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張跋

張蒼水先生集,余嘗得永歷辛丑鈔本于郡城黃東井先生后人凡二鉅冊,徐闇公序后名印爛然;嗣展轉為余杭章太炎借去,因于光緒辛丑鉛印,后序稱為得之鄙人。當時嘗購數十部,分貽知好;迄今原本尚未見還,不知流落何處。此本則順德鄧秋枚鈔自錢塘丁氏,而其友黃晦聞所編校,增入「附錄」,自較完備。然失之冗蔓,而校字尤草率。海上遇鄧君,勸余重行編輯校印,誠鄉后學之責也。

壬子仲秋月蹇叟記。

嗚呼!昔全謝山有言:『尚書之身可死,集不可泯』。姜西溟則謂:『俟之百世,雖欲使之終晦焉,不可得也』。當文網嚴密之時,士大夫明知收藏其集為不祥,而展轉傳鈔,猶往往流布人間;則全、姜二君之言信矣。考其最初之本,當即所謂傳之防守卒史丙者也。海濱遺老高先生允權嘗得其稿,為之跋云:『茲于其卒幸購得公草,而「采薇集」更幸為公手稿,復于降弁得公遺文;因匯錄成集』。是高氏此本為得之防守卒者,固確乎其可信焉!而謝山為公「神道碑」稱:『有宜興人徐堯章者,從丙購其書,不與;且曰:「公之真跡,吾日夕焚香拜之;不可以付君』。堯章乃鈔以歸。是徐氏別有鈔本,必與高氏同出一源也。

壽鏞搜羅公集廿余年,先后所得不下十余種;反復勘比,實以「高本」為最勝、「鄧本」為最詳;而致力搜校專且久者,厥惟張丈讓三。當甲寅五月張丈寓上海賓樂公旅館,與壽鏞縱談刊行鄉獻遺書,因出示所校鄧本「蒼水集」。且曰:『昔周布衣琢隱嘗鬻田以刻公集(「續甬上耆舊詩」:『周布衣章泰字憲臣,一志琢隱;諸生昌時子也。布衣生于丙戌以后,而時以其父志節未伸,終身不求進取。張尚書「冰槎集」,布衣賣田刻之。每歲九月,必至杭之南屏展尚書墓。家居喜深衣幅巾,可謂畸士』);君既有志于斯,盍速圖之』!遂以校稿相付。今距甲寅夏,忽忽廿載,此集始刊成;而丈之墓,有宿草者久矣。故凡丈所勘校之語,今并注見集中,不敢沒先輩搜校之勤,即亦所以不負曩日付囑之意也。

至編次年月雖依「高本」,而大體不出「鄧本」范圍。蓋鄧君秋枚與黃君晦聞合力共訂此書歷時三載之久,而黃君致力尤勤,搜求極富;若視為冗蔓,輕率割棄,則甚負二君搜集之苦心矣。故茲刻凡于「鄧本」之善,悉仍舊貫。惟謝山「年譜」或云非謝山所作,其間年月多有舛錯;壽鏞譾陋,何敢遽言校正。然以晚出之本有為謝山所未見者,既獲互相參稽,期歸信實。故于「全譜」之年月,未敢悉從;即「黃傳」所敘、「趙譜」所注,亦復多所更訂。他如稽考「世系」,則清池原譜確有錯誤,今亦未敢茍同。凡此區區,皆壽鏞所以聊竭其愚而已。近三年來,日事勘校編次;今年春,始繕錄蕆事。甚矣!編輯之難也。而清池之譜得之張君愛棠、蒼水畫像得之張君安甫,皆「雍睦堂」裔也。讓丈與壽鏞,則皆蒼水先生之族裔也;盡其責于斯也固宜。書刻既成,謹復敘述搜集、編錄之顛末如此云。

甲戌七月,張壽鏞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县| 崇义县| 涿州市| 子长县| 宿州市| 昔阳县| 乐陵市| 石棉县| 内黄县| 吉木乃县| 虞城县| 青河县| 凤城市| 鹿邑县| 尖扎县| 长治市| 英山县| 通城县| 海南省| 安仁县| 泰宁县| 同德县| 锡林郭勒盟| 贵南县| 平度市| 桐庐县| 屯昌县| 准格尔旗| 扎鲁特旗| 南江县| 深州市| 荔浦县| 徐汇区| 柞水县| 泊头市| 南昌县| 巴南区| 佛冈县| 湾仔区| 精河县| 炉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