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張永

按《紹興府志》:張永,洛陽人,以醫術為翰林醫學,與太醫令李會通同時。先時會通治宮中疾,用煎劑弗效。永議為散,進之即愈。詔擢會通為駐泊郎。會通奏功由于永,因同授駐泊郎。行八,人呼為八伯駐泊。扈從高宗南渡、因家余姚。后登進士,積勞至禮部尚書學士。所著有《衛生家寶》及《小兒方》傳于世。子孫精醫者甚多,皆以駐泊為名。然駐泊不知何義,俗傳醫術精,舟車集焉,因得名。按稱授駐泊郎,似是官名。考《宋史》職官志無駐泊郎,第醫官內有保安郎,榷易副使,豈即此官而人稱之曰駐泊耶?

張信

按《西安縣志》:張信,高宗時扈駕南遷,為國醫院使,著勞績,進秩三品大夫,賜第于衢,遂家西安。

李信

按《杭州府志》:李信,汴人,小兒醫也。官院判。從高宗南渡,遂家于杭之羲和坊。高宗危疾,詔信入侍,因年耄,賜安軍入禁中,時號李車兒。

張總管

按《齊東野語》:趙信公在維揚制閫日,有老張總管者,北人也,精于用針,其徒其得其粗焉。一日信公侍姬苦脾血疾垂殆,時張老留旁郡,亟呼其徒治之。某曰:此疾已殆,僅有一穴或可療。于是刺足外踝二寸余,而針為血氣所吸留,竟不可出。某倉惶請罪曰:穴雖中而針不出,此非吾師不可,請急召之。于是命流星馬宵征,凡一晝夜而老張至,笑曰:穴良是,但未得吾出針法耳。遂別于手腕之交刺之,針甫入,而外踝之針躍而出焉,即日疾愈,亦可謂奇矣。然古者針以石為之。昔全元起欲注《素問》,訪王孺以砭石,答曰:古人以石為針,不必用鐵。《說文》有此砭字。許慎云:以石刺病也。《東山經》云:高氏之山多針石。郭璞云:可以為砭針,《春秋》:美疢不如惡石服。子慎注云:石,砭石也。季世無復佳石,故以針代之耳。又嘗聞舅氏章叔恭云:昔倅襄州日,嘗獲銅針人,全像以精銅為之,腑臟無一不具,其外俞穴則錯金書穴名于旁,凡背面二器相合,則渾然全身,蓋舊都用此以試醫者。其法外涂黃蠟,中實以水,俾醫工以分折寸按穴,試針中穴,則針入而水出,稍差則針不可入矣。亦奇巧之器也。后趙南仲歸之內府,叔恭嘗寫二圖刻梓以傳焉。因并附見于此。

嚴防御

按《船窻夜話》:孝宗嘗患痢疾,眾醫不效,德壽憂之。過宮,偶見小藥鋪,遣中使詢之曰:汝能治痢否?曰:專科。遂宣之。因問得病之由,語以食湖蟹多,故致此疾,遂令診脈。醫曰:此冷痢也。其法用新米、藕節細研,以熱酒調服。如其法,數服而愈。德壽乃大喜,以金杵臼賜之,乃命以官,至今呼為金杵臼嚴防御家,可謂不世之遇。

陳沂

按《杭州府志》:陳沂,其先汴人。當唐干寧時,有名仕良者,以醫名于時,奉敕修《圣惠方》,仕至藥局奉御,子孫遂世其業。數傳至沂,益能闡先世之秘。建炎中,扈蹕而南,遂為錢塘人。沂嘗治康王妃危疾,有奇效,賜御前羅扇。凡宮中有疾,欲不時召之者,聽持扇入禁中,金吾閽侍,皆不得沮止。仕至翰林金紫良醫。子孫標木扇象之,至今稱陳木扇。

陳諫

按《浙江通志》:陳諫者,沂之后,尤精先業,治人所不能治之疾,決男女生死,保衛胚胎,往往多奇中。所著有《藎齋醫要》。

李立之

按《杭州府志》:李立之,臨安人,在宋以小兒醫擅名一時。有嬰兒忽患喑,立之令以衾裹小兒,乘高投之地,小兒不覺大驚,遂發聲能言。問之曰:此乳搐心也,非藥石所能療。其術之高如此。

嚴三點

按《齊東野語》:近世江西有善醫,號嚴三點者,以三點指間知六脈之受病,世以為奇,以此得名。余按診脈之法,必均調自己之息而后可以候他人之息。凡四至五動為一息,或過或不及,皆為病脈。故有二敗、三遲、四平、六數、七極、八脫、九死之法。然則察脈,固不可以倉卒得之,而況三點指之間哉?此余未敢以為然者也。或謂其別有觀形察色之術,姑假此以神其術,初不在脈也。

王繼先

按《齊東野語》:紹興間,王繼先號王醫師,馳名一時。繼而得罪,押往福州居住。族叔袓宮教時赴長沙倅,素識其人,適邂逅旅舍,小酌以慰借之。因求察脈,王忽愀然曰:某受知既久,不敢不告,脈證頗異,所謂脈病人不病者,其應當在十日之內,宜亟反轅,尚可及也。因泣以別。時宮教康強無疾,疑其為妄,然素信其術,于是即日回轅,僅至家數日而殂,亦可謂異矣。

許叔微

按《武進縣志》:許叔微,字知可,毗陵人。嘗舉鄉薦,省闈不第,歸舟次吳江平望,夜夢白衣人曰:汝無陰德,所以不第。叔微曰:某家貧無資,何以與人?白衣人曰:何不學醫?吾助汝智慧。叔微歸,踐其言,果得盧扁之妙。凡有病者,無問貴賤,診候與藥不受其直,所活不可勝計。赴春官,艤舟平望,復夢白衣人相見,以詩贈之曰:施藥功大,陳樓間處。殿上呼臚,喚六作五。叔微不悟其意。紹興壬子,叔微以第六人登科,因第二名不錄,遂升第五,其上則陳袓言,其下則樓材,方省前夢也。晚歲,取平生已試之方,并記其事實以為《本事方》;又撰《傷寒歌》三卷,凡百篇,皆本仲景法。又有《治法》八十一篇,及《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翼傷寒論》二卷,《辨類》五卷。

按《檐曝偶談》:許叔微精于醫,云五臟蟲皆上行,唯有肺蟲下行,最難治。當用獺爪為末,調藥于初四初六日治之,此二曰,肺蟲上行也。

錢聞禮

按《古今醫統》:錢聞禮,不知何郡人,宋紹興中為建寧府判,好醫方,尤精于傷寒,作《傷寒百問歌》行世。

僧慈濟 【神濟】

按《鎮江府志》:僧慈濟、神濟,并丹陽普寧寺僧,遇神仙桑君,授墨錫丹方,洞明醫道,察脈如神,遂以醫名天下。宣政炎紹間,名公以詩文褒美者甚眾。其徒道淵傳其術,活人亦多。嘉定中,志恭、永全尚世其業。

段康年

按《鎮江府志》:段康年,父伯,從高宗南遷,后屬康年曰:宋室日促,非可仕時也,惟醫可托跡耳。康年遂業醫而晦其名。人有疾,輒以藥濟之,弗責報。與漫塘劉文清公相友善,實齋王正肅公屢薦于朝,勸令仕,堅辭弗起。

張元珪

按《鎮江府志》:張元珪,丹徒人,建炎間任太醫院御監。高宗太子有疳疾,元珪藥之愈,敕賜金蝦蟆一,并金帛酒果。敕曰:朕置太醫院,儲奇藝以壽國脈,蓄藥餌以拯疾厄,其任匪輕,非知運變權宜之士,其奚以堪?爾元珪業由世授,術貫天人,神功圣巧,悉皆備焉,可宜旌嘉,用彰不朽。太子久患疳疾,諸醫不瘥,未究其源,卿不雷同,深識標本,一藥而愈,安不移時,朕甚異之,對以蝦蟆疳也,特賜金蝦蟆及金帛酒果,以賚不次之功。欽哉!非怪證無以顯奇效,非奇效無以著神功。加秩褒寵,無待費辭!敕書刊石以傳,迄今六百載,后裔世以醫著名。

沈良惠

按《吳縣志》:沈良惠,忘其名,以醫仕宋,由汴徙吳,高宗賜書良惠二字,吳人遂以良惠稱之。

朱杰 【朱鼎】

按《江寧府志》:朱杰,生而異相,有隱德,治人目如神,針甫下而翳旋徹。其裔名鼎者,召用有效,錫賚甚厚。

楊文修

按《古今醫統》:楊文修,字仲理,諸暨人。幼以孝聞,因母疾究醫,深造其妙。朱晦翁聞其名,就見,與談通夕。所著有《醫術地理撥沙圖》。

吳源

按《休寧縣志》:吳源,字德信。上世嘗遇異人,授以秘書,傳至源,遂以神醫稱。樞密汪勃保奏引試,醫生凡數百人,獨冠其曹,授入內府,稍遷至翰林醫官。療勞瘵疾奇中。晚棄官歸隱,號南熏老人。干道己巳冬,忽自云:吾無春脈。至期,果攝衣而逝。

按《古今醫統》:吳源,字德信,新安海陽人。宋孝宗時以詩文醫學著名,遇道人傳以金匱王函之秘,尤能起死回生,人稱其神。后征為翰林醫官。

嵇清 【嵇勝】

按《仁和縣志》:嵇清,字仁伯,世傳秘術,善療金瘡骨損。父初由汴扈蹕南渡,時方戎馬蹂躪,全活甚眾。及北兵入寇,帥臣請俱,值兵潰,因失所在,事聞命清攝職,年未冠早諳先業。已而宮中有患折肱者,他醫莫措,清為整治,完好如昔。禁掖詫曰:小小嵇真能接骨耶?壽皇躬親騎射,時有悞損,應期而瘳,中外益重之。先是大江以南,良醫固鮮,正骨一科,尤所罕睹。清既著名,日有扶疾就視者,續斷起廢,輒見奇效。其后嵇勝者,侍明武廟,以雜科顯,掌院事,卒于官,至今稱嵇接骨焉。

邢氏

按《齊東野語》:嘗聞陳體仁端明云,紹熙間有醫邢氏,精藝絕異。時韓平原知合門事,將出使,俾之診脈,曰:和平無可言,所可憂者夫人耳。知合回軺日,恐未必可相見也。韓妻本無疾,怪其妄誕不倫,然私憂之。洎出疆甫數月,而其妻果殂。又朱丞相勝非子婦偶小疾,命視之,邢曰:小疾耳,不藥亦愈。然自是不宜孕,孕必死。其家以為狂言。后一歲朱婦得男,其家方有抱孫之喜,未彌月而婦疾作,急遣召之,堅不肯來,曰:去歲已嘗言之,勢無可療之理。越宿而婦果殂。余謂古今名醫多矣,未有察夫脈而知妻死,未孕而知產亡者。嗚呼,神矣哉!

郭時芳

按《蘭溪縣志》:郭時芳,名桂。其先有汪夫人者,以善醫婦人顯于宋,掌內府藥院事,以功封溫國太夫人,子孫世承其業。厥后隨宋南遷,散居于浙之東西,杭、紹、金華皆其族也。而金華之族有名化龍字叔大者,又遷于蘭溪,實生時芳。時芳于醫道甚明,回生起死,百不失一,鄉邦倚之為司命,子孫世其業。

僧文宥

按《悅生隨抄》:溫陵醫僧圓通大智襌師文宥,善脈,晚年不按脈,望而知之。又臨終五七年,隔垣而知之。凡病人骨肉往問,視之而知病者之候。予問其故,又曰:以氣色知之。茍其氣血同者,憂喜皆先見。古有察色,然而未有隔垣而知,亦甚異也。

孫琳

按《愛竹談藪》:宋寧宗為郡王時病淋,日夜凡三百起,國醫罔措,或舉孫琳治之。琳用蒸餅、大蒜、淡豆豉三物搗丸,令以溫水下三十丸。曰:今日進三服,病當減三之一,明日亦然,三日病除。已而果然。賜以千緡。或問其說,曰:小兒何緣有淋?只有水道不利,三物能通利故爾。若琳者,其可與語醫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莞市| 灵丘县| 东山县| 万宁市| 凤城市| 衡山县| 思南县| 珲春市| 阿鲁科尔沁旗| 黎城县| 徐州市| 全椒县| 泗阳县| 上饶县| 南华县| 桃园市| 吉林省| 三台县| 安顺市| 永平县| 沧州市| 密山市| 饶河县| 岢岚县| 措美县| 筠连县| 长葛市| 临猗县| 镇坪县| 双牌县| 奉贤区| 邢台市| 龙里县| 长泰县| 贞丰县| 洛浦县| 旬阳县| 新昌县| 从江县| 建宁县| 锦屏县|