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0章

廣知博識(二)

北岳

北岳常山,今謂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屬契丹,以大茂山分脊為界。岳祠舊在山下,石晉之后,稍遷近里,今其地謂之神棚,今祠乃在曲陽。祠北有望岳亭,新晴氣清,則望見大茂。祠中多唐人故碑,殿前一亭,中有李克用題名云:『太原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親領步騎五十萬,問罪幽陵,回師自飛狐路,卻歸雁門。』今飛狐路在茂之西,自銀冶寨北出倒馬關,度虜界,卻自石門子、冷水鋪,入缾形、梅回兩寨之間,至代州。今此路已不通,惟北寨西出承天關路,可至河東,然路極峭狹。太平興國中,車駕自太原移幸常山,乃由土門路,至今有行宮在。

海子園

鎮陽池苑之盛,冠于諸鎮,乃王镕時海子園也。镕嘗館李正威于此,亭館尚是舊物,皆甚壯麗。鎮人喜大言,矜大其池,謂之潭園,蓋不知昔嘗謂之海子矣。中山人常好與鎮人相雌雄,中山城北園中亦有大池,遂謂之海子,以壓鎮之潭園。予熙寧中,奉使鎮定,時薛師正為定帥,乃與之同議,展海子直抵西城中山王冢,悉為稻田。引新河水注之,清波彌漫數里,頗類江鄉矣。

并筆談。】

雨盤治鹽井

陵州鹽井,深五百余尺,皆石也。上下甚寬廣,獨中間稍狹,謂之杖鼓腰。舊自井底用柏木為干,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綆而下,方能至水。井側設大車絞之,歲久,井干摧敗,屢欲新之,而井中陰氣襲人,入者輙死,無緣措手,惟候有雨入井,則陰氣隨雨而下,稍可施功,雨晴復止。后有人以一木盤滿中貯水,盤底為小竅,釃水一如雨點,設于井上,謂之雨盤。令水下終日不絕,如此數月,井干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復舊。

囗〈矛暴〉槊

宣獻宋公著鹵簿記,至囗〈矛暴〉槊,不能得其始,徧問諸儒,無知者。予后十余年方始得其義,故顏之推說云:『江左有瓝槊,以首大如瓝,故云。』

字學

唐末,文籍亡散,諸儒不知字學,江南唯徐鉉、徐鍇,中朝郭恕先,此三人,信其博也。鍇為說文系傳,恕先作汗簡、佩觿。時蜀有林氏作小說,然狹于徐、郭。太宗朝,句中正亦頗留意。予頃請刻篆楷二體九經于國學,予友高敏之笑之。

李陽冰深于篆隸,而名作冰

音凝。】故參政王公堯臣但讀冰字曰陽凝。元義唯陽冰有不冶之語。

周大臣王樸,名樸

平豆反。】而自謂樸。案說文,樸無樸音,俗以樸為樸耳。

唐玄宗改尚書古文作今字,學者始不識古文。予見秘閣學士校書,有乩

音稽。】古字以墨點其處,曰疑。

已上見景文公筆記。】

百藥枕

益州有藥市期,以七月七日,四遠皆集,其藥物多,品甚眾,凡三日而罷,好事者多市取之。淳化中,

原作『之』,據明抄本改。】有右正言崔邁,任峽路轉運,邁苦多病,素有柏枕,方令赍萬錢,遍市藥百余品,各少取置柏枕中,周環鉆穴以徹其氣。臥數月,得癩病,眉須盡落,投江水死。說者以為藥力熏發骨節間疾氣。

濕紙化為菌

錢若水言,壬午年洛中大水,室廬多污潴。太師之第,屋木有存者,視書屋床榻尚在,無復卷冊,悉化為菌,熟視尚有墨痕文字,若可識,蓋楮之變也。

并楊公談苑。】

疥有五德

世言疥有五德,不上面,仁也;喜傳于人,義也;令人叉手揩擦,禮也;生指鏬骨節間,智也;癢必以時,信也。予嘗患此,自十一歲至十九歲方愈。今六十有六復患,知五德為最詳,故錄之。

皂莢壞鐵

鐵碪以鍛金銀,雖百十年不壞,以椎皂莢,則一夕破碎。鞭以棰馬,則愈久而愈潤澤堅韌,以擊貓,則隨節折裂矣。

并東齋記事。】

葉縣石刻

汝州葉縣大井涸,忽有一石,上刻四句云:『葉邑之陰,汝海之東,茲有國寶,永藏其中。』葉人大惑,謂之神石,寘于縣祠中,享禱日盛。貪夫至有浚井掘田,愿求國寶者,累歲未已。忽一客因游仙鳧觀北極殿,有一礎為柱所壓,柱棱外鐫四句,猶可見,曰:『賦世永算,享國巨庸。子賢而嗣,命考而終。』其客徐以廟中神石之句合之,其韻頗協,量之復長短無差。白邑宰,取其礎觀,乃唐開成中一中郎將墓志銘爾。安礎時,欲取其方,因裁去余石,棄井中,后得之,遂惑焉。

湘山野錄。】

熊館

山民云:熊于山中,行數千里,悉有跧伏之所,必在石巗枯木中,山民謂之熊館。惟虎出百里外,則迷失道路。

慎火木

酉陽雜俎云:『廣州有慎火木,大三四圍。慎火,本草一名景天,俗亦名護火,多以盆缶植之,置屋上,其花紅白細錯如錦。』予嘗兩至番禺,段成式所謂慎火,乃烽火木耳,又名龍骨。其干葉若慎火,斷之有白汁,著人肌膚,遂成瘡痏。亦無花,蓋不識者誤傳也。

并倦游雜錄。】

末厥

歐陽尚書記陶尚書詩語『末厥兵』,不曉其義。予謂今人呼禿尾狗為厥尾,衣之短后者亦呼曰厥,然則此兵正謂其末賤爾。但今人不以末厥相連言之,其義則是也。不然,亦不可以對卑凡字。

何樓

世人語虛偽者為何樓,似是污濫之稱,其實不然。國初,京師有何家樓,其下賣物皆污濫者,故人以此目之。今樓已廢,語猶相傳。俳優人言河市樂,說者謂起石駙馬在南都,其家樂甚盛,詆誚南河市中樂人,故得此名。其實不然,唐元和燕吳行記,其中已有河市字,大都是不隸名軍中,在河市者,散樂名也。

又人謂事之陳久為瓚。本緣五代時,有馬瓚者,為便幕官,其人魯戇,有所聞見,它人已厭熟,而已甫以為新奇而道之。故時人見有似者,輙號馬瓚云。

劉貢父詩話。】

音韻之學

音韻之學,自沈約為四聲,及天竺梵學入中國,其術漸密。觀古人諧聲,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字多與李字協用,慶字、正字多與章字、平字協用。詩:『或羣或友,以燕天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終三十里,十千維耦』,『自今而后,歲其我有,君子有谷,貽爾孫子』,『陟降左右,令聞不已』,『膳夫左右,無不能止』,『魚麗于罶,鰋鯉,君子有酒,旨且有』,如此極多。又如『孝孫有慶,萬壽無疆』,『黍稷稻粱,農夫之慶』,『維有其章矣,是以有慶矣』,『則篤其慶,載錫之光』,『我田既臧,農夫之慶』,『萬舞洋洋,孝孫有慶。』易云:『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班固東都賦:『彰皇德兮侔成周,永延長兮膺天慶。』如此亦多,今廣韻中慶一音卿,然如詩之『未見君子,憂心怲怲,既見君子,庶幾式臧。』『誰秉國成,卒勞百姓,我王不寧,覆怨其正。』亦是柄正與寧平協用,不止慶而已,恐別有理。

筆談。】

豩字呼關切,頑也,當在山字韻。劉夢得有『杯前膽不豩』,趙勰有『吞船酒膽豩』之句,而禮部韻不收,唐韻亦無,何也?

漢皋詩話。】

今之姓胥姓雍者,皆平聲,春秋胥臣,漢雍齒,唐雍陶,皆是也。蜀中作上聲去聲呼之,蓋蜀人率以平為去。

出筆談。】

杜子美

杜子美和裴迪早梅詩,有『還如何遜在揚州』之句,注云:『梁史何遜傳,不見揚州事。』蓋遜早梅詩云:『兔園摽物序,驚時最是梅。沖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枝橫卻月觀,花遶凌風臺。知應早人落,故逐上春來。』

漢皋詩話。】

老杜云:『長镵長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黃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揜脛。』往時儒者不解黃獨是何,本草赭魁注:『黃獨,肉白皮黃,巴漢人蒸食之,江東謂之土芋。』余求之江西,謂之土卵,煮食之,類芋魁云。

后山居士詩話。】

往年,有人于洞庭湖中得一石,刻一詩云:『蛟室圍青草,龍堆隱白沙。護江蟠古木,迎棹舞神雅。破浪南風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萬迭,底處上仙槎?』或持問諸作者,云:『此老杜詩也。』近有管城士大夫家藏唐本題杜東美一卷,皆子美詩。其中一首云:『惠二還東溪,因置一送:「惠子曰魚瘦,歸溪惟病身。黃天無老眼,空谷滯斯人。崖蜜松花熟,山杯竹葉春。柴門了無事,黃綺未稱臣。」』今子美集中所無。而用字亦多不同,如『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作『卻盡生』,意味遠矣。

邵謁詩

余亡友李秉彝德叟嘗為余曰:『家藏唐邵謁詩八十篇,甚工。謁選于吏部,部中牓此詩曰:「有能過此者,當先注官。」眾無間言。如李太白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世以為工矣。謁詩云:「不知天上月,曾照幾多人?」造語尤更省力,余欲借傳,因循不果。』此事不載于唐書,野史小說中皆未嘗見之。唐文藝傳中有邵悅,無邵謁也。

李希聲詩話。】

僧贊寧

湘錄作『僧錄』。】贊寧有文學,洞古博物,著書數百卷,王元之禹偁、徐騎省鉉疑則就質焉,二公皆拜之。柳仲涂開因曰:『余頃守維揚郡,堂后菜圃,纔雨陰則青焰夕起,觸近則散,何耶?』寧曰:『此磷

力振切】火也,兵戰血或牛羊馬血,著地則凝結,遂為此氣,雖千載不散。』柳遽拜之曰:『掘之,皆斷鏘折鏃,乃古戰地也。』因贈以詩,中有『空門今日見張華』之句。

江南徐諤知

『徐諤知』,湘錄作『徐知諤為』四字。】潤州,節度使溫之少子也。美姿度,喜蓄奇玩。蠻商得一鳳頭,乃飛禽之枯首也。彩翠奪目,朱冠紺毛,金嘴如生,正類大雄雞。廣五寸,其腦平正,可為枕。諤償錢五十萬。又得畫牛一軸,晝嚙草欄外,夜則歸臥欄中。諤獻后主煜,煜持貢闕下,太宗張后苑,以示羣臣,俱無知者。惟僧錄贊寧曰:『南倭

烏和切】海水或減,則灘磧微露,倭人拾方諸蚌,臘

湘錄作『胎』。】中有余淚數滴者,得之和色,著物則晝隱而夜顯。淚兼

『淚兼』,湘錄作『沃焦』。】山時,或風燒飄擊,忽有石落海岸,得之,滴水磨色染物,則晝顯而夜晦。』諸學士皆以為無稽,寧白見張騫海外異記,后杜鎬檢三館書目,果見于六朝舊本書中載之。

并湘山野錄。】

徐常侍鉉仕江南日,嘗直澄心堂,每幞被入直,至飛虹橋,馬輙

玉壺作『留』。】不進,裂鞍斷轡,棰之流血,掣韁卻立。鉉貽

玉壺作『寓』。】書于余杭

玉壺作『杭州』。】沙門贊寧,答云:『下必有海馬骨,水火俱不能毀,惟漚以腐糟,隨毀者乃是。』鉉斸之,去土丈余,果得巨獸骨,上脛可長五尺,膝而下長三尺,腦骨若段柱,積薪焚,三日不動,以腐糟纔漚之,遂爛焉。

楊文公談苑。此條今見玉壺清話卷十。】

能萬卷

余杭能萬卷者,浮圖之真儒,介然持古人風節,有奧學,著典類一百二十卷。天禧中,秘館求書,王冀公欽若時請附焉。冀公尤

原作『左』,據明抄本及湘錄改。】所禮重,其居延慶寺,在大慈塢,時儒皆抱經授業。師居嘗喜閱唐韻,諸生常竊笑,一日出題于法堂曰:楓為虎魄賦,其韻曰:『脂入于地,千載成虎魄。』諸生皆不諭,固請之,不悅。凡月余,檢經史殆百家,會聚小說,俱無見者,閣筆以聽教。師曰:『聞諸君笑老僧酷嗜唐韻,茲事止在東字韻第二板,請詳閱。』諸生檢之,果載楓字,注中云:『黃帝殺蚩尤,棄其桎梏,變為楓木,脂入地,千年化為虎珀。』后諸生始敬此書。又有云:『松液入地為虎魄者,唐李嶠詩詠魄詩有:「曾為老茯苓,本是寒松液。蚊蚋滿其中,千年猶可覿」之句。』未知孰是?余頃見虎魄中蚊蚋數枚,凝結在內,信嶠詩不誣。

湘山野錄。】

錢昱

錢昱,忠獻王佐長子也,讀書強記,在故國,與贊寧僧錄迭舉竹數束,得一事抽一條,昱得百余條,寧倍之。昱著竹譜三卷,寧著筍譜十卷。昱輕便美秀,太祖受禪,伯父俶遣持貢入閣,賜后苑宴射。時江南使者已先中的,令昱解之,應弦而中,賜玉帶旌賞之。歸朝,愿以刺史求試,乞換臺閣,送學士院試制誥三篇,格在優等,改秘書監。尤善書牘,太宗取閱,深愛之,謂左右曰:『諸錢筆札,多學浙僧亞棲書,體格浮軟,其失仍俗,獨此兒不類。』以御書金花扇及行草寫急就章賜之。后南郊,當增秩,上曰:『丞即德星象,昱王孫也,操檢無守,不宜應之。』授郢團,蓋慎惜名器也。

杜文正

長安一巨冢壞,得古銅鼎,狀方而四足,古文十六字,人莫之曉。命句中正辨其篆,曰:『此鳥跡文也。其詞曰:「太王遷洛,岐酆錫公,秦之幽宮,鼎藏于中。」』命杜鎬考其事,曰:『武王克殷,都于酆鎬,以雍州為王畿。及平王東遷洛邑,以岐酆之地,賜秦哀

玉壺作『襄』。下同。】公,篆曰:「岐酆錫公」,必秦哀之墓也。』后耕人果得折豐碑刻云:『秦哀公墓。』中正有字學,篆隸行草盡精,與徐鉉校定說文又同。

楊文舉

吳楊文舉撰雍熙廣韻,遂直館篆,太宗神主藏太室西壁,及篆謚寶,遂賜金紫。益州華陽人也。

陶尚書

干德三年再郊,范魯公質為大禮使,以鹵簿青油隊舊有甲騎,盡取于武庫,磨鏗堅厚,精明可畏,于禮容有所不順。陶谷尚書為禮儀使,出意蕝之,以青緣盡

『緣盡』,明抄本及玉壺并作『綠畫』。】黃絕為甲紋,青布裹之。綠

明抄本作『緣』。】青絕為下裙,絳皮為絡,長短至膝,如

玉壺作『加』。】珂紋,銅鈴遶前膺及后秋,至今用焉。谷本姓唐,避晉祖諱,易之。明博該敏,尤工歷象,時偽晉虜勢方熾,謂所親曰:『五星數夜連珠于西南,已累累大明,吾輩無左衽之憂,有真主已在漢地。觀虜帳騰蛇氣纏之,虜主必不歸國。』未幾,德光薨于漢。又孛東起,芒侵于北,谷

原作『谷』,據玉壺改。】曰:『胡雛非久,自相吞噬,安能亂華?』后皆盡然。

竇仁惠

竇禹鈞生五子,儀、儼、偁、偘

玉壺作『儀儼侃偁僖』】等相繼登科,馮瀛王贈禹鈞詩,有『靈椿一樹老,丹桂五枝芳』,時號

玉壺有『竇氏』二字。】五龍。昆仲材業,儀、儼尤著,儀為禮部侍郎,太祖欲相之,趙韓王自寡學,忌儀該博,亟引薛居正參大政,以塞之。弟儼,素蘊大

玉壺作『文』。】學,為周世宗所重。判太常寺,校管鑰鍾磬,辨清濁上下之數,分律呂還相之法,去京房清宮一筦調之,二年方合天

玉壺作『大』。】律。又善樂章,凡三

明抄本及活字本均作『二』。】弦之阮,

『阮』玉壺作『通』。】七弦之琴,十三弦之箏,二十五弦之瑟,三漏之鑰,七漏之笛,八漏之篪,十七管之笙,二十三筦之簫,皆立譜調,按通而合之,器雖異而均和不差,編于歷代樂章之后,目曰『大周正樂譜』,樂寺掌之,依文教習。尤善推步星歷,與盧多遜、楊徽之同在諫垣,預謂二公曰:『丁卯歲,五星當連珠于奎,奎主文,又在魯分,自此天下始太平,二拾遺必見之,老夫不與也。』果至干德丁卯歲,五星連珠于奎。太宗時,鎮兗海。

以下十二字玉壺作『其明博如此』五字。】致仕于家,八十三終,謚仁惠公。

玉壺清話。】

太祖欲改元,謂宰相等曰:『今改年號,須古來未有者。』時宰相以干德為請,且言前代所無。三年正月平蜀,蜀宮人有入掖庭者,太祖因閱其奩具,得鑒背字云:『干德四年鑄。』大驚曰:『安得四年所鑄乎?』出鑒以示宰相,皆不能對,乃召學士陶谷、竇儀,奏曰:『蜀少主曾有此號,鑒必蜀中所鑄。』太祖大喜,因嘆曰:『作宰相須是讀書人。』自是大重儒臣矣。

劉貢父詩話。】

胡秘監

夏英公鎮襄陽,遇大赦,賜酺宴,

原作『寔』,據明抄本及湘錄改。】致仕高年,各賜束帛。時胡大監旦瞽廢在襄,英公依詔旨,選精縑十疋贈之。胡得縑,以手捫之,笑曰:『寄語舍人,何寡聞至此?奉還五疋,請檢韓詩外傳及服虔賈誼諸儒所解「束帛戔戔,賁于丘園」之義,自可見證。』英公檢之,果見三代束帛束修之制,若束修則十挺之脯,其寔一束也。若束帛則卷其帛

湘錄有『屈』字。】為二端,五疋遂見十端,表王者屈折于隱淪之道也。夏亦少沮。

湘山野錄。】

楊庶幾孜言,胡秘監旦退居襄陽,镵大硯以著漢春秋,書成,瘞其硯。每聞大臣名士薨卒,必作傳以紀其善惡,然世不傳。

明抄本有『揚』字。】庶幾亦有所述。

春明退朝錄。】

韓溥

韓溥,長安人,唐相休之裔孫。博學,善持論,詳練臺閣故事,多知唐朝氏族,與人談,亹亹可聽,號為近世肉

明抄本作『內』。】譜。

王貽孫

王貽孫,字象賢,溥之子。太祖嘗問趙普,拜禮何以男子跪,婦人不跪。徧問禮官,無有知者,貽孫曰:『古詩云:「長跪問故夫」,即婦人古亦跪也。唐天后朝始拜而不跪。』普問其所出,對大和中,幽州從事張建章渤海國記。以溥藏書萬卷,貽孫遍覽之。

范蜀公蒙求。】

劉吉

劉吉護治京東河決,時張去華任轉運使,巡視河上,方會食,坐客數十人,鲙鯉為饌。去華顧謂四坐曰:『南人住水鄉,多以魚為食,殊不厭其腥也。』意若輕鄙南土,吉奮然對曰:『運使舉進士狀元,曾不讀書,何自彰其寡學?尚書:「禹決九川,有魚鱉,使民鮮食,淮夷蠙珠暨魚。」易,姤之九二:「庖有魚」,又下系「庖犧氏以畋以漁,蓋取諸離。」周官,人:「掌以時獻,為梁辨魚物,供王膳羞。」詩載嘉魚、魚藻、九罭之篇,小雅云:「炰鱉膾鯉」,張仲孝友國風云:「豈其食魚,必河之魴?」又曰:「誰能烹魚?溉之釜鬵。」戴記云:「小潦降,不獻魚鱉。不中殺,不鬻于市。居山者,不以魚鱉為禮。」「三月,天子乘舟,薦鮪于寢廟。孟秋,天子食稻與魚。又食魚者,去乙。」孔子,魯人,云:「魚餒不食。」趙盾,晉人,魚飱。田文,齊人,其上客皆食有魚。子產,鄭人,而人獻生魚。子公,亦鄭人,解黿染指于鼎。公父文伯,魯人,羞鱉致客,怒而出。大舜漁于雷澤,呂望釣于渭濱,又何必皆南州之人?況今太官之盛饌,宗祊之備物,皆薦是品,而商旅販鬻,閭閻啖食,其濟民食廣矣。何談之容易?』去華色沮,不能酬其言。

楊文公談苑。】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农架林区| 项城市| 夏河县| 长沙市| 凤庆县| 库尔勒市| 永安市| 商城县| 金溪县| 德昌县| 榕江县| 梧州市| 达州市| 礼泉县| 会东县| 隆回县| 松阳县| 伊金霍洛旗| 塔河县| 英吉沙县| 黎平县| 进贤县| 辛集市| 新兴县| 西峡县| 吉木乃县| 河源市| 江都市| 新乐市| 宣武区| 利辛县| 康平县| 通江县| 宁海县| 佛坪县| 拜泉县| 饶阳县| 石阡县| 沁源县| 涡阳县|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