砂(各細研) 蚺蛇膽(研入) 胡黃連 蛇蛻皮(灰) 使君子天麻 丁香 黃連(去須) 木香(以上各一分) 白龍腦 牛黃(各細研,一錢) 蟬殼(微炒) 麝香(細研。各半分)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及近晚,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圣惠》治小兒一切風疳,日漸羸瘦,體熱心驚,搖頭揉鼻,四肢煩躁,皮膚黃黑,毛發干枯,日久不瘥。

蟬殼丸方蟬殼(微炒) 朱砂 麝香 雄黃(各細研)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各一分) 干蝎(微炒) 龍腦 牛黃(炒,細研。各半分) 青黛(半兩,細研) 蜣螂(五枚,去翅足,炒微黃) 膩粉(一錢,研入) 蟾頭(一枚,涂酥炙微黃) 烏蛇(三分,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用豬膽汁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風疳,身體壯熱,或時吐逆,心神煩躁。胡黃連方胡黃連 犀角(屑) 蘆薈 天竺黃(各細研) 燕脂(研入) 羚羊角(屑。各半兩) 麝香牛黃 朱砂 雄黃(各細研) 天漿子白僵蠶 干蝎(并微炒。各一分) 蟾酥(一錢,研入)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豬膽汁浸,蒸餅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風疳羸瘦。蛇蛻皮丸方蛇蛻皮(燒灰) 天南星(炮裂) 干蝎 蟬殼(各微炒) 蘆薈 朱砂(并細研。各一分) 蟾頭(一枚,炙令黃) 天漿子(七枚,微炒) 青黛(半兩,細研) 蜣螂(七枚,去翅足,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獨頭蒜燒熟,并醋、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

《圣惠》治小兒風疳,肌體多熱,煩渴心躁,夜不得眠臥。蘆薈丸方蘆薈(細研) 天麻 胡黃連(各半兩) 麝香 鐵粉 熊膽 雄黃 朱砂(各細研) 干蝎(微炒) 水銀(以上各一分)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研水銀星盡,都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風疳,鼻口多癢,肌體羸瘦,搖頭揉目,昏昏多睡。夜明砂丸方夜明砂 干蝎 白僵蠶(各微炒) 白附子(炮裂) 牛黃 麝香 朱砂 青黛(各細研)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以上各一分) 蟾酥(半分) 烏蛇(三分,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雀兒飯甕(二七枚)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譚氏殊圣方》∶肝疳腹脹體痿黃,面色如金形漸傷,咬甲 眉多吃土,愛鹽糟米怕羹湯。朝朝曩瀉吐還逆,晝夜頻添不忍當,但取密陀僧作末,為丸令服號醫王。

玉合丹寒水石 白礬(各二兩) 黃丹(三味研勻,入合子,大火 過,別研) 密陀僧(各半兩) 硫黃(一分,研)上再研細,蒸餅,丸綠豆大。冷水下四丸,甘草湯亦得。

《譚氏珠圣方》∶掐鼻 眉瀉又青,皆頭瘡痛怡光明,朝朝合面便涼處,不住抓頭屢熱驚。此是肝家疳體相,早求良藥急看承,丁香蘆薈牙硝等,熟搗三黃會有靈。

撥云散大黃 胡黃連 黃芩(各一分,末) 丁香 馬牙硝 蘆薈(各半分,末) 天漿子(炒,七枚)上件杵,羅為末,用獨頭蒜燒熟,并醋飲和丸如綠豆大。空心,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

《萬全方》治小兒肝疳,肌體多熱,煩渴心躁,夜不得眠。龍膽丸龍膽 升麻 麝香(研入) 水銀 干蝎(炒) 鐵粉 熊膽 雄黃 朱砂(并細研。各一分) 蘆薈(研) 天麻 胡黃連(各半兩)上件搗,羅為末,以棗肉研水銀星盡,都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以溫水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風疳。順肝氣,進飲食。蘆薈丸方蘆薈(一錢,別研,秤,或只以皂角水磨) 草龍膽(一兩,凈洗,銼、焙干,秤)上件藥一處搗,羅為末,用不 皂角三挺,以水二升 汁,用生絹濾去滓,入銀器內慢火熬成膏,入前二味藥調和得所,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薄荷湯吞下。

張渙熊膽天麻丹 治風疳羸瘦,搖頭揉目,百脈拘急方。

真熊膽 使君子(去殼) 胡黃連 天麻 羌活 蟬殼(各一兩) 蘆薈 干蟾(酥炙黃。各半兩)上件搗,羅為細末,粳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煎荊芥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又方烏蟾丹烏蛇(酒浸去皮骨,炙令黃) 干蟾(酥炙黃) 蛇蛻皮(燒灰。各一兩) 胡黃連(半兩)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麝香 蘆薈 熊膽(各細研,一分)上件一處拌勻,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薄荷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萬全方》治小兒肝疳羸瘦。酸棗仁丸酸棗仁(微炒) 蘆薈(研) 蟬殼(去頭足,炒) 朱砂(研) 干蝎(微炒) 天南星(炮裂) 蛇蛻皮(燒灰。各一分) 青黛(半兩,研入) 龍腦(半分,研入) 蟾頭(一枚,炙令黃) 蜣螂(去翅足,微炒) 天漿子(微炒。各七枚)上件杵,羅為末,用獨頭蒜燒熟,并醋飲和丸如綠豆大。空心,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

《趙氏家傳》風疳丹 治小兒稟受不足,乳哺失宜,膚華浮脆,胃犯風冷,正氣微弱,客邪在內,令兒津液不固,自汗自利,中寒氣痞,關膈不通。成 吐乳片,肌肉不生,精神昏塞,不欲啼笑;以致囟戶不斂,頭骨開張,龜胸解顱,丁奚無辜,無所不至。邪客于心,則成驚癇;邪客于脾,則成風疳。如有此病,但能日與二、三服,自然令兒乳哺充肥,風消氣伏,神驗無比。予嘗以救小兒得效,不可勝數。

朱砂 硫黃 丁頭大赭石(三味各生研細) 蛇黃(火 、醋淬七遍,研細。各一分) 蜣螂(去翅足,炒) 地龍(盤曲者,銼、炒,去上滓。各三個) 蝎(全者,二十個) 使君子(大者十個,取肉) 沒石子(一個) 虼 頭(涂酥炙,一個) 天漿子(炙) 白附子(生。各七個) 白花蛇(一寸,酒浸一宿,不去皮骨,焙干) 大附子 烏頭(各取并向尖上,一、半個) 半夏(生姜汁制,焙干) 麝香(秤) 續隨子 丁香 赤石脂(各一錢)上二十味為細末,和勻,以粟米飯搜丸如麻子大。量兒大小,湯飲下十粒。

風疳生核附∶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風疳,氣攻項下,生核子。皂角膏方皂角(大者一莖,燒存性) 糯米(一合,炒黑色) 草頭馬 黃皮(三錢,炒黑色)上為末,每用不拘多少,以井華水調貼。如未安,須用水精丹取,后用調氣觀音、人參散等藥補,仍再貼,兼與疳藥相間服。(三方并在后。)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蟲積、食積,胎積、驚積,惡物食傷。水精丹方滑石(生,為末,二錢) 天南星(生,為末,一錢) 水銀粉(秤,半錢) 蕪荑(取仁,一百片) 巴豆(五十粒,去殼,不去油)上先研巴豆令極細,次下蕪荑仁復研,方入眾藥,研令極勻, 爛飯為丸如○大。每服三丸、五丸,以歲數加減,米湯泡生蔥吞下。服時須令嬰孩、小兒心空,不可吃乳食,稍饑方可進藥。如膈下有食,方得轉瀉。

切忌生硬、果實、肉食等物。近夜臥服尤佳。

漢東王先生《家寶》補虛,調胃氣,進乳食,止吐瀉,久不進食。神妙觀音散方白扁豆 石蓮肉(炒,去心) 人參(焙。各一分) 茯苓(一錢半,焙) 甘草(炙) 香白芷綿黃 (捶碎,用蜜水拌,炙) 木香(炒各十錢)神曲(二錢)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用水一藥注或半銀盞,棗子半片,煎十數沸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補虛,調胃氣,進乳食,止吐瀉。人參散方人參 茯苓 蓮肉(去心,炒。各一分) 黃 (半兩,捶碎,蜜水拌,炙) 甘草(二錢,炙)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以水一藥注,或半銀盞,入棗子半片,煎十數沸服。

驚疳第六

(亦名心疳)《圣惠》∶夫小兒驚疳者,由心臟實熱之所致也。凡小兒襁褓之內,血氣未調,臟腑細微,骨木輕軟,因其乳哺不時,致生壅滯。內有積熱,不得宣通,心神多驚,睡臥不穩,胸膈煩悶,口舌生瘡,頰赤面黃,發枯皮燥、多渴吃水不止,乳食漸微,久而不全,體瘦壯熱,故名驚疳也。

《仙人水鑒》治小兒驚疳,朱砂丸。五歲至十五歲,并宜服之。

朱砂(三錢,研) 青黛(一兩,研) 黃連 郁金(為末) 夜明砂(炒焦黑。各半兩) 麝香 熊膽(用冷水一雞子多,浸一宿。各一錢)上同研如粉,次入浸熊膽,水和為丸如綠豆大。空心、臨臥,金銀薄荷湯下三丸至五丸。忌生冷、油膩,神效。

《圣惠》治小兒驚疳,體熱黃瘦。真珠散方真珠(末,半兩) 金銀箔(各細研,五十片) 沒石子(一枚) 犀角(屑) 羚羊角(屑) 天竺黃 朱砂 雄黃 牛黃 麝香(并細研)甘草(炙微赤,銼) 川大黃 當歸(各銼,微炒) 胡黃連(各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茵陳湯調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圣惠》治小兒驚疳,心神煩躁,體熱瘦瘁,眠臥不安。龍腦丸方龍腦 牛黃 雄黃 蘆薈 熊膽 青黛(各細研,一錢) 麝香 膩粉 蟾酥(各研,半分) 天竺黃 朱砂(各細研) 雀兒飯甕胡黃連(各一分) 蝸牛(三、七枚,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同研令勻以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薄荷湯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塔河县| 邵阳县| 普安县| 仪陇县| 军事| 夏邑县| 余姚市| 江达县| 龙南县| 庆阳市| 城市| 长兴县| 长岛县| 布拖县| 永宁县| 庄河市| 台前县| 长垣县| 石阡县| 九寨沟县| 麟游县| 孟连| 城市| 阿勒泰市| 沙雅县| 永定县| 屯留县| 巴塘县| 安乡县| 从化市| 枝江市| 尉氏县| 邵武市| 四子王旗| 永年县| 盈江县| 怀宁县| 乌鲁木齐市| 金堂县| 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