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5章 史部 正史類(13)

閱《南史》、《隱逸文學傳》并校《梁書》、《文學處士傳》。劉孝標之答劉沼,劉侯既重有斯難云云,乃答書之序,非書也。自《文選》誤收入書類,題為《追答劉沼書》,沿諳至今。考《梁書》、《文學》、《劉峻傳》,明云峻乃為書以序之曰,以下所載之文,悉與《文選》同。《南史》、《峻傳》削去其文,但云峻乃為書以序其事,皆不誤也。文中絕無答書之語,而人莫之察,可見讀書細心之難。

光緒戊寅(一八七八)十月二十四日

陳書(唐姚思廉)

閱姚氏《陳書》。八書中以此及《北周書》為最下。蓋思廉頗拙于文,《梁書》多因其父,經歷兩世,纂集既詳,論議亦美,《陳書》則殊帥帥,且一意主簡,事跡多缺。北周制度文章,多擬古昔,德又志浮美,頗刊綺辭,而綜竅未精,甄審失當,又篇簡殘缺,尤甚他書。然《南北史》多以一家合傳,意重譜系,致代不分,先后失序,故八書必不可少。而八書中尤要者,宋隋兩書;次則《魏書》、《南齊書》、《梁書》。蓋五書皆詳贍有體例,符璽刊落較多也。自明季李映碧、近時童石堂,皆以八書注《南北史》,雖取便披覽,終未允當。竊謂本紀宜用《南北史》,列傳宜用八書而去其重復,平其限斷,除其內外之辭,正其逆順之跡,更以彼此互相校注。志則用《隋書》中《五代史志》,而注以宋魏南齊諸志,庶為盡善矣。

同治丙寅(一八六六)八月初五日

魏書(北齊魏收)

閱《魏書》、《儒林》、《逸士》、《外戚》、《列女》傳。魏世諸儒,謹守師授,尚有兩漢遣風,不似江左六朝,浮華相扇,然多失之固陋。張普惠引經據義,議論侃侃,雖不入《儒林》,其所學所守,魏世一人而已。

夜讀《魏書》李謐《明堂論》(見逸士傳。其駁考工記一堂五室之制為狹小不容,近儒亦多疑之。惟江艮庭謂其誤會九筵七筵為咳堂基之四周,而不知是言一面之修廣是也。)張淵《觀象賦》(見術藝傳,賦有注,蓋自注也。與隋李播天文大象賦可以參看。大象賦亦有注,或云李臺,或云畢懷亮,或云李淳風,或云苗為。孫淵如據孫之綠手寫本刻入續古文苑,顧千里為之校勘,而未及張賦,豈偶忘歟。)

同治甲戌(一八七四)二月初八日

東漢以后,舉士者大率孝廉秀才兩途,孝廉猶唐之明經,秀才猶唐之進士,故孝策經學,秀策文藝。世尚漸偏,以文為重,南北朝遂積重秀才。《魏書》、《邢巒傳》,有司奏策秀孝,詔曰,秀孝殊問,經權異策,邢巒才清,可令策秀。《北齊書》、《李廣傳》,廣求舉秀才,州郡以廣經儒,慮其不嫻文辭難之。《劉晝傳》,晝舉秀才,對策不中,自恨無文藻,乃專意為文。《文選》所載嘯齊王融永明九年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梁任防天監三年策秀才文,皆務尚華藻。北齊《文苑傳》所載樊遜秀才對策,文極贍麗,沿至隋時,杜正倫一家三秀才,甚為當時稱美。至于庸世,遂無人應舉而進士始為極選矣。

光緒丁丑(一八七七)二月十六日

《魏書序傳》云,漢初魏無知封高雇候,子均,均子恢,恢子彥。彥子歆,字子胡,成帝世位終鉅鹿太守,仍家焉。歆子悅,字處德,性沈厚有度量,宣成公趙國李孝伯以女妻焉,位濟陰太守。子子建,字敬忠,即收之父也。《北史》同,而無成帝世及仍家焉六字。案歆為無知之元孫,則成帝為漢成帝無疑,以上承漢初言之,故不別出漢字也。而歆子悅為李孝伯胥,則已在元魏太武文成之世,雖至愚者述其家世,必不致荒謬若此。考《北齊書》、《魏收傳》云,曾祖緝祖韶父子建,緝韶名與《魏書》、《北史》不同。蓋《魏書》中有脫文甚多,悅與于建當相隔十余世,為孝伯者乃韶而非悅。《魏書》此卷及《北齊書》、《魏收傳》本皆已亡,后人取《北史》、《魏收傳》前半以補《魏書》,后半以補《北齊》,故書分三史,文字悉同;而《北史》此傳本取收之自序,宋人補綴《北齊書》時,《北史》尚完,故得知緝韶之名,今本《北史》亦脫,遂無可考正矣。

《魏書》卷三十六《李順傳》,后附《李同軌傳》,其文悉同《北史》附其兄《李義深傳》,又《北齊書》、《李元忠傳》后附其宗人愍字魔憐,以豪桀起兵,屢立戰功,至驃騎將軍大都督東荊州刺史,封僑國侯,加散騎常侍。天平二年卒,贈使持節定殷二州軍事,定州刺史。又元忠族叔景遣,亦以任俠聞,與元忠同舉兵于西山,官至使持節大都督車騎將軍昌平郡公,天平初為潁州刺史,被害,贈侍中大將軍開府都督殷瀛二州軍事,殷州刺史,子伽林襲。二人建豎卓然,愍之為南荊州,戰績尤偉,而《北史》皆失載。《北史》卷三十三敘趙郡李氏宗派枝葉,甚為繁碎,乃獨遺此二人,《魏書》亦不載,皆失檢之甚。

光緒戊寅(一八七八)二月二十日

《魏書》、《皇后傳》,孝文昭皇后高氏傳,肅宗詔曰:文昭皇太后德協坤儀,美符文姒,作合高祖,實誕英圣。而夙世淪暉,孤塋弗拊,先帝孝感自衷,遷奉未遂,永言哀恨,義結幽明。廢呂尊薄,禮伸漢代。又詔曰:文昭皇太后尊配高祖,拊廟定號,促令遷奉,自終及始,太后當主,可更上尊號稱太皇太后,以同漢晉之典,正姑婦之禮。案此節情事,頗不明皙。禮伸漢代下當有脫文。高后為孝文昭儀,生世宗及廣平王懷而暴薨,或云馮昭儀所賊,馮昭儀即幽皇后也。孝文追謐高后為文昭貴人。世宗踐阼,追尊配饗,即葬所起陵,號終寧陵,而幽后母養世宗,頗盡慈愛,后以淫亂厭詛,孝文遣詔賜死,然未嘗顯廢,仍以后禮葬孝文長陵塋內。至此蓋黜幽后配廟而以高后獨配,故援漢光武廢呂尊薄之文,其下當述黜幽后及高后改葬之事。又詔曰之上,當有靈太后自為喪主等語。《魏書》及《北史》、《靈皇后傳》云:改葬文昭高后,太后不欲令蕭宗主事,乃自為喪主,出至終甯陵,親行奠遣,至于訖事,皆自主焉,即此詔所云自終及始,太后當主也。以太后為主,故更尊稱太皇太后,以正姑婦之禮。其下云遷靈櫬于長陵兆西北六十步,蓋高后先葬洛城西長陵東南,而去陵實遠,至是始為拊葬孝文。故詔云先帝遷奉未遂,以此為成世宗之志也。惟上文已言世宗踐阼,追尊配饗,而此詔仍有拊廟定號之文,疑世宗時止追尊后號,而拊廟尚止幽后。蓋自唐以前,廟皆一帝一后配,至唐明皇始以所生母昭成后并配,為失禮之始耳。《魏書》、《禮志》無明文,然熙平二年太常少卿元端奏云,圣朝以太祖道武皇帝配圓丘,道穆皇后劉氏配方澤,太宗明元皇帝配上帝,明密皇后杜氏配地只,則郊社之配,止一帝一后,可以推之宗廟矣。(北史后妃傳刪去二詔,其敘事因兩太后字相涉亦脫去數字,致更不可通,別見余北史札記中。)

三月十二日

校《魏書》刁雍王慧龍等傳一卷,兼校《北史》、《宋書》、《晉書》。慧龍之為太原王愉孫,蓋無可疑。觀其生一男一女,遂絕房室,布衣蔬食,不參吉事,且作《祭伍子胥文》以寄意,及臨砌乞葬河內之言,此豈假托貴門一時茍且者。乃魏收系之曰,自云太原晉陽人,既為其元孫松年所訴,復激怒時主,鞭配松年。今傳中有云魯宗之子軌歸國,云慧龍是王愉家豎僧彬所通生,蓋又松年被罪后誣加之詞。其前既云慧龍與僧彬北詣襄陽,魯宗之資給慧龍,送之渡江,假使非真,何以資送?其后又云慧龍卒后,吏人將士,于墓所起佛寺,圖慧龍及僧彬象贊之,前后矛盾,不符已甚,其為丑詆無稽可知。夫以慧龍志節如斯,而任情污蠛,收之穢史,誠可惡也。《北史》盡削此等語,可稱卓識。至《晉書》、《王愉傳》,后但云子孫十余人,皆伏法,不載姓名。其后有愉子綏傳,云拜荊州刺史,坐父愉事與弟納并被誅,而慧龍父散騎侍郎緝之名不見。又愉傳言愉之誅以潛結司州刺史溫詳謀作亂,而《宋書》、《武帝紀》言綏以高祖起自布衣,甚相凌忽,又以桓氏甥,有自疑之志,遂被誅。又王諶謂其兄謐亦曰王駒無罪而誅,此是翦除勝己,以絕人望,駒,愉小字也。是潛結謀亂之言,亦劉裕所誣,非其實事,此皆《晉書》之疏也。(安帝紀亦止言劉裕誅王愉王綏等,不云愉等謀亂。)

光緒辛巳(一八八一)十一月十二日

校《魏書》、《敦煌宣公李實家傳》一卷,兼校《北史》。魏世隴西李氏人才,實勝趙郡,而魏伯起作史時,趙部之希宗為齊文宣后父,故于趙郡多為佳傳。其論有曰宗族扶疏,人位盛顯,李雖舊族,其世唯新,贊美之如此。隴西以為魏孝莊帝外戚或與義,邕又豫誅爾朱榮之謀,高氏藉榮而起,《魏書》于榮多恕辭,伯起揣摹時旨,又素為神所輕,故于隴西諸傳,多致不滿。其傳末云,李氏自初入魏,人位兼舉,因沖寵遇,遂為當世盛門,而仁義吉兇,情禮淺薄,棋功之服,殆無慘容,相視窘乏,不加拯濟,識者以此貶之。而于承傳言其以爵讓弟茂,于產之傳言其撫訓諸弟,愛友篤至,皆互相矛盾,此其信口抑揚,所以為穢史也。沖之名德宗臣,而譏其見寵文明太后;或之忠勇奮發,而詆為輕薄無行;(見外戚傳。)故《通監》皆不取之。神學行風流,當官守正,人倫歸重,魏世一人,而譏其典選無稱,不持檢度,褻狎少年,求婚相閱,其卒也但載贈官而不舉其謐,(神亻雋官至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回三司開國公贈都督三州軍事左仆射司徒公,必非無謚者。)皆有意貶之。

十一月十三日

校《魏書》房伯玉崇吉士達景伯景無景遠傳及羅結伊鈸茍頹薛虎子等傳一卷。房景先《五經疑問》十四篇,雖頗淺近,亦有意理;薛虎子徐州所上屯田減賦二疏,甚切邊計,《北史》概芟之,非也。

十一月十九日

校《魏書》韋閬韋珍蘇湛杜銓裴駿裴修裴宣辛紹先辛祥辛少雍辛穆辛子馥柳崇等傳一卷,竇瑾許彥李欣傳一卷,盧玄盧度世盧淵盧義僖家傳一卷,兼校《北史》。讀盧氏家傳云,房崇吉母傅氏,度世繼外祖母兄之子婦也;兗州刺史申纂妻賈氏,崇吉之姑女也;皆亡破軍途,老病憔悴,而度世推計中表,致其恭(北史作供,竊意恭恤乃敬恤之謂。)恤。每覲見傅氏,跪問起居,隨時奉送衣被食物,亦存賑(當作振,此據北史,魏書更誤作販。)賈氏,供其服膳。青州既陷,諸崔墜落,多所收贖。及淵昶等,并循父風,遠親疏屬,敘為尊行長者,莫不畢拜致敬,閏門之禮,為世所推,謙退簡約,不與世競。父母亡后,同居共財,自祖至孫,家內百口。在洛時有饑年,無以自瞻,然尊卑怡穆,豐儉同之。親從昆弟,常旦省謁諸父,出坐別室,至暮乃入。朝府之外,不妄交游,其相勖以禮如此。淵兄弟亡,及道將卒后,家風衰損,子孫多非法,帷薄混穢,為論者所鄙。往復其言,為之三嘆。國無常治,家無恒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象賢之堂,構紹之甚難,不肖之箕裘,墜之甚易,如漢之萬石,梁之馬蕃,唐之花樹,皆不數傳而隕。房杜辛勤作門戶,一世而敗;柳氏家法,乃育賊璨。是以達人哲士,檁檁畢生,整暗室之衣冠,戒惰容于妻子,片言無茍,小節必矜,凡以觀法子孫,導迎善氣,觀盧氏之所為尊行者,疏親必拜,遭亂者敬禮無愆,長者家風,誠可尚也,以之式俗,百世當原。而伯起必備著不才,發揚中苒,可謂聞善若驚,聞惡若崩者矣,小人不樂成人之美,所以為穢史也。

十一月廿一日

校《魏書》、《高允傳》一卷,李靈崔鑒兩家傳一卷。高傳汲本誤字最多,宋本頗足緹正。高允《徵士頌》有云祖根運會,克光厥猷,仰緣朝恩,俯因德友,功雖后建,祿實先受,班同舊臣,位并群后。以猷讀上聲,與友受后為韻。

十一月廿四日

校《魏書》尉元慕容白曜傳一卷。白曜功高死,本傳載其被誅事甚略,幸有太和中成淹追理一表,稍著其坐獄之由,詞氣抑揚,文采甚壯,魏代之佳疏也,《北史》芟之,非是。又校韓茂皮豹子皮喜傳。

十一月廿五日

校《魏書》封敕文呂羅漢孔伯恭傳,又趙逸胡方回胡叟宋繇張湛傳。讀《胡叟傳》,覺箕潁風流,去人不遠,然其人宜入之隱逸,(魏書作逸士。)雖賜散勛散爵,未嘗一日仕。魏收以其與趙逸等俱自它國來,遂以同傳,然叟未嘗受姚氏及沮渠氏官也。密云巖邑,有此寓公,黍谷鮑邱,肢懷芳躅。

十一月廿六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钦州市| 镇江市| 秦安县| 阳山县| 温宿县| 河北区| 辉县市| 宜州市| 凤翔县| 岚皋县| 宜兰市| 黑河市| 澳门| 东乌珠穆沁旗| 鄂托克前旗| 南雄市| 旬邑县| 久治县| 延长县| 仁怀市| 安丘市| 台州市| 铜鼓县| 古田县| 大城县| 黎城县| 霸州市| 松桃| 南城县| 当雄县| 汨罗市| 上虞市| 萨迦县| 利津县| 张家川| 荆门市| 广宗县| 商水县| 紫金县|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